(優選)數學論文
現如今,大家對論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論文可以推廣經驗,交流認識。寫起論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數學論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數學論文1
一、培養高中生數學解題能力的方法、措施
1.通過猜想法培養數學解題能力
通過心理學研究表明,創新不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能力,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教師依據相應的教學目的,通過各種信息來源的作用,使得高中生主動的進行思考、發展思維、轉變思想方法而產生的一種獨特的智力品質,每個人的創新能力都是獨特的、獨有的.在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時代,一個國家的創新能力對于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對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迫在眉睫,要想迅速、有效地進行創新能力培養,就要在解決問題時進行大膽猜想,實際的教學活動表明這一方法具有實用性和良好的`效果.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不應一味地強調數學的嚴謹性、嚴密性與邏輯性,應鼓勵學生通過大膽猜想的方法來探知問題的解決辦法.在猜想的過程中培養高中生的推理能力,同時也可以提高數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
2.通過提高探索能力培養數學解題能力
求異思維是數學中極其重要的一種思維方式,同時也是一種創造性思維.高中生在原有知識基礎上,憑借自身的數學思維能力,對待解決的問題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解決,通過不同方向的思考,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在長期的教學活動中發現,學生的數學思維一般以形象思維為主,很容易產生定式思維,在面對同一類型問題時,經常使用同一種既定的方法進行解決,忽略了不同問題之間存在某種情況上的差異.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應從以下三方面進行改善,第一點,培養學生一題多解的能力,引導學生對同一問題從不同的方面進行思考,在不同的方位上提出解決的思路;第二點,培養學生在解題時的變通能力,將反復出現的數學問題通過條件替換或進行細微的改動使之成為全新的問題,讓學生利用已經掌握的數學概念、定理、定律來分析問題,減弱學生的定式思維程度;第三點,培養學生一題多問的能力,對同一個問題讓學生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提出新的問題,鍛煉舉一反三的能力.
二、數學分析思想在數學解題中的運用
1.特殊與一般思想在高中數學解題中的分析與應用
在通過對大量高中數學題目進行總結后,發現了一個特殊現象,對于一些題目來講,既可以使用最基礎的定理、公式進行按部就班的計算,也可以通過簡單地變換利用推導公式進行求解,第一種方法計算量較大但可廣泛應用于各類題目,而第二種方法往往計算量較少較易得出準確的答案,但對題目本身的要求高,在滿足相應要求時才可使用簡便方法.當一種方法或一種理論在普遍的情況下均成立時,一般來講,對于特殊情況也同樣適用.特殊與一般思想在選擇題的求解中運用較多,可以將這種思維推廣到主觀大題中,同樣可以獲得較為簡便的方法.
2.數形結合思想在高中數學解題中的分析與應用
運用數形結合思想解題一直是高中數學的一個難點,也是高考考查的重點.數形結合思想的中心就是以形助數、以數助形,將數學問題簡單化、形象化,可以快速地把握到問題的本質,作為一種優化解題的思路被廣泛運用與題目的解答中,可以幫助高中生在問題陷入僵境時尋找突破口.
3.極限思想在高中數學解題中的分析與應用
極限思想在高等數學當中是一個極為重要、基礎的思想,很多問題解題之始就是利用極限的相關知識進行的.同樣的,極限思想在高中數學中也有所體現,是學生在高中數學學習中一個重要的方向,在遇到一些較為抽象的問題時,使用極限的思想方法往往可以使難題迎刃而解.極限方法有助于人們在有限中認識無限,在近似中認識精確,在量變中認識質變,是一種辯證的方法.不少利用一般方法解決顯得極其繁瑣的問題運用了極限的思想卻顯得比較簡便,這正體現了極限在數學中的別樣魅力,高中學生應學會利用極限解題,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結語
總之,教師是學生在學習道路上的領路人與指導者,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注重對學生數學思想方法的培養,只有讓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學生才能真正具備獨自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要努力探索出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幫助他們盡快領會數學思想,從而形成扎實的數學功底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數學論文2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的對策
對于教育管理部門來說,要提高對于數學思想滲透教學的認識,對教師加強相關培訓是必不可少的。與此同時,還要督促學校建立數學思想滲透教學的考核,增加數學思想滲透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在考核中所占的比例,努力使數學思想滲透成為數學教學的考核重點和教學重點。對于數學教師來說,首先要明確在小學階段,教材涉及的主要數學思想有哪些,明確了這些數學思想,還要完善具體的教學策略。本文以蘇教版教材為例,總結了以下幾點:
第一,在學習新內容時要滲透數學思想。在設計教案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增加數學思想的'啟發,將數學思想與新的數學知識結合起來,避免只講知識表面不講數學原理,只講習題不講思想。在講授新內容時,不能直接將相關概念和定理告訴學生,而是通過一定的方法引導和啟發學生逐步探索、猜測,慢慢接近,掌握知識形成過程中的相關思想,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這樣學生可以發揮數學思維能力去推理,對所學知識理解得更加透徹,記憶也更加深刻。
第二,在解題中滲透數學思想。數學離不開解題,但是解題的方法不止一種,多一種方法就可能多一種數學思想。如蘇教版的練習冊中有這樣一道題:1998×3.14+199.8×31.4+19.98×314。先讓學生觀察數字的關聯性,學生會很容易看出數值1998小數點在往左移動,3.14的小數點在往右移動,兩個數值相乘,根據小數點移動的知識,學生能夠推斷出三個乘積是相等的,無論它們怎么變動,小數點后面一共是兩位,只要算出1998×3.14再乘以3就可以了。這個解題思路實際上滲透了劃歸的數學思想。教師要在解題之前就開始向學生滲透,解題之后還要進行深化點睛,久而久之,學生就掌握了這種方法。
第三,經常講,反復講。數學思想滲透是需要潛移默化的,教師要堅持這一過程,在講課時不斷舉一反三,幫助學生深刻領會。
第四,要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現數學思想,鼓勵學生將課堂中學到的思想運用到生活中,將生活中的問題帶到課堂上。
二、結束語
數學思想是數學知識的靈魂所在,沒有了靈魂,學了再多的知識也只是空中樓閣,難以自成一體。作為教師和管理者,有責任為小學生從課本和大量習題中挖掘出數學思想,從生活中啟發學生的數學思想,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數學論文3
摘 要:現實生活是幼兒數學知識的來源,幼兒數學教育,不僅要通過系統化的教學活動,更是要通過生活活動來進行,小班幼兒活潑好動,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相對較短,容易受外界事物和自己情緒的支配,加之小班幼兒的思維以具體形象為主,他們對數學的學習依賴于生活中對具體事物的反復探索和親身體驗?梢姡钍怯變喊l現數學、學習數學的重要途徑,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從日常生活中挖掘出事物所蘊含的數量關系以及空間存在形式,以適宜的方式呈現給幼兒,讓幼兒在生活中學習數學,在生活中豐富幼兒的數學經驗。
關鍵詞:小班;數學活動;生活
現實生活是幼兒數學知識的來源,《3―6教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在數學認知的要求中明確指出:“初步感知生活中數學的有用與有趣”,可見,幼兒數學教育,不僅要通過系統化的教學活動,更要通過生活活動進行,生活是幼兒發現數學、學習數學的重要途徑,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從日常生活中挖掘出事物所蘊含的數量關系以及空間存在形式,以適宜的方式呈現給幼兒,讓幼兒在生活中學習數學,在生活中豐富幼兒的數學經驗。因此,文中我以“尋找生活化的數學教育內容”、“創設生活化的學習情境”以及“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為切入點,進行數學活動生活化的實踐研究。
一、選擇生活化的數學教育內容
1、從生活中尋找數學教育內容
生活是幼兒數學知識的來源,幼兒在幼兒園一日的生活學習中,上課只占很少的一部分時間,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日常生活中度過,在我們的生活環境中每件物品都存在數、量、形的關系,而小班認識事物是從身邊開始的,因此,我們應該抓住生活中的情景問題,引導幼兒觀察事物的數量變化,感知日常生活的數學知識,引發幼兒對周圍環境中數、量、形的關注和探究。如:幼兒午餐過后,我們可以引導幼兒分類擺放碗筷,吃飯的碗放在哪里,盛菜的碗放在哪里,勺子又應該放在哪里,讓幼兒通過生活實踐操作,初步感知按實物的不同用途進行分類擺放。
2、從游戲中尋找數學教育內容
游戲是幼兒最愛的活動,同時游戲也是幼兒園教育的基本活動,幼兒在園的一切活動都是以游戲為主,因此,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游戲時間滲透數學教育。如:角色游戲“點心店”,我將各式特色點心制作成口味不同(即由顏色來區分口味),并在貨架上設置不同口味的標記,便于幼兒分類歸納擺放。
3、從環境中尋找數學教育內容
數學知識與生活是緊密相連的,只有讓幼兒感到數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才能引發他們學習探索數學的興趣,因此,作為老師,我們要時刻抓住每一個生活的細節,包括環境。如:平時上課的時候,我們常常會為幼兒進行分組,“你是第幾組?我是第幾組?”
