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平暈丸治療氣虛血瘀型腦后循環缺血的臨床研究
yjbys小編為您提供一篇關于平暈丸治療氣虛血瘀型腦后循環缺血的臨床研究的臨床醫學畢業論文,歡迎參考!
【摘要】 目的探討自擬中藥經驗方平暈丸配合西藥治療腦后循環缺血的臨床療效。方法 將98例腦后循環缺血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兩組均以常規西藥治療,治療組加服中藥平暈丸3個月為1個療程,治療前后據臨床癥狀改善及經顱多普勒(TCD)檢測以評價療效。結果 治療組優于對照組。結論 腦后循環缺血以加用中藥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效果好。
【關鍵詞】 腦后循環缺血;中西藥結合;平暈丸
腦后循環(椎基底動脈)供應大腦半球后2/5區、部分間腦、腦干、小腦、內耳和高位頸髓的血液。腦后循環缺血的臨床表現形式主要有兩種:一是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二是慢性腦供血不足。椎基底動脈TIA是短暫的反復發作的腦局部供血障礙,導致相應腦供血區的局灶性缺血及短暫性神經功能缺失[1]。其發作呈現局部性、短暫性和反復性的特點,其主要癥狀是眩暈和平衡失調。而慢性腦供血不足則是以頭腦暈乎不清、頭重腳輕走路落腳不穩不準、視物疲勞或復視、耳鳴耳聾、嗜睡多睡精神不足等。從2004年5月開始用中藥驗方平暈丸治療氣虛血瘀型腦后循環缺血。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總結從2004年5月—2010年6月經治的腦后循環缺血(符合中醫內科學眩暈氣虛血瘀型診斷標準的)98例,其中椎基底動脈短暫性腦缺血發作66例,慢性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32例,隨機分為中西醫結合治療組(治療組)和單純西藥組(對照組)。治療組56例,其中男27例,女29例,年齡55~81歲,平均年齡61.2歲;對照組42例,其中男22例,女20例,平均年齡60.5歲。
1.2治療方法
(1)兩組均給予腸溶阿司匹林100mg qd,氟桂利嗪(西比靈)5~10mg,qn和/或倍他司汀4~8mg,tid。(2)治療組加用平暈丸10g,tid。平暈丸組成及制法:天麻150g,川芎150g,三七100g,紅花100g,西洋參100g,懷牛膝100g,制首烏100g,節菖蒲100g,地龍100g,僵蠶100g,大黃30g,冰片20g粉碎為末,將黃芪1500g,葛根500g,丹參500g,豨薟草500g,當歸300g,丹皮300g,赤芍300g,桃仁300g,川牛膝300g,澤瀉300g水煎3次,每次45min,然后取汁濃縮至膏狀加入前方藥末混勻為水丸綠豆大。3個月為1個療程,治療前后據臨床癥狀改善及經顱多普勒(TCD)檢測以評價療效。
2結果
2.1療效判定標準
痊愈:眩暈及其他臨床癥狀消失;有效:眩暈及臨床癥狀好轉減輕;無效:臨床癥狀無改善。
2.2治療結果
治療組痊愈41例,有效12例,無效3例,治愈率為73.81%,總有效率95.24%。對照組痊愈22例,有效12例,無效8例,治愈率為52.38%,總有效率為80.95%(P<0.01)
3討論
祖國醫學認為,腦后循環缺血屬“眩暈”范疇。該病多由肝脾腎三臟功能衰退,并產生了風、火、痰、瘀等邪氣上擾清空而導致[2]。其基本病理變化不外乎虛實兩端,虛者為髓海不足或氣血虧虛、清竅失養,實者為風火痰瘀擾亂清空。氣虛血瘀型占其大端。平暈丸中重用黃芪及西洋參補氣以行血;天麻、僵蠶平暈熄風化痰;葛根舒經筋通絡配合丹參、三七、川芎、桃仁、紅花、丹皮、赤芍、牛膝、當歸、豨薟草活血化瘀;菖蒲、冰片開竅;首烏配牛膝補腎、黃芪配當歸補氣養血。共奏補氣行血、熄風通竅、化痰化瘀、滋腎平肝之效。
【參考文獻】
1王維治.神經病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
2黃文東.實用中醫內科學.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85.
【平暈丸治療氣虛血瘀型腦后循環缺血的臨床研究】相關文章:
回天丸治療冠心病的臨床分析11-23
對腋臭治療的臨床研究03-18
肺炎胸部物理治療的臨床研究11-19
肺部疾病治療臨床研究論文11-20
小柴胡湯合多慮平治療惡劣心境臨床觀察03-19
運用中藥周期方法治療沖任失調型女性黃褐斑的臨床研究12-11
探析外傷性前房積血143例臨床治療03-18
奎的平與氯氮平治療精神分裂癥療效比較研究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