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數學論文

        時間:2024-08-01 15:31:57 數學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數學論文集合(15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大家肯定對論文都不陌生吧,論文可以推廣經驗,交流認識。相信寫論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數學論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數學論文集合(15篇)

        數學論文1

          一、數學文化的概述

          了解,讓其在數學過程中能夠更深層次地理解數學。數學文化內容表現出來是不受任何限制的。內容的豐富性使得數學文化的形式在數學教材中呈現為兩種:隱性和顯性。

          在數學教學中的一種數學思想和數學理念,教師以一定的方式傳遞給學生,這其實就是所謂的隱性的數學文化;而顯性的文化知識能夠展現出明顯的方面,但數學文化知識僅在課堂的課本教學中很難顯現出來,難以達到學生的需求。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無論是隱性的還是顯性的數學文化,都依賴于學生的自身感悟。通過學生的感悟可以進一步了解數學文化中所包含具體應用問題。

          二、初中數學文化知識在教材中的具體編排情況

          初中數學文化知識編排的具體內容,其實可以對學生有促進作用。學生學習數學運算之后,補充相關的數學文化內容,可以對學生個思維起到一個激活的作用。因此,數學教材編研組應當注意對數學文化知識的補充。

          1、關于人教版中數學文化內容的編排

          經過相關的統計工作,筆者對人教版中的數學文化知識進行了總結。從總結的結果就可以知道,人教版中對于數學文化內容的編排并不是基于對學生的考慮,容易對老師的授課和學生的學習造成不好的影響,導致學生只注重數學運算,忽略數學思維的形成。雖然數學的本質是計算,但是在其中所呈現的信息,傳遞給學生的知識面過于狹窄。

          數學教材中的閱讀材料僅是對歷史性的時間進行簡單介紹,向學生介紹與之相關的數學內容,并沒有對該知識點的教法進行論述,無法提起學生的興趣,而事實上教材中的閱讀材料本應是激發學生閱讀的。

          2、對初中數學文化教學活動的思考

          數學主要由數學文化和數學運算技能構成,數學文化有時能夠有效地幫助數學運算。數學文化知識的提取既可以來源于生活,也可以來源歷史事件。但是,目前數學教學活動關于數學文化的教學卻沒有滿足學生的基本需要。首先,教學活動缺少數學文化教學。數學教學應該包括數學文化的教學,數學文化應該滲透進數學教學中。

          但是現實卻并非如此。其次是大部分教師迫于中考壓力,沒有時間進行數學文化教學。中考的壓力,使得教師不會對數學文化進行講解。無論是出于什么原因,在現今數學文化知識編排的過程中,出現較多的漏洞。這些原因的`出現使得數學文化的教學活動是那么的不理想。導致初中生缺乏一定的數學文化內涵。

          三、初中數學教材關于數學文化內容編排的思考

          數學在初中教學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因此數學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成長規律因人施教。為促進初中生的邏輯思維以及對事物的思考能力,筆者認為初中數學教材編研組有必要對數學文化知識的編排進行相應的思考。以此來激發初中生的學習興趣。

          1、呈現異彩紛呈的初中數學文化知識

          數學教材多樣化其中一個重要來源就是進行特定的數學文化知識的選取。編研組在編排時,應首先思考選取怎樣的數學文化內容才能吸引學生的眼球。在帶有歷史性趣味的同時普及數學內容的發展過程。

          初中數學每一個階段的發展都有一定的故事。根據數學教材編寫的需要,任意摘取有趣味性的內容來對數學文化知識的內容進行擴充,以此來豐富數學文化的內容。當然在編排的過程中不可避重就輕。其次是尋找不一樣的數學文化知識,充實數學文化的內容。當前,包括人教版的數學教材在內,大部分的數學教材在數學文化方面呈現的內容雷同和集中現象較多。因此,數學教材編研組只有創新數學文化的內容,才能提高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習的激情,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2、初中數學文化知識表現形式要多樣化

          數學文化知識的內容是非常豐富的,因此,在對其內容進行編排的過程中可以以各種各樣的形式體現在數學教材中。數學文化知識的提取是來源于生活中的各種小故事。

          初中數學編研組的成員可以以開放性的思維對其中的文化知識進行編排。對于初中生而言,也許越不靠譜的的形式內容反而更能吸引學生的興趣。數學文化知識的豐富性,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例如,在數學文化知識編寫時,人教版編寫公因式的過程中,穿插一些關于公因式的數學史料。但是,在解多公因式中并沒有穿插與之相應的多公因式的數學史料。因此,筆者認為,在編研初中數學教材時,根據數學教學的內容,穿插與之相應的數學史料有助于學生對該知識的掌握。

          可見,數學文化知識對學生的學習具有積極的意義,因此在編排初中數學教材時,應該注重數學文化知識,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習效果的提高。在數學文化知識編排的過程中,編研者可以適當考慮數學文化知識所具有的趣味性,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數學文化內容進行編研。

        數學論文2

          一、教師在小學應用題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手段

          老師在幫助小學生掌握好審題的方法之后,接下來就是指導小學生掌握解題方法和步驟。具體就是老師要幫助小學生在指導題目考察的知識點之后,根據正確的解題公式和方法,進行講解,讓小學生形成良好的解題思路,運用正確的、靈活的解題方法和步驟。在講解這方面問題時,老師首先要引導小學生根據題意,列出簡單的關系圖,然后根據列出的關系圖,找到相關的知識點和考察公式,然后把題目給出的條件和數字進行帶入,然后列出算式進行計算。做到這一步之后,老師要使小學生養成驗算的習慣,在得到答案之后,要對最后的結果進行檢驗、驗證,在驗證最后的答案正確之后,還要考慮到應用題是要有單位的,查看最后有沒有一些細節上的錯誤,在查看這些之后,才能保證這道題最后基本是正確的。具體的解題方式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1.利用圖片和文字進行分析題意

          利用圖片和文字進行分析題意,是非常直觀、方便的解答應用題的方法。在小學階段,學生并不能完全根據一大段文字來進行抽象想象,這個時候。老師應該指導學生利用簡單的文字和圖片進行一大段文字的解析,這樣通過直觀的圖文,小學生能夠更容易明白應用題的題意,加強思維定勢,從而通過紙上的圖文,找到合適的解題步驟進行解答。

          2.進行最后檢查驗算,糾正不必要的錯誤

          進行最后檢查驗算,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步驟,眾所周知,應用題不僅考察學生的理解能力,同時也是考察學生的計算能力。所以,在所有的計算之后,要重頭開始進行檢驗,在檢驗之后,再仔細檢查一下有沒有寫單位等一些細節問題。所以老師要讓學生養成檢驗的良好習慣,這樣能夠確保正確率。

          3.議題論題,自編自答題目

          議題論題,自編自答題目,是指在做好審題、分析題目、解題等步驟之后,老師還要指導學生進行議題論題,是指學生要懂得舉一反三,根據自己做過的應用題,能夠編寫出通過做過的應用題的變形題,這樣循環練習,能夠使學生不斷加深印象,在做題的時候能夠熟練掌握題目所要考察的目的以及其考察的知識點,這樣,在以后的做題過程中,學生頭腦中能夠形成一種抽象思維,能夠快速解答應用題。

          二、在應用題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結合實際生活

          數學中的'應用題基本上都是源于生活的,所以在實際的應用題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指導學生結合實際的生活,這樣,能夠調動學生的興趣,使小學生能夠集中精神,認真聽老師講應用題的相關知識。只有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關的題目內容,才能夠吸引學生積極地配合老師的講解,進行學習。老師應該注意學生的心理,通過營造一種適合學生的教學氛圍和模式,對學生進行講解,這樣也能夠提高教學的效率,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三、總結

          在進行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過程中,老師一定要根據小學生的特點,采取合適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教學講解。應用題是數學中最貼近生活的部分,學好應用題,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解題能力,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老師應該重視應用題教學,注意結合實際生活,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和回答問題的氛圍中去,從而不斷地掌握數學相關知識和解題步驟,從而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數學論文3

          =14189.04(元)

          OK!搞定!我絲毫沒察覺到有問題,也沒有細細檢查,就問媽媽要了15000元錢飛奔向離廠不遠的供電局。

          “伯伯,這里有15000元,我知道我們廠這次要交14189.04元電費!”伯伯查了下我們的用電單,像我投來了詫異的'目光,“你算錯了吧,明明是30989.04元。”“。 蔽掖篌@失色,連忙拿出草稿紙看,“哦,少加了14000千瓦時該交的16800元,確實是30989.04元!蔽覍擂螛O了,恨不得找個地洞鉆進去,連忙灰溜溜地跑回廠里又取了16000元,才搞定了交電費的事。

          同學們可別像我這樣犯類似的囧事呀!

