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非公有制企業稅負現狀及對策
【摘要】近年來,我國稅收制度雖不斷改革,但總體而言,現行的財稅政策仍然偏重于“重稅”,稅費負擔過重已同融資困難等題目一起,成為非公有制企業發展的主要障礙。公道的稅收不但能夠增強企業的競爭力,也可促進企業的投資積極性,拉動我國經濟的增長。因此,繼續進行稅收制度改革,減輕非公有制企業稅負,利國利民。本文對當前我國非公企業的稅負現狀及對策進行了初步探討。【關鍵詞】非公企業 稅負 對策
最近福布斯雜志推出的2009年全球稅負痛苦指數排行榜顯示,中國大陸排名全球稅負痛苦指數第二。全國工商聯近期關于“非公經濟36條”落實情況的問卷調查也顯示,稅費負擔已成為影響非公企業發展的主要題目之一。要促進非公企業的健康發展,必須公道減輕其稅費負擔。
一、非公企業稅費負擔過重的主要表現
1.法律規定的稅種過多、稅率過高,導致企業的稅收負擔過重
(1)非公企業所要負擔的主要稅種有增值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印花稅、房產稅、土地使用稅、土地增值稅等等,稅種過多導致負擔重。
(2)在幾大稅種中,如企業所得稅、增值稅與營業稅方面,存在稅率較高、重復征稅等題目。
(3)在稅收優惠方面,手段單一,力度不夠。
2.稅外收費多
1/3的稅,2/3的費,“費大于稅”。除各種稅外,企業還要負擔各種基金和用度。例如,2007年,民建蘇州市委會曾做過一個題為《非公有制企業的稅費負擔狀況及分析》的報告。報告表明,非公有制企業承擔的僅由地方稅務局代征的基金和用度就多達12項。
3.稅收政策執行時的隨意性大
我國現行稅收法規級次不高,大多數稅種是依據行政法規開征的,而且幾乎所有稅種都是小條例(法律)、大細則,同時變動過快,穩定性不強,透明度不高。減免稅規定更是如此,人為因素多,隨意性大,不能很好保證稅收的法律性。
二、要解決非公企業稅收不公道、稅費負擔重題目,應該改革和完善相關稅收制度
1.加強稅收立法,嚴格稅收執法
應遵循稅收法定原則,有關稅收構成要件應該在法律上作出明確的規定,從而解決稅法的立法層次低、效力差,缺乏權威性和穩定性;各單行稅法相互之間協調性差;行政法規越權,立法程序不規范等題目。
在國家制定嚴密、科學、易于操縱的執法程序、保證稅收執法的規范化和效率化、建立起公道、有效的稅收執法體系的條件下,稅務執法職員應按照稅務機關的執法權限,嚴格執行稅法。 2.改革和完善所得稅制度
首先,真正同一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制。自2008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企業所得稅法》已經在形式上基本實現了這一點,但是由于外資企業適用優惠稅率過渡期較長(到2012年才達到25%),及各種隱性因素的存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外資企業的“超國民待遇”還是會存在的。這就要求我們在建立同一的內外資企業所得稅時,應加大對非公企業稅收政策的扶持力度。
其次,降低所得稅稅率,實行逾額累進制度。近年來世界各國紛紛下調企業所得稅稅率,目前發達國家的所得稅稅率一般在15%左右,而我國即使新企業所得稅法中基本稅率也保持在了25%的高水平,名義稅率過高,不能反映企業的實際稅負水平,也不利于吸引投資者投資創辦新的企業。可以考慮適當調低稅率,并設置多檔優惠稅率,實行逾額累進制度,以減輕企業稅收負擔,促進企業發展。
將所得稅納稅人縮小到公司制企業,抑或與個人所得稅一體化設計,以解決企業所得稅和股息紅利個人所得稅的雙重征稅題目。
3.進一步促進增值稅轉型
擴大增值稅征收范圍,盡快將目前征收營業稅的行業納進增值稅征收范圍,將之與營業稅部分稅目進行合并,消除重復征稅。在我國,這項改革涉及到的最為敏感的題目,是中心地方如何分稅,改革會涉及機制題目,機構題目、財政體制改革題目,改革難度很大。但為全局和長遠利益著想,應盡快出臺能公道協調中心和地方利益的改革方案,完成增值稅全面轉型,真正做到全覆蓋、全鏈條、全抵扣,實現稅負公平。
同時,也應適當降低增值稅稅率。資料顯示,中國事全球稅收收進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近5年來均保持兩倍于GDP的增長速度;同時也是全球征稅本錢最高的國家之一。盡管征稅本錢很高,但征稅效果并不理想。近年來,我國稅收占GDP比重一直不足20%,明顯低于OECD國家均勻37.4%(2000年)的水平。征稅本錢高且效率不高的原因之一,就是稅率偏高。偏高的稅率會增加逃稅者獲取違法利益的空間。有鑒于此,既然花費如此高的征稅本錢還不能達到理想的征稅效果,還不如主動降低增值稅率,這樣,既可以壓縮逃稅者的獲利空間,又通過放水養魚,進一步減輕企業的增值稅稅負,為“增強微觀經濟活力”創造條件。
4.加強對非公企業的稅收優惠
首先加大優惠范圍,優惠措施應貫串民營企業創辦、發展、轉讓、對外投資等環節,涉及流轉稅、所得稅等多個稅種;政府應充分熟悉到民營企業對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以及其本身的脆弱性和生存環境的相對艱難,故應針對民營企業競爭力較差、治理本錢高、融資難等題目制定政策,使民營企業真正沾恩;采用減免稅、加速折舊、再投資減免、用度扣除、盈虧相抵、遞延納稅等等多種方式,加大優惠力度;取消按所有制性質和經濟性質制定的稅收政策優惠,給予非公有制經濟企業利潤再投資以稅收優惠,延長中小企業減免所得稅的期限,進步捐贈等的扣除標準,擴大固定資產加速折舊范圍等等。
5.根除“三亂”現象,為非公企業減負
既要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在較重的稅負下,又要承受“三亂”的巧取豪奪,如此沉重的負擔嚴重影響了非公企業的發展。要根除以上現象,假如不對政府部分進行權力運作模式的改革,只寄希看于有關部分道德層面的自我規范、自我約束或者說自我剝奪,無異于刻船求劍。因此,必須從行政體制改革進手,真正實現政府職能的轉變,才能從根本上遏制“三亂”現象。
參考文獻:
[1]許圣如.國富與民賦.熏風窗,2009,(9).
[2]溫州打火機企業遭遇金融危機冷流.中國青年報,2008-11-19.
[3]李小鋼.增值稅轉型:從結構性減稅到完善稅制.文匯報,2009-3-25.
【非公有制企業稅負現狀及對策】相關文章:
企業ERP發展現狀及對策12-04
論家族企業治理現狀及發展對策03-22
企業內部控制的現狀及對策研究03-21
中小企業人才招聘現狀及對策分析03-24
我國中小企業營銷現狀及對策分析03-24
試論我國企業績效管理的現狀及對策01-16
談煤炭企業人力資源現狀及對策研究03-18
談施工企業工程項目成本管理的現狀及對策03-13
廣西中小企業服務營銷現狀及對策探討012-05
我國企業內部營銷管理現狀及其對策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