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試析隨班就讀特殊兒童社會退縮行為分析及教育對策
〔論文摘要〕在普通學校隨班就讀的特殊兒童常常表現出退縮行為,如膽小、害羞、孤獨和不與人交往等。社會退縮行為對學生的學習、身心健康發展都有負面作用。產生社會退縮行為的原因主要有重要他人態度、個體身心因素和因素三個方面。本文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隨班就讀兒童社會退縮行為的對策和干預方法。
〔論文關鍵詞〕 隨班就讀兒童;社會退縮行為;教育策略
現代教育的目的是讓每個學生接受適合自身特點的發展方式,每個學生的優勢和潛能都得到充分發展。對于那些因個體差異而有不同特殊需要的學生來說,他們需要接受區別于普通教育的特殊教育。目前,特殊兒童(聽障兒童、視障兒童和智力落后兒童)隨班就讀是我國發展最快、規模最大的特殊教育形式。對于隨班就讀兒童,學校教師和家長最為關注的是他們的學習問題,而對他們的社會行為關注較少。學校是培養人的地方。培養人,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促使學生掌握各種社會技能,習得適當的社會行為。隨班就讀兒童的社會行為非常重要,社會行為的發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們能否適應普通學校的環境,能否完成相應的學習活動,能否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本文僅對隨班就讀兒童退縮行為的原因和對策進行分析和討論。
一、隨班就讀兒童的社會退縮行為表現及影響
1.隨班就讀兒童的社會退縮行為
隨班就讀兒童經常表現出退縮行為,如膽小、害羞、低頭、說話聲音小、不敢與人交往、害怕見陌生人、不愿去陌生的地方、過分依戀親人等,有的則采取獨處、躲避等方式。隨班就讀兒童之所以表現出退縮行為,是因為他們在普通學校的學習環境中感到無能為力,擔心環境中對自己不利的因素,在應對和處理環境事件過程中無法體現自我效能感,并由此而感到沮喪、情緒低落,以各種保護性的退縮行為或防衛行為被動地應對環境。
2. 隨班就讀兒童的退縮行為的影響
隨班就讀兒童的社會退縮行為雖不屬于違紀行為,但它給學生帶來的消極影響是不可輕視的。
第一,社會退縮行為會影響隨班就讀兒童學習的效果。有退縮行為的隨班就讀兒童由于膽怯、害羞等消極情緒而在學習中處處自設障礙,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敢想,不敢問,不敢說,不敢做。這就影響了他們對教師所講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從而也影響了學習成績的提高。長期處于這種被動的學習狀態,會束縛學生學習能力尤其是創造能力的發展。
第二,社會退縮行為會影響隨班就讀兒童的健康。隨班就讀兒童的社會退縮行為往往在學習、交往和其他學;顒又斜憩F出來,容易得到“不求上進”、“得過且過”和“懶惰”等消極評價。這些消極評價會使他們喪失自信,并加重原有的社會退縮行為,結果形成了惡性循環:越是不敢表現自己,得到的評價就越差;得到的評價越差,就越不敢表現自己。長期處在這種矛盾、緊張、焦慮的心境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會受到很大影響,即限制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妨礙了學生主體功能的發揮。