        數學論文4

          一、方法多樣“出彩”

          1.練習形式出彩

          有的教師在處理練習時形式單一,這樣的形式往往讓學生覺得數學學習枯燥、無味,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熱情。而形式多樣的設計,不僅能讓學生隨時有新鮮感,而且能讓學生總是處于不斷的思考和探索中。如我在“減法認識”的練習中設計了這樣的三道算式:80-50=80-()=5030+()=80讓學生在完成后比較三道題的相同與不同之處,并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從而使學生對“被減數、減數、差”三者之間的數量關系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和理解。又如在教學“比多比少”的練習時,設計了三個題空:13比8多()8比13少()13比()多8讓學生對比思考,通過練習,學生明白了三個空都是用13-8來計算,只是所問的形式不同。

          2.解法多樣化出彩

          在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探究同一道題的不同解題方法,只要學生能說出自己的解題思路,教師都應該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以發展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如在教學“退位減法”時,我讓學生上臺板演23-8的計算過程,結果學生做出了:23-3-5=15;13-8=5,10+5=15;10-8=2,13+2=15讓學生動手板演,并說出自己的想法,教師只是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既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拓寬了學生的思維方式。

          二、激勵競爭“出彩”

          每個學生,特別是小學生,都有著非常強烈的好勝心,希望得到教師的表揚。因此,在數學練習課設計中,我引入競爭,增強學生學習的內驅力,讓學生主動去克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課堂上呈現出學生積極主動探究的良好局面。所以,設計練習課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入競爭激勵方式,讓每個學生都主動投入到學習當中。如我在“九宮格”的填空教學中,當學生讀完題目后,我告訴學生我想到了12種不同的填法,然后讓學生分4人小組進行比賽,看哪一個組能找到更多的填寫方法,學生在競爭中不甘示弱,積極探究,主動思考。最后,令我沒有想到的是12種方法居然都有學生想到了。將自主探究權交給學習小組,組員們齊心協力、積極探索,個個都為小組的榮譽而努力。這樣的設計,比教師在課堂上一遍一遍地重復講、學生不愛聽、課堂氣氛活躍不起來相比,真是讓我有了意外的收獲和驚喜。

          三、多媒體輔助“出彩”

          隨著計算機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多媒體教學設備代替了原來簡單的黑板加粉筆的模式,這是信息技術發展的必然,也是教育發展的趨勢和潮流。對于枯燥、抽象性強、邏輯思維性強的數學學科,多媒體教學設備的輔助為學生形象思維向邏輯思維的發展搭起了一座橋梁。許多教師在新授課中已經廣泛使用多媒體設備輔助教學,練習課中雖有使用,但很多僅限于習題的呈現,起不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作用。其實,在練習課中靈活運用多媒體,不僅能讓枯燥的練習變得有趣,還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如在一年級學生做練習時,我會激勵學生:看誰做得又快又對,誰書寫最認真,誰坐得最端正,我就展示誰的作業。到了展示環節,我又激勵學生:看誰是“火眼金睛”,能發現同學的作業中有沒有錯誤,誰最先發現,我又展示誰的作業。學生在教師一連串的語言激勵中,都想表現自我,不僅完成作業的速度快、質量好,還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課堂紀律也至始至終保持良好。另外,一些有多種解法的問題,可以讓學生到電子白板上書寫,既能滿足學生對白板的好奇心,又能讓學生充分地展示自我。

          四、結語

          總之,數學練習課的設計形式不拘一格,只要教師用心思考、精心設計,不僅有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梳理、整合、鞏固和拓展,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還能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讓數學練習課綻放出異樣的光彩。

        數學論文5

          暑假開始了,我和爸爸一起去報了游泳班、圍棋班和夏令營。

          我們先去取了錢,第一次取了3000元。第二次取了20xx元,第三次取了20xx元,問:一共取了多少錢?3000+20xx+2000=7000(元)答:一共取了7000元(條件、關系)。

          我們先去了游泳館,我們先找到訓練負責人,我們報了游泳班,花了530元。問:還剩多少錢?7000—530=6470(元)答:還剩6470元(條件、關系)

          報夏令營花了20xx元,問:還剩多少錢?6470—20xx=4470(元)答:還剩4470元(條件、關系)。

          報圍棋訓練班花了800元,問:還剩多少錢?4470—800=3670(元)答:還剩3670元(條件、關系)。

          暑假生活費1000元也要算上,問:還剩多少錢?3670—1000=2670(元)答:還剩2670元(條件、關系)。

          取的7000元就這樣只剩下2670元了。哎,錢真不經花!

        數學論文6

          論文3:數與形結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

          “空間與圖形”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在以后的學習中體現得更為明顯。數形結合帶給教學以蓬勃之生命,賦予教學以持續性的活力,使有效教學的策略更豐富,更清晰。

          1以童真喚起興趣,營造樂學的有效教學情境

          著名教育家皮亞杰說過:“兒童是具有主動性的人,所教的東西要能引起兒童的興趣,符合他們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使他的發展!痹谖覀兊耐甑挠洃浿校玫膭赢嬈屯挄倳o人一種最美好的的印象,那種感覺揮之不去,抹之不滅。新課改教材里各種鮮艷逼真的情境圖,各種平移、旋轉、對稱的美麗圖案,可以讓學生真切地體會到了數學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因此,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與學生互相問好后,筆者設計了“分數樂園”這個孩子特別喜歡的卡通畫面,可是“智慧大門”卻關閉著。生動形象的動畫謎語,一下子就吸引了孩子們的目光。成功地激發學生的挑戰精神和戰勝困難的斗志。學生猜對后,引出生活中分東西的經驗,自然而然地導出課題“認識幾分之一”。筆者利用信息技術資源,創設了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出孩子們特別熟悉和喜歡的———“分數樂園里智勇闖三關”的游戲,使學生們的自主參與意識自然而然的產生,主動探索,學習新知。

          2看圖說話,鼓勵多提問;先學后導,作圖更有效

          陶行知先生說過:“創造始于問題”。學生沒將題目讀懂時,他是沒有問題的,這與他沒讀題效果一樣。只有鉆研之后,才會生出“看似絕壁,卻辟小徑”之感。在《分數的初步認識》學習過程中,要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因此,在新授部分,筆者利用多媒體展開教學,分三次展示課件“分數樂園”,從易到難,由淺入深地逐層深入地讓學生觀看直觀的感性材料,啟發學生自己發現數學信息,提出問題,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相結合地學習新知。課件出示:兩個小朋友,和一些食物(包括:兩瓶水,四個蘋果和一塊月餅。)讓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分蘋果和水后,引導只有一塊月餅,要分給兩個小朋友,該怎么辦呢?隨之“半塊”的答案就悄然產生,緊接著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么想的,那么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2份,一份就是半塊?”那半塊是怎么樣的呢?經過動態展示比較平均分與不平均分的“一半”月餅,讓學生形象充分地理解平均分,在突出平均分的基礎上,介紹二分之一的意義,從而自然引出1/2的寫法和讀法。

          3數形結合,不忘操作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筆者在本課中設計了“折一折”這個游戲環節。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折紙,來突破難點,完成“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一份就是它的幾分之一”的轉化過程。學生興致勃勃地在“折一折”中玩起了折紙游戲,使他們在玩中發現問題,開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同時,筆者還設置了“快樂猜猜猜”的小游戲,讓孩子們在玩中體驗數學知識,運用數學知識。