二、創設生活化的學習情境
1、設計生活化的數學學習情境,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在數學教育活動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將幼兒數學發展的要求與主題活動內容有機的結合起來,創設與幼兒生活緊密相連的生活情境,寓數學教育于生活實踐中,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2、投放生活中的常見材料,開展數學活動
小班幼兒的數學操作具有情境性的特點,所以所投放的材料更適合選擇生活中的常見自然材料,如:在開展數學活動“一一對應”的時候,我設計了活動《整理物品》,提供幼兒不同大小的瓶子5個,瓶蓋6個,玩具鍋4個,鍋蓋4個,圓珠筆4支、筆套5個,這些材料都是幼兒在生活中經常見到并接觸到的,因此,幼兒一看見材料,并興奮起來了,而且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幼兒能夠一下子想到瓶子要蓋上瓶蓋、鍋子要蓋上鍋蓋等,絕大部分幼兒能夠在探索中完成相關物體的匹配對應,并學習用一一對應的方法進行多少的比較。
3、巧妙設計生活化的數學環境
讓幼兒在真實的生活場景中獲得數學經驗,對于小班幼兒而言生活化的數學環境,是十分受歡迎的,實踐證明,只要他能去選擇材料、操作材料,不僅有助于他們積累大量操作經驗,更重要的是能夠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情感態度以及方法,對其一生的發展都很重要。在小班幼兒剛入園,我們就開始讓幼兒自由選擇玩具,每份盛放玩具的收納盒上及放置的位置上,我們都用相同的標記貼著,讓幼兒自己取放玩具;逐漸的.,我們會在游戲區域有意識的布置數學角,讓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學習數學,感受數學的樂趣,如;在區域游戲“建筑工地”,我們布置了一塊大型停車場,停車場上設置了標有車牌號碼的數字,小車上也貼有數字,讓幼兒根據車牌號,一一對應找到停車位。
三、運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1、運用數學知識解決游戲中的簡單問題
情境一娃娃家“分發碗筷”
今天的娃娃家可熱鬧了,洋洋一家都要來到悅悅家為悅悅過生日,爸爸媽媽都在忙著準備,這時寶寶(洋洋)說:“我來擺好碗筷吧!”說動則動,洋洋拿起小碗就擺起來:“一個悅悅的,一個悅悅爸爸的,一個悅悅媽媽的,一個我的……”對于小班的幼兒,如果要他們直接根據人數,找出相應數量的碗筷,是有難度的,也是幾乎不可能的,因此,對于小班幼兒來說他們通常會采用一一對應的方法分發碗筷,所以,在游戲中,洋洋會邊說著人名,邊發碗筷。
2、運用數學解決家庭中的生活問題
家庭教育較學校教育而言,是同等重要的,因此,幼兒的數學教育不僅要在學校,也應在家里,作為教育者,我們應該和家長緊密的聯系起來,充分發揮家園互動的作用,請家長配合,讓幼兒運用分類知識整理自己的衣柜、玩具櫥,運用一一對應的方法幫助父母做好餐前準備等等,通過家園合作,共同引導幼兒感受來自于日常生活的種種數學信息,積累數學經驗,運用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的簡單問題。
數學來自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善于創設、發現和利用生活化的數學情景,使他們體會到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感到數學與生活同在,并能學習運用數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生活問題,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數學思維的發展。
數學論文4
數學,經常從人們身邊走過,生活中人們都離不開它,它為人們的生活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在我們的班級中經常要使用到數學。比如班級收飯費,一個班共有62名同學。在校吃飯的有60名同學,每人應付85元。這樣的話便要算出60人一共應付幾元。應用乘法就可以很簡便的算出結果。只要用85×60=全班60人應付幾元。這是我們身邊最普通的例子了。
在我們的生活中,與數學的關系也十分的密切。大家一星期都要上一次超市的,但身上往往只會帶50元--80元左右。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很有計劃的.買東西了。但是,商品的價格往往不是一個整數,如一塊香皂5.60元,一雙布鞋12.70元。這時,我們就要有良好的口算能力。上超市總不能每一次都帶著一個計算器。所以要想好了買,算好了買,要不然,錢就不夠了。
如果你長大了成了一名設計工人,那你就要把每一塊磚的長、寬都算的一清二楚呀!連0.1的誤差都不能有!
由此可見,數學是多么重要啊!所以,我們現在要學好數學,長大后才能去建設我們的祖國!
數學論文5
暑假開始了,我和爸爸一起去報了游泳班、圍棋班和夏令營。
我們先去取了錢,第一次取了3000元。第二次取了20xx元,第三次取了20xx元,問:一共取了多少錢?3000+20xx+2000=7000(元)答:一共取了7000元(條件、關系)。
我們先去了游泳館,我們先找到訓練負責人,我們報了游泳班,花了530元。問:還剩多少錢?7000—530=6470(元)答:還剩6470元(條件、關系)
報夏令營花了20xx元,問:還剩多少錢?6470—20xx=4470(元)答:還剩4470元(條件、關系)。
報圍棋訓練班花了800元,問:還剩多少錢?4470—800=3670(元)答:還剩3670元(條件、關系)。
暑假生活費1000元也要算上,問:還剩多少錢?3670—1000=2670(元)答:還剩2670元(條件、關系)。
取的7000元就這樣只剩下2670元了。哎,錢真不經花!