昝飛、劉春玲和陳建軍(2002)表明:隨班就讀學生的社會能力表現遠遠低于普通學生,不管是男生還是女生,社會能力因素得分與普通學生組都存在非常顯著的差異,6~11歲隨班就讀學生最容易出現的行為問題是社交退縮(42.4%)、多動(39.05%)與交往不良(30.5%);12~16歲隨班就讀學生最容易出現的行為問題依次是多動(32.6%)與敵對性退縮(26.7%)。江琴娣(2005)的研究表明,隨班就讀輕度智力落后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比正常學生和輔讀學校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更突出,亟待相應有效的教育支持。
二、隨班就讀兒童社會退縮行為的分析
兒童的社會退縮行為是一種保護性或防衛性的行為,他們在學校環境中感到無能為力,擔心環境中不利的因素。這可能是家庭問題行為或社會問題行為的延伸,也可能是受同伴團體的不良影響,甚至是不良的教學環境或教師的教學失策導致的。但是,學生一旦表現出社會退縮行為,就會影響教師、父母和同伴的行為與態度。所以,隨班就讀兒童社會退縮行為的形成一般不是由某種單一因素造成的,是其個人、學習、生活環境等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是各種問題的綜合反映。通常,隨班就讀兒童社會退縮行為的產生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
1.重要他人的影響
(1)教師的態度。心研究表明,教師對學生的態度對于學生成長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教師以積極、友好的態度對待學生,學生就會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相反,教師對學生的偏見會對學生的發展產生消極的影響,尤其對那些缺乏支持的隨班就讀兒童更是如此。研究發現,與特殊學校教師相比,普通學校教師對特殊兒童在普通學校隨班就讀持更加消極的態度;在對特殊兒童的接納度上,教師們普遍認為在目前大班教學條件下,特殊兒童的介入會增加較大的負擔。另外,普通學校大多數教師自感不能勝任教育特殊兒童的工作。
如果普通學校的教師對隨班就讀兒童持消極態度,隨班就讀工作就很難取得較好的效果。在這種環境里,隨班就讀兒童的言行受到很大限制,對于不懂的問題,不敢問老師和同學,怕老師和同學笑話,這是隨班就讀兒童產生退縮行為的一個主要原因。
(2)同伴的態度。兒童的成長不僅依靠教師的訓練,還要依靠支持、幫助,包括同齡伙伴的接納與包容。在特殊兒童隨班就讀的實踐過程中可以發現,特殊兒童要融入普通兒童的群體,仍存在一定的困難。普通學生經常歧視和嘲笑隨班就讀兒童,很多隨班就讀兒童因為不能適應這種,而又轉入特殊學校學習。朱佳妮等人(2004)的表明,5.8%的教師反映普通學生歧視隨班就讀兒童,52.4%的老師表示普通學生很少歧視隨班就讀兒童,41.8%的教師認為普通學生完全沒有歧視隨班就讀兒童。
普通學生對隨班就讀兒童排斥、不接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第一,隨班就讀兒童的學業成績差,導致其不被接納。研究表明,學習優異學生的同伴接納水平最高,而學習困難學生的同伴接納水平最低,同伴拒斥水平最高。從學校教育和社會現實看,評價學生的主要標準之一就是學習成績的高低,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為同伴所尊重或羨慕,而且同伴也愿意與之交往;相反,學習成績差的學生為同伴所輕視,因而不容易成為同伴喜歡交往的對象。
第二,隨班就讀兒童不適當的社會行為。隨班就讀兒童的社會性水平低,往往自我控制能力低,容易出現一些不適當的社會行為,如喜歡獨處、經常干擾別人、無理取鬧、情緒不穩定等。這些行為可能使普通學生在與隨班就讀兒童的交往中感到厭煩,因此會出現排斥或孤立隨班就讀兒童的現象。
