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基于問題的學習”:創新心理學課程教學的有益嘗試
論文關鍵詞: 《學研究方法》 “基于問題的學習” 課程教學改革
論文摘 要: 創新大學課堂教學,實施綜合化教學改革是我國高等改革與發展的重要命題。“基于問題的學習”教學為此提供了一個成功的范例。本文結合PBL的理論基礎與特征,對《心研究方法》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實踐探索進行闡述。
一、心理學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心理學研究是一種以經驗的方式對心理現象進行科學探究的活動。從歷屆學生畢業設計的情況看,學生基礎知識不扎實,綜合設計能力欠缺,問題意識欠缺,創新能力嚴重不足。比如,將隨機抽樣等同于隨便找被試,將心理學研究的方法等同于問卷法,不知道如何閱讀心理學文獻等現象并不少見,能自主發現研究課題進行畢業設計的更是鳳毛麟角。目前,已有教材主要以心理學的科學研究過程或心理學研究方為主線,理論闡述過多過細,內容晦澀難懂,實踐環節不夠深入,不僅不能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反而成為學生進一步學習深造的心理阻力。因此,實施綜合化課程教學改革,培養問題意識、批判意識和創新能力,促進綜合性知識理解和應用等已勢在必行。
二、基于PBL教學的基本特征
“基于問題的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以下簡稱PBL)是西方大學教育中廣泛運用的一種建構主義教學思路,最早源于西方教育實踐中,并以解決學校教育與未來工作實踐之間的分離現象為原動力。隨著研究和應用的不斷深入,PBL越來越成為“提升學生為中心的、多和終身學習的專業實踐,構建整合的專業發展課程的核心”[1]。從教學角度看,PBL提供了這樣一種思路:把學習設置到復雜的問題情境中,通過學生合作解決問題的一系列心理——歷程,使學生掌握靈活的知識基礎,發展高層次的問題解決技能、合作技能和自主學習品質。其顯著特征可以概括為“以問題為導向的經驗學習”、“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自主學習”和“以小組為單位的合作學習”等三個方面[2]。有證據表明,PBL教學在促進綜合性專業知識、合作學習、問題解決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等方面均具有良好的效果。
三、基于PBL的課程教學改革的初步探索
《心理學研究方法》是應用心理學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基礎課,是理論性和操作性均較強的課程之一。近十年來,國內學者對PBL的認識逐漸增多,絕大多數文章以PBL在具體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為主,側重介紹PBL實施的具體步驟和相關經驗;少數理論性文章則圍繞PBL的流程、步驟或個別要素進行論述,好像PBL是一種可以按照既定流程或工序加以實施的教學工具,這其實是有悖于PBL的初衷的。在實施PBL教學改革過程中,我越來越深切地感受到,只有與特定背景和特定課程內容相結合,PBL教學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從目前學生反饋情況看,比較有效和值得倡導的做法有以下幾種。
。ㄒ唬└陆虒W內容體系,強化實踐環節。
在全面分析國內權威教材的基礎上,除“PBL課程導論”與“課程與測評”外,我將《心理學研究方法》內容體系重新調整為理論和實務兩大大模塊,前者包括“心理學研究方法的'與體系”、“心理學研究的性質與”、“心理學文獻的批判性閱讀與評析”、“從研究思想到研究假設”等四個主題,后者包括“訪談研究設計的理論與技術”、“觀察研究設計的理論與技術”、“問卷研究設計的理論與技術”、“實驗研究設計的理論與技術”和“質性研究設計與方法”等五個主題。其中,除了“心理學研究的性質與倫理”部分外,各個主題均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踐環節的訓練,如撰寫文獻評析報告、擬定研究主題、編寫觀察記錄表、訪談提綱、問卷和實驗設計等。
。ǘ⿲W習回歸課堂,將課堂回歸學生。
大學課堂教學中究竟應該發生什么?這是PBL教學過程中貫穿始終的問題。在PBL教學中,將學習回歸課堂,將課堂回歸學生,意味著大學課堂既不是大學教師自我展示或自我陶醉的場所,又不是教師尋求“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3]的過程,而是學生學習活動得以逐漸展開的具體情境;教師不再是課堂活動的主導,而是學生學習活動的者和促進者。這是師生角色觀念的一個重大轉變。一旦教師的課堂話語霸權和權威被消解,平等、自主、合作、分享的心理場域就會形成,學生和學習活動就成為課堂教學活動的主旋律。
。ㄈ┮龑Хe極思考,鼓勵合作分享。
心理學科學研究中不乏重大的或理論問題,也存在大量的不確定性。因此,引導學生在思考、質疑和分享智慧中理解基本理論問題顯得十分重要。比如,在教學“心理學研究方法的歷史沿革”主題時,我引導學生對西方心理學史中各個流派的歷史沿革及其代表性人物的經典實驗進行回顧,通過“小組討論—質疑—辯論—總結”等環節,梳理出心理學研究內容、方法與理論之間的基本關系:特定的研究方法總是以特定的心理學理論為依據的;心理學研究方法的沿革反映了研究內容的改變,并始終為心理學理論服務。
。ㄋ模⿵摹爸R”或“信息”的傳遞,轉變為“案例”或“問題”的探究。
PBL的本質在于為學生呈現真實的、有意義的問題情境[4]。真正的學習活動并不是發生在知識或信息的傳遞中,而是存在于真實問題的或案例的探究之中。設計問題或案例,一般要考慮以下方面:(1)問題是真實的;(2)問題是有意義的;(3)問題是結構不良的;(4)問題范圍是適宜的;(5)問題應該使學生能夠從團體中獲益而不是受阻。比如,在討論關于“實驗研究設計的理論與技術”主題時,我首先介紹“權力會影響個體的判斷嗎?”的實驗報告,通過小組內部的協商討論達成共識,而小組之間則相互辯論而推動討論的不斷深入。通過研究案例的討論,學生不僅掌握了實驗研究設計中諸如“變量的操作性定義”、“無關變量的控制”、“隨機化原則”等核心問題,而且培養了問題意識和批判能力。
(五)從“教考分離”到“學考統一”。
從目前看,在課程考試和評價環節中教師和學生更多呈現出一種彼此對立而非合作的關系。在PBL教學的課程總結環節,我采取分組討論的形式,引導學生對本學期的學習內容進行系統回顧和總結,提出考核的重點內容、最佳考核方式及其合理權重,教師的任務則轉變為實現考核目標而進行科學、合理的考題內容的設計。實踐表明,這不僅減輕了大學生的考前焦慮,而且提高了學習的掌控感和自主性。
當然,PBL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理念和思路,在具體教學過程中也發現了需要改進之處。比如,如何合理劃分合作學習小組,以避免懶漢行為和兩極分化,建立與PBL適應的考核方式,網絡資源的建設與利用等都是學生普遍反映比較重要的方面。
參考文獻:
。1]John R.Savery.Overview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Definitions and Distinctions[J].The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2006,1,(1):9-20.
。2]余益兵.基于問題的學習(PBL)的若干理論問題探析[J].當代教育論壇,2011(出版中).
。3]帕克·帕爾默著.吳國珍,余巍等譯.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4]理查德.I.阿蘭茲著.叢立新譯.學會教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淺談“基于問題的學習”:創新心理學課程教學的有益嘗試】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