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中歷史新課改面臨的問題的論文
【摘要】歷史新課程總目標說:“必須全面實現教育功能在提高現代公民的人文素質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磥,對于歷史課改來說最重要的在于對學生的素質培養。傳統的歷史課堂中把對知識點的認知作為教學的重點,而忽視了學生的能力,于是導致死教、死學、死背、死考,這些成為了歷史課堂死氣沉沉的原因,也使得學生厭惡歷史,對歷史失去興趣。而這也恰恰成為現今歷史學科處于不利地位的主因。
【關鍵詞】高中歷史新課改
作為一門人文學科,歷史知識的傳授并不是我們教學的主要方向,歷史教學的真諦應該是傳遞人文信息,培養學生對歷史的感悟。我們可以從原始人鉆木取火、刀耕火種的歷史中,我們可以感悟勞動的偉大;從霍去病“匈奴未滅,何以為家”的事跡中感受到濃厚的愛國情懷;從蘇軾“居廟堂之高,心憂黎民、處江湖之遠,盡職盡責的良好心態中去感悟人生的真諦!睔v史給人以智慧,教人以具有歷史縱深感的深邃眼光去看待過去,看待現在,看待將來,而不被眼前的方寸之地所局限,不至于成鼠目寸光的庸碌之輩。所以作為教者,我們的任務就是搭建一條學生通向歷史知識世界的橋梁。也就是說教師的職能已不僅僅在于知識的掌握而在于方法的探究與思維的引領。
1.高中歷史新課改面臨的問題
1.1.學生的歷史基礎較差
習慣了傳統教學方式的師生面對新課標,心里難免嘀咕:這以后該怎么教。窟@學生連基礎知識都不懂還怎么去探討?因此課改觀念、教學方式的轉變還需要一個過程。高中歷史課標表述簡煉,教科書編寫詳略不當,使教師在備課中感到難以把握,給教學帶來一定的難度,這就需要老師切實轉變觀念,不能讓教材牽著走,要依據課標,大膽合理地對教材進行整合,使知識體系更清晰,重難點更明了,更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把握。仔細觀察和深入了解這種看似熱熱鬧鬧,課堂很是活躍的表象背后,可以發現許多學生并沒有應該學到的基本歷史知識。也就是說,歷史教育的目標并沒有達到、教學任務也沒有真正完成。
1.2.學生不感興趣
現狀而言,歷史學科在初中作為一門技能學科,其受重視程度是無法與語、數、英相提并論的,其基礎扎實程度也就可想而知,對生源較好的學?赡茌^好,但象我們這樣的學校基礎都不是很好。要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去分析、理解、探討、去得出結論,沒有掌握一定的史實作鋪墊是不容易做到的,那么如何在新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做好相關歷史史實的補缺補漏呢?中學生從對歷史的探索中引發自己的感悟,撥動自己的心弦,才能真正領悟和體會到歷史的神韻和人生的精彩,才能帶來學習的熱情。如果高中歷史教學變成了干巴巴的歷史知識點和死記硬背的條條框框,如果我們的學生拿起試卷只會填寫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如果對歷史成績的評定是以分數的多少來衡量,那么,許多年之后,我們的歷史也會變成后人史書上冷冰冰的文字。再也不會有“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豪邁,再也不會有“無韻之離騷的”華美。
2.針對高中歷史新課改存在的問題的改進策略
2.1.教師是引導者
教師更多的應該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與學生一起討論問題的合作者、探究者。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效整合如可以把必修課歷史(Ⅰ)中的《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與《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進行中外對比學習。也可以把《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與《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進行古今對比、分析、整合,力求生動、活潑,入情合理、切實可行,既有利學生知識的掌握、能力的培養,又有利過程與方法的掌握、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熏陶。例如,在學習《近代史》新課時。我讓學生先帶著問題:“中國近代史有哪些?”閱讀課文,思考,歸納,回答。在此基礎上,請三個小組的學生代表分別上臺向全班同學展示他們的研究成果。學生走上講臺,扮演老師的角色,這一做法很容易激發學生以更大的熱情參與課堂實踐,學生展示的成果也更容易讓學生接受掌握。當學生講完后,我會給予及時的、鼓勵性的評價。這樣的評價會使每位參與課前準備活動的學生如沐春風,產生極大的成就感。然后再引導學生思考:近代中國為什么會發生如此廣泛的變化?這些變化給近代中國社會帶來了哪些影響?此時的探討,相信不會再有“混水摸魚”的學生了。
2.2.充分利用新媒體
師生從背景提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交流成果等方面來組織和實施教學的一種教學范型。面對新課改、面對新教材,更新觀念,提高認識,是當務之急。如果還是一味地認為學習歷史就是為了考試,那就違背了新課程改革的要求。課程改革無疑是一場前所未有的挑戰,但也因為“前無古人”,從而為教師自身的成長提供了一個平臺,這就需要我們教師要不斷加強自身素養,盡快實現由一個主體者向一個主導者的角色轉換。結合歷史新教材的特點,我們在備課時充分利用一些可以利用的素材進行備課,這些素材已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教材、教參和輔導資料了,更多的是利用網絡資源,因為網絡上的素材非常豐富。教師除了完成課標要求外,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當地的特色進行拓展,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華,面向全體學生,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因材施教。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在當前形勢下,我們正在更新教學評價機制,客觀、公正、全面地評價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學生缺漏的史實,我們可以布置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有條件的可以通過網絡查詢,條件不好的可讓學生把初中歷史課本帶著,引導學生主動去回顧與主題內容有關的歷史史實,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同時能溫故而知新。
結論
注重歷史結論,是傳統歷史課堂教學中的突出問題。過去,歷史教師在教學中往往只重視知識的結論,忽略了知識的來龍去脈,省略了學生對知識學習的思維過程。學生在課堂中只是被動的接受者,而不是教學的參與者,乃至于有些學生認為學歷史就是機械地背誦。對于歷史,考試前背一背就能順利過關了,可見歷史教學觀念的錯誤已深入學生的心底。而歷史學習的過程決不僅僅是一種重復一種照搬,而是要經過對歷史現象一系列的質疑、判斷、比較、選擇以及相應的分析、綜合、概括等認知活動與認知過程,即需要一個豐富的思維過程,如果沒有多種史學觀點的碰撞、論爭和比較,結論就難以真正理解?梢哉f,歷史學習是一個從感知歷史到積累歷史再到理解歷史的過程。如果總是重結論、輕過程就會扼殺學生的智慧摧殘學生的個性。
【參考文獻】
[1]韋建綱-《歷史教學》-2004年2期
[2]王東倉-《延安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1期
[3]吳哥舒-《中小學教學研究》-2006年2期
[4]蔣金堯-《科學咨詢》-2008年20期
【高中歷史新課改面臨的問題的論文】相關文章:
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歷史教學論文10-25
學術論文發表面臨的問題10-26
淺析法律英語教學面臨的問題論文06-28
數學教學面臨問題與對策探討論文09-25
新課改下高中歷史教學方法的創新論文10-07
淺談校園信息化面臨的問題及對策論文05-12
高職院校法學教育面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論文07-31
文學經典面臨挑戰的論文09-14
高中歷史教學問題導教法分析論文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