(3)父母的態度。父母的教養態度和行為的研究表明,不良的教養態度和行為與孩子的退縮性行為密切相關。如父母經常對孩子采取強迫、威脅、打罵等攻擊性言行,兒童就容易產生退縮性行為。此外,父母的拒絕也會導致兒童產生退縮性行為。如父母經常忽視孩子的要求,對孩子的反應缺乏敏感性,對孩子缺乏關心,當孩子出現錯誤時才給予關注或表現出生氣、失望、難堪、內疚等情緒反應,并把孩子的問題或過失歸咎于孩子自身特性等。這類父母的孩子極易產生社會退縮行為。
2.個人因素的影響
隨班就讀兒童的社會退縮行為還與其身心問題直接相關。隨班就讀學生的身心問題包括生理和兩個方面。
(1)生理因素。隨班就讀兒童生理上的障礙使他們容易產生退縮行為。如隨班就讀兒童視、聽、說等方面的障礙,會削弱他們的學習能力和動力,妨礙其學習活動的正常進行。因此,隨班就讀兒童在課堂上常常出現不敏感、不專心、退縮、失落,甚至煩躁不安、自行其是等問題行為。
(2)心理因素。心理問題也是構成隨班就讀兒童退縮行為的重要原因之一,它主要反映在焦慮、抑郁、孤獨感、挫折、自卑、認知和個性等方面。焦慮是一種恐懼和不安的情緒體驗。隨班就讀兒童的焦慮通常是由于過多的壓力和不和諧的人際關系而導致得不到他人的尊重以及自尊心受到威脅而引起。由于焦慮,學生往往會出現灰心喪氣、顧慮重重、徘徊不定等退縮性問題行為,也會出現厭煩、煩躁不安、無故發怒等逆反性問題行為。
挫折是目標或期望受阻而又無法克服時產生的一種緊張狀態和情緒反應。長期的學習差、不成功、被批評及交往被拒絕,這些挫折會引起學生的情緒波動,如不滿、失望、焦慮、冷漠、敵視等,使他們對活動失去興趣,將注意力轉向非正;顒由,導致說謊、欺騙、公開頂撞、故意發泄等攻擊性行為以及壓抑、退縮、逃避等行為反應。隨班就讀兒童在生活和學習上所遭受的挫折和失敗往往比普通學生多得多,失敗的經驗多于成功的經驗。在遭到屢次失敗之后,他們會漸漸產生自卑的心理,認為自己比普通學生差,對任何事情都不敢嘗試。挫折經驗的積累會促使隨班就讀兒童退縮行為的產生和發展。
隨班就讀兒童由于自身的特殊經歷,會形成一些不合理的認知模式:第一,悲觀、消極的評價。長期的挫折經驗導致隨班就讀兒童消極的自我認識,并逐步強化形成一種消極的認知模式。他們在活動之前便自我懷疑,對結果前途悲觀估價而憂慮、消沉;預想挫折太多而膽怯、退縮。第二,成敗歸因偏頗。隨班就讀兒童通常將學習、交往成功的原因歸為外在、不穩定的因素,如運氣;而將學習失敗、人際狀況不佳等歸為內部、穩定的因素,如能力。按照韋納的歸因理論,將失敗歸因為運氣差、缺乏能力或其他情景因素是最不利的歸因方式。將失敗歸因為缺乏能力會使個體產生羞恥的情感體驗和對未來成功缺乏信心,從而忽視努力在成功中的作用,面對困難、挫折和失敗缺乏堅持性。消極的認知模式會促使退縮行為產生,又會加速其發展。
隨班就讀兒童個性方面的問題也會導致問題行為。如,性格過于內向的學生,往往容易產生抑制性退縮行為;而性格過于外向的學生,往往容易產生攻擊性行為。性格過于內向的學生大多缺乏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這決定了他們的探究活動及社會交往必然缺少,實踐能力和社會認知及其技能水平必然低;反過來,促使他們進一步回避、畏縮。
3.環境因素的影響
(1)班級人數過多。隨班就讀兒童和普通學生在感知信息、加工信息、運用信息等方面會有較大的差異,所以隨班就讀班級的學生呈現比較大的差異狀態。我國的普通學校的班級人數比較多,這給教師在教學中照顧每個學生差異帶來一定的困難。教師難免會顧此失彼,很難做到關注每一個學生,特別是隨班就讀兒童。另外,學生之間過大的差異也使彼此的合作缺乏基礎。
(2)隨班就讀兒童的支持系統不完善。特殊兒童在普通學校隨班就讀,會在人際交往、自我照顧、社會技能、學習方式、生活適應、健康與安全等方面需要一定的支持與援助。因此需要有一個支持系統來保證這些支持與援助。這個支持系統應該包括家庭的教育和幫助,社區提供的設施和條件,醫務工作者的支持和配合等。但這些支持與援助更要與學校的教育訓練有效配合,從而發揮整體功能。
目前,對隨班就讀兒童的支持、援助力度還不夠,缺少系統的、持續的支持與援助,這就使隨班就讀兒童面臨很多困難,無法適應,產生退縮行為。