          3.1強化認識,完整敘述

          由平均分實物導出,圖形也可以平均分成2份,其中一份就是它的1/2。要求學生利用自己喜歡的圖形(包括長方形、正方形和圓)折出它的1/2。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在小組合作中解決疑難。通過進行比較交流,說一說:你拿的是什么圖形?如何得到它的二分之一?哪部分是它的二分之一。使學生能夠完整敘述1/2的含義,提高表達能力。這個過程不但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激發了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還讓他們明白數學無處不在,源于我們的生活。最后,在共同交流,檢查所學習的新知識,達到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目的。

          3.2動手操作,促進內化

          緊接著,順勢引導:你能繼續折出這個圖形的1/4嗎?引發學生繼續探索新知的欲望,逐層深入的誘導新知。交流匯報意義后,課件引出長方形的.4種不同的折法,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涂色部分都可以用1/4來表示呢?讓學生體會到:雖然紙的形狀不同、折法不同,但把這張紙都“平均分”成了4份,所以每一份就表示這張紙的四分之一。這個過程由淺入深地逐層深入,學生自主探索,欲望強烈,解決了疑難問題,使他們充分地體驗到了成功。

          3.3順勢引路,巧妙遷移

          認識了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你還想認識幾分之一呢?讓孩子們乘勝追擊,繼續研究各種幾分之一。順勢教師要求:你能試著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出你想認識的幾分之一嗎?拿出學具袋中的材料,每人選擇一樣試一試。經過折涂,學生之間的交流介紹,讓學生展示并解說成果。通過變換板書的數字,引導學生討論:你發現了什么?師提示:把一個圖形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它的三分之一,那平均分成5份、6份、100份呢?學生總結出: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一份就是它的幾分之一。鍛煉他們語言能力的同時,培養了學生們的邏輯思維能力。

          4“形→數”、“數→形”,分階段把握數形結合知識難度,制定相應的教學策略

          低段學生及圖形建構差的的學生適宜“形→數”的直觀思維,其教學大多以觀察、操作等活動開始,在感知和積累了大量空間圖形的具體形象及抽象化圖形后,自然過渡到復雜、抽象的圖形學習。高段的學生適宜“數→形”、“數→數”的抽象思維,因其數形知識有了一定積累后,幾何直觀圖形感知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已有一定程度的發展。他們在觀察、分析、思考題目后,對于簡單的圖,不一定每次都要畫出來。數量關系式、圖形能用“腦圖”表現出來再好不過,“腦圖”才是我們最美好的追求。我們要做的,就是將數與形的知識結合起來,降低學生的認知難度,使問題迎刃而解。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應視其情況,降低層次,回溯到相應的基礎上再予以教學。

        數學論文7

          在一次聽課中 , 老師講關于行程方面的應用題 , 引導學生總結出 : 路程÷速度 = 時間、路程÷時間 = 速 度、速度×時間 = 路程三個關系式。正當老師講得津 津有味的時候 , 平時腦子不太好使又不愛發言的王剛 站起來對老師說 :" 時間÷路程行嗎 "? 全班哄堂大笑。 老師對這突如其來的問題不暇思索的說 :" 時間÷路程 等于什么 ? 不對 , 請坐 !" 顯然老師是生氣了。

          我心里特別不好受。這個學生的提問多好啊 ! 平 時不愛回答問題 , 在有老師聽課時他敢于提問 , 這就值得表揚。況且他的提問是多么的獨道呀 !

          " 時間÷路程 " 到底行嗎 ? 請看下面小題 : 小明步行 2 小時走 5 千米 ,3 小時走多少千米 ?

          解法1 15 ÷ 2x3=7.5( 千米 )

          解法2 23 ÷ (2 ÷ 5)=7.5( 千米 )

          在解法 1 中 ,5 千米是路程 ,2 小時是時間 , 路程和 時間是相關聯的.量 , 用 5 ÷ 2 直接求出的是速度 ( 即每 小時行的千米數 ) 。而在解法 2 中 ,2 小時和 5 千米同 樣是兩種相關聯的量。用 2 ÷ 5, 也就是用 " 時間÷路 程 "( 它表示行 1 千米路所需的時間 ) 。

          從上可知 ," 時間÷路程 " 也是行的。教師不能只 為教知識而阻塞學生的思路 , 相反的說明我們教師的 知識尺度太短了。

        數學論文8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體驗式教學法的實施策略

         。ㄒ唬┙Y合生活知識

          隨著教育教學制度的改革,小學生的教材中的內容,更多的是貼近生活,尤其是小學數學教學內容,與生活密切相關,為了更好地開展教學,優化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需要結合生活知識有效地進行體驗式教學。小學數學有很強的基礎性,結合生活應用體驗式教學,可以讓學生感受數學、體驗數學、同時從生活中挖掘數學。例如為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通過生活中的數字(小區門牌號、單元樓號等)進行數字編碼,保證可以根據這些編碼快速找到對應的房子。

         。ǘ┰O置情境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數學,有些數學需要細心觀察,需要親身體驗,例如測量。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采用體驗式教學方法,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數學,可以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教育改革中,小學數學教學中增加了體驗式教學的內容,為了更好地實施體驗式教學,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需要為學生的數學體驗創設情境。例如長方體、正方體的面積計算,此時創設的情境,可以是老師拿著一個紙盒包裹,將這個紙盒的長寬高設立成abc,讓學生通過計算紙盒的表面積,知道郵寄包裹時需要使用的紙箱的大小。這樣不僅可以增長學生的生活知識,還可以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增強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ㄈ⿲嵺`教學

          知識的學習在于運用,體驗式教學注重學生知識的體驗和實踐,所以在小學數學體驗式中,需要加強學生的實踐,將學習到的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中。例如在小學高年級的百分數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先對衣服纖維含量中的40%、小區綠化面積30%、家庭收入50%、純度98%等進行感知,進而對百分數有初步的概念,并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學習的興趣。然后設計百分數問題,讓學生動手計算。例如計算家庭月收入,占年收入的比例等。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很多內容是可以設立情境、實踐教學的,為了強化小學數學體驗式教學的效果,需要在教學中加強與生活的聯系,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性。

          二、結語

          教育是培養人才的.重要途徑,傳統的教育教學方法與當前社會的發展特點、發展現狀不適應,而傳統教育也與當前的社會人才培養目標不符,為此需要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小學是正式學校教育的第一階段,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產生著重要的影響。體驗式教學是當前社會發展的產物,是一種新的教學方法,與傳統教學方法相比,體驗式教學在提高教學效率、質量等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為此上文對體驗式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施加以分析,以供參考。

        數學論文9

          一、創設良好的數學情境,讓學生勇于說

          小學生對于任何一件事情都充滿了好奇和欲望,還有一定的表現欲,因此,數學課堂既是發展學生邏輯性思維、促進學生發散性思維的主要時機,也是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主陣地.對于學生來說,生動感人、形象的生活情境能喚醒他們的思維,激發他們表達的欲望.在教學中,教師創設特定的語言情境尤為重要.如教學“認識鐘表”時,我在課始就用猜謎語的情境直接導入,讓學生猜出謎底,并說說“鬧鐘”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什么用途.此時,學生的表達欲望非常強烈,因為這是他們熟悉的生活用品,每個小朋友家里都有各不相同的時鐘,因此,回答這個問題時,小朋友們都能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很有條理地說出鬧鐘在自己生活中的一些用途.在練習鞏固階段,為了保持學生表達的高漲情緒,還可以為他們設計一些實踐操作的機會:撥一個自己喜歡的時間,和同桌交流一下,要求表述完整.學生表達了“我晚上8時開始睡覺”“我早上7時背著書包去上學”“晚上6時我在家看動畫片”等.孩子們撥出各自喜歡的時間,并能用完整的語言表述出喜歡該時間的原因.在這樣的語言交流情境中,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再一次得到了提高.

