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國旅游管理人才培養問題探討
摘要:我國在旅游管理人才培養方面盡管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旅游管理人才與旅游行業的需求之間出現了嚴重的脫節現象,這造成了我國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競爭力明顯不足,無法適應迅速多變的市場。因此,筆者結合我國旅游管理人才培養的現狀,分析了存在的問題,以及產生的原因,并且提出了一些對策措施,希望能夠對旅游行業的發展產生一些啟發性的作用。
關鍵詞:旅游管理;管理模式;人才培養;行業發展
目前,我國的旅游管理人才已經具有了完整的體系。然而,通過調查研究我們發現,旅游管理人才的競爭力與日益蓬勃發展的旅游產業之間,并沒有形成正比。與此同時,國外的旅游管理人才的競爭能力則顯得日益增強。究其原因,仍舊是因為我國旅游管理人才培養模式存在嚴重的問題,而在日益競爭激烈的當代社會,如何培養出適合市場需要的實用性旅游管理人才是值得我們研究與探索的問題。
一、旅游管理人才的基本特征
何謂旅游管理才人才,這是我們在探討如何培養旅游管理人才之前所必須要解決的一個問題。首先,旅游管理人才應當具有綜合性,其次是實用性,再次是適應性,最后是國際性。這些特性是作為一個合格的旅游管理人才所必須的。因此,教學實踐應該以目的出發,這樣才能有的放矢。
(一)服務不是一種有形的實體,提供服務型產品的供應必須注重對象的感受。旅游管理人才的存在就是為了更高效地為旅客提供旅行服務。作為一個旅游管理人才首先必須深刻理解什么是服務。那么什么是旅游服務呢?首先,作為一種服務,旅游服務必定具備服務所具有的基本特點,那就是:無性性、生產與消費同一性,不可貯存性以及質量評價的復雜性。正是因為服務具有如此復雜而又獨特的特性,因此作為一個專業的,優秀的旅游管理人才,就必須能夠掌握這些特性,而掌握這些特性就必須具備綜合性。
(二)旅游業是第三產業,也就是服務業。作為一個專業的旅游管理人才直接面對的是市場與客戶,而不是宏觀的理論,市場與客戶是瞬息萬變的,因此旅游管理人才必須具備實用性,實用就是能夠應對市場的變化,滿足客戶的需求。
(三)由于市場與客戶的變化,旅游管理人才必須要有足夠的適應性,去適應這種變化,這種變化不僅僅是時間與空間的,同時也涉及到社會與文化,尤其是在國際旅游領域,社會與文化的變化更顯得尤為突出。
(四)我們來談論一下國際性問難。這是長期以來被我們忽視的一個問題。隨著國際化、全球化的不斷加深,跨國旅行已經成為了旅游業的主流。越來越多的人不滿足于國內游,而選擇國外游。但是,顯然并不是所有的旅客都能夠很好的適應國外的社會與文化,盡管他們在國外待的時間并不長,但是必然會遇到許多意外時間,因此這就需要旅游管理者能夠預先預見到一些問題,同時也能夠設計出完善的應對措施。這就需要旅游管理者本身對于國際市場有足夠深入的了解與認識。這也正是國際性的重要體現所在。
二、我國旅游管理人才培養模式所存在的問題
長期以來,我國旅游管理人才的培養都是一種理論培養,缺乏實踐能力的培訓。因此,所謂的旅游管理人才,充其量只是一種理論人才,嚴重缺乏職業崗位所需要的技能與經驗,不僅沒有市場競爭力,而且實際工作能力極為低下。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教學內容的滯后。很多高校的旅游專業本身并不具備足夠的實力,其教學的內容也是根據學校現有的教學資源出發,嚴重與市場脫節。學校根本就不了解市場,學校也無法給學生提供足夠的實踐空間。因此,教學內容往往與飛速變化的市場之間形成了嚴重的脫節。
(二)實踐能力不強。我國的教學模式主要還是一種應試教育,是以課堂、教室,知識為中心的教育模式。這種教育模式的弊端在于,只注重知識的傳授,而不注重知識的運用。事實上,這種教育模式給予學生的都是一些已經“死亡的”知識,因為跟市場相比,跟真實的客戶相比,這些知識是沒有生命力的,尤其是對于那些成天坐在課堂里聽教室講課的學生而言,根本不具有操作這些理論的能力。即便學生對這些知識的文字掌握得再好,最后仍舊不具備合格的旅游管理人才所具備的能力。
(三)專業教師能力不高。旅游業是實踐性行業,需要的是既有理論知識,又具有實踐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然而,從現有的統計數據來看,多數旅游管理人才培訓機構的在職教師都沒有直接從事過旅游行業的經驗,甚至都不是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的。這種現狀,直接導致了中國旅游管理教育的總體水平是極為低下的。自古有云:名師出高徒。沒有合格的旅游管理教師,怎么可能會有合格的旅游管理人才呢?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反思與足夠的重視。
