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中國傳統文人山水畫藝術中的生態美學思想
論文關鍵詞:文人山水畫 自然 生態
論文摘要:中國傳統文人山水畫對于諸多生態美學核心問題,有極為豐富和深刻的闡發。在傳統繪畫藝術觀念中,自然是美的,自然之美是一種原生性的“自在美”;人本身以及人的創造活動也是一種“自然”,人創造的藝術作品具有的美,作為一種“再生美”,與自然之自在美和諧統一于世界之一體。傳統文入畫藝術的這些思考,應當成為中國生態美學研究的思想資源,并啟迪研究的思維路向。
全球生態問題日益嚴重,決定了生態美學產生和發展的必然性。在中國,生態美學研究如何發展,近些年的爭論非常多。作為中國生態美學建設代表人物之一的曾繁仁先生曾撰文指出,中國古代生態智慧,對當代包括生態美學在內的生態理論建設具有重要作用。這就是說,我們有必要轉向中國傳統,從中發現思想資源,進而推進當代中國生態美學的研究。
曾先生的見解值得思考。的確,自然為何?美在何處?人與自然應當取什么關系?這一系列生態美學的核心問題,在直接以自然山水為描繪對象的中國傳統文人山水畫藝術中就反復涉及。因此,雖然生態美學只是二十世紀才誕生的學科或研究方向,并非“古已有之”,但從問題實質而言,我們認為,傳統文人山水畫藝術以自己獨特的方式,闡發了有關生態美學的深刻見解。
一、自在美:傳統文人畫論中的自然觀
如何看待自然,是生態美學的首要問題。這個問題在文人畫論中有相當多的相關表述。
思想被認為是文人山水畫的理論來源。道家認為,本真的、原生的自然是美的。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經》)則指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知北游》)即是說,道是世界的總根,一切都由其化生;而化生之德是無上的,因而也是至美的。自然之美在于它是世界的本真、源頭。在傳統繪畫美學看來,自然之美,因其為道無言之化生。
這種自然觀在山水畫論中亦反復表述過,被視為中國山水畫論之開山的宗炳認為,圖畫山水乃“圣人含道哄物,賢者澄懷味像” (《山水畫序》)。圣賢們能夠理解自然之道,因而他們通過勾勒物像來感受自然之大美。清代的石濤認為,畫之法,統一于自然之本質!疤艧o法,太樸不散;太樸一散,而法立矣。法于何立?立于一畫。一畫者,眾有之本,萬象之根,見用于神,藏用于人,而世人不知!蔽娜水嫾页R栽姷拿枥L自然的美,如,“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凈而如樁,冬山慘淡而如睡!边@說明,在他們看來,“山水常常是世界本質的表現”。“天地運行的道理所在,就是山水的實質之所在”。這個意思在石濤《畫語錄》中也有明確表達:“得乾坤之理者,山川之質也。”自然萬物之美,源自道之化生。感受美和體驗自然之道,激發了文人們涉足畫事。
在文人畫理論家看來,自然萬物不僅有物質實體的存在,亦寓內在的品性;自然美是萬物“自美其美”,因而可以稱其為“自在美”。
宗炳在《畫山水序》中說,“山水質有而趣靈!币饧瓷剿茸鳛閷嵸|性的自然存在物,又有內里的成分。和宗炳同時代的王微亦有“形者融靈”之語,更把“融有靈性”擴大到一切有形體的對象。至于“世徒知人之有神,而不知物之有神”(宋·鄧椿:《畫繼》),“豈獨山水,雖一草一木亦莫不有性情”(明·唐志契:《繪事微言》),則明白如常話,指出世問自然物就如同每個人,都有意識,有思想和情感。道化育自然萬物,而且蘊藏于萬物之中,讓它們是其所是,故山水草木各有情態。這雖有原始時代“萬物有靈”思想的痕跡,但這種事物之“各為其是”,與神話中風雨雷電后面都有一個“神”主使的觀念其實是不同的。這種思想和西方關于自然的觀點更相抵牾。秉持的是二元論:自然是無機的,盲目的,只有人才是精神主體?陀^唯心論大家黑格爾,雖然把自然界作為理念發展的必經環節,自然為理念之自我否定和轉化,理念之“身體”,但自然界終究是一片“死寂”。