          二、親近生活,讓學生樂說

          數學來源于現實、高于現實,也能應用于現實.小學數學教學就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數學教學資源,使學生有更多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探索數學、理解數學.首先,注重以現實生活為背景探索數學.教師要善于喚醒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因為小學生雖然年齡很小,但他們的生活經驗也有著充滿數學因素的內容.教師也要善于模擬簡潔化的生活情景,使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例如,教學“加減法的一些速算法”例題264+98時,老師請學生模仿會計發給教師加班費,使探索過程輕松有趣.其次,注重以現實生活為題材應用數學.學用結合是小學數學教學必不可少的方法.學生分析、思考現實生活中的問題,能更好地體會數學的價值,可以聯系實際說一說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議一議某些數學開放性問題的合理解答、解一解一些貼近生活的問題.

          三、學會傾聽,培養學生語言的科學性

          由于表達能力的差異,學生在表述時容易漏掉某些關鍵性的細節或不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師在傾聽時要認真揣摩和分析,推斷出學生的“言外之意”“未達之意”.一位教師執教五年級(下冊)“找規律”時,通過操作引領學生探究規律.在板書分別框出2個數、3個數、4個數,平移次數和得到幾個不同的和之后,教師突然問學生:如果每次框7個數,結果又怎樣呢?一般學生都從“總個數、框中的個數和平移的次數”之間的規律入手進行思考.就在答案出來后,有一個學生舉手發言了:框中的個數是2時,平移了8次,得到9個不同的和;如果框中3個,平移的次數就是7,得到8個不同的和……現在框中7個,平移的次數就是3,那么就應該得到4個不同的和.雖然這位學生的發言比較啰嗦,表達也不十分清楚,但教師用心琢磨學生的思路:“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是從上向下看,框中的個數依次增加1,平移的次數就依次少1,不同和的個數也依次減少1,是嗎?”學生高興地連連點頭.教師用簡潔的語言幫助學生表達了難以表述的意思,這不僅有利于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另一位教師教學這一內容,一個學生表達規律時說:“如果拿2張連號的,就有9種拿法,算式是10-1;如果拿3張連號的,就有10-2種拿法;如果……”“你能說說你的想法嗎?”教師進一步追問.學生解釋說:“因為拿2張的時候,可能有1和2、2和3、3和4……一共只有9種情況,10不能在前面,所以要減去1.”教師用一句非常形象的語言表述了學生的想法:“我知道了,你的意思是如果拿2張,只有10不能打頭,如果拿3張,9和10不能打頭……”學生連連點頭.可見,教師的.傾聽既能讓發言的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也能激發其他學生的創新愿望.

          四、形成習慣,讓語言訓練成常態

          數學教學應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發言和自我表現的機會.

          1.小組交流,大膽說

          成功的數學課堂應該為學生創設一個寬松、和諧的交流氛圍,小組討論交流便是最好的形式.采取這種形式進行探究、交流,能使學生更加主動地傾聽、思考,大膽地述說,思維進行交鋒.小組中,每個成員既能擁有傾聽的機會,還能自由發表自己的見解,又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積極學習的狀態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同桌交流,主動說

          同桌交流能夠觸發思維靈感,并獲得同伴的支持、評價與修正.與小組交流相比,同桌交流更為快捷,不失為數學教學中讓學生發表見解、培養語言能力的一條捷徑.如教學“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口算”時,我首先讓學生在小組中說出自己的口算方法,交流這種方法是否有道理,最好的方法是什么,達成共識,再用這個方法進行練習.練習后,同桌再次交流算法并評價結果.班級中的“學困生”也能在同桌的引領下逐步掌握敘述方法,正確地解答問題.

          3.全班交流,示范說

          在數學教學中,經常會用到小組討論、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但往往會忽視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那就是分組活動后的全班交流.這種交流不僅是小組智慧的展示、交流內容的總結提高,還是鍛煉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絕好時機.教學一年級“認識人民幣”一課時,我安排學生利用手中的人民幣進行購物活動.在小組實踐活動后,我要求各個小組將本組的購物情境面向全班同學用數學語言進行描述,即誰買了什么物品,用了幾張什么面值的人民幣,結果是多少等.通過全班交流示范,既鞏固了認識人民幣的有關知識,又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

          五、結語

          總之,教師在教學中要把握時機,適時為學生提供語言表達的機會,循循善誘,導之以法,以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運用能力,使學生養成科學使用數學語言的良好習慣.

        數學論文10

          教學中教師如能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激活學生的快樂因子,對培養學生健康活潑的個性,創建和諧活躍的課堂氣氛很有好處。我在一年級數學課教學中是這樣做的:

          一、教學資源要有趣味化。

          1、創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式教學,激發學生的認知興趣。

          新課程倡導啟發式教學。啟發式教學與傳統的填鴨式教學相比具有極大的優越性。要想實施啟發式教學,關鍵在于創設問題情景。創設問題情境是指具有一定難度,需要學生努力而又力所能及的學習情境。那么如何更好的創設問題情境呢?這就要求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識的內在規律和新舊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把數學特有的嚴謹、抽象、簡潔、概括等屬性,通過巧妙的形式引發學生的興趣,誘發學生的積極思維活動,這樣才能創設一個良好的問題情境。

          例如在教學《第幾》一課時,我采用了講故事方法創設問題情境。我先在黑板上畫了美麗的森林,然后依次貼上了小白兔、小熊貓、獅子、松鼠、小馬。變貼邊講故事:美麗的森林里新來了一群可愛的小動物。他們今天都搬到新家了,F在我們一起去看看他們都住在什么地方……這節課老師創設了一個生動而有趣的問題情境,我們一起編故事,一起講故事,讓學生猶如進入了一個美麗的大家園。通過更巧妙新穎的形式,引發學生的興趣,誘發學生進一步的積極思維活動。

          2、改變例題和練習的呈現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教材已經為教師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課本的數學內容的呈現方式也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但這些畢竟是靜止的東西,要引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還有很大的欠缺。低年級兒童往往對活動的事物更感興趣,如能把這些靜止的資源活動化,進一步增加它的趣味性,那一定會牢牢地抓住學生的雙眼。

          如在教學《10的認識》一課時,我把0~9十個數字設計成擬人化的“數字小朋友”,讓這十個“小朋友”一一在黑板上呈現。看到抽象的數字長上了手腳,成了會哭會笑的小精靈,學生的熱情異常高漲。

          二、讓學生動手操作、體驗,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

          1、讓學生“進入”課本中的練習題。

          我在讓學生練習時,喜歡讓學生把書本中出現的人物當作自己。因為這樣一來學生會覺得好象這道題目更貼近自己,感覺更親切。

          2、給學生創造動手操作、親身參與的機會,讓他們在參與中體驗成功。

          [page_break]

          如在教學《連加連減》一課時,我事先制作了一些天鵝頭飾,并且請班里的九個小朋友戴著頭飾表演天鵝飛來飛去的情景。下面的小朋友一看到這道活動的“例題”,立刻被深深地吸引了,積極性也被充分調動起來。教師很輕松地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3、利用學生好動及好勝的心理特點,組織一些數學游戲、競賽搶答等活動,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

          學習競賽以競賽中的名次或勝負為誘因,可以刺激學生自我提高的需要,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影響學習效果。一般的學習競賽對于中等的學生影響最大,因此大部分孩子會在競賽中通過努力不斷進步。若采用競賽與自我競賽相結合的形式就會使先進的學生更先進,后進的學生也變先進。這樣還有利于防止學生的驕傲情緒和自卑心理。

          例如在教學10以內加減法、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復習整理課時,我采用了小組競賽的方式,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競賽分為三部分:口算、我當小考官和搶答思考題。每一項均為全班參與,并從各組選出不同人次進行評判記入該組成績。由于同學們的集體榮譽感都很強,以比賽的形式上復習課大大提高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課堂安排層次性強,同學自己出題考自己進一步提高了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語言的表達能力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激勵措施要量適當,并且多樣化。

