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跨國公司對國內企業的擠出效應及反擠出對策
摘 要 論述了跨國公司對國內的“擠出效應”及被擠出的成因,提出了“反擠出”的對策。關鍵詞 擠出效應 跨國公司 國內企業
1 跨國公司對我國投資戰略的變化趨勢
1992年以前,以華僑資本為主的第一代跨國公司成為對我國大陸投資主體。由于其產品技術簡單,因此,它們大量地吸收勞動力。結果是:一方面農村剩余勞動力得到利用,另一方面是農業勞動生產率因“隱蔽性失業”的減小而進步,從而農村收進水平整體進步。第一代跨國公司對我國大陸投資的加工貿易傾向十分明顯,它大大刺激了以廉價勞動力本錢上風作為主要競爭上風的低技術含量制成品(如服裝、普通家電產品)的出口。由于產品外銷比例較大,其對生產類似產品的國內企業并不構成真正的競爭威脅,對國內低技術含量產業制成品的總體供求狀況沒有產生大的沖擊。1992年以后,以歐美大型壟斷資本為代表的第二代跨國公司開始全面進軍,其看好的不僅是中國廉價的勞動力,更主要的是中國廣闊的市場潛力。因此,它們的行為更具有長遠性和戰略性。其突出體現是在商品市場上運用種種手段與國內企業競爭,全面擠出國內企業,從而使需求從國內企業向跨國公司轉移。值得留意的是,這種需求轉移的對象主要是低技術含量的產業制成品而非高技術含量的產業制成品。之所以如此,原因有三點:(1)國內企業無法生產高技術含量的產業制成品以滿足市場需求,只能停留在低技術水平上進行再生產,而且跨國公司也難以將先進技術引進國內,發揮其技術轉讓載體作用。外資與中國廉價而素質低下的勞動力相結合的結果是低技術含量的產業制成品的大量增加。(2)跨國公司轉移到中國家的技術一般是處于其產品生命周期后段的成熟技術。(3)國內服務業和基礎產業對外開放的滯后,使大量外資集中流進制造業部分。
第二代跨國公司大量增加的低技術含量產業制成品的供給,對我國產生了較大的“擠出效應”。首先,從勞動力市場看,外資技術含量的逐步增高使農村勞動力無法被外資吸收,取而代之的是大量有良好的城市勞動力。對農村勞動力的“擠出”,使城鄉收進水平再度拉大,經濟的二元結構特征更趨突出。其次,從商品市場看,外資的集中進進一方面使城市市場的低技術含量產業制成品供給過剩,另一方面又使農村市場對這類產品的需求下降,從而進一步加劇了商品市場的失衡狀態。最后,跨國公司逐步將國內企業從市場中“擠出”,實現其占領中國市場獲取高額利潤的戰略目標。國內企業經濟效益的降低和大量破產又進一步加劇了國內勞動力市場和商品市場的失衡狀態,給宏觀調控帶來新的困難。
2 跨國公司對國內企業的擠出策略
從跨國公司與國內企業的外部競爭看,跨國公司以商品傾銷或補貼(以及作為衍生手段的股權傾銷)為手段在第一階段占有國內市場份額,然后在第二階段單獨取得市場份額擴大帶來的利潤增長,從而擠出國內企業。究其原因,關鍵在于跨國公司產品具有更吸引消費者的特點。消費者主要關心當前消費產生的福利,且由于外商產品與國內廠商產品互為替換關系,消費者并不區分產品的來源。由于外商具有資金實力,加上其產品轉換本錢高,因此外商可運用傾銷或補貼手段,努力擴大市場份額。因此,在現實經濟中就看到了跨國公司在很多領域已擠出國內企業的結果。假如考慮到大部分的外資形態為合資企業,那么,還含有外資企業進行股權傾銷的做法。也就是說,由于有相當部分的合資企業,實際經營權把握在外方手中,外方通過的第一階段低價銷售,一方面取得市場份額,另一方面造成贏利減少甚至虧損的局面,假如中方無法承受暫時的虧損,或無法預期到第二階段的贏利回報,從而決定撤資,外方就會伺機實施收購其股份,控股該合資公司,甚至全面收購,結果單獨取得第二階段市場份額擴大的成果。
從跨國公司與國內企業的內部競爭看,跨國公司通過合資企業的形式,旨在全面收購合資企業,從而全面取得國內市場的份額。
作為跨國公司主要形式的合資企業,就其本身而言,具有內生原結構不穩定性,并會走向終結。而合資企業走向終結的最大可能是被一方收購?紤]到合資企業的終結與市場份額的重新劃分是直接相關的,因此,外資方以股權收購的方式結束合資企業,實在質也是對國內企業的擠出。由于,合資企業的所有權安排著合資企業的產生、演進及最后終結,合資雙方投進要素的重要性及相互監視的有效性又決定了企業內所有權安排,而合資雙方相互監視的有效性由于雙方不斷的相互了解、相互也處于變化之中。合資企業之所以結構不穩定,正是根源于合資雙方不斷的相互學習、相互了解。當合資雙方相互監視的有效性達到一定程度,合資企業的最優所有權安排表現為單方獨占,即合資企業的終結。而20世紀90年代以來,進進中國的跨國公司,明顯具有長期戰略目標,且具有最后收購合資企業的強烈偏好,突出體現在跨國公司加速學習國內的營銷技術和有關知識,且跨國公司占多數股權的合資企業比例開始加大。相反,中方合資者主要是針對短期效用函數進行博弈,很少關心對跨國公司先進技術的學習。因此,合資企業的最優股權安排具有終極向跨國公司全面收購傾斜的危險傾向,從而終極擠出國內企業。
總之,跨國公司大舉進進中國,且以合資企業為主要企業組織形式,對國內廠商構成一種擠出效應。擠出機制之一是通過商品傾銷、補貼占領國內市場份額,從而使國內廠商市場萎縮;擠出機制之二是通過合資企業取得學習效應而終極通過收購合資企業來“消滅”國內企業,從而實現市場份額的完全獨占。假如說前者是需求面的擠出,后者就是供給面擠出。前者是短期負面效應,后者是長期負面效應。
