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試論簡易審計程序的理論基礎
【摘要】審計程序是保證實現審計目標的手段,是確定審計方法的前提。確立簡易審計程序是當前審計機關所面臨的審計環境的客觀要求,同時也有著一定的理論基礎。筆者認為,簡易審計程序的理論基礎包括:矛盾特殊性理論、程序正義理論、效率理論。【關鍵詞】簡易審計程序;審計公正;審計效率
當前,我國審計機關面臨著人員少和任務重的突出矛盾,特別是在基層審計機關,這種矛盾更加突出。更由于審計經費難以得到保障,使得審計工作的有效展開面臨更大的困難。于是,在審計過程中出現了法定審計程序順序執行不嚴格,審計程序執行不規范的問題,F行的審計程序法細致地考慮了如何防范審計風險,提高審計質量,使得現有審計程序周密、嚴謹,這對于審計機關審計一些大型的、重要的審計項目無疑是重要的,但對于基層審計機關而言,同樣執行一套相同的審計程序,勢必造成審計資源的浪費,因此從普遍性和特殊性方面考慮,根據基層審計機關面對的被審計單位的實際情況,制定一套簡易審計程序是基層審計工作的迫切要求。
任何程序機制的產生、存在與發展都有其相應的理論基礎作支撐,對某一程序機制的具體程序規則的確立都必須以其相應的理論基礎為指導,簡易審計程序確立有著自己的理論基礎。
一、矛盾特殊性理論
一切事物都包含著矛盾,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無論在自然界、人類社會還是思維領域,矛盾是客觀普遍存在的。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要求我們堅持對具體事物具體分析的原則。列寧指出,“馬克思主義的最本質的東西、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具體地分析具體的情況”①。具體事物具體分析就是要分析各種事物矛盾的特殊性,不同性質的矛盾必須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對癥下藥”地解決問題,防止“一般化”、“一刀切”的弊病。每一門科學的任務,也就在于揭示自然界和社會的一定過程、一定領域的特殊的矛盾運動規律。只有把握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出解決矛盾的特殊方法。矛盾普遍性原理給我們指出了觀察事物和處理問題的總方向。無論認識和處理什么問題,我們都要從分析矛盾著手,堅持矛盾分析的方法。矛盾分析方法是認識事物最根本的方法。
具體到審計中,被審計單位規模大小各異,經濟活動面有寬有窄,財政財務收支內容有繁有簡,審計項目的輕重緩急等方面又存在著不同,這就要求我們將近似的被審單位及審計項目加以歸類,對不同種類被審單位及項目應當采用不同的審計方法。因此,不能只套用一種程序模式而忽視被審單位及項目之間的差異性,而應采取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去解決不同類型的審計項目的審計程序問題。程序的類型化正好符合這一要求、有針對性地選擇不同程序去解決問題,它是符合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的。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根本要求,是科學的方法論,是唯物辯證法的具體體現,是防止形而上學的重要方法。 二、程序正義理論
作為法律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審計制度對正義性的追求不容置疑。當今社會,審計公正成為國家審計的根本價值追求,其直接目的是追求實體正義,使公共資源得到有效合理的使用、揭露權力運行中的違法亂紀活動、完善權力運行機制,F代法治原則強調國家審計監督權要規范行使,程序正義開始受到關注,把公正的程序保障也作為國家審計目標或者價值判斷的標準,而把實體正義作為在程序正義制約下力圖最大限度予以實現的價值。
隨著世界政治經濟形勢的發展,程序正義已成為深入人心的審計觀念。之所以要堅持程序正義,一是因為程序公正能夠促進審計監督的真正實現;二是因為程序公正可確保被審計單位、被審計人員及相關利益者對整個審計制度產生信任。
依照程序正義理念,任何程序都應當具有公正價值。程序的簡化并不意味著程序的虛無。簡易審計程序是一種審計程序,具有正當程序的一般要件。簡易程序雖然舍棄了某些程序要件,如省略審前調查、不再編寫審計底稿、被審計單位在審計報告上直接簽字替代審計意見征求書等,但它對程序理性原則、被審計單位參與原則、審計人員中立原則所要求的一般要件的堅持,表明簡易程序并不等于隨意簡單的程序,也并非不遵守任何程序,簡易程序實際上是在不損害程序正義的基礎上再充分考慮到程序的經濟性。簡易程序雖然拋棄了正當程序的部分內容與標準,但其簡化的環節與程序是其適用審計項目中必要與合理的省略,這些省略與簡化都不至于損害程序的正義,仍然符合正當程序理念的根本所在,能夠保障程序的正義。
三、效率理論
國家審計是一項耗費國家經濟資源的活動,國家為了保證和支持審計監督機關依法履行監督職能,必須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隨著審計投入的增加,相應的審計成果也會增加,但其邊際收益是遞減的,一定程度后會產生負效益,亦即邊際收益小于邊際成本。如果要為每一個審計項目提供充分、謹慎的程序保障,那么便有許多其他的被審計單位得不到有效的監督。國家對審計活動所投入的審計資源也是有限制的,不可以無限地增加,企圖通過增加國家對審計機關的審計資源的投入來解決審計任務繁重的問題,實現審計效率的最大化是不現實的,所以只能通過成本結構的優化配置達到效益最大化,即由國家來設計科學合理的審計程序。
在現在的市場經濟下,必然要求審計程序走向效益。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它需在法律的引導下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資源,產生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一種審計程序越是有利于社會整體資源配置的高效率,那么這種程序的效益就越高,簡易程序正是為了回應時代的要求,圍繞效益問題使資源分配達到效益最大化,使之充分發揮它的功能和作用。
【主要參考文獻】
。1]管亞梅.審計效率的制約因素剖析及策略選擇[J].事業財會,2007,(5).
。2] 齊玉梅.基于程序公平的審計獨立性解讀[J].審計月刊,2006,(8).
。3] 劉英來.審計法制建設理事論壇綜述[J].審計研究,2004,(1).
。4] 陳漢文.安然事件、審計獨立性與程序公平[J].審計與理財,2003,(10).
。5] 陳瑞華.程序正義論[J].訴訟學新探,2000.
【試論簡易審計程序的理論基礎】相關文章:
試論存貨審計中應關注的審計程序05-08
試論我國內部審計職能06-07
民事訴訟簡易程序之思考05-10
藝術試論08-23
民事訴訟簡易程序的運行現狀與完善措施05-31
試論誠信及其價值06-01
人格權的理論基礎及其立法體例06-09
試論言語行為理論05-02
試論人的生態化問題08-09
從程序本位到程序自治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