          新課程倡導對學生的評價不要只看結果,應該是重過程,輕結果的。我在教學中對學生的激勵措施是這樣的:

          1、善于發現學生優點,經常表揚。不論誰在學習上有優點,哪怕只是很細微的一點點,我都不吝表揚。比如一個學生的字進步了,口算速度快了,多舉手了,或解題的方法新穎,我都會及時進行表揚,這樣學生才有更大的信 心迎接后面的挑戰。

          2、口頭獎勵和物質獎勵相結合。低年級學生由于年齡尚幼,往往對物質獎勵更喜愛。我就常常畫些小圖片,制作些頭飾胸飾,以表對他們學習的肯定。

          3、把個人榮譽和集體掛鉤,培養學生的團體協作精神。每個小組都有一架模擬的“梯子”,“梯子”的頂端是一面小紅旗,哪個小組的成員有進步,他們小組的梯子上就會多一個腳印。哪組最先攀上梯子他們就獲得勝利。學生很喜歡這種獎勵措施,誰都想讓自己的小組快快爬到最高處,摘得小紅旗。

          數學課中要激活學生的快樂因子,方法很多,在此僅舉三點說明。

        數學論文11

          【摘要】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到生活,教師要通過創設愉悅、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學好數學;有的放矢地創設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引導學生做數學,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學習興趣;能力培養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到生活,教師要通過創設愉悅、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學好數學,會用數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1創設愉悅和諧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興趣。

          良好的課堂氣氛能使學生學習的思維處于最佳的狀態,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愉悅和諧的課堂環境是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前提。

          1.1故事導入,激發興趣。

          教學“比的基本性質”時,教師講了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同學們,你們想知道神算“小精靈”嗎?一天,“小精靈”去小明家玩,見他正在做一道題:1800÷25=?“小精靈”看了后馬上答道:比值等于72,小明用約分方法果真也是這個得數,他驚訝極了,問道“你怎么會這么快知道得數呢?”“小精靈”笑著說:“我用的是比的基本性質呀?”同學們,你們想掌握這種本領嗎?通過用故事導入,新穎、自然,能立刻引起學生的好奇心,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有利于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

          1.2自主學習,激發興趣。

          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從而激發學生興趣。如在教學“長方形面積計算”時,教師提出在長6米、寬4米的房間里鋪地毯,商店有寬1米、2米、4米三種型號讓學生自由選擇。有的說“買1米拿起來方便”;有的說“買4米的鋪起來美觀大方沒有接口”;還有的說“選擇2米,這樣又方便又省錢,床底下可以不用鋪”。課堂上學生質疑問難,興趣盎然,靈活巧妙地學習了知識,培養了會問、善問的思維品質。

          1.3聯系生活,激發興趣。

          聯系小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產生親切感,因貼近生活受到關注而要學。例如:教學“時、分的認識”,教師出示實物鐘問:“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件東西,你們看,是什么?鐘表有什么作用呢?”出示幻燈片問:“這位小朋友叫明明,你們能從這三幅圖中,看出明明一天的作息時間嗎?”這樣的導入新課,既近學生生活實際,又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2情境創設有的放矢,引導學生主動參與。

          “思維是從驚訝和問題開始的。”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創設問題情境,造成懸念,引導學生提出數學問題,然后引導分析、思考、探究問題。

          2.1情境創設要有吸引力,引導學生親歷學習過程。

          情境創設要讓學生感受到有趣,富有挑戰性,吸引力,從而激發求知欲。 如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時,憑借已有知識說出3的倍數的數,然后把數位上的數字交換位置,如:456→465,546,564,645,654,讓學生檢驗變換后的各個數還是不是3的倍數。學生會驚奇地發現:奇怪!怎么和原來的數一樣,都是3的倍數?這里面有什么奧秘?從而萌發出強烈的求知欲望,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2.2情境創設要有真實性,培養學生數學生活化的意識……

          情境創設要符合客觀現實,不能為教學的需要而“假造”情境。數學情境、現實情境二者不能相悖。

          情境內容不符合生活實際中的基本事實,是為創設情境而隨意杜撰出來的。如教學“長方形面積計算”,教師設計一個情境:“一塊長方形玻璃打碎了,要想配上新玻璃,該帶哪一塊去?”實際上,我們去劃玻璃需要帶一塊大玻璃嗎?當然不要。有位老師在教學“幾和第幾”時,創設了一個動物跑步競賽的動畫情景,結果是小雞第一,小鴨第二,小貓第三,小狗第四,許多同學當即表示不同意,認為小狗跑的最快,應該小狗第一。雖然這是假設的情景,但“虛擬”不等于“虛假”,虛擬的情境也應該符合起碼的生活邏輯。

          2.3情境創設要有實踐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

          創設情境不能一味注重于使用多媒體,而忽略了學生內在的發展需要,語言、實物操作、游戲甚至教師的手勢、體態,都可以成為一種情境。創設情境要有實踐性,要善于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如教學圓錐的體積,先讓學生自己親自動手量一量,小組探究、歸納,然后,教師再用多媒體電腦生動地演示用等底等高的圓錐杯向圓柱杯中三次倒水,恰好倒滿的過程,學生理解更加深刻。

          3引導學生做數學,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重視通過觀察、操作、猜測等方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主動參與和勇于探索創新的學習能力。只有讓學生直接參與探索知識的全過程,才能領悟知識的奧秘;親自參與問題的解決,才能感受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3.1親歷過程,主動學習。

          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能為他們創設一個實踐操作的環境,讓他們動手擺擺、弄弄,加大接受知識的信息量,使之在探索中對未知世界有所發現,找到規律,并能運用規律去解決新問題,這樣使他們在獲取新知識的同時,也學會了學習。例如:“10以內的加減法”是利用數的組成來計算的,數的組成即是數的分與合,在5以內數的分與合教學中先讓學生拿出2個木塊,分成左右兩堆(1,l)。得到并學會用分與合說組成。再讓學生拿出4個木塊。也要分成左右兩堆,想想可以怎么分,要求同桌要分得不一樣,通過交流發現有三種:(1,3)、(2,2)、(3,1)。老師提問:“剛才大家每人又擺了其中的三種,誰有本領能把這三種分法一個不漏而且又是很有規律地找出來?”學生們互相討論,邊議邊擺擺弄弄。他們想出了好辦法,發現可以先把4個木塊都放在左邊,每次移l個到右邊,就(3,l)、(2,2)、(l,3);也有的講可以先把4個木塊都放在右邊,每次移1個到左邊,這樣也是有序地分,就成了(1,3)、(2,2)、(3,l)。兩種分法都有道理,教師及時地給予表揚,同學們得到鼓勵,主動探索的勁頭更足了。

          3.2動手實踐,發展思維。

          操作不是單純的身體動作,而與大腦的思維活動緊密聯系著的。操作中學生不但要觀察、分折、比較,還要進行抽象,概括,從中發展思維。如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時,讓學生通過觀察,觸摸,數一數長方體有幾個面,學生用多種方法數出長方體有6個面。這時,老師追問:“為了不重復也不遺漏可以怎樣數呢?”“逼”著學生思考,最后得出數面的一般方法是上面和下面、前面和后面、左面和右面共有6個面。學生認識什么是相對面后,再引導觀察比較長方體相對的兩個面,你發現了什么?再一次“逼”著學生調動多種感官參與活動,有的用手摸一摸,有的用直尺量,有的把兩塊一樣的長方體拼在一起,有的把長方體相對的面沿著外框畫在紙上比較,等等。通過動手實際操作初步感知相對的面的大小、形狀一樣。接著,教師用取下長方體相對面的方法驗證大小、形狀一樣。通過一系列操作、觀察、思考,使學生認識長方體有6個面,相對面的大小、形狀一樣。 這樣的實踐活動,較好地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實際”和“不同的人學習不同層次的數學”,從而培養了學生創造能力。

        數學論文12

          內容提要: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圍繞“數學問題”這一主題,尋求切實可行的解題策略,有效地進行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結合學習、生活實踐,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靈活的理解問題,創造性的解決問題,并能合理地應用問題。從問題提出——解決及應用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及實踐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 問題解決

