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論文
新課程改革強調學生在獲取知識技能、構建知識體系、達成知識目標過程中的情感體驗,這種體驗就是數學情感。它是學生數學學習過程中的態度,是獲得成功時的內心體驗和心理感受,更是明確學習動機、激發學習興趣以及克服困難和探索新知的意志品質,它貫穿于學習活動的始終。數學學習邏輯性、系統性強,要求學生思維嚴謹、縝密,為了避免學生因枯燥而產生厭煩和畏懼的心理,有些教師常用數學家的事跡、數學趣味故事等靈活多樣的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把數學情感、數學文化滲透于課堂,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積極的情感態度和嚴謹的思維習慣,從而使數學課堂更高效,使小學數學教學不僅成為引導學生獲得數學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也成為學生感受、體驗和領悟的過程,更成為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進行感染、滲透的過程。
一、利用認知過程進行數學情感滲透
小學數學教學目標的達成有兩條主線構成。一條是獲得知識和技能(結果)的明線,另一條是大膽質疑、積極探索、取得成功的情感體驗(過程),即暗線。這兩條線交織在一起,相依共存,互為補充。在教學過程中,認知因素與情感因素密切相關、相互作用,積極的學習情感能夠促進知識技能的形成,而知識技能形成的過程中又可升華這種情感體驗。如解決“雞兔同籠”“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計算”等具有嚴密邏輯性的數學問題,對于年齡小、注意力持續時間短、自控能力差的小學生來說是一個艱難的過程,此時應巧妙穿插學習情感和態度教育,鼓勵學生理清學習思路,不怕困難認真思考,采取問題推導的形式,引導學生尋找數量、圖形之間的關系,以及相互關系轉化,推導出結論,促使學生在“山重水復疑無路”的困難面前,感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在此過程中,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形式,舉一反三,不斷總結發現解決問題的思路及方法,完成知識的遷移,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由此可見,在數學認知過程中,認知與情感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相互發展。在課堂中進行情感滲透,有助于培養濃厚的數學興趣和良好的思維習慣,為逐步提升學習能力,形成高效課堂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通過背景知識進行數學情感滲透
“初步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并感受數學對人類歷史發展的作用,對學生進行數學價值與數學歷史發展的滲透。”這是新課標提出的要求,也是高效課堂的需要。通過對數學發展歷史的了解,學生可以接觸到廣泛的數學知識,可以體會到數學在人類發展歷史中的作用和價值,可以感受到學好數學知識的重要性。在學習“萬以內數的認識”一課時,可以先引導學生了解數字的由來,即原始人用小石子、繩子打結或在樹木上刻出劃痕表示簡單的數概念,當有了10塊小石子后,用大一點的物體表示一個十即“逢十進一”。接著引導學生了解文字出現后,記錄方法雖然有效但不統一,對于很大的數字記錄十分不便,于是發明了羅馬數字表示。最后了解公元八世紀印度人發明了只含有1,2,3,4,5,6,7,8,9九個符號的記數法,并且約定數字位置決定數值大小,例如,數字89中8表示8個十,9表示9個一,這一發明被商人帶入阿拉伯后稱為阿拉伯數字,使用至今成為世界數學的通用語言,恩格斯稱它為“最美妙的發明”。又如,在認識“方向”時,結合認識東、南、西、北方位,向學生介紹“指南針”這一背景知識,讓學生了解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的出現為人類文明與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滲透這些數學背景知識引導學生了解歷史,感受古人的聰慧以及對科學知識的追求和向往,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求知責任感,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自信心,促進學生進一步體會到數學的神奇與價值,使課堂更加高效。
三、挖掘生活素材進行數學情感滲透
數學是為了適應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而生成的應用性學科,主要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問題,是一切學科的基礎。數學新課標要求,“數學內容要更加生活化”。那些從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提煉而成數字、圖形、符號、公式方便了人們生活,形成了獨特的魅力。通過“認識圖形”的教學,使學生感受到圖形的變化組合豐富了我們的生活,美化了我們的環境。通過“統籌方法”“認識時間”的學習,幫學生初步樹立合理安排時間的意識,使學生明白珍惜時間的重要性;通過回收廢品的情景教學解決比多比少的問題,通過捐書、買書情景教學解決進位加法問題;通過種樹活動情景教學解決除法問題等,這些情景的設計蘊涵著一種思想,把品德教育滲透在具體的數學情景中,通過創設情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即時對學生進行環保、愛心、安全等思想情感的滲透,促使學生形成健康發展的情感態度。經常在數學活動中進行正面教育引導,能夠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學習有效性并以此指導自己的行為,使積極的態度情感成為學生學習的動力源泉。
四、借助典型事例進行數學情感滲透
情感態度對學生的發展具有很強的導向、制約作用,知識與能力作為教學目標的核心,它通過積極情感態度的支撐而最終實現,情感態度是學習的動力系統,它伴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目標的實現而實現。結合教學內容,利用數學家的事跡去影響感染學生,例如,在解決1加2加3一直到加100的和的問題時,高斯發現了計算級數的方法,他這種認真觀察思考、尋找規律,化難為簡的學習方法值得我們學習與效仿;又如,數學家們為了證明硬幣正、反面朝上的可能性都接近二分之一,做了幾千次最高達8萬多次的拋硬幣實驗,這種對待科學的執著態度讓我們景仰;再如,中國現代數學家陳景潤屈居于六平方米的小屋,借一盞昏暗的煤油燈,伏在床板上,居然攻克了世界著名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使他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上居世界領先地位,這種鍥而不舍永攀高峰的精神讓我們震撼。在課程設計中,適當加入一些數學家的簡介以及數學知識發現、發展、成型的過程,知道探索知識的道路不是一帆風順的,通過典型事例,使學生感悟到數學家們頑強的毅力,孜孜不倦的奮斗精神和追求科學的高尚道德,使這種寶貴的精神指引學生的思維和內心世界的發展,從而激勵學生積極向上,成為促進學生人格品質不斷完善的精神力量。總之,在數學活動中對學生有效地進行數學情感、文化滲透,既是高效課堂形成的一個隱性過程,又具有顯性的特征。這種有效滲透注重在知識技能建構過程中的體驗和感悟,它貫穿于數學教學的全過程。讓學生在數學活動的過程中感受、體驗與內化,使積極的情感態度由量的累積轉化為質的飛躍,成為激發學生學習數學、促進學生愛上數學、鉆研數學的不竭動力,逐步推動數學課堂更加高效。
【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論文】相關文章:
新課改下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構建論文11-14
淺談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論文11-15
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03-27
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策略05-29
如何構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論文12-06
淺談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策略06-07
小學數學智慧課堂的構建論文04-27
高效課堂數學的論文12-09
高中化學高效課堂興趣如何構建論文11-19
關于如何構建初中物理高效課堂的論文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