數學論文6
星期天,我到隔壁鄰居家串門,正巧,他正為一道奧數題目發愁呢,我向他手中的紙一看:小明有1元,2元和5元的人民幣共60張,總面值為200元,已知1元比2元的人民幣多4張,問這三種面值的人民幣各有多少張?
他說,只要我能把這道題做出來,就和我一起出去玩,我一看這題目,就想到了我這學期新學的知識:替換,我便爽快的答應了。
先假設1元人民幣減少4張,那么這三種人民幣總共就是60-4=56張,總面值就是200-4=196元,這樣1元和2元人民幣的張數就變得同樣多。再假設這56張人民幣全是5元的,那么這些人民幣的總面值就是5x56=280元,比前面假設的情形多了280-196=84元
這是由于把1元和2元的都假設成了5元的,這樣的話就多算了5x2-1-2=7元,84÷7=12,由此可知有12張1元和12張2元的被假設成5元的.了,因此,原來2元面值的人民幣有12張,1元的有12+4=16張,5元面值的人民幣有60-12-16=32張。
做完后,我在仔仔細細地檢查了一遍,答案是正確的,我立刻把我的計算過程講給了他聽,他直夸我解題能力強,我心里比吃了蜜還甜,我們便一起高高興興地出去了。
我認為在生活中發現數學,理解運用它并且與朋友分享,這才是最大的快樂!
同學們,我這里有一道題目,你們也haveatry吧!
一輛汽車上午行了3小時,下午行了2小時,上午和下午一共行了340千米。如果上午每小時比下午每小時多行5千米,上午每小時行多少千米?下午呢?
數學論文7
初中數學教學大綱指出:“在教學中要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過獨立思考,不斷追求新知,發現、提出、分析并創造性地解決問題,使數學學習成為再發現、再創造的過程。”因此,數學教學要創設情境,讓學生經歷一次知識的發現、創造過程,重新發現前人已經發現的數學結論。這樣一個重新發現的過程,對學生來說,擺脫了單純地接受他人結論、跟著他人走的思維模式,對培養學生的探索與創新意識是有重要意義的。
一、為學生探索發現新的公式、法則、方法創設情境,提供條件和機會
探索,就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運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運用比較、抽象與概括、分析與綜合、判斷推理等邏輯思維方法或直覺思維及實際操作,探索獲取新的知識。代數中的公式、法則、方法等是建立在已有知識基礎之上的,教師可以用舊知識求解舊問題或舊知識解出新問題的學習活動,為學生探索發現新的公式、法則、方法創設情境,提供條件和機會。
在數學教學中可采用創設問題情境的方式,以設疑、激疑、導疑、釋疑來激發學生學習的情意,置學生于“憤悱”情境之中,激發其學習興趣。例如,教同類項時,先讓學生觀察一些單項式,如5a、7b、3a2b、-2b、-a2b、-4a2b、3a2b、3xy、-2xy,接著,學生思考、操作、議論:
1、請從這些單項式中,按你自己觀察發現的規律或特點,每次選取兩個單項式,求出它們的和。
2、你發現什么樣的兩個單項式的和很好求?結果怎樣?
3、你用的法則是什么?你的做法可以嗎?有什么依據?你在小學遇到過類似的問題嗎?
提供這樣的問題,學生在做的過程中,首先感覺到有必要構建同類項概念,發現同類項的特征,尋找合并同類項的法則及其依據、應用范圍。學生在運用舊知識的基礎上,也就發展了自己的'創新意識。他們今后在遇到新問題時,就會先觀察或聯想已有的知識、經驗中類似的問題,發現解決新問題的方法、途徑。
二、設計學生重新發現的過程,以訓練他們觀察、思考的能力
在幾何教學中,許多定理的發現、習題的多種證法的獲得,都可以設計為學生重新發現的過程,以訓練他們觀察、思考的能力。比如,《圓的周長》教學可這樣設計:①設疑引入:圓的周長與什么有關系? ②實驗操作:分組測量圓形學具的周長,填表后計算。③猜想結論:引導學生根據計算結果,猜想出“圓的周長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④驗證猜想:學生確定任意一個,用直徑與圓周長比較進行驗證。⑤教師介紹祖沖之和圓周率。⑥歸納總結:利用圓的周長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沒有任何一個創新行為能離開直覺活動,幾何教學要十分重視直覺思維的作用,因為幾何圖形能為重新發現數學結論提供有力的支持,學生能夠在圖形的直覺作用下,探索出新的結論。因此,許多幾何概念、定理的教學都是從圖形出發,讓學生在此情境中探討問題的答案。在幾何證題過程中,也要引導學生從圖形的特征中思考證明的思路,發現獨特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讓學生從生活實際中、周圍環境中發現與提煉數學知識,發現問題的解答方法
初中數學中有些定義、定理、方法直接源于實際,應該讓學生從生活實際中、周圍環境中發現與提煉數學知識,發現問題的解答方法。如相反數、數軸、絕對值、兩點間的距離等概念,都可以在生活實際中找到它們的原型,可以此設計生動的情境,讓學生重新發現這些概念的內涵。一些重要的數學方法,也可從生活實際中找到類似的東西,學生就能夠由此及彼,掌握數學方法。比如,在教學平面幾何中的“兩點確定一條直線”的公理時,我講述了這樣一段故事:“犯罪分子從一棟大樓的陽臺上試驗射擊,子彈穿過另一棟大樓的一戶人家的玻璃窗直射到室內墻壁上。公安干警沿著墻壁內的彈頭和玻璃上的彈孔所確定的方向觀察過去,直接找到了犯罪分子的準確位置。你能說說公安干警是如何判定的嗎?學生通過分析描述,透徹地理解了“兩點確定一條直線”的道理,并深刻體會到這一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
數學論文8
一、優化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
1.用好教材,強調數學的應用性與趣味性
不少數學學困生都認為,數學知識是枯燥無味的,是沒有什么實際應用價值的,所以無法喜歡數學。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改變傳統的、單調呆板的教學模式,不能只會教教材,還要根據教材內容創造性地開展教學。比如在探究《矩形的判定》這課的時候,教師可創設如下問題情境:教師出示一塊矩形小鐵片,并提出問題———某公司的林老板想招聘一名質檢員,他拿出老師手中的這個四邊形零件,問正在參加應聘面試的陳華:假如現在你只有一把刻度尺作為工具,你能檢測出這個四邊形零件是否為矩形零件嗎?若能,該如何檢測呢?讓學生猜測、討論片刻后,教師告訴學生,陳華利用他初中所學的數學知識很快就回答出了這個問題,面試順利過關。再問學生是否想學習陳華解決這個問題所用到的知識?這樣引入新課,學生馬上會感覺到學習矩形的判定有趣又有用,可以大大激發學困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學習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時,若只講解教材提供的內容,很多學生都會覺得學這些內容沒意思,也沒啥用。教師可先出示一道題:口算1532-1522,問學生能否口算出結果,學生感到疑惑時,教師立刻說出答案并請學生檢驗是否正確。甚至還可以選一些更復雜的題進行快速口算,讓學生感到吃驚和好奇,這時告訴學生本節課所要學習的新知識。這樣讓學生體會數學知識的應用性與趣味性,使學困生對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倍增。
2.體現主體,促進學困生主動獲取新知
數學教學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動地建構自己的數學認知結構的過程。如果在課堂上教師條分縷析地“講”、事無巨細地“灌”,學生只能一次一次地聽、一條一條地背,那么學生一定會無比厭煩,當學生面對新知識時,他們依舊很“受傷”。因此,教師應避免“滿堂灌“”一言堂”,要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學困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喚起他們沉睡的學習熱情。比如,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開展小組討論交流活動,把自己的想法說給同學聽,互相糾正、互相補充。學困生在這個時候往往會表現得更主動,更能得到鍛煉。在學習小組內開展互幫互助,讓學習好的學生多幫助學困生,檢查學困生做的基礎練習,并幫助他們解決練習中碰到的問題。這樣,學生在學習上獲得了真正的自由,正像某些學困生說的“我在與同學交流時,就覺得更自由、更放松、更容易理解新知識”。有些數學知識可以通過動手操作的方式獲得,學生通過親自動手操作,協同大腦主動思考,對知識的理解更透徹、記憶更深刻,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比如在探究三角形的三邊關系定理時,教師先安排學生準備一些長短不一的小木棍(規定木棍的長度),課上讓學生自己動手圍三角形,想想怎樣的三根小木棍才能圍成一個三角形?(對于學困生還可以作適當的提示:圍成一個三角形的三根木棍中,較短的兩根木棍長度之和與最長的木棍長度作比較,你發現了什么?)為什么會出現用三根小木棍無法圍成三角形的.情形?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三角形三邊關系定理的內容。
