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小學師生關系不和諧的拷問與調適
一、當前中小學師生關系不和諧的現狀
師生關系是指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結成的相互關系,包括彼此所處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對待的態度等。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提高學校教育質量的基礎和前提,但當前的中小學師生關系卻出現了不和諧甚至惡化的現象。
近幾年,我國中小學因師生關系不融洽、不和諧而引發的案件屢屢發生,它已向社會敲響了警鐘。2009年3月20日,廣東東莞一中學體育老師斥責學生跑步偷懶,遭頂嘴后腳踢學生致死。同年底,小學五年級一學生何某在自盡之前給其姑姑留下的一封簡短的信中寫道:“我知道逃學不對,但我是因為老師打我才逃學的。” 《華西都市報》2010年4月26日報道:廣東省陸豐市甲子鎮甲子第一中學,因制止考試中不守紀律的學生,該校一范姓語文教師被數名學生和家長群毆導致昏迷,左眼幾近失明,身體軟組織嚴重挫傷。這些案件、這些數據足以喚起社會對當前師生關系的重視。
二、師生關系不和諧的原因分析
1.社會原因
自古以來,師道尊嚴在我國這塊大地上根深蒂固。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普遍認為教師高于學生一等。不關注學生的個性和需要,在很大程度上束縛、壓抑了學生的自由和發展,最終導致學生的自主性行為轉化為逆反性行為。另外,隨著信息數字化時代的到來,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發生了巨大變化。學生對教師的崇拜程度大大降低,學生對學校的依賴性大大弱化,這也造成教師和學校對于學生及家長的神圣感大幅度貶值。
2.家庭原因
現在的中小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習慣了養尊處優的生活,很少受到委屈或挫折,這便造成他們性格執拗、倔強,感情脆弱、承受力低,合作意識差,關愛尊重他人意識淡薄等問題。加之家長對孩子言行中暴露出的問題教育不力,這些無疑會造成學生對教師的理解度、關愛度、合作度降低。
3.教師原因
“師德”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對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當前我國對于如何更有效地考核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如何衡量教師的師德,顯然沒有真正科學有效的標準和依據。基于此,一些機會主義傾向者便沒有把自己主要的時間精力用于備課、上課或幫助、關愛學生上,沒有和學生建立良好融洽的師生關系,而是把這些時間精力用于謀取個人私利。“師德下滑”無疑會惡化師生之間的關系。
4.學生原因
學生是發展中的人,他們身心的發展還不夠成熟,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還沒有真正形成的情況下,對老師處事的原則、方式、方法等缺乏應有的理解。所以,學生們往往難以有效克制自己的言談舉止。上課說話、抄襲作業、捉弄同學等不良現象難以避免。這當然也就會遭到老師的批評和訓責,由于青少年時期逆反心理作怪,師生之間的關系難免進入“不和諧”的怪圈。
三、促進師生關系和諧的對策建議
1.加強師德建設
加強師德教風建設是建構師生和諧關系的內在動力。把師德教育和教風建設寓于教師的業務培養與培訓之中,不僅要有組織地開展師德教育活動,提高教師的道德水平和自身素養,而且還要不斷完善師德教風的年度考核工作,通過建立一套科學系統的獎懲機制,對教師的德行進行嚴格的監督和評價,確保每一個教師的善行都能得到應有的獎勵,每一個教師的惡舉都能受到應有的處罰。從師德管理上要求廣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自覺做到以良好的師德風范感染學生,以嚴謹的治學態度教育學生,以先進的教育理念引導學生,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學校通過為教師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平臺,推動教師不斷豐富自身的知識,不斷提高自己教育教學和溝通的技能水平,最大限度滿足學生的求知欲,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從而增進師生之間和諧與互動。
2.提高學生交往能力和自制力
一是家庭要改變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要為他們自身性格的塑造,交往、處事能力的提高提供良好的環境和空間;要使他們學會適應社會,學會關心、體諒和理解他人;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師生觀,增強自身的自制力。
二是針對學生逆反的心理規律,學校應設立專門的心理輔導、咨詢機構,開設必要的青少年心理健康課程。通過這種方式,搭建起教師和學生之間溝通的橋梁,建立起彼此之間情感交流的紐 帶;最終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形成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
【中小學師生關系不和諧的拷問與調適】相關文章:
關于中小學師生關系的研究進展及展望12-06
基于“和諧與發展”的師生關系-以“師生關系的思考”論析高中03-26
淺談國際廣告傳播的文化調適03-21
師生關系之小學教育論文06-14
新型師生關系論文參考文獻05-04
師生關系調查問卷(學生卷)06-08
探討師生關系對英語教學的影響12-06
幼兒教育中的師生關系論文12-08
淺談師生關系對英語教學的影響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