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兒科臨床用藥不良反應的管控研究論文
患兒出現不良反應的原因大多都是由于某些抗菌類藥物在患兒體內產生發生或者是生化效應所引起的,而患兒對于這些抗菌類藥物的不良反應表現也不盡相同,這些主要是由于患兒的體質所導致的。由此可見幼兒對于藥物有著特殊反應,對于其疾病治療用藥應當與成人區別,以符合患兒的治療需求,降低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實現患兒病情的快速改善及生活質量提高。對于出現藥物不良反應的患兒,臨床醫生及時對患兒采取對癥治療措施,以有效控制患兒的病情,29例患兒中,其中的24例患兒經過治療后完全治愈,其余5例患兒在接受治療后病情顯著改善,仍處于恢復當中。
臨床上對于患兒的用藥情況主要是根據患兒的臨床資料及實際情況進行對癥治療,但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導致患兒在用藥過程中容易出現不良反應,通過對各種因素進行分析,導致藥物不良反應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藥劑給藥途徑,當前,兒科治療過程中通常應用靜脈注射方法進行給藥,但是并不是所有患兒都適用此種給藥方法,個別患兒由于自身體質的影響,導致其容易出現不良反應。抗菌藥物自身的特殊性,同一種抗菌類藥物中各個種類也具有不同的特性,由此導致其在患兒體內會產生不同的反應,如果對患兒給藥采用兩種甚至更多類型的抗生素時,會增加患兒出現不良反應的機率[3]。
抗菌類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就當前的醫學水平來說,仍然不能對患兒應用抗菌類藥物產生的不良反應進行完全掌握,如果在對患兒采用多種藥物進行同時治療,則會導致患兒出現不良反應的機率增加。幼兒由于其年齡的限制,導致其機體免疫力較差,對于藥物的不良反應抗性較小,由此導致患兒容易出現藥物不良反應,對其疾病治療產生影響,對此應當及時給予患兒對癥處理,以緩解患兒的痛苦,并促進患兒不良反應的消失,實現其生命體征的穩定。
在本文的研究過程中,通過對患兒出現藥物不良反應的情況進行分析可知,皮膚出現不良反應的有11例,如皮疹、蕁麻疹等,出現肝功能損害的有9例,出現嘔吐的有3例,出現腹瀉的有2例,出現腎臟損害的有4例。對于這些不良反應,需要及時給予患兒對癥治療,以實現對患兒病情的良好控制,從而提高患兒的生活質量。但就當前臨床上出現患兒用藥不良反應的情況來看,加強患兒用藥護理,提高患兒用藥的安全性已經是刻不容緩的事情[4]。
綜上所述,臨床上的兒科用藥情況對于患兒疾病的治療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應當加強對患兒用藥監控,對于患兒出現的不良反應進行及時對癥治療,同時對患兒出現的不良反應情況進行總結和歸納,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進行控制,以降低患兒用藥出現不良反應的機率,從而減輕患兒及其家屬的經濟負擔和精神壓力,有效提高患兒及其家庭的生活質量。
【兒科臨床用藥不良反應的管控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關于藥物不良反應兒科臨床的論文10-16
我國合理用藥兒科臨床論文07-30
臨床用藥畢業論文09-23
兒科臨床論文08-18
兒科臨床論文內容10-19
臨床實訓兒科臨床論文09-24
倫理審查兒科臨床論文08-02
醫學臨床研究論文07-30
臨床研究論文的寫法10-16
兒科臨床護理實習生帶教管理研究論文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