二、加強學法指導,提升學習能力
農村初中數學學困生缺乏數學學習策略,不會對信息進行加工儲備,不會反思調控自己的數學認知過程與方法。教師應在為學困生補缺補漏的過程中,以數學學習中問題的解決為載體,讓學困生逐步認識數學思維活動的特點,掌握較多的基本學習方法和學習技能。比如教師要指導學困生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簡單的問題課前解決了,課上就集中精力解決重點、難點問題;指導學困生記好課堂筆記,監督他們獨立完成作業,堅持課后復習,及時系統小結;引導學困生通過分析、綜合、類比、概括,揭示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可利用圖形、表格、知識樹等形式,使學生將所學知識形成框架結構,便于理解和掌握……這樣,學困生的學習能力會逐漸提高,會感到數學越來越好學,慢慢地喜歡上數學。
三、結語
總之,初中數學學困生的轉化是一項十分艱巨、長久的工作,需要教師給學困生多一份尊重和關愛,多一些學習方法的指導,也需要教師優化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讓數學學困生喜歡數學,進而讓數學學困生學好數學。當然,隨著社會的變革與進步,學困生的成因與轉化策略也會不同,新時代的教師應該及時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關注學困生的成長,最終為社會培養更多優秀人才。教育隨筆。
數學論文9
今天是周末我不上課,剛好姐姐又來了,所以我們準備去爬紫金山。
我和姐姐爬到半山腰時因為太累了,所以坐下來休息了一會兒。這時我突然想到了一個問題,我就問姐姐:“姐姐我問你一個問題,小敏和小紅一起爬山。山一共有1000個臺階,小敏每分鐘走65個臺階,小紅每分鐘走60個臺階。
她們一起從山腳往上爬,問多少分鐘后她們第一次相遇?”
“這還不簡單!苯憬阏f。
過了一會,我問姐姐:“姐姐好了嗎?”
“呃~~~,我沒草稿紙,不會!
其實我知道是姐姐比較浮躁,才沒想到的,要不然她怎么會連這么簡單的問題都不會。我見姐姐有一點不耐煩了,我就說“姐姐,你想1000個臺階,小敏和小紅要想相遇的話,小敏就要從山腳走到山頂再回頭才能和小紅相遇,用1000x2=20xx(個)算出一共有20xx個臺階,在算65+60=125(個)算出兩人一分鐘能走125個臺階,最后用20xx除以125等于16(分鐘)算出16分鐘后她們第一次相遇。”
“這么簡單,看來我想的'復雜了!苯憬阏f。
休息了一會我們就繼續向著終點前進了。
數學論文10
論文3:數與形結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
“空間與圖形”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在以后的學習中體現得更為明顯。數形結合帶給教學以蓬勃之生命,賦予教學以持續性的活力,使有效教學的策略更豐富,更清晰。
1以童真喚起興趣,營造樂學的有效教學情境
著名教育家皮亞杰說過:“兒童是具有主動性的人,所教的東西要能引起兒童的興趣,符合他們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使他的發展!痹谖覀兊耐甑挠洃浿,好的動畫片和童話書總會給人一種最美好的的印象,那種感覺揮之不去,抹之不滅。新課改教材里各種鮮艷逼真的情境圖,各種平移、旋轉、對稱的美麗圖案,可以讓學生真切地體會到了數學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因此,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與學生互相問好后,筆者設計了“分數樂園”這個孩子特別喜歡的卡通畫面,可是“智慧大門”卻關閉著。生動形象的動畫謎語,一下子就吸引了孩子們的目光。成功地激發學生的挑戰精神和戰勝困難的斗志。學生猜對后,引出生活中分東西的經驗,自然而然地導出課題“認識幾分之一”。筆者利用信息技術資源,創設了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出孩子們特別熟悉和喜歡的———“分數樂園里智勇闖三關”的游戲,使學生們的自主參與意識自然而然的產生,主動探索,學習新知。
2看圖說話,鼓勵多提問;先學后導,作圖更有效
陶行知先生說過:“創造始于問題”。學生沒將題目讀懂時,他是沒有問題的,這與他沒讀題效果一樣。只有鉆研之后,才會生出“看似絕壁,卻辟小徑”之感。在《分數的初步認識》學習過程中,要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因此,在新授部分,筆者利用多媒體展開教學,分三次展示課件“分數樂園”,從易到難,由淺入深地逐層深入地讓學生觀看直觀的感性材料,啟發學生自己發現數學信息,提出問題,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相結合地學習新知。課件出示:兩個小朋友,和一些食物(包括:兩瓶水,四個蘋果和一塊月餅。)讓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分蘋果和水后,引導只有一塊月餅,要分給兩個小朋友,該怎么辦呢?隨之“半塊”的答案就悄然產生,緊接著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么想的,那么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2份,一份就是半塊?”那半塊是怎么樣的呢?經過動態展示比較平均分與不平均分的“一半”月餅,讓學生形象充分地理解平均分,在突出平均分的基礎上,介紹二分之一的'意義,從而自然引出1/2的寫法和讀法。
3數形結合,不忘操作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筆者在本課中設計了“折一折”這個游戲環節。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折紙,來突破難點,完成“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一份就是它的幾分之一”的轉化過程。學生興致勃勃地在“折一折”中玩起了折紙游戲,使他們在玩中發現問題,開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同時,筆者還設置了“快樂猜猜猜”的小游戲,讓孩子們在玩中體驗數學知識,運用數學知識。
3.1強化認識,完整敘述
由平均分實物導出,圖形也可以平均分成2份,其中一份就是它的1/2。要求學生利用自己喜歡的圖形(包括長方形、正方形和圓)折出它的1/2。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在小組合作中解決疑難。通過進行比較交流,說一說:你拿的是什么圖形?如何得到它的二分之一?哪部分是它的二分之一。使學生能夠完整敘述1/2的含義,提高表達能力。這個過程不但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激發了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還讓他們明白數學無處不在,源于我們的生活。最后,在共同交流,檢查所學習的新知識,達到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目的。
3.2動手操作,促進內化
緊接著,順勢引導:你能繼續折出這個圖形的1/4嗎?引發學生繼續探索新知的欲望,逐層深入的誘導新知。交流匯報意義后,課件引出長方形的4種不同的折法,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涂色部分都可以用1/4來表示呢?讓學生體會到:雖然紙的形狀不同、折法不同,但把這張紙都“平均分”成了4份,所以每一份就表示這張紙的四分之一。這個過程由淺入深地逐層深入,學生自主探索,欲望強烈,解決了疑難問題,使他們充分地體驗到了成功。