3 我國實施反擠出的對策
3.1 對需求結構進行調整
所謂需求結構調整,就是實現消費者需求從跨國公司產品向國內企業產品的結構性轉移。而要實現這一轉移,主要有兩種思路:
(1)國內企業直接與跨國公司在國內市場競爭。由于外商兼具資金實力、無形資產上風、營銷及售后服務先進,因此,可運用傾銷或補貼手段在很多領域擠出國內企業。既然這樣,廠商為何不采用同樣的手法將跨國公司擠出呢?由于從某種角度講,跨國公司與國內企業的博弈是對稱的角色。因此,我們完全可以“師夷之道以治夷”,努力爭奪國內市場。事實上,中國一些有競爭實力的企業,已在實踐這種手段,并且在家電行業等領域,國產品牌已占據市場主導地位。在反擠出戰爭中,值得關注的要點有:一是努力進步中國企業產品的質量,這是進步產品轉換本錢的關鍵。假如沒有這一基礎,價格競爭就失往意義,而中國當前的產品技術令人堪憂。且不言贗品,就是真貨,其產品質量也大打折扣。換言之,在跨國公司產品眼前,我們產品的轉換本錢實在太低;二是充分利用中國中小企業勞動力本錢低、治理用度低等上風,形成分包協作的團隊組織,以實現企業組織重塑,降低產品本錢。在這個方面我們大有潛力可挖,中國某些成功的大企業在這方面均有獨到之處;三是必要的政府行為有助于進步國內企業的競爭力。通過資產重組、抓大放小等方式,努力促成一批有規模、有技術創新能力的企業團體的形成,進步產業集聚度。在此基礎上,通過政府的適度補貼干預手段,與跨國公司展開競爭。當然,在干預中要避免保護過度和走向惡性競爭。
(2)通過促使跨國公司產品出口來間接實現消費需求向國內企業產品的轉移?刹捎玫恼呤侄问菍ν赓Y企業適度采取出口限額控制,緩和國內市場過剩供給壓力。假如說,國內企業與跨國公司在國內市場的競爭旨在實現國內需求從跨國公司向國內企業的結構性轉移,那么,出口限額控制旨在通過促進跨國公司產品的需求在國內和國外之間的轉移而間接促進國內需求向國內企業產品的結構性轉移。第二代跨國公司與第一代跨國公司的很大不同在于,它們的產品大部分銷往中國市場,這是由于我國在引進外資時遵循的是“市場換技術”的原則。但當前適度地引導跨國公司加大外銷比例,已是一定程度上緩和國內過剩供給壓力的必要政策導向。那么,對外資而言,加大外銷比例是否有利呢?結果表明,只要外國跨國公司在中國生產的產品本錢低于其在母國的生產本錢,那么作為跨國公司對外直接投資接受國的東道國,就可要求跨國公司按照一定的比例將其產品返銷母國市場或第三國市場而增加東道國本國的福利。而東道國政府的這一政策不但不會對跨國公司、跨國公司的母國帶來任何不利的,反而有可能增進它們的福利。由于跨國公司在東道國以較低本錢生產的商品,不僅可以增加跨國公司的利潤,而且也可以增加跨國公司母國的消費者剩余。由此可見,適度采取出口限額控制,緩和國內市場過剩供給壓力,不僅有必要性,而且有可能性。
3.2 對供給結構進行調整
事實上,在中國的大部分跨國公司都是以合資形態出現的,這就為供給結構調整提供了基礎。也就是說,假如國內企業能夠終極收購合資企業,則將獨自享受市場份額,從而跨國公司的供給事實上變為國內企業的供給,且能實現其需求的有效供給,這是一種從長期動態考慮的結構調整。這就要求加強對合資企業的,力爭在適當的時候收購合資企業。
作為跨國公司主要形式的合資企業, 其本身而言,具有內生的結構不穩定性,并會走向終結。具體而言,假如合資一方在產出上沒有上風,即投進要素重要性相對較低,則若其能在監視上有上風且足夠大,則最優所有權安排仍會向其全面收購合資企業一方傾斜。而有效的監視來自于不斷的學習和了解對方。因此,加強學習效應具有戰略意義。而合資企業應成為中方母公司積累技術存量的一個極其重要的途徑。此外,還需把握市場營銷上的主動權,盡量防止跨國公司的過分參與。在這樣的基礎上,中方在合資企業中的地位將會上升,從而為中方收購合資企業完成最優股權安排創造條件。
1 胡峰.影響跨國公司在我國并購的主要因素探析〔J〕. 對外經貿實物,2003(5)
2 王新華.進世以來跨國公司在華投資新趨勢〔J〕.價格月刊,2003(10)
3 鄭夢山.跨國公司的特征及其對我國經濟的影響〔J〕.探索,2003(6)
4 邵來安. 跨國公司轉移定價策略及其〔J〕.黑龍江對外經貿,2003(8)
【淺談跨國公司對國內企業的擠出效應及反擠出對策】相關文章:
淺談企業預算治理的對策03-21
淺談企業社會責任國內研究綜述12-02
淺談企業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06-06
企業人本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淺談03-25
淺談企業人本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03-18
淺談跨國公司組織結構06-07
淺談企業人力資源培訓開發的問題與對策03-24
淺談我國企業實施綠色營銷障礙與對策03-01
淺談企業績效管理的現狀、問題及解決對策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