在黑格爾看來,美只是由于理念,美是理念,只是它要借助感性(自然、實體)顯示出來。中國美學卻不如此看待自然,而是把自然存在物當作“人格化”的存在。人,以及自然事物,均有內在的品格。自然風光之所以美,因為它是道(理念)的產物,是道使其為“這樣”;道(理念)并不離棄具體事物而去,而是寓于事物中;事物自為其是正是天地自然之道。所以,蘇軾說,擅畫和知畫,在于知“山石竹木水波煙云,雖無常形而有常理”。他稱贊表兄文與可畫竹之高妙,因為與可竹雖千變萬化,卻“合于天造”“得其理矣”。事實上,早在文人畫論奠基之時,蘇軾就用文字通俗地“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這一表述將中國傳統繪畫關于自然萬物的理解定格下來。
歸納起來,傳統文人畫論關于“自然”、“自然美”的觀點主要是:自然也有其外在和內在的兩方面,是這兩方面的統一;外在機械靜止的自然,其內里蘊含著道、規律。自然之美在于其為世界的總根或源頭;自然之美不同于世間一般所說的美,而屬于最高的美、大美,非圣賢不能體驗、把握。
[1]
二、再造美:人與自然關系在繪畫實踐中的表達
生態最終要處理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這個問題處理的好壞,決定著生態美學能否深入下去,能否獲得理解、支持,并起到引導進步的作用。在傳統文人山水畫中,關于人與自然的關系的理解最充分地體現在繪畫實踐中。
首先,文人山水畫藝術把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看作是同一而并立。因為道是總根,包括人在內的自然萬物都由它而來,故為“同一”。道無偏私,它賦予山川樹木機理、品性、韻致、格調,賦予人以情感、思想、意志和態度,所以人和他周圍的物之間并無高低貴賤之別,是等價等值的。這一點也使中國思想和西方關于人和自然的“主/客”思維相揖別。表現于繪畫藝術,西方繪畫中的人是第一位的,自然只是人用以自我表述的工具、陪襯。而中國山水畫中,正如美國藝術史家埃利奧特·多伊奇(EliotDeutsch)所看到的“人和自然是一體的,只能把它們在一起加以顯示!薄叭撕妥匀恢g的關系是任何一方都不優越于對方。人沒有征服了自然,自然也不對人予以無情的控制。”文人山水畫往往給欣賞者靜謐安寧、優美和諧的愉悅感,即在于畫者并不凌駕于所描繪的對象上,而是采取凝神靜觀,與對象相應、同構契合而達成。
其次,傳統文人山水畫創作實踐反復證明了的一個觀點是:人是最高的自然,他的自然就是內在自由的表達。繪畫藝術美作為“再造美”是人立足于自然“自在美”之上的創造。這種創造是作為人的一種“自然”。
從角度考察,中國文人山水畫產生于傳統時代文人知識分子對壓抑現實的消極反抗,是他們力圖從塵世樊籠中逃脫的獨特方式。山水畫中的“逸格”,是從標示現實中的逃逸慢慢轉化到對規矩、程式的反叛。故此,“山水(畫)”被他們視為“風流瀟灑之事”,若能“寫出胸中一點灑落不羈之妙”,“余復何為哉?暢神而已”因而,文人山水畫不走“忠實摹寫視覺所見之自然”的自然主義再現之創作道路,而是選擇以形來寫心中山水,取代對客觀山水的描繪。我們知道,傳統文人畫家都不是職業畫家,傳統文人畫“重視臨摹”而“蔑視創作”——這當然不足取,但為何不足取而能在畫史上長期存在?從“筆墨”這個角度其實很好理解。既然筆墨足以寫胸中之意,紙面上的山川河流到底真不真實,“像不像”,不是文人畫家深慮的問題,關鍵是要抒寫他內在的東西!懊钤谒婆c不似之間”,現代的齊白石這句話可謂揭橥中國畫之奧秘。這句話本身又充滿玄妙,“神”似而“形”不似——這是通常的理解。然而,在董其昌的《青弁圖》與真實的青弁山之間,果然存在所謂“神”方面的“似”嗎?董其昌自己辯白道,“以境之奇怪論,則畫不如山水;以筆墨之精妙論,則山水決不如畫!痹瓉恚瑘D畫最終的精義甚至不在對山水的摹形寫神,其根本乃在于“筆墨”。