教師是開展隨班就讀工作的最終執行者,他們自身的素質直接關系到特殊兒童隨班就讀工作的成效。從目前情況看,普通學校師資缺乏特教專業知識、技能是直接導致隨班就讀質量差的重要原因之一。首先,普通學校富有經驗的資源教師數量不足。其次,師資質量不高,現有資源教師大多不是特殊專業科班出身。他們缺乏“全納教育”的意識,也缺乏特殊教育的知識和技能。如特殊兒童輔導技能、訓練技能、特殊兒童教育測評技能等。同時,由于缺乏專門的資源教師的培訓,資源教室的建立和作用的發揮受到影響。資源教師在工作中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時,應該得到特殊教育資源中心和特教專業人員的支持和幫助。可是資源中心教師巡回的制度并不健全,心理咨詢師、語言治療師、治療師等專業人員也非常缺乏,從而導致隨班就讀兒童的問題往往得不到及時的解決。
特殊教育中心(包括特殊教育學校)是當地的特殊教育機構,它有著較豐富的和物力資源。但目前并沒有最大程度地利用特殊教育中心的資源,這是一個需要在實踐中盡快解決的問題。
在學校內部,不同學科教師之間的協作很少,校領導對隨班就讀工作的重視和支持也不夠。如,有的隨班就讀兒童的個別教育計劃往往由班主任制定,學校領導和其他科任教師都未參與,更沒有家長、特教專業人員的參與。
三、隨班就讀兒童退縮行為的教育對策
1.教育對策
(1)要積極關注,注重感情投入。有關“羅森塔爾效應”的研究證實,教師對學生的積極、熱情關注可以影響學生,使這些期望變成學生力求實現的自我期望。教師應該以愛心去溫暖有退縮行為的隨班就讀兒童孤獨、寂寞、自卑的心靈,這種關愛會轉化為學生積極活動的動力。那種不耐煩的冷漠態度,只能加大學生的心理傷害,使他們更加退縮。
教師要給隨班就讀兒童提供一個寬松的學習環境。教師應以積極、友善的態度引導他們主動參與各種活動,允許各抒己見,師生共同分析問題,尋找答案。對隨班就讀兒童學習上出現的錯誤采取寬容的態度,對他們多鼓勵,多給予關心和照顧。這有利于調動隨班就讀兒童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他們的活動水平,減少他們的社會退縮行為的產生。
(2)幫助獲得成功,培養自信心。每個學生都有獲得成功的需要,并需要他人承認和給予信任;但隨班就讀兒童滿足自己這種需要的能力很差。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及時、充分肯定隨班就讀兒童的點滴進步,從而使他們獲得成功的喜悅,逐步克服其自卑的心理,激發其學習動機,改善他們對學校和學習的消極態度,使他們樹立自信心,產生好學、樂學、上進的愿望。還應根據每個隨班就讀兒童的優勢、長處,委任一定的工作,使他們有表現和發展自己能力的機會,有為集體和他人服務的機會,從而逐步產生參與各種學;顒拥呐d趣與積極性。
2.干預方法
(1)游戲治療。游戲治療的主要特點是治療中以游戲作為溝通媒介,因此凡是以游戲為主要溝通媒介者都可稱為游戲治療。游戲治療強調在預設的環境中,讓個體在游戲過程中逐漸克服自己的問題,可用于退縮行為的矯正。葉平枝(2006)的研究表明,集體游戲干預可以提高干預對象的交往頻率,改善其交往質量,提高其適應水平,達到消除社會退縮的目的。教師運用直接、主動的方法,在生動有趣的集體游戲氛圍里,通過角色扮演或互換角色的方式,讓隨班就讀兒童參與活動,提升學生的社交技能,并改善人際關系。如讓隨班就讀兒童參加表演短劇,讓其扮演劇中一個積極主動、熱情大方,能幫助弱者的無所畏懼的英雄,從中體驗成功的快樂,進而恢復自信。