3.3順勢引路,巧妙遷移
認識了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你還想認識幾分之一呢?讓孩子們乘勝追擊,繼續研究各種幾分之一。順勢教師要求:你能試著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出你想認識的幾分之一嗎?拿出學具袋中的材料,每人選擇一樣試一試。經過折涂,學生之間的交流介紹,讓學生展示并解說成果。通過變換板書的數字,引導學生討論:你發現了什么?師提示:把一個圖形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它的三分之一,那平均分成5份、6份、100份呢?學生總結出: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一份就是它的幾分之一。鍛煉他們語言能力的同時,培養了學生們的邏輯思維能力。
4“形→數”、“數→形”,分階段把握數形結合知識難度,制定相應的教學策略
低段學生及圖形建構差的的學生適宜“形→數”的直觀思維,其教學大多以觀察、操作等活動開始,在感知和積累了大量空間圖形的具體形象及抽象化圖形后,自然過渡到復雜、抽象的圖形學習。高段的學生適宜“數→形”、“數→數”的抽象思維,因其數形知識有了一定積累后,幾何直觀圖形感知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已有一定程度的發展。他們在觀察、分析、思考題目后,對于簡單的圖,不一定每次都要畫出來。數量關系式、圖形能用“腦圖”表現出來再好不過,“腦圖”才是我們最美好的追求。我們要做的,就是將數與形的知識結合起來,降低學生的認知難度,使問題迎刃而解。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應視其情況,降低層次,回溯到相應的基礎上再予以教學。
數學論文11
第一段:引言(150字)。
數學論文在數學教育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既是對學生數學知識的檢驗,也是培養學生數學思維和論文寫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撰寫數學論文已經成為了數學學習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本文將介紹一些個人在撰寫數學論文時的經驗與體會,希望能夠對讀者有所啟發。
第二段:準備工作(250字)。
撰寫數學論文的第一步是準備工作。在寫作之前,我們應該先對所要講述的數學概念和相關定理有一個充分的.掌握。可以通過記筆記,做習題以及做實驗的方式去增加對于數學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此外,在選擇論文題目時,我們需要對所選題目的學術性、實際應用性以及研究難度有一定了解。這樣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制訂研究方案和思路。
第三段:寫作流程(250字)。
接下來是論文的寫作流程。在開始寫作之前,我們應該先確定好論文的框架結構,比如導入、研究背景、相關工作、研究方法、實驗分析及結果等。在論文的開頭部分,需要對于所要研究的問題作出準確定義并闡述研究的意義和必要性。在隨后的部分,我們需要梳理和整理所要研究的問題相關的學術成果和研究動態,清晰地說明我們要研究的問題已經被哪些學者探討,并指出我們的研究方案具有更高的實用價值和研究意義。
第四段:注意事項(250字)。
在撰寫數學論文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一些論文寫作的基本原則,比如清晰簡潔、條理分明、結論準確等。同時,對于公式的很多個部分也需要注意。在編輯公式的時候,應當全面、精細、準確地表述需描繪的物理現象。此外,對于數學推導過程需要簡單明了,以免使讀者產生思維上的阻礙。
第五段:總結(300字)。
在撰寫數學論文的過程中,需要注重對論文的結論部分進行闡述。在此方面,我們應該做到充分說明問題,并簡潔明了地總結所得出的結論與數據表格?傊,我們應該在撰寫數學論文時,力求精細、準確,并注重言簡意賅和邏輯嚴密,有效地展現自己的研究思路和推導過程,并在提高論文水平的同時,不斷探索創新,消化吸收新的知識點,以增強自己的教育及寫作水平。
數學論文12
摘要:小學數學是數學系統教學的起始階段,重點在鞏固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以及數學思維方式,幫助學生建立起一個完整的數學知識脈絡,增強學生在接觸數學問題時的數學分析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而數學問題教學法就是實現上述教學目標的重要教學手段,通過做好對教學問題的選擇與設計,引導學生進行問題地分析與知識點地對應,實現學生對數學問題的解決以及數學思維方式的訓練,是擴展學生數學思維范式與提高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重要教學方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問題教學法;教學問題設計;小組合作
學習模式問題教學法是以問題為出發點,通過對問題的分析、建模、知識點運用、解決等過程實現對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一方面增強對知識點的適用范圍加以說明,另一方面提高知識點與實際案例之間的對應與整合,進而實現對知識點邏輯的擴展與運用。因此在進行小學數學問題教學法運用時,一定要做好對問題本身的設計與控制,增強問題難度與學生學習能力之間的對應,讓學生能夠分析、思維、解決問題,才能真正實現問題教學法的教學目的。
一、加強對數學教學問題的設計,控制好數學問題的難度、數量
1)做好學生的基本學情以及教學內容的分析與整理,增強學生學習能力與教學內容之間的適應度
小學數學問題教學法的實施應該建立在對學生基本學習情況以及小學數學教學內容的分析與整理的基礎上,讓數學問題教學法與學生的接受能力、學習能力、思維能力之間對應起來,讓學生能夠對數學問題進行理解與分析,才能保障實施數學問題教學法的過程中與學生之間的聯動,保障數學教學活動可以順利進行。
2)控制好數學問題教學法中數學問題的難度與數量,做好數學問題的設計與延伸
老師應該主動控制好數學問題教學過程中的問題難度與問題數量,要避免所有學生都難以解決數學問題的情況出現,也要避免因為數學問題的數量多而造成的教學重點不明確、教學意圖不突出的情況,因此老師在進行問題教學法時一定要做好對數學教學問題設計工作,讓學生可以充分融入到數學問題教學情境中來,提升學生對數學知識點的理解與認知能力。
二、開展多樣化的數學問題教學活動,提高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學習興趣性
1)采用多媒體進行數學問題的說明,增強學生是分析數學問題過程中的形象化
老師應該多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來進行數學問題的說明,增強學生對數學問題邏輯關鍵點與思維要求的側重點的認知,進而增強學生在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中的導向性與目標性。比如在進行相遇問題的講解時,老師可以通過動態圖片或者是視頻的方式進行相關數學參數的展示,同時通過多媒體軟件中的標記作用加強對路程與速度的標記,進而幫助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邏輯關鍵點。
2)利用小組合作討論學習模式開展數學問題教學,擴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與思維廣度
老師應該積極采用小組合作討論學習模式開展數學問題教學,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對某一個數學問題的討論,讓學生自己進行數學思維過程,梳理解題思路并在相同思維能力的學生群體之間進行相互之間的交流與分析,進而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與思維效益。比如老師可以將“雞兔同籠”的問題交給學生來進行分析討論,讓學生自己尋找解題方法與解題思路,發現與整理兩個重要的數學關系式,提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分析能力與擴展能力。