筆墨被認為是中國畫的底線,無筆無墨,中國畫也就不存在了。什么是筆墨?無非是毛筆沾黑墨在宣紙上勾、皴、點、染的過程、結果及其實現的效果。然而“筆墨并不僅僅是抽象的點、線、面,或是隸屬于物象的‘造型手段’,筆墨是畫家心靈的跡化、性格的外現、氣質的流露、的顯示、學養的標記。筆墨本身是有內容的,這個內容就是畫家的本人”。這話說得很明白,也很到位。而作為實踐者,當代畫壇大家吳湖帆先生就曾感慨:“人之好壞在性情之中,畫之好壞即在筆墨之內,絕非門外漢能識得!边@說明,文人山水畫真正追求的是畫家的自我情感意志和理想愿望的表達,是其性格氣質和涵養品質的“自然”流露。于是,我們讀解張彥遠的“夫失于自然而后神,失于神而后妙,失于妙而后精”就不會感到疑惑,為什么以自然山水為對象的山水畫恰以“自然”為高,為逸格。
文人畫家的這種創作實踐究竟說明了什么?無非是肯定了“人不游離于自然之外,而是本身就是一種自然”這可以說是中國思想。中國傳統美學與西方美學思想最深刻的不同之處。也就是說,人的自然性不表現為簡單的依附自然,而是表現于他有思想情感、精神品質或內在自由;人借助一定的方式——比如繪畫,能使情感、愿望、理想得以表達、實現,這種實現,是人的創造,對于原生的自然美而言,則可稱為“再造的美”,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藝術美”。這是關于人的最高的自然。
三、自在美與再造美的統一
傳統文人山水畫藝術中蘊含的“生態美學”思想已如上文所述。雖不盡全面、具體,也已得其犖犖大者。指出中國傳統文人山水畫藝術中蘊含著生態美學思想資源,絕不是為了一種上的滿足,而是要為當下的研究給予啟迪,提供思路。那么,傳統文人山水畫藝術關于自然、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對我們今天的生態美學研究有何啟示呢?
有必要先明確制約生態美學發展的根本之所在。我們知道,西方生態美學是在生態學的引導下產生、發展起來的,生態美學承續了生態學對于自然生態環境急劇破壞的憂思和焦慮,其直接目的是喚起人們對自然環境的關注、愛惜和保護。故此,生態美學就大力倡言自然是美的,并且期冀獲得社會公眾的理解和認同,并以相應的現實行動來達到上述目的。于是,“自然全美”成了生態美學的強命題!白匀蝗馈闭撛谖鞣揭园瑐悺た査伞翱隙缹W”為代表。在肯定美學看來,只要是自然的,就是美的。自然萬物無一不美,無處不美。在中國生態美學界也有與肯定美學持相近觀點的研究者。這樣的理論觀點,似乎可以說是生態美學由其產生的前提及內在必然導出的結論。
[2]
但問題是,這種理論命題除了顯示出研究者們極大的焦慮和強烈的使命感外,同時也把生態研究逼入了死角:既然自然全美,無所不美,那么不用說所謂的“征服自然”的生產勞動,即使人類的任何行為,都會對自然產生影響,都是對“美”的侵凌、傷害,這樣一來,人最好毫不動彈!我們所能做的,僅只是守持一個靜止、死寂的自然。自然已經足夠完美,我們只需要仰觀俯察,被動照單接收。然而,人不能活動不能創造,那人存在于世界又是為了什么呢?美作為人工創造的美又還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呢?于是,“美學”本身甚至人自己也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和意義。生態美學從肯定自然滑向了對人、人類的徹底否定,不啻為一個巨大的思維困境和理論歧途。
這種思維困境和理論歧途,其實是西方思想中的二元對立思維的必然。西方思想固然也首先肯定人從自然產生,但又把人從自然抽取出來,使之凌駕于自然,成為自然的主子及對立物(主/客二元)。一切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根據人的需要來裁決,在剜除了人的自然屬性之后談人的需要,談人的生存和發展,這里面存在著重大的偏失。通常所謂的“美”就建立在這種偏失上。而當代西方生態美學卻又在另一極點重新墮入迷途——西方“自然全美”思想是通過否定“人類中心主義”和“二元論”思維確立起來的。然而,人類中心主義有“強的”和“弱的”之區分,是否能一概抹殺?二元論思維是人思維方式之一,在自然科學領域尤為必要,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亦有其合理運用之處,完全放棄二元思維則實乃因噎廢食。而西方生態美學對二者棄之如敝履,就從一個極端滑到了另一個極端。