(2)正向行為支持。一般說來,行為的改變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從沒有到有,指某些良好行為的建立或塑造;一種是不良行為的矯正,即將個體的行為從不良改變為良好。正向行為支持強調以積極的性的方法來代替對特殊兒童行為問題的懲罰,它非常適合于幫助特殊兒童來調節他們的行為以適應正常的教育環境,從而使他們的感情和智力得以成長。正向行為支持包括所有能夠增加個體在學習、工作、娛樂、社區與家庭環境中成功的可能性和滿意度的技能,如使用教育的方法去教授、加強與擴大積極行為,也包括使用系統改變的方法去增加積極行為出現的可能性。正向行為支持理論認為每一個行為都有其功能。大體上有三類:正強化,通過行為得到了個體想要的事物;負強化,通過行為避免了個體厭惡的事物;感覺刺激與調整,通過行為提高或降低感覺刺激,使感覺輸入保持在一個合適的水平或者產生感覺輸入。正向行為與問題行為都可以實現上述三種功能,干預者就是要通過一系列的觀察、評估、干預來使個體以正向行為代替問題行為實現相同的功能。
對于隨班就讀兒童的正向行為支持,首要目的在于幫助他們改變原有的行為方式,以及給予所有與個體相關的人(如教師、父母、朋友)和他們自己以享受高質量生活的機會。還有同樣重要的目的是幫助個體以社會可接受的行為方式(積極行為)去達到自己的目的,從而使問題行為(退縮行為)失效,以這樣的方式來部分或完全減少問題行為。
(3)榜樣學習。按照班杜拉的習理論,個體通過觀察別人的行為表現及其結果,可以模仿被強化的榜樣行為。所以要為隨班就讀兒童提供個性積極、主動、自信的普通學生,與隨班就讀兒童共同學習,使他們可以模仿普通學生,習得適當的社會行為,降低不必要的退縮行為。
樹立榜樣的目的就是引起隨班就讀兒童的認同和模仿。學生愿意并善于模仿的“榜樣”應體現以下幾點:第一,榜樣的內容要真實可靠,最好是來自學習者身邊的人或事,在年齡、性別、興趣、愛好等方面與學生有較高的相似性。第二,榜樣要能受學生尊敬,能力較強,具有吸引力,以滿足學生通過模仿這些榜樣實現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心理。第三,榜樣應具有獨特性、先進性、時代性。獨特、先進、時尚的榜樣易于引起學習者的模仿與認同。
(4)情緒調節。情緒調節是通過改變情緒的表達方式或者面對負性情緒時的調節方式,使兒童的情緒處于控制狀態,從而使行為處于控制狀態。進行情緒調節,應將重點放在情緒體驗而不是環境因素上,目的是幫助行為問題兒童理解與控制他們的情緒,獲得正確的情緒體驗與表達方式,進而調節產生符合社會要求的行為方式。因此針對情緒影響隨班就讀兒童產生退縮行為問題的一般規律,情緒調節的具體操作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情緒宣泄。隨班就讀兒童的情緒往往受到壓抑,因此進行情緒調節首先要讓學生進行適度的情緒宣泄。讓他們淋漓盡致地發泄自己的委屈、不滿、憂愁和怨恨等情緒,使其達到心理平衡。
第二,積極聯想。給隨班就讀兒童提供積極聯想的情境,讓學生按照自己心中的目標將理想化的狀態加以聯想并表達出來。一方面可以喚醒學生內心深處對美好狀態的向往,調動其改善情緒與行為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學生的聯想對退縮行為問題的原因進行深入挖掘,為進一步的治療提供幫助。
第三,暗示調節。通過引導隨班就讀兒童進行自我暗示,建立現實與理想之間的橋梁,改變對自己與環境的看法,進而建立合理的情緒反應機制,使兒童悲觀失望的消極情緒發生變化,進而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發揮潛能。
【試析隨班就讀特殊兒童社會退縮行為分析及教育對策】相關文章:
試析醫院人事檔案管理問題與對策05-18
特殊兒童家庭教育論文11-16
試析變電運行事故分析及處理06-11
試析道路瀝青對水體危害性分析05-09
特殊兒童家庭教育論文(精選6篇)05-06
特殊兒童家庭教育論文9篇11-16
試析堅守誠信是企業的重要社會責任05-28
淺談思想品德課的學情分析及對策教育論文08-20
試析高校網絡道德教育05-29
分析我國競爭力低下的原因及對策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