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論綠色企業的循環經濟取向
摘 要 綠色的主要特征是把生態過程的特點引申到企業中來,運用綠色技術實現高效、無廢、無害、無污染的綠色生產。創建綠色企業是循環的有效途徑。關鍵詞 綠色企業 綠色技術 循環經濟
循環經濟是人類為擺脫環境污染、資源短缺困境,追求可持續發展思想的產物。綠色企業體現了循環經濟特征,創建綠色企業是發展循環經濟的有效途徑。
1 循環經濟的概念及本質
循環經濟是一種運用生態學指導人類經濟活動的生態經濟,是一種與環境***發展的經濟增長模式。循環經濟是一種“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循環流程,其特征是低消耗、高利用、低污染!皽p量化、再利用、再循環”是循環經濟最重要的原則。所有的物質和能源都能在這個不斷進行的經濟循環中得到公道和持久的利用。
循環經濟是一種“三贏”經濟增長模式。它將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環境保護三大要求納進同一的框架中,以協調人與關系為準則,模擬自然生態系統運行方式和規律,實現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生態環境的良好循環,經濟發展從數目型的增長轉變為質量型的增長,實現經濟增長、資源利用與環境保護的同一,走新型產業化道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循環經濟倡導的是一種建立在物質不斷循環利用基礎上的經濟發展模式,它要求把經濟活動按照自然生態系統的模式,組織成一個“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多重閉環反饋式循環過程,夸大最有效利用資源和保護環境,以最小本錢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使得整個經濟系統以及生產和消費的過程基本上不產生或者只產生很少的廢棄物,從根本上消解長期以來環境與發展之間的尖銳沖突。
“減量、再用、循環”(即3R),是循環經濟最重要的實際操縱原則。其中,減量(Reducing)原則屬于輸進端,旨在減少進進生產和消費過程的物質量;再用(Reusing) 原則屬于過程性方法,目的是進步產品和服務的利用效率,通過再利用,人們可以防止物品過早成為垃圾;循環(Recycling)原則是輸出端方法。通過把廢棄物再次變成資源以減少終極處理量,把終端物質運回到生產廠再帶進新的產品之中。最理想的資源化方式是原級資源化,即將消費者放棄的廢物資源化后形成與原來相同的新產品。次級資源化也常見,即將廢棄物變成不同類型的新產品。
2 綠色企業的循環經濟特征
在當今世界環境污染、環境破壞日益嚴重的時候,綠色成為人們的向往。于是人們更愿意將“綠色”同“環境保護”連在一起,如“綠色經濟”、“綠色企業”、“綠色食品”、“綠色產業”等,全世界正在掀起一場綠色浪潮。21世紀將是“綠色世紀”,21世紀的企業也將是綠色企業。
作為綠色企業,它應該是在產品、價格、分銷渠道、促銷的每個方面的綠色行為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機整體。因此,它應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1)生產綠色產品。它是指從設計、制造、銷售到回收處置的全過程中,對環境無害或危害較少,符合特定的環保要求,有利于資源再生的產品。
(2)建立綠色價格體系。企業在生產和營銷方面的環保投進增加了產品的綠色本錢。因此產品價格應適當上浮,這不能以為是產品漲價,而是公道的價格上浮。它反映了環境和資源的價值,保證了綠色生產的資金供給,有利于市場的公平競爭。在綠色價格的制定上,可采專心理定價法。由于人們對綠色價格有一種求新和求異的心理,以為綠色產品應具有更高的價值,他們對稍高的綠色價格從心理上愿意接受,這一點在發達國家尤為突出。如,美國綠色食品的價格比一般的食品價格高出70%~200%,在日本綠色食品價格也比一般食品價格高出20%。
。3)建立綠色銷售渠道。選擇無污染的運輸工具,減少運輸過程的浪費;選擇有環保意識、有良好的用戶形象的中間商進行合作,與之共同推出綠色產品。
(4)建立綠色促銷。即采用綠色廣告、綠色公關、綠色營銷推廣等手段進行促銷。其中,綠色公關活動有三方面:一是企業內部公關,加強企業綠色文化的培育、宣傳;二是外部公關,利用各種媒體宣傳企業的綠色成就,使企業的綠色形象得到人們認可;三是加強企業與社會的聯系,企業必須隨時了解社會對綠色的要求,社會也必須了解企業的綠色發展狀況。
生態系統原理主要包括循環再生、協調共生、持續自生等高效、***兩個方面的優化原理。高效原理主要是指在自然生態系統內各種復雜的食品鏈(網)結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生態工藝流程,使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得到高效利用,并在內部消化廢物;***原理主要是指通過生態協調使自然生態系統中各組分間的關系***與融洽,使生態系統正向演替的機會最大而承擔的各種風險最小。生態系統高效、***原理體現了自然界精巧的運營機制,為人類正確、公道地利用企業內外生態環境資源和組織企業經濟活動、特別是產業生產活動提供了寶貴的啟示和榜樣。從上講,應依據生態系統的高效、***原理和生態經濟規律來組織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使企業經濟活動生態化,以取得最佳的生態經濟綜合效益。