然而中國式思維卻不如此。美學是以同一性思維為其理論思維方式。在關于自然、人與自然關系問題的認識上,中國思想推崇自然,肯定自然之美。它從宇宙自然原初應有的狀態,從人與自然在發生學上的一致性來看待自然,得出自然萬物有其發展變化的規律,萬物——包括人在內都是自然演化的結果,因而不存在人與其他自然物的絕對差別。人適合于在自然中生存與發展,有理由把這種環繞人的生命系統和狀態理解為“美”的!懊馈笔且环N和諧統一的生命狀態。人本身鑲嵌于這種狀態之內。對自然美的肯定,是人對自身所處和諧統一狀態的肯定。
沿襲同樣的思維方式,于是在中國文人山水畫美學中,人與自然、自然美和人工美一藝術美之間因此也就不存在什么矛盾、拮抗之處。在畫者和理論家的觀念中,“自然”事實上囊括人在內,因而人本身也是自然。人之為自然不僅是其身體具有物質性,更在于他在社會進程(也就是更宏大的“自然史”)中不斷豐富起來的內稟。人的自然的呈現不單是他要和自然界進行物質交換以維持生命存在,更重要的是他把內在的意志、要求以及欲望、情感實現出來(藝術創作),轉化成為另一種現實性存在(藝術);這種實現無傷于自然(不破壞自然規律,即繪畫中對物“理”的正確把握和傳達、“傳神”),有利于人更好地生存和發展(解決人與社會、現實與理想之間的沖突矛盾)。
同時,文人繪畫美學之肯定自然為美,是就整體、就自然的總體性水平而言,而不是具體到每一種自然物比如鯨魚或屎殼郎,都肯定它們有“美”,是把人也放在其內,把人內在自由的實現看作最高的自然。因此,當中國美學說自然是“美”時,這種“美”是作為一種“基源性”的美,并不否定人的創造:人不僅能理解和接受作為基礎性的自然具有的“美”,而且更要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創造出“美”!這種對自然(美)的理解,表現在中國文人山水畫美學話語中,表現在文人畫家們的實踐活動上。顯然,比諸西方思想西方生態美學觀,中國繪畫藝術中的自然觀更具合理性,也符合當代世界發展和人的愿望與要求。
中國繪畫美學提供了人對自然的另一種態度:在看到人是自然存在的同時,中國思想家們更看到了人的自然在于他的主觀意識、自由意志。人是物質肌體,但又是精神。精神生活具有的超越性,更能彰顯、高揚人的生命本質。所以,他們不是從物欲的功利角度對待自然,而是以情感的態度、在精神需要的層面和自然發生聯系;或者說,文人畫家與自然對象之間的關系,是情感性、精神性的關系。在這種情感化、精神性的觀照中,他們領略到自然的美,更以瀟灑俊逸之筆墨,創造出了第二自然——美的藝術,實現了個體的人生追求,體現了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說,肯定自然之美,把自然美視為一種原生的自在美,但同時又把人、把人的創造視為一種自然,把人的作品——“藝術美”看成是(作為人的)自在美的實現、補充和升華,是“再造”出來的自然。我們應該把“自在美”和“再造美”和諧統一起來,因為它們本就是一體性的。這也就是中國傳統文人山水畫藝術對于當代生態美學思考的提醒,進而言之,這也應當是中國生態美學發展應該遵循的思維進路。
[3]
【淺談中國傳統文人山水畫藝術中的生態美學思想】相關文章:
淺談中國傳統山水畫中的冊頁藝術03-20
從美學的角度淺談表情藝術11-22
藝術設計中的美學思想論文(精選9篇)01-15
從美學思想到藝術魅力03-14
淺談當代美學轉型與藝術批評03-06
淺談中國傳統音樂的美學精神12-06
《長物志》的藝術美學思想06-19
美學思想藝術設計論文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