3)使用生活化的問題情境,幫助學生加深對數學問題邏輯的理解與分析
老師需要充分利用生活場景進行數學問題的情景創設,提升學生對數學知識以及數學問題的理解與認知,進而幫助學生迅速找到解決數學問題的邏輯關鍵與思維突破口,提高數學問題教學法的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比如老師可以將梯形的面積計算與堤壩表面積的計算結合成一個數學問題,通過設計需要多少平米的草坪進行裝飾作為數學問題的終點,加強學生對長方形面積、梯形面積、堤壩裝飾面積以及四則運算的理解與掌握,進而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4)讓學生進行數學問題的講解,幫助學生完成對數學解題思路的總結,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
為了更好的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與計算能力,老師應該主動將數學問題的分析講解過程安排給學生來進行,讓學生自己來分析數學問題并通過數學公式、運算來解決數學問題,增強學生對數學解題思路的鞏固,提升學生在問題教學過程中的綜合數學能力,全面擴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與思維操作能力。
三、結束語
小學數學教學的重點不在于讓學生解決多少的數學問題,而是需要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擴展學生分析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范式,讓學生掌握數學學習的思維邏輯與思維重點,進而以思維為出發點增強對數學知識的掌握與運用能力,實現學生綜合數學技能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王素芳《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的優化策略》[J]小學數學教育20xx(z1)59-61
[2]徐兵玲《淺析問題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xx(11)
[3]石萬義《小學數學教學中問題情境教學法的具體運用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xx(9)194-194
[4]張來香《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的分析》[J]教育20xx(11)220-220
數學論文13
一、小學數學課堂設立情境教學
在小學,學生大部分的學習時間是在課堂上,課堂教育是小學數學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因此,課堂教育的質量就和學生的學習質量密切地聯系起來,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教師可以先在生活中多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然后,教師找一些數學題目,用學生喜歡的方式提問出來。例如,小學生喜歡看動畫片,喜歡聽故事,因此,教師可以把一些應用題或者算術題的名稱改為學生喜歡的故事人物或者動畫片人物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對問題自主思考,從而認真地聽講。教師也可以把學生分組,然后給各組學生相同的例題,比如,3+3+3用乘法怎么表示?看哪一組同學先完成,哪一組完成得又快又好?形成一種問題競賽來營造一種競爭的氛圍,讓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然后教師應在競爭里加入適當的游戲來避免學生在搶答題目時的枯燥,使學生更全神貫注地搶答問題,也更加喜歡學習數學,通過競爭情境的創設,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和熱情,從而提高數學的教學質量。
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效果
在小學的數學教學開設了很多新的課堂教學。例如,情境課堂教學、競爭課堂教學等,這樣的一些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在課堂上的`應用,教師應對每節課的課堂效果進行分析,找到更適合學生學習數學的教學方法,在分析中使教師更了解學生,知道怎樣才能使學生時刻保持注意力集中,怎樣才能使學生自主思考數學難題,從而使課堂效果更佳完善。在此過程中,教師也提高了自身的專業水平,使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學生也在課堂里學會了怎樣做算術題,培養了主動思考問題的好習慣,在潛移默化中學生的數學成績突飛猛進,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把學習數學的狀態發揮到最佳。通過新的課堂教學在小學數學里的應用,小學數學的課堂質量的確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提高,也培養了學生非常好的學習習慣,使得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更上一層樓。通過對小學數學教育的課堂教育的研究,發現新的課堂教育可以使小學數學教育的質量顯著提高,因此,教師應不斷地學習,不斷創新出新的、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時刻保證高效的課堂教學質量。
數學論文14
德比學院開設七至十二年級課程,學生1200人,教師55人,數學教師僅7人。每天有6節課,每節課50分鐘。學生每天8:38必須進校,進校后開始晨讀或者集體活動,9點整開始第一節課。我們也驚訝地發現,這里不僅課時比我們長,而且兩節課之間都沒有課間休息。在上午的兩節課之后有20分鐘的點心時間?學生可自行購買點心,邊吃邊休息,之后又是緊張的走班上課時間。第一天上班的我們對這樣緊湊的上課節奏感到有些許不適應。
學生的放學時間是下午3點,但真正在這個點就離開學校的學生并不多,許多學生還要參加之后一個小時的補習班,特別是即將畢業的十二年級學生,留在學校的時間可能還會更長-些。教師也要在放學后準備大量的課堂任務單,許多教師離開學校時都要接近晚上7點了,不可謂不辛苦。
一、英國數學教師的工作量
我所在的上理工附小也有1200名左右的學生,但數學教師有16人,足足是德比學院的2倍。而且我們的老師會根據年級組劃分對應的備課組,采取集體備課、說課等教學活動,來提高教師整體的教學能力,但英國的教師們大多自己干自己的,很少有坐在一起集體備課或者討論說課的。他們有統一的教材,但是課上教什么內容完全自己定,怎么教也是自己說了算,加上他們有高度的自我隱私保護意識,所以也不存在老師之間的互相聽課與學習。英國教師幾乎都要跨年級上課,甚至一跨就跨了5個不同的年級。學校一天總共排6節課,數學教師一天差不多都要上到5節課,有時甚至6節課全部排滿。這樣的工作量讓我們咋舌,原來在英國當老師遠沒我們想象中輕松。
由于學生沒有統一的教材及練習冊,所以課上學生需要自己記錄該節課所有的知識點概要及相關練習題。每個學生都有一本數學本,上課時發給學生,課前學生會根據教師的板書,記錄下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每次課前,教師會事先在每個學生的數學本上粘貼下節課所要用到的學習單,所以每個學生的練習本都是厚厚的一本,粘滿了各種學習單。試想一下,一個老師要上5個不同年級的課,一天至少5節,每天下班后光是粘貼學習單就要花費不少時間,所以不難理解為什么他們每天要那么晚才能離開學校。
二、中英數學教學間的差異
