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隱性采訪的法律底線

        時間:2020-09-08 15:44:35 碩士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有關隱性采訪的法律底線

          摘要:隱性采訪是當前新聞媒體,尤其是廣播電視媒體進行輿論監督的一種重要采訪方式。但其合法性一直廣受質疑。

        有關隱性采訪的法律底線

          在中國現有法制環境下,隱性采訪的合理性、合法性及其規范問題值得探討。

          關鍵詞:隱性采訪;現實需要;法律底線;規范

          當前,隱性采訪是新聞媒體尤其是廣播電視媒體輿論監督類題材的一種重要采訪方式。筆者以為:隱性采訪是現階段中國法制環境下新聞媒體的現實選擇,也是一種無奈之舉;隱性采訪不是應該不應該或是提倡不提倡的問題,而是應在現有法律環境中尋求一種法律底線來加以規范。

          一、隱性采訪是新聞傳媒適應現實需要的選擇根據《新聞大詞典》,隱性采訪的定義是指記者隱瞞自己的身份或采訪目的而進行的采訪。“隱性采訪”是新聞界的行話,老百姓習慣地把它叫作“偷拍”、“秘拍”或者叫“暗訪”。隱性采訪的新聞報道具有較強的傳播優勢,提升了節目和新聞媒體競爭力。隱性采訪的節目現場感較強、鮮活生動,它能夠較為完整地記錄事情的發生和發展的過程,使觀眾產生直接的參與感,同記者一道了解、探究事件的方方面面,并隨著節目的深化經歷了一次思想和感情的震蕩。同時,隱性采訪是在被采訪人不知情的情況下扮演著自己的社會角色,不僅本色、真實,更讓觀眾看到生活背后的各種隱秘,滿足了正常的窺秘心理。

          隱性采訪使輿論監督作用得以實現,增強了節目和新聞媒體戰斗力。隱性采訪的節目大都是批評性報道,如果是明訪,記者常常遇到各種攔截圍堵。隱性采訪既保證了記者的安全,又減少了節目被斃的概率,保證了節目的播出。

          在央視名牌欄目《焦點訪談》的早期作品中《“罰”要以法》、《算命竟然有公司》、《咸寧工商生財有道》就是采用隱性采訪并獲得極大反響,其報道的內容上至中央領導,下至平民百姓,引起了廣泛關注。一時間,各類“焦點”欄目蜂擁而上,隱性采訪也成為各級電視臺加大輿論監督力度、擴大節目知名度、提高戰斗力和競爭力的現實選擇。

          二、隱性采訪是現有法律環境中的一種無奈之舉在我國現有法律環境中,隱性采訪存在乃至盛行主要依賴于行政和道德上的支持,現有法律沒有對其合法性做出明確的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頒布實施《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對未經當事人同意私自錄制的音像資料是否可以采納為證據作出規定:“有其他證據佐證并以合法手段取得的、無疑點的視聽資料或與視聽資料核對無誤的復制品”屬于“一方當事人提出的證據,對方當事人提出異議,但沒有足以反駁的相反證據的,法院應當確認其證明力”。

          這一司法解釋使用的是準確嚴密的法律語言,如果將其分解開來,偷拍偷錄的音像資料被法庭采納為證據應當符合四個條件:1、合法手段取得。我國沒有任何法律規定公民、法人(包括新聞媒體)可以偷拍偷錄。2、有其他證據佐證。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動作有七種證據形式。“書證”列第一種,它的證明力最強。視聽資料證明力較低,必須有其他證據佐證。3、無疑點。也說是窮盡其他可能性。4、對方當事人提出異議但未提出足以反駁的相反證據的,這一點給對方當事人留下了余地—— 可以提出異議同時舉證并足以推翻偷拍偷錄的視聽資料。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釋反映出對偷拍偷錄的視聽資料證明力的保留度,對新聞媒體進行隱性采訪的合法性只具有間接規范作用。

          三、隱性采訪應尋求一種法律底線加以規范隱性采訪法律底線有那些呢?這一問題應從隱性采訪的.內容及方式兩個方面來探討。

          在隱性采訪的內容上要依據法律對隱性采訪的題材做出明確界定。根據現行法律,隱性采訪有四大禁區:1、涉及國家機密。我國1988年頒布的《保守國家機密法》第20條規定:“報刊、書籍、地圖、圖書資料、聲像制品的出版和發行以及廣播電視、電影的制作和播放,應當遵守有關保密規定,不得泄露國家機密。”2、涉及商業機密。對于產品的設計方案、制作方法、顧客名單、貨物價格等商業機密新聞工作者有嚴格的保密責任。3、涉及個人隱私。隱私即私人生活中不欲人知的信息,它包含兩項要件:“一是須是個人生活中的事實;二是該事實不欲外人知悉??隱私權就是自然人對其隱私的控制權,是公民的獨立人格權,其真諦是確保私人生活的自由與安寧。”

          從法理上講,在公共場合對公眾人物(國家公務人員、文體明星、社會知會人士等)偷拍偷錄可以不受限制,也不構成對其隱私權的侵害。但是,如果被拍被錄者明確表示拒絕攝像、錄音,記者應尊重其正當聲明,否則有侵害公民肖像權或隱私權之嫌。4、涉及未成年人犯罪。1992年1月1 13實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42條規定:“對未成年人(未滿歲的公民)的犯罪案件,在判決前影視節目、公開出版物不得披露該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及可能推斷出該未成年人的資料”。我國《刑事訴訟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也都有相關規定。

          在隱性采訪方式上要注重合法性。時下,隱性采訪經常使用偵探、體驗、旁觀等幾種方式,“偵探”即指根據新聞線索順藤摸瓜,揭露事實真相;“體驗”即記者參與到報道的事件中,通過親身體會,捕捉和發現新聞真相。“旁觀”即記者不用提問,只是一個旁觀者和見證者。不論何種方式,隱性采訪都隱藏了記者的本來身份,喬裝打扮成其他身份進行的。在實際操作中,應對記者扮演的角色進行嚴格要求,以免隱性采訪走人誤區。對此,央視《焦點訪談》欄目的做法值得借鑒:“首先,記者在隱性采訪中應以不公開身份為主,盡量不偽造身份,特別記者無權偽裝成具有公職權力身份的人物。非如此不可,最好是跟隨當事人或公安部門一起去采訪;其次,記者的職責是采集新聞事實,而不是收集犯罪證據。記者不是公安人員,不具有取證、刑事偵破等職能,也沒有參與不法事件可以不負法律責任的特許權,因此,記者不得設置圈套、引誘犯罪;再次,在隱性采訪中記者應以觀察者或一般性的第三者身份介入,不應成為新聞事件的決定力量,更不能干涉事件的發展、影響事件的進程。”孟德斯鳩說過:“自由是做法律所許可的一切事情的權利,如果一個公民能夠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自由了,因為其他人也同樣會有這個權利。”隱性采訪是把雙刃劍,它極大地開拓了電視新聞的報道的感染力,加大輿論監督的力度,同時它的劍峰也在所向披靡的時候對準了舞劍者,如若超越了法律底線,必將傷及自身。

        【有關隱性采訪的法律底線】相關文章:

        1.你的底線彈性程度

        2.淺談男人結婚的心理底線

        3.正確認識采訪準備與采訪功效的關系

        4.隱性骶裂臨床分析

        5.有關審判的法律英語

        6.有關于法律的論文

        7.探析新聞采訪前的準備與新聞采訪成功的關系的論文

        8.如何用英語討論底線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