          正 文: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中課程具體目標明確提出:要讓學生“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并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薄靶纬山鉀Q問題的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被谶@一基本要求,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圍繞“問題”這一主題,尋求切實可行的方法,有效地進行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結合學習、生活實踐,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靈活的理解問題,創造性的解決問題,并能合理地應用。從問題提出——解決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及實踐能力。基于以上認識,我們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進行了初步探索,獲得了一些粗淺的認識。

          一、引導學生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

          愛因斯坦認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僅僅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待舊的問題,卻需要有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痹谛W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對于開發學生智力,發展學生思維,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地探究,對于真正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有積極的作用。那么,怎樣才能使學生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呢?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提問。生活蘊涵著大量的數學知識,數學問題多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產生。教師要抓住學生思維活動的熱點和焦點,根據學生認知的 “最近發展區”,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背景材料,從學生熟悉的事物、事件等入手,采用現實再現、猜迷、講故事、游戲、競賽等手段,創設生動有趣的、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使學生自主產生問題,激發探究的欲望。

          如:在教學《連乘應用題》時,教師創設這樣一個問題情境:星期天,你媽媽讓你去買兩箱牛奶,那時你會思考那些問題?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紛紛發言:每箱牛奶多少錢,至少該帶多少錢?;也可以是每瓶牛奶多少錢?每箱牛奶有幾瓶?至少帶多少錢?……這樣,學生提出了許多切題的有價值的問題。教師及時提問,“你準備怎樣解決以上問題?”通過討論得出兩個方法:看標價說明;問售貨員。

          這時可呈現兩種情境:

          ①通過調查知,每箱牛奶48元,買2箱。

         、谕ㄟ^調查知,每箱牛奶24瓶,每瓶2元,買2箱。并提問:“你能根據以上兩條信息,解決哪些數學問題?

          學生馬上提出:

          根據調查①可解決買兩箱牛奶共需多少錢?;

          根據調查②可解決一共買了多少瓶牛奶、買一箱需多少錢、買兩箱需多少錢?等數學問題。接著教師組織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形式解決了以上問題?……這樣,教師通過創設學生熟知的生活中的購物情境,給學生提供一個廣闊的思維空間,讓他們自主的、全方位的、多角度的思考問題。

          2、發揚民主意識,培養學生敢于提問、善于提問的能力!昂脤W多問”是孩子的一種天性,學生提出問題標志著其思維的萌發,小學生數學問題的提出直接體現他們對生活中數學的思考能力。但是,由于小學生沒有掌握好提問的方法和技巧,課堂表現為“怕提問”。

          要學生提問,就要培養學生敢于提問的勇氣和膽量。教師應尊重每一位學生,通過自己的言行、態度,給學生一個個安全、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實現自主提出問題的學習行為。曾有這樣一個課例:一位語文教師在教學中,一位學生對“四萬萬同胞”的“四萬萬”提出了疑問,許多學生發出哄笑。這位教師不但沒有責怪學生愚昧無知,反而鼓勵了他,同時在解決“四萬萬”就是“四億”概念的基礎上,進行“為什么用四萬萬而不用四億“的研究,加深了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不但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而且使提問學生增強了學習的信心,培養了學生敢于提問的決心。

          可見,只有當學生能積極思考,大膽表述時,教師才知道學生“疑”在哪里,“惑”于何處。才能對所教知識進行有效的指導、點撥和調整。反之,如果教師把學生的一些發自內心卻又異想天開的問題,看作是旁門左道,是“有意搗亂”采取壓制的方法,那么,久而久之,學生思考問題、提出問題的積極性、主動性將會大大降低,甚至被扼殺,成為真正接受知識的“容器”。所以,發揚民主意識是學生敢于提問的前提,是開啟思維之門器官的鑰匙。

          3、引導學生積極反思,進一步掌握提出數學問題的針對性。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反思是學生以自己的學習活動過程作為思考對象來對自己的行為、決策以及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是一種通過提高參與者的自我覺察水平來促進能力發展的途徑。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經常引導學生對本堂課所涉及的數學問題進行自覺反思,逐漸明確哪些問題是有價值的,哪些問題是無關緊要的,使以后提問更貼近所學數學內容,從而提高學生善于提出數學問題的能力。

          二、引導學生靈活地、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引導學生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僅僅是教學的開始,“問題解決”的核心內容就是要讓學生靈活地解決問題。同時,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其活動的價值不只是獲得具體的結論,更多的是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經歷、體驗知識產生的原始狀態,體會到解決問題的不同策略,每一個人都應當有自己對問題的理解,并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這樣,在鼓勵個性發揮的意義之下,學生的創新精神的培養才成為可能。

          怎樣豐富學生“問題解決”的實踐過程,在靈活多樣的問題解決過程中,盡量使每位學生發揮其思維的最大潛能,使他們感到腦力勞動中取得成功的喜悅,已成為我們數學課堂教學中思考的重要課題。

          首先,要激勵學生自主探究,尋求方法。數學學習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學生進入角色以后,教師應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探究交流,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并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和感受。

          有一位教師在叫“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時,一改往常教材中的“講解式”(擺小棒)的呈現方式為學生自主探究的“問題發現式”,這位教師是這樣設計的: “爸爸讓明明計算18+7,明明冥思苦想了一會兒,向同學們求助,誰有妙法幫我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頓時情緒高漲,積極思考,此刻教師及時組織學生討論,通過小組討論、同桌互說等形式,充分發揮集體的作用,體現團結合作的精神,讓每個學生都有主動參與的機會,加強了學生間多向交流。最后,學生想出了多種方法:有把18看成20(20+7-2)的;有把18分成13和5(13+7+5)的;有把7分成2和5(18+2+5)的;有數手指的;也有用豎式計算的,等等。 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后,用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思維過程,這正是學生自主創新的一種體現。

          問題一旦經過一番努力后被解決,學生就會有緊張愉快的體驗,有成就感、自豪感、價值感,這些心理傾向是激勵學生進一步探究的源動力。 其次,可建立學習小組。學生的發展存在者不平衡性,無論哪個班的學生,他們的智力發展水平、所具有的能力以及他們對生活、對數學問題的認識是各不相同的。在課堂上,面臨著要解決的一個個數學問題,學生的解決方法是各不相同的。為了使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生都能解決問題,我們可采用小組學習的方法,建立學習小組,小組中學習水平上、中、下的學生進行合理搭配,推薦一個學習水平較高的學生擔任組長,讓不同水平的層次的學生的信息聯系和反饋信息在多層次、多方位上展開。

          這樣,小組成員對所要解決的數學問題進行適時的合作交流,互相探討解決問題的最佳策略與方法,互相取長補短,共同達到圓滿解決問題的目的。在經常性的合作交流中,提升理解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再次,要鼓勵學生動手實踐,在操作探索中解決數學問題。

          皮亞杰認為:“認識一個客體,必須動之與手”、“一切真知都應由學生自己獲得,或由他重新‘發明’,至少由他重新構建,而不是草率地傳遞給他!币虼耍處熢诮虒W中因突破教材的局限,變傳遞結論為鼓勵發現新知。

          事實證明,學生提出的問題,有很多可以讓學生自己通過操作探究而獲得。如針對學生所提問題“圓柱上下兩個底面的面積相等嗎?”教師可以不直接告訴學生,而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讓他們對自己的圓柱模型進行自主操作,討論“有什么方法驗證圓柱兩個底面是否相等?”這樣學生通過剪、量、疊等多種方法,進行積極地討論、探索,得出“把上下兩個底面剪下疊起來,是否完全重合”;“量上下兩個底面的直徑、半徑、周長,是否相等”;“上下兩個底面的對稱軸是否相等”等多種檢驗方法,并從中得出“圓柱上下兩個底面面積相等”這一結論。學生通過這樣的學習過程,自己動手、動腦、動口、動眼,解決了問題,使其即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又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這一內容時,一位教師設計了這樣一題:“請在下面平行四邊形上畫一直線,使分成的兩部分面積相等!