綠色的主要特征是把生態過程的特點引申到企業中來,從生態與綜合的角度出發,考察產品從綠色設計、綠色制造到綠色消費的全過程,以其協調企業生態與企業經濟之間的關系,主要著眼點和目標不是消除污染造成的后果,而是運用綠色技術從根本上消除造成污染的根源,實現集約、高效,無廢、無害、無污染的綠色產業生產?梢,綠色企業比一般企業能更高效地利用資源和能源,以較少的物耗、能耗生產出更多的綠色產品,并能使在一般企業中被排出廠外的廢棄物和余熱等得到回收利用,可大大進步綠色企業的循環經濟綜合效率,而非單純的經濟效率或生態效率。
綠色企業在經濟運行上要求具有高度的開放性特點,即其綠色原材料和半成品供給、綠色產品設計、資金來源、綠色技術創新、綠色設備和工藝流程改造、綠色產品銷售等方面都要對外開放。但綠色企業在其生態運行上要求具有高度的內部封閉性,采取少廢和無廢物綠色技術,減少各個生產環節上物質和能量的跑、冒、滴、漏,使廢物最小化并回收利用,盡可能實現閉路循環。
3 創建綠色企業循環經濟
我國發展循環經濟,建立和完善綠色企業,主要有以下實現途徑:
。1)通過企業技術改造創建綠色企業。我國很多企業最初產品質量、技術水平和生產工藝比較落后,廢物產出環節多、大量消耗資源和能源、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嚴重,到后來通過對一系列現有產業技術的生態化技術改造,才使企業運行過程中的物質流、能量流、信息流和價值流從不公道逐步趨向公道,即大量的綠色企業是在技術改造中建成的。發展循環經濟必須利用綠色技術加快改造我國綠色企業現有的產業技術系統,這是建立和完善綠色企業的重要途徑。企業技術改造主要包括:在改造落后的工藝流程中建成生態工藝;改造生產流程中的關鍵性設備,降低廢物產出率;改造整個生產流程的控制系統,使實在現微機控制而使全流程變成無廢物工藝;采用使能源、資源綜合利用的先進技術等使企業變成綠色企業。
。2)開展綠色技術創新建成綠色企業。加快以生態原理為主要基礎的綠色技術、特別是生態型高新技術的創新和擴散,建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技術體系,是建立和完善綠色企業、進步其核心競爭力、終極促進我國循環經濟發展的基本對策、關鍵措施和核心。這要求企業真正成為綠色技術創新的主體,從宏觀(國家政策)和微觀(企業機制)兩個層次出發,建立起以市場機制為基礎的綠色技術創新的外部激勵機制、內部動力機制、自身能力機制、信息傳遞機制等復合機制體系;針對綠色技術創新、擴散的外部經濟性、化及多學科交叉的特點,建立起集多種職能于一身的企業綠色技術創新、擴散、中介和服務中心,降低創新的本錢,進步綠色技術創新效率;進行綠色企業內部的制度創新和組織創新;建立企業綠色技術創新風險基金;加快推廣節水、節能、無廢、少廢和“三廢”綜合治理等實用綠色技術。上述都是促進企業綠色技術創新、擴散確當務之急。
(3)實施清潔生產建成綠色企業。清潔生產實在質是一種物料和能源消費最小的人類活動的規劃和治理,將廢物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或消滅于生產過程之中。清潔生產兼顧了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實現了在生命周期內對產品進行全過程的治理,從根本上解決了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的題目,帶來很高的環境效益,同時還可以在技術改造和產業結構調整方面大有所為,創造明顯的經濟效益。這正與綠色企業所追求的目標(生存、獲利與發展)相一致,與循環經濟的基本要求即資源的循環利用相符合。因此實現綠色企業重要途徑就是推行清潔生產, 發展循環經濟,按照少投進、低消耗、多產出的集約化方式生產,實現生產全過程的污染控制,進而走上經濟、環境、資源協調發展之路。可見,大力推行企業清潔生產是變革以大量消耗資源和能源、嚴重污染破壞生態環境為特征的傳統發展模式,發展循環經濟,建立綠色企業的戰略措施和根本途徑。
。4)建立生態產業園創建綠色企業。生態產業區是在某一地域上,由多個產業企業依據生態經濟和生態系統優化原理,綜合運用生態工程手段等建立的有一定物質循環、能量活動和價值增值等內在生態工藝聯系的產業企業群體,是發展循環經濟的一種新模式。生態產業園具有整體性、集約性和區域性特征,在設計和建立生態產業園時要把能公道利用某一類資源并具有內在生態工藝聯系的企業在一定地域逐步聚集,形成較完整的食品鏈—投進產出鏈(網),進步整個系統對原料和能量的利用效率,使其組成一個生態產業園有機整體。如丹麥卡倫堡市的若干家企業通過互相連接的管道,建立了廢物和熱能循環利用的生態產業園,取得了巨大的生態經濟綜合效益。
1 張慶普,胡運權.我國建立完善生態型企業的主要對策及措施探討[J].哈爾濱產業大學學報(社會版),2000(4)
2 梁東.如何創建綠色企業[J].湖北貿易高等?茖W校學報,2001(1)
3 張慶普.生態企業探討[J].學習與探索,1998(6)
【論綠色企業的循環經濟取向】相關文章:
論循環經濟理論的細化與實踐對接03-19
淺談生態價值論視野下的循環經濟03-19
循環經濟在煤礦企業修舊利廢中的應用03-19
循環經濟中企業治理理念的轉變03-21
探討發展循環經濟對企業的戰略意義03-18
循環經濟立法之定位03-25
論《傲慢與偏見》婚姻價值取向12-19
論雕塑造型與民族的思維取向03-20
循環經濟與湖南經濟發展方式轉變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