在進行中英數學交流的這段時間里,英方教師聽完我們的課,最大的感受是:中方的教師在課前都會設計適切的復習回顧或者與之相關的情境引入環節,作為學生整節課學習的鋪墊和腳手架。例如我在英國期間執教的`“加法交換律”,就是以猴王分桃的故事引入的:猴王給小猴子們分桃,每天上午3個桃,下午4個桃,小猴子們不樂意了,嫌猴王給的桃少。猴王斟酌了一下,提出上午4個桃,下午3個桃的分配方案,小猴子們一聽,高興r。就是這樣一個既簡單又生動有趣的故事引起了學生的興趣,他們在討論小猴子愚蠢的同時,也對之后“加法交換律”的學習做好了準備。好的開始是成功的半,之后,孩子們的學習相當踴躍。即使第一節課還有語言溝通上的不通,但學生明顯浸潤到了這節課的數學學習活動中。另外,在執教“兩位數乘兩、三位數”時,課前,我進行了運算定律的復習以及典型例題的練習,目的是幫助學生通過舊知復習遷移到新知的學習上,整個課前復習環節的習題設計也完全是為之后主課的學習服務的,英方數學教師覺得這樣的“開篇”非常有效。
而我們看到,英方教師的數學課堂普遍不是通過問題情境或者數學情境引入數學概念的,即使有老師設計了課前練習環節,我們也發現課前的練習與主課之間竟然毫無關系,老師不注重概念的來龍去脈,只是盲目地復習、上課、練習。同時主課幵始時,我們看到學生打開他們的數學本,在本子上抄寫這節課的教學目標,這個環節花掉6?8分鐘的時間。抄完之后,老師簡單地閱讀一遍,給出一個例題進行解答,之后就是大量的習題,學生根據自己能力的不同,選擇適合自己的習題進行練習。習題主要分成4個層級,每個層級約有20道小題。之后的時間都是用來做題,老師會集中解答班級里成績較為優異學生的問題,而班級里真正需要幫助的學困生反而成了老師的盲點區域。臨近下課前,老師會將所有題0的答案公布在PPT上,學生自行進行核對,這節課就結束/。我們不禁在想,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有幾個學生能真正聽懂?學困生會不會越來越吃力?老師如何幫助學困生提升學業成績?
從觀到抽象的過程在“運算定律”的執教過程中,我發現對于數字之間的特點,經點撥后學生還是容易找到的,但找到規律后將其進行概括是英國學生的一個弱項。例如,學生能夠發現,在加法算式中,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和不變,但將其高度抽象成字母表達式時,不少孩子就有些傻眼了。在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時,學生也較難以接受用字母來表示這一性質。在比較分數大小時,學生無法抽象出同分母及同分子分數大小比較的方法,而是每道題都要通過畫“披薩餅”來分一分。可見,英國孩子更樂于接受直觀的數字符號,面對數字符號他們更樂于接受豐富多彩的圖像信息,因此英國的學生在做題時不講宄什么運算定律,只要知道怎么做就好;也不記憶法則,解決問題都從理解基本的概念出發。
在參觀利物浦當地的小學時,我們也發現了類似的問題。有一節課,教師在講授什么是:分之一,老師給每個同學準備/“曲奇餅”的紙片,要求學生在紙片上通過折疊找到二分之一。在班級的墻面上,我們還看到了許多“披薩餅”彩圖,上面是各式各樣分割所得到的分數表達形式,然而抽象出來的簡單兒何圖形卻很少。我想這也是為什么到了中學之后,學生一聽到“分數”就聯想到“吃披薩”的原因吧。
在上海的數學課堂上,我們的學習活動也有不少是讓學生通過直觀感受來學習的。在低年級學生學習物體形狀時,老師會準備各種生活中能看到的物體,如正方體的魔方、長方體的禮品盒、圓柱體的積木以及球體的足球等。學生通過直觀的看、摸、說,來認識這些不同的物體形狀。之后,教師會將這些物品抽象化成一般的模型,學生在直觀感受后開始抽象出每個物體形狀的基本特點,這就是從直觀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的飛躍。而對比之下,英國的孩子們似乎一直停留在感性的直觀認識上,缺少了到理性的飛躍與遷移,而數學恰恰就是需要學習者具有一定的思維能力及抽象能力的。
解題方法的多樣性。英國數學教學對于同一道題會提供多種解題方法,例如多位數乘法就有表格法(Gridmethod)>分解法(Partitionmethod)、豎式法(Columnmethod),甚至還有古時候中國數學家在《九章算術》中提到的半格法(Halfsquare)。這些多樣的方法老師不僅會全部傳授給學生,而且在今后的學習中,教師不會強求學生必須用哪種方法計算。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計算,不管它是簡單的還是麻煩的。在他們的考卷上,許多考題并不會特別要求必須用哪種方法進行解答,只要算出結果,你的路徑如何無所謂。
對比中國的數學教學,課上老師也會為學生提供多樣的解題方式。例如同樣是多位數乘法,有的學生可以對其中一個因數進行分拆,降解成兩個低位數后再相乘,當然,更多的學生會選擇利用豎式進行計算。而我們也不難發現,盡管一幵始計算方法多種多樣,但似乎都是為豎式做準備的,之后幾乎所有計算都是以豎式來完成的。在考卷上,我們也會看到有一類考題叫“豎式計算”。對于能力比較弱的學生來說,如果他的計算+過關,那豎式計算就容易出錯,但也只能硬著頭皮上,而如果采用表格法,其實就大大降低了計算的難度,因為他是將所乘的兩個因數分拆成整十、整百數等進行計算,這個運算肯定是更容易做對的。或許未來我會將這個方法教給我的學生,尤其是學困生。
不過我們也發現,他們方法雖多,卻不善于總結與對比。如果教師能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多觀察相同點與不同點,可能他們能掌握得更清楚,否則就如同手里雖然握有眾多武器,卻分不清各自的功能,這樣自然無法得心應手地使用。
學習廣度與深度的較最。我們的課堂上,每節課教師基本關注在一個教學內容上,基于這個教學內容會有不同的教學目標,但總體是為了達成同一個學習目的。例如,在學習圖形的周長時,教師會從身邊場景引入周長的概念,然后找找實物的周長在哪里并觀察其特點,最后抽象到幾何圖形的周長等。也就是說整節課圍繞一個教學主題,設計不同教學環節,由易到難、由簡入深,每節課都能達到一定的知識深度,學生的思維也在每天的學習訓練中從量變到質變。
而英國的課堂則恰恰與我們相反,他們一節課上要牽扯到的知識點極其繁多,雖然有一個主要的教學主題,但教學目標令人感覺模糊不清。由于英國的學生基本運算薄弱,抽象能力又不高,所以很容易造成知識間的脫節,導致不會的東西越積越多。而且,雖然涉及到的知識點很多,但學習并不深入,知識的教授僅僅停留在淺表,繞著知識點不停打轉,打轉的同時還東拉西扯。從英國數學教材匕我們也不難發現這個問題。整個一學年,老師需要教的知識內容有很多很多,但是章節與章節之間關聯不大、缺乏層次性。
我們開展教學的一大特色,英國教師最喜歡的就是我們的變式練習設計。用他們的話說每一部分練習都有-些改變,每?部分都略微又難了一些,形式實在是相豐富!痹诼犝n過程中,我們發現,英國數學課堂上的練習設計形式相對單一,連內容也是重復的。例如在學習多項式乘法時,整張學習單上有60道題左右,但是每道題都是多項式乘法練習,只是數字改/改,難度略有不同。這意味著-個學生如果從第題幵始就不會做,那么接下來的60道題他都是不會做的。
我們的“變式”給英國教師帶去了新思路,課堂上我fl]不注重學生能做多少題,而是檢査學生是否學會知識本身及解題策略。對同一個知識內容,我們的練習題可以出成填空題、判斷題、選擇題、形題、計算題、應用題和拓展題等多種形式,從多方面考驗學生習得知識的程度,而且量不在多而在于“精”。
三、英國學校注重行為規范
在我以前的印象中,西方國家的課堂比東方國家更自由,課堂上學生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情。但我所看到的卻不是這樣。
德比學院這所公立高中具有非常嚴苛的行為規范準則。每天清晨,校長及行政老師都會準時等待在學校門口,迎接每個學生的到來。而進校的學生每個人手中都會拿著一天學習需要用到的必需品,例如字典、筆袋、作業本和計算機。晨檢的老師及學生會的學生們會挨個檢查這些物品是否齊全。如果沒有帶齊這些物品,學生有兩個選擇:一,回去拿;二,在學校的小賣部直接購買。
學校規定每天的進校時間最晚是8:38,晚到的學生無法再從正門進入,只能從側門走,而且還得面對-大堆“麻煩”:老師的詢問、家校電話證實、記名在冊以及任課老師的盤問。學校在大門口安裝了--個碩大的電子鐘,以便從各個方向前來上學的學生都能清晰地看到時間,如果快來不及了,你就得跑起來了。
在學生上課時,學校所有廁所的門都是被鎖1:的,這是為了防止某些學生以上廁所為名躲在一邊偷懶。據說在這項舉措實施之前,的確經常有學生會呆在廁所里故意拖延時間,或者躲避課堂上的種種練習。在學生上課時,走廊上不時有行政老師及學科教導巡視各個班級的上課情況。有時,他們也會突然開門走進來,詢問學生今天這節課的主題以及目前的進度,肴來學生想偷懶還真是不容易。而我們也驚訝地發現,整所學校學生的行為規范出奇地好,課上學生禮貌謙遜、認真聽講、勤做筆記,幾乎找不到在干學習以外事情的孩子。而且除了筆袋的式樣不同以外,學生所用到的筆和練習本等學習用品都是一樣的。在行為規范教育方面,我們真該向他們看齊,因為秩序是一切活動有效開展的重要保證。