          于是學生紛紛投入“如何分”的學習活動中,熱烈地討論、大膽地嘗試、獨立地操作、積極地思考……結果找到了不同的解題方法。(如圖) ……得出,這樣的線可畫無數條。 但教師并不到此為止,而是接著提問:這些平分線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嗎?再次激起了學生的探究熱情,學生通過討論明白了只要是通過平行四邊形中心點的直線,都能平分這個平行四邊形,同時孕伏了平行四邊形是中心對稱圖形這一知識。這樣的處理使學生獲取知識、拓展思路、培養能力有機的結合起來了。

          三、引導學生合理地應用知識,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

          學生的應用意識主要表現在“認識到現實生活中蘊含著大量的數學信息、數學在現實世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著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面對新的數學知識時,能主動地尋找其現實背景,并探索其應用價值。”(數學課程標準) 學生學習數學不但要弄清課堂所提的問題,掌握現成的數學知識和技能,而且要知道如何運用課堂上所解決問題的方法自覺地、有意識地認識周圍的事物,理解并處理有關問題,使所學知識成為與生活和社會有密切聯系的內容,真正做到數學“從生活中來,再用之于生活”。在這方面,教師要自覺做到學生“用數學”的引導者。

          例如,學了“統計知識、價格與購物計算、長度、面積、體積、容積等測定”后,我們要盡可能提供給學生實際操作的機會,引導學生把數學用之于生活,我們可以讓學生量一量教室的長、寬;量一量黑板、課桌、書本的長和寬;量一量家中家具的長和寬、爸爸媽媽的身高;測一測爸爸媽媽的體重;算一算逛街所購貨物的價格等,在“用數學”中,體驗所學知識的作用,更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又使學生從中品嘗到學以致用的樂趣。

          又如,在學習了 “利率、利息”等概念后,一位教師創設情景,引導學生溝通數學與現實的聯系,他編制了這樣的題目:“今天,爸爸把這月領到的工資1850元存入銀行,所存定期三年,那么三年后的今天,爸爸取錢時,可取回多少元?”

          這樣的問題,與生活非常貼近,容易激起學生的興趣,他們通過調查,了解銀行利率,并應用自己剛學的百分數知識,通過實際計算,學生不僅鞏固學習知識,了解了金融知識,從而增長了見識,培養了實際應用數學的能力。 學生的數學知識就是在不斷地發現問題、不斷地探究問題、不斷地解決問題、不斷地應用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地提高、和諧地發展。

        數學論文13

          摘要:小學數學是數學系統教學的起始階段,重點在鞏固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以及數學思維方式,幫助學生建立起一個完整的數學知識脈絡,增強學生在接觸數學問題時的數學分析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而數學問題教學法就是實現上述教學目標的重要教學手段,通過做好對教學問題的選擇與設計,引導學生進行問題地分析與知識點地對應,實現學生對數學問題的解決以及數學思維方式的訓練,是擴展學生數學思維范式與提高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重要教學方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問題教學法;教學問題設計;小組合作

          學習模式問題教學法是以問題為出發點,通過對問題的分析、建模、知識點運用、解決等過程實現對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一方面增強對知識點的適用范圍加以說明,另一方面提高知識點與實際案例之間的對應與整合,進而實現對知識點邏輯的擴展與運用。因此在進行小學數學問題教學法運用時,一定要做好對問題本身的設計與控制,增強問題難度與學生學習能力之間的對應,讓學生能夠分析、思維、解決問題,才能真正實現問題教學法的教學目的。

          一、加強對數學教學問題的設計,控制好數學問題的難度、數量

          1)做好學生的基本學情以及教學內容的分析與整理,增強學生學習能力與教學內容之間的適應度

          小學數學問題教學法的'實施應該建立在對學生基本學習情況以及小學數學教學內容的分析與整理的基礎上,讓數學問題教學法與學生的接受能力、學習能力、思維能力之間對應起來,讓學生能夠對數學問題進行理解與分析,才能保障實施數學問題教學法的過程中與學生之間的聯動,保障數學教學活動可以順利進行。

          2)控制好數學問題教學法中數學問題的難度與數量,做好數學問題的設計與延伸

          老師應該主動控制好數學問題教學過程中的問題難度與問題數量,要避免所有學生都難以解決數學問題的情況出現,也要避免因為數學問題的數量多而造成的教學重點不明確、教學意圖不突出的情況,因此老師在進行問題教學法時一定要做好對數學教學問題設計工作,讓學生可以充分融入到數學問題教學情境中來,提升學生對數學知識點的理解與認知能力。

          二、開展多樣化的數學問題教學活動,提高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學習興趣性

          1)采用多媒體進行數學問題的說明,增強學生是分析數學問題過程中的形象化

          老師應該多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來進行數學問題的說明,增強學生對數學問題邏輯關鍵點與思維要求的側重點的認知,進而增強學生在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中的導向性與目標性。比如在進行相遇問題的講解時,老師可以通過動態圖片或者是視頻的方式進行相關數學參數的展示,同時通過多媒體軟件中的標記作用加強對路程與速度的標記,進而幫助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邏輯關鍵點。

          2)利用小組合作討論學習模式開展數學問題教學,擴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與思維廣度

          老師應該積極采用小組合作討論學習模式開展數學問題教學,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對某一個數學問題的討論,讓學生自己進行數學思維過程,梳理解題思路并在相同思維能力的學生群體之間進行相互之間的交流與分析,進而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與思維效益。比如老師可以將“雞兔同籠”的問題交給學生來進行分析討論,讓學生自己尋找解題方法與解題思路,發現與整理兩個重要的數學關系式,提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分析能力與擴展能力。

          3)使用生活化的問題情境,幫助學生加深對數學問題邏輯的理解與分析

          老師需要充分利用生活場景進行數學問題的情景創設,提升學生對數學知識以及數學問題的理解與認知,進而幫助學生迅速找到解決數學問題的邏輯關鍵與思維突破口,提高數學問題教學法的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比如老師可以將梯形的面積計算與堤壩表面積的計算結合成一個數學問題,通過設計需要多少平米的草坪進行裝飾作為數學問題的終點,加強學生對長方形面積、梯形面積、堤壩裝飾面積以及四則運算的理解與掌握,進而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4)讓學生進行數學問題的講解,幫助學生完成對數學解題思路的總結,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

          為了更好的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與計算能力,老師應該主動將數學問題的分析講解過程安排給學生來進行,讓學生自己來分析數學問題并通過數學公式、運算來解決數學問題,增強學生對數學解題思路的鞏固,提升學生在問題教學過程中的綜合數學能力,全面擴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與思維操作能力。

          三、結束語

          小學數學教學的重點不在于讓學生解決多少的數學問題,而是需要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擴展學生分析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范式,讓學生掌握數學學習的思維邏輯與思維重點,進而以思維為出發點增強對數學知識的掌握與運用能力,實現學生綜合數學技能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王素芳《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的優化策略》[J]小學數學教育20xx(z1)59-61

          [2]徐兵玲《淺析問題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xx(11)

          [3]石萬義《小學數學教學中問題情境教學法的具體運用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xx(9)194-194

          [4]張來香《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的分析》[J]教育20xx(11)220-220

        數學論文14

          摘要:淺談數學教學中的養成教育

          關鍵詞:數學教學 養成教育

          葉圣陶曾說過:“教育就是培養行為習慣!毙W階段尤其是小學低年級階段是行為習慣培養的重要時期,也是最佳時期,兒童的行為習慣在這一時期基本成型。要使兒童把班集體的行為準則內化成自己的行為準則,主要依靠兩種力量:一是關愛,二是習慣。教學過程不僅是師生間知識的傳遞過程,也是師生間情感的交流互動過程。而如果在教學過程中能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愛心,他們往往會欣然接受教師的建議,并自覺遵守教師提出的各項規定。下面談談我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習慣的幾點做法。

