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審計重要性水平與審計風險研究論文
摘要:審計重要性水平的應用貫穿于審計的計劃、執行和報告等過程,同時,審計過程中確定的重要性水平會影響審計人員的工作效率和審計質量,決定著注冊會計師將要承擔的審計風險程度。本文主要探析了重要性水平如何影響審計風險以及如何確定審計重要性水平。
關鍵詞:重要性水平;審計風險;影響
一、審計重要性與審計風險的概念
(一)審計重要性的概念
不同的機構或文件對審計重要性各有定義。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C)對重要性的定義是:如果信息的錯報或漏報會影響報表使用者的經濟決策,信息就具有重要性。《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1221號——重要性》:重要性取決于在具體環境下對錯報金額和性質的判斷。如果一項錯報單獨或連同其他錯報可能影響財務報表使用者依據財務報表作出的經濟決策,則該項錯報是重大的。我國社會審計的《獨立審計具體準則第10號—審計重要性》指出,審計重要性指“被審計單位會計報表錯報或漏報的嚴重程度,這一程度在特定環境下可能影響會計報表使用者的判斷或決定”。由上來看,這些定義大同小異?梢源_定的是在理解審計重要性時應從三點出發:一是重要性的概念是針對會計報表來說的;二是重要性的概念是站在會計報表使用者的角度考慮的;三是重要性的確定需要考慮被審單位的具體環境,且不同的被審單位因環境不同確定重要性的方法也不同。
(二)審計風險的概念
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在2007年最新公布的《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1101號——財務報表審計的目標和一般原則》,第十七條中對“審計風險”的定義:審計風險是指財務報表存在重大錯報而注冊會計師發表不恰當審計意見的可能性。審計風險分兩個層次,重大錯報風險和檢查風險,其中重大錯報風險包括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固有風險是指不考慮被審計單位相關的內部控制政策或程序情況下,其會計報表上某項認定產生重大錯報的可能性。它是獨立于會計報表審計之外存在的,是注冊會計師無法改變其實際水平的一種風險。控制風險是指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未能及時防止或發現其會計報表上某項錯報或漏報的可能性。審計人員只能評估其水平而不能影響或降低它的大小。檢查風險是指注冊會計師通過預定的審計程序未能發現被審計單位會計報表上存在某項重大錯報或漏報的可能性。檢查風險是審計風險要素中唯一可以通過注冊會計師進行控制和管理的風險要素。
二、重要性水平對審計風險的影響
重要性水平是抽樣審計理論的衍生物,是注冊會計師評估可接受的審計風險時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其實,重要性水平對審計風險的影響實質上是對檢查風險的影響。從注冊會計師的角度出發,在確定認定層次重要性水平的基礎之上,注冊會計師能否檢查出錯報或者漏報是否超過重要性水平屬于檢查風險。檢查風險越低,在重大錯報風險一定的情況下,審計風險也越低。在計劃階段確定的各個層次的重要性水平越低,報表中允許發生的錯報和漏報數額越小,這就需要注冊會計師實施類型較多的審計程序,收集充分的審計證據,擴大審計范圍,使發現的某項認定單獨或者連同其他錯報認定發生低于重要性水平的錯報的可能性越大,最終,注冊會計師承擔的審計風險也會越低。因此,在確定重要性水平的前提下,重要性水平與審計風險呈正相關性關系。但是,注冊會計師在確定重要性水平時一定要保持客觀公正的態度,不能為了減輕審計工作而提高審計重要性水平,進而加大審計風險。
三、審計重要性水平的確定
(一)報表層次重要性水平的確定
在確定報表層次的重要性時首先要考慮的是選擇哪些項目作為確定重要性的基礎。通常情況下,作為重要性基礎的有總資產、凈資產、總收入、總費用、凈利潤、所有者權益、權益報酬和現金流量等。之所以選這些項目作為基礎,原因有五。第一,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部分的相關法律和規章制度對確定重要性水平的質量和數量作出了限制性要求。第二,由于報表中各個賬戶的性質不同,所以,每個賬戶的重要程度是不同的。通常來說,報表使用者在作經濟決策時更加關注流動性較高的項目,因此,注冊會計師應當針對流動性較高的項目嚴格制定重要性水平。第三,注冊會計師在確定重要性水平時應考慮報表層次各個項目間的聯系。第四,各個賬戶的金額及其變動幅度在各個年份會發生變化,這些變動可能會使報表使用者作出反應。所以,注冊會計師在確定重要性水平時,應著重研究這些金額及其變動,選取有代表性的賬戶作為基礎。第五,公司的性質,規模和結構各有所異,根據被審單位的具體情況,注冊會計師應選擇不同的基礎。例如:對于上市公司、IPO等其他重要的公司,應當選取稅前利潤、營業收入、總資產作為基礎。而對于非盈利公司,應選取總收入和總費用作為基礎。公司的規模越大,確定的重要性水平的百分比越小,以降低審計風險。除此之外,在確定重要性水平時還應考慮審計風險。注冊會計師應考慮檢查風險對重要性水平的影響。在重大錯報風險一定的情況下,確定較低的重要性水平,擴大實質性測試抽樣規;蛟黾舆M一步的程序,以滿足報表公允發表審計意見的要求。
(二)各類交易賬戶余額列報層次重要性水平的確定
由于各類交易、賬戶余額、列報發生錯報和漏報的可能性與報表層次重要性水平存在相關性,所以,在確定各類交易、賬戶余額和列報層次重要性水平時,應以確定的報表層次重要性水平為基礎。通常注冊會計師在確定重要性水平時采用分配的方法,對資產負債表中,將花費審計成本較大的項目分配較多的重要性百分比。之所以選擇資產負債表,是因為在資產負債表的所有者權益項目中反映了法定盈余公積、分配給股東的股利以及期末未分配利潤。而且,利潤表和利潤分配表中的收入和費用項目期末沒有余額。
四、結語
總之,鑒于審計重要性水平是如今風險導向型審計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且它將貫穿于審計的整個過程中,所以,注冊會計師在確定重要性水平時需要考慮到將要承擔的審計風險、被審單位所處的環境,集團的性質以及報表使用者的需求等各個方面。而且,還要選取適當的確定基礎和確定方法,使最終確定的重要性水平合理、適用。
參考文獻:
[1]陳武南.淺談審計風險評價與重要性水平判斷[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5(02):87-88.
[2]陳波,楊欣.審計重要性水平的界定與運用探析——基于新審計準則[J].財務與會計,2011(11):57-59.
【審計重要性水平與審計風險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審計重要性審計風險及審計證據的關系論文06-18
審計重要性審計風險及審計證據的關系論文(精選5篇)09-26
再論重要性水平與審計風險的關系07-29
確定重要性數目水平-審計風險與重要性07-22
風險導向審計研究06-14
審計風險的實證研究07-23
獨立審計風險研究07-04
現代風險導向下并購審計風險研究論文10-30
審計重要性水平探討08-05
論審計風險論文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