三、旅游管理人才培養模式改進的措施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基本上已經清楚了我國旅游管理人才培養模式所存在的一些問題,筆者就以上提出的這些問題進行了深入地思考從而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準確定位旅游管理人才。長期以來,由于一些旅游管理人才培訓機構缺乏市場意識,缺乏目標意識,造成了大量的人才浪費。作為一個高效負責的旅游管理人才培訓機構,必須深入研究市場,根據旅游行業以及市場需求培養相應的管理人才,從而不斷地適應新形勢下我國旅游行業發展的新需求以及新方向。同時,更應該立足于自身的專業與特點,正確地把握區域環境,尤其是要正確評估師資力量,加強教師的培訓,有機地整合自身的資源,努力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旅游管理人才培養模式。
(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加強教師隊伍的培訓,才是提升整體培訓實力的出發點。因此,機構應該讓教師深入旅游產業一線,尤其是要積極地尋求戰略合作伙伴,與知名的大型旅游服務企業合作,這樣形成一個完成的產學鏈條。同時,也可以從企業聘請高級管理人才任教,不能拘泥于體制等因素。要積極鼓勵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師繼續學習,在實踐的基礎上不斷提升理論水平,可以通過集中培訓,繼續教育,學習進修、留學深造、外出考察等等多種渠道與形式的培訓方式,進一步提升教師隊伍的綜合實力。只有理論與實踐完備的教師隊伍,才能夠培養出高素質的旅游管理人才。
(三)合理設置旅游管理課程。旅游管理是一項集實踐性,應用性與可操作性于一身的專業。沒有實踐也就沒有理論,新的實踐會產生新的理論。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而言,一種理論的誕生就意味著它開始過時了。目前,我國的旅游管理人才培訓機構在旅游課程的設置上,不僅強調了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的有機結合,同時也把理論知識與實踐有機地結合在了一起,并且突出了實踐知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隨著市場的變化,旅游管理課程的設置已經無法適應我國當前旅游行業發展的新需求。同時,從我國旅游行業的實際情況來看,旅游管理人才集中在酒店業、而在景區以及旅行社或是其他旅游企業中的則相對較少。這對于綜合性、復雜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較強的旅游產業而言是極為狹窄的。因此,在課程的設置上我們必須考慮到市場的要求,企業的要求,課程的設置必須是多元化,復合型的,我們不是為了整個行業中的某個工種在培訓人才,而是要在更為宏觀的高度,為整個行業的發展提供人才。這是課程設置的出發點,也是最終的目的。
四、總結
我國的旅游業正在呈高速發展的態勢,旅游管理人才將出現明顯的缺口,如果不能夠盡快地改變這種落后的教育模式,那么必將對整個行業的發展造成明顯的影響與制約。隨著全球化的日益加深,旅游業必將成為二十一世紀最為重要的產業,直接關系到國民生產總值的高低。因此,旅游管理人才對于國家的經濟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所以,我們必須就這個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引起高度的關注。
參考文獻:
[1]劉芬,盛正發.旅游管理專業三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湖南商學院學報,2008.
[2]林梅英.旅游管理專業本科教育的現狀分析與思考[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
[3]鐘揚,覃峰,王雪蓮.旅游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再思考[J].教育前沿(理論版),2007.
[4]張巖,顧文靜.旅游教育與高素質旅游專業人才的培養[J].遼寧教育研究,2004.
[5]吳娟.關于如何培養旅游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的探討[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2009
【我國旅游管理人才培養問題探討】相關文章:
我國旅游業財務管理現狀分析及問題探討11-18
探討旅游管理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模式03-06
對我國公允價值計量問題的探討03-11
探討旅游安全問題及對策03-25
我國旅游景區安全問題淺析02-28
現階段我國財務管理問題及對策探討03-12
對我國商業銀行罰款權問題的探討03-19
談現階段我國財務管理問題及對策探討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