          一、 尊重學生的情感需要,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學生是情緒化的學習者,任何一位學生(不管他的學習成績多么糟糕)都有被別人關愛和尊重的需要。而這種情感需要的滿足,可以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以提高,良好的學習習慣得以養成。在與學生的交流過程中,我會通過自己的言行傳遞這樣的信息給他們:老師是喜歡你們的,老師渴望見到每一個人的進步。他們學習中一點小小的進步,我都會給以認真而誠懇的肯定并加以鼓勵。提起學生王佰祥,教過他的老師都直搖頭,說他作業拖拉,字跡潦草,成績落后,喜歡打鬧,“朽木不可雕也”。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發現他的作業一反常態,字跡認真工整。問他原因,他低聲說:“我也想得個大拇指。”原來是我最近實行的獎勵方式(測驗中滿分獎勵一個大拇指,基礎知識沒疏漏獎兩朵小紅花,出錯不嚴重的獎一朵小紅花)激發了他的上進心。于是我及時抓住這一閃光點,在班上大加表揚。幾周后,奇跡出現了,而他不僅作業認真按時完成,而且也不和同學打鬧了,數學單元小測驗得到了兩朵小紅花,之后我不失時機地連續表揚鼓勵,并親自向家長打電話報喜,從此,王伯祥變了。

          二、 提高學生自制能力,培養會聽課的習慣。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特點是:有意注意力還比較薄弱,情緒穩定性較差,行為的自我約束能力差,缺乏意志的堅定性。他們在課堂上最常犯的錯誤是:思想開小差,精力不集中;上課亂說話,而不善于傾聽其他同學發言,有時還譏笑挖苦同學的錯誤;有小動作,聽課時手中也不停下,玩鉛筆,橡皮,紙團等。針對學生的這些行為我采取了下列做法:

          ①建立正確的班級輿論。召開了主題為“應該怎樣上好數學課”的班會,而學生們你一言我一語,踴躍出謀獻策,熱情很高。以后誰在課堂上不認真聽講,亂說話,都會遭到同學們的責備。學生的聽課效率提高了很多。

         、诮⒂押没ブ〗M。將學生按座次每四人分一組,每四人中選出一位品學兼優的人擔任小組長。課堂上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練習題的批閱和糾錯。

         、劢⑦m合本班班情的班級規則,賞罰分明。這需要教師拋開成見,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處理問題時要做到公平公正。教育論文

         、芊攀终n堂,給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在學觀察物體時,有這樣一道題:星期天,小明,小東,小芳到小麗家做客,小麗用茶來招待客人,(圖中小明在左,小芳在右,小麗在前,小東在后環方桌而坐,茶壺在桌中間。)請你指出四幅茶壺圖分別是哪位同學看到的?其中前后兩個方位的辨別是個難點,因為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很差。課堂上我將一個帶把的杯子放在講桌上,找兩個學生分別趴在講桌的前后兩邊,根據自己看到的先畫了兩幅圖,然后把自己畫的圖貼在黑板上,圖中杯子把一個在左一個在右,一個抽象的.問題隨著這兩幅圖迎刃而解了,而且在整個過程中,全班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學厘米和米時,我讓他們用學生尺量書的長、寬、高,量手掌寬,兩人合作用米尺量身高、伸開兩臂量兩手指間距離,量黑板等。在動手操作中同學之間的感情增進了,互相譏笑的現象少了,動手能力也提高了。

          三、 培養學生仔細計算,認真檢查的習慣。

          提高計算能力是學好數學的基礎,做題時不僅要讓學生掌握計算方法,還要培養他們認真檢查的習慣。在教二年級學生學習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的筆算時,計算過程講解很透徹,學生也已經掌握計算的方法,并且做了大量的練習,但出錯率仍很高。該如何幫助學生避免計算中的失誤呢?反復思考后猜想:如果總結幾條規律,讓學生們在檢查時有章可循,失誤該會少些吧?于是根據學生易犯的錯誤,我用一節課的時間跟學生一起總結了下列五條:

         、儇Q式中不要抄錯數

         、谪Q式中不要抄錯加減號,不要將“+”算成“-”也不要把“-”算成“+”

         、酃P算加法時,該進位時不要漏加進位一,不該進位時不要亂加進位一。

         、芄P算減法時,該退位時不要忘退,不該退位不要亂退。

          ⑤橫式中不要漏寫得數。

          學生們在理解的基礎上熟練背誦,做完題再按照這五條逐一檢查,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后,學生們的計算水平大大提高,計算后檢查的習慣也養成了。

          四、培養學生獨立作業,樂于動腦的習慣。

          獨立完成作業,既有利于掌握,鞏固學過的基礎知識,養成刻苦鉆研勤奮踏實的優良品質,又有利于老師掌握學生的真實情況,以便對癥下藥,因此,作業時,應要求學生不要跟別人對算式和結果,更不能抄襲別人的作業,應該實事求是的做作業。要讓學生做到獨立寫作業, 教師的評價盡量以正面鼓勵為主,喚起學生的自信心。

          實質上,養成教育也就是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并經過反復的實踐,使這種興趣能持之以恒,久而久之,最終成為自覺行為,形成習慣的一個過程。好的習慣攢多了,素質也就提高了,養成教育的目的也就達到了。要讓學生,尤其是后進生,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們一定要要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他們,并及時捕捉他們身上的“閃光點”,用“放大鏡”去看他們的優點和進步。

        數學論文15

          1.改進教學手段,趣味設置課堂環節

          傳統教學的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新課改初中數學教學要求,也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為此,新形勢下的初中數學教學急需對教學方式進行改革,通過趣味設置課堂環節促進師生雙方的互動交流,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初中數學教師應該通過引入課堂趣味游戲、創設生活式的趣味情境、利用多媒體教學方式與道具鼓勵學生參與到教學環節中。例如,教師可以將數學定理進行科學編制,以口訣或打油詩等形式表現,這樣不僅可以促進學生的記憶,還可以增添課堂的趣味性。總之,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師要積極利用多樣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提高教學效率。

          2.靈活布置作業,鞏固數學學習基礎

          初中數學傳統教學對于數學知識點的鞏固方法主要是高強度的作業練習,學生課外要利用很多時間完成作業,大部分學生對作業訓練產生了厭惡感。同時,數學教師需要用更多的時間批改和評講作業,效率較低。新課改的實施,要求初中數學教學工作要在學生實際學習狀況下靈活布置數學作業,應追求作業質量而非數量。因此,初中數學教師應該將學生按照學習能力與理解能力分類。對于成績優秀的學生,在數學作業布置中更偏向于重難點知識的鞏固,使其擁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對于成績中等的學生,在數學作業中則應該體現細心與認真,使其發現問題并進行改正;對于成績較差的學生,則應該在數學作業中注重基礎知識的練習,爭取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分層作業的布置,減輕了學生的負擔,也節省了有效時間,促進了學生對數學基礎的鞏固,提高了學習效率。

          3.培養發散思維,提高創新思維能力

          數學學習的過程本身是一個不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過程,對于學生的思維能力有較高的'要求。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也是為學生接觸事物與了解事物提供基礎,對其個人發展有重要的意義。新課改下,初中數學教師應該擯棄傳統教學中單純對學生解題能力培養的方式,重視對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培養。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積極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構建數學知識點的連接與知識體系;豐富對學生的考察方式,積極鼓勵學生利用創新的思維方式解決數學問題。例如:在某一數學題目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利用不同解題方式解答題目,并讓學生了解不同解題方法的優劣,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還能培養其發散性思維。與此同時,教師要通過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讓學生真正找到適合自己的數學學習方法,以此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感受輕松與快樂,促進學習效率的提高。

          4.結語

          新形勢下,初中數學教學要想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就應該全面實施教學改革,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改革教學方法,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促進初中數學教學工作實現質的飛躍。

        【數學論文】相關文章:

        數學論文05-15

        初中數學論文07-11

        小學數學論文07-15

        (優)數學論文07-27

        關于數學論文11-18

        小學數學論文11-23

        關于數學論文01-01

        初中數學論文02-17

        小學數學論文07-15

        數學論文[優選]05-27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