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改革的嘗試論文

        時間:2024-09-28 02:48:05 歷史學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改革的嘗試論文

          論文關健詞:初中歷史 課堂教學 改革嘗試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改革的嘗試論文

          論文摘要:為了使初中歷史課堂成為學生向往的地方,作者認為必須要轉變“唯本”觀念,確立開放觀念;要轉變“唯教”觀念,確立教與學統一的觀念;要轉變“唯法”觀念,確立教學有法與教無定法相統一的觀念;要轉變“唯分”觀念,確立素質教育的觀念。

          當今世界,不同社會制度、不同教育體制的國家,都非常重視向青少年傳授歷史知識,在普通教育的教學計劃中都把歷史課作為一門重要的學科。提倡學習歷史、重視歷史教學,這是由歷史本身的特殊作用所決定的。但歷史的教學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這是由歷史知識本身的特點所決定的。歷史知識的特點主要有:科學性與思想性的統一;具體性;過去性;階級性。基于這些特點,初中歷史教學就極易陷人兩大誤區:第一,只注重思想性,把歷史課上成枯躁無味的說教課,導致學生對歷史課失去興趣。第二,只注重內容,把歷史課上成故事課,每每興致一來,就信口開河,集傳說、電視劇、街頭小報等等成一體,學生興致很高,但偏離了歷史課思想教育的主旨。因此,本人在教學中嘗試采取了以下幾點改革措施:

          1轉變“唯本”觀念,確立開放觀念

          所謂“本”,既指課本,也指教參、教案。對教學來說,“本”顯然是極為重要的,但歷史課本上面的知識都是發生于過去,一般而言,學生都缺乏感性認識,如果只是照本宣科講解、靈機一動提問、隔靴搔癢分析,把復雜的教學變成對書本的簡單重復,很難想象這樣的歷史課能培養出時代所需要的有創新精神的人才;诖朔矫婵紤],在教學中,筆者就試著打破書本框架進行開放式教學。如筆者在講授《中國歷史》第四冊時,就不再本宣科,而是把第一至第十五課內容重新組合分割成三部分:土地革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與解放戰爭時期。在講解每一時期時,作為教師要注意指導學生了解這一時期革命的任務、起止時間及標志,然后發動學生到圖書館、閱覽室、新華書店等地方廣泛收集資料,要求學生側重了解這一時期的著名人物及其事跡,最后在課堂上進行交流。實踐證明,課堂教學進行這樣的改革后,學生很有興趣,學生知識面廣了,學習的方法也更科學了。

          2轉變“唯教”觀念,確立教與學相統一的觀念

          現在,我們的歷史課堂教學中,還普遍存在著教師的“教”不是服務于學生的“學”,而是學生的“學”服務于教師的“教”的現狀。學生不是處于主體地位,而是成了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易被壓抑,最終喪失學習興趣,教學的“雙邊活動”變成了教師的“單邊活動”。這實際上是對教師主導作用的誤解。三千多年前古希臘普魯戈就曾講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點燃的火把!蔽覀冎匾暟l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并將其與教師的主導作用有機統一起來,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參與教學,自己探討,自我教育,從而培養學生在掌握知識過程中的探討和創造能力,讓學生真正把課堂當作自己暢游知識海洋的場所。例如:筆者在講到“美國的霸權政策”時,適逢“美轟炸我駐南使館”事件,筆者于是在課堂上與學生一起收看新聞,并指導班級的小記者去采訪了許杏虎的家人。后又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討論會上學生們義憤填膺,都感到要講的話太多了,筆者就又發動學生寫下自己的所思所想,整理成多篇文章,向報刊投稿,有多篇文章在省市報紙發表。通過此項活動,使學生真正感受到美國霸權主義的可憎以及美國人權的虛偽性,也更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

          3轉變“唯法”觀念,確立教學有法與教無定法相統一的觀念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從心理學的角度說,學生總希望每一堂課都有新鮮感,每一堂課都能學到一些新的知識,能力得到新的提高。為此,我們必須從改革教學方法人手,變呆板為靈活、變單一為多樣,變寡談為有趣,不斷創設新的“問題情境”,讓學生置身于一種生動活潑并能滿足學習需要、激發求知欲望的最佳課堂氛圍。具體地講,作為一名教者在備課時,最重要的是備教法,而不能每一節課都千篇一律。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常用的方法有:問題法、調查法、競答法、參觀法、觀賞法等等。例如,在講《世界歷史》“文藝復興”這一課時,課前我就與學生一起把教室布置成“觀賞室”,展示達·芬奇、米開朗琪羅、拉斐爾的美術作品,并附以對作者生平的簡介,還展示莎士比亞、塞萬提斯等人的名作如:《威尼斯商人》、《哈姆雷特》、《堂吉訶德》等,同時也以文字資料介紹了勇于與宗教神學抗爭的哥白尼、布魯諾、開普勒、伽利略等在天文學上的貢獻與哈維在醫學上的貢獻,并播放預先錄好的《神曲》、《歌集》的片段。上課時,學生徜徉在這文藝的殿堂中,感受著當時的人文氛圍,師生之間不拘形式地進行著提問、討論。學生對此類教學形式很感興趣,下課時,大家都還余興未了。

          4轉變“唯分”觀念,確立素質教育觀念

          歷史課在絕大部分地區不僅是“高考”科目,而且也被列為“中考”科目,于是,歷史教學就不可避免地陷人了“應試教育”的泥潭,難以自拔。當然,考試并不是不可取,分數并不是不重要,問題是有的地方把考試絕對化了,分數壓倒一切,這種教學的負面影響不可抵估。盡管中央三令五申不能以升學率來考核教師的工作成績,很多地方仍然將中考、會考、高考作為教學的指揮棒,教師為分而教,學生為分而學,分數成了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學生的能力培養被忽視,創造性被浩效的習題訓練所窒息。1999年7月2日《中國化工報》曾刊登了一篇發人深省的文章:有一次,女教師畫了一個圓圈問大學生:“這是什么?”大學生思考良久,才底氣不足地說:“可能是零!庇忠惶,女教師畫了同樣的圓圈兒問幼兒園的孩子:“這是什么?”孩子們立刻七嘴八舌地回答:“是太陽!”“是燒餅!”“是鐵環!”“是足球!”“是雞蛋!”“是老師的大眼睛!”……女教師聽了,頗有感悟。教學應沖出“唯分”的牢籠,真正轉化為素質教育,這種轉化迫在眉睫、刻不容緩。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瀾教授從生命學的高度給課堂教學賦予了全新的涵義:“課堂教學應被看作是師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經歷,是他們生命的意義的構成部分!泵恳晃粺釔蹖W生和自己生命、生活的教師,都不應忽視課堂教學,“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從而,真正使我們的歷史課堂成為學生向往的地方。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改革的嘗試論文】相關文章:

        深化中學歷史教學改革打造初中歷史高效課堂論文06-05

        論初中歷史靈動課堂的建構的論文10-28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論文05-28

        初中歷史高效課堂構建思考論文09-30

        物理課堂教學嘗試論文07-05

        音樂課堂教學改革對策分析論文07-20

        化學課堂教學改革的探討論文10-20

        高效初中歷史課堂的有效策略論文10-15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模式研究論文09-03

        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改革實驗的嘗試09-28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