數學論文15
參考文獻一:
[1]杜威著,許崇清譯:《哲學的改造》[M],商務印書館.1958 年,P46
[2]阮忠英.初中幾何教學策略淺談[J].理科愛好者,20xx(2)
[3]胡蓉.利用信息技術優化幾何教學[J].信息技術與應用,20xx(4).
[4]呂月霞.杜威的“從做中學”之我見[J] .教育新論,20xx.5
[5]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P185
[6]袁振國.當代教育學[M].教育科學出版社,20xx,P184
[7]尚曉青.DGS 技術與初中幾何教學整合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xx.
[8]周軍.教學策略[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xx,P11
[9]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 [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
[10]左曉明等.基于 GeoGebra 的數學教學全過程優化研究[J],20xx,P101
[11]楊慶余.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P102
[12]李伯黍,燕國材.教育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P132
參考文獻二:
[1]葉瀾,白益民.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xx.207
[2]毛杰,楊明春著.成長的階梯:貧困山區教師專業發展的研究與實踐[M].四川:四川大學出版社
[3]葉瀾.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xx
[4]陳永明.教師教育研究[M]廣東: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5]余文森,劉冬巖.有效教學的`基本策略[M],福建教育出版社.20xx
[6]陶行知:中國教育改造[J],北京,東方出版社,1996
[7]黃婧.當代教師人格淺析[J].劍南文學:經典閱讀.20xx(8):313
[8]葉瀾.讓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一論中小學教學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7) :3-7
[9]肖秀萍.國外教師專業發展研究評述[J].中國教育期刊,20xx,(5) :57-60
[10]陳向明.質的研究方法與社會科學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xx.12
[11]俞英.特級教師專業發展路徑,一個本土的案例[D].萬方數據:華東師范大學,20xx
參考文獻三:
[1]王吉慶.信息素養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2]張靜波等主編.信息素養能力與教育[M].北京:科學出版社,20xx.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20xx)[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xx)[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xx)[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
[6]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xx)[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
[7]李曉東.小學生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186-187.
[8](英)蘇·考利.教會學生思考[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xx.
[9]尹少淳,段鵬.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15.
[10]陳鐵梅.美術教育的真諦[M]?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20xx:3-4
[11]劉淼.作文心理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1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xx)[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
[1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xx)[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
[14]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研制組.數學教師教學用書(五年級上冊)[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3.
[15]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研制組.數學教師教學用書(五年級上冊)[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3.
參考文獻四:
[1]王漢瀾.教育評價學 [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5.
[2]吳鋼.現代教育評價基礎[M].上海:學林出版社,20xx.
[3] 黎世法.異步教育學[M].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1994.
[4]虞應連.采用復合評分法 注重個體內差異評價[J].中小學管理,20xx(1).
[5](美) Carol Ann Tomlinson,劉頌譯.多元能力課堂中的差異教學[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20xx.
[6]茹建文.關于構建小學數學發展性評價體系的思考[J].現代教育科學,20xx(2).
[7]曾繼耘.差異發展教學研究[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
[8]顧泠沅等.尋找中間地帶--國際數學教育改革的大趨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xx.
[9]馬艷云.評價應注意學生的心理需求[J].人民教育,20xx(17).
[10]陳小菊.給自己一個支點超越自己-“個體內差異評價策略”探微[J].福建教育,20xx(7).
[11](美)Diane Heacox ,楊希潔譯.差異教學-幫助每個學生獲得成功[M]. 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xx.
[12]陳泳超.差異評價“ 實施因材施教”[J].福建教育,20xx(7、8).
[13]安艷.差異性學生評價研究--以濟南市三所初中為例[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xx.
[14]王儉.教育評價發展歷史的哲學考察[J].教師教育研究,20xx(3).
以上就是針對小學數學論文的參考文獻做了詳細介紹,不知道能不能幫大廣大教育者,希望大家可以成功發表論文,取得相應的職稱。
【數學論文】相關文章:
數學論文05-15
關于數學論文01-01
初中數學論文02-17
(優)數學論文07-27
關于數學論文11-18
小學數學論文11-23
初中數學論文07-11
小學數學論文07-15
小學數學論文07-15
數學論文[優選]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