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控制跨市場風險:商業銀行辦好基金管理公司的關鍵
由于我國資本市場存在較高的系統性風險,并且缺乏避險工具,這種系統性的市場風險往往通過業務鏈條和隱性擔保進行跨市場的轉移和傳染,使得我國商業銀行很容易受到跨市場風險的傷害。綜觀世界銀行業的發展史,過度介入股票、債券、金融衍生產品而在資本市場上折戟的商業銀行不少,最典型的當數巴林銀行和大和銀行。因此,商業銀行開辦基金管理公司,首先要對跨市場風險進行預防和控制! ∫、當前環境下我國商業銀行開辦基金管理公司面臨的主要跨市場風險 1、擔保風險由于歷史的原因,我國的私人信用環境還不盡如人意,商業銀行的隱性擔保維系著社會公眾日常的金融交易。同時,我國商業銀行事實上由國家財政提供隱性擔保,多次的不良資產剝離和注資正是這種隱性擔保關系的具體體現。因此,我國商業銀行的信用在一定意義上等同于國家信用。在這種特殊的信用環境里,社會公眾認為,在銀行柜臺上銷售的所有金融產品,包括基金產品,特別是銀行參股控股的基金管理公司發行的基金產品,不言而喻地得到銀行乃至國家保證安全的承諾。當商業銀行基層員工被攤派推銷基金產品時,他們也很樂意突出銀行和基金之間的資本紐帶關系和隱性擔保關系,片面強調高收益,而相對忽視風險教育,從而助長客戶安全無憂的情緒。當基金出現風險時,輕則損害銀行客戶關系,重則迫使商業銀行承擔客戶的損失。這種情況在一些商業銀行銷售基金產品和信托產品時,已經得到印證。商業銀行設立基金管理公司,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將基金管理公司的社會信譽和商業銀行緊密聯結在一起,因此,出于銀行整體信譽的考慮,商業銀行在扶持基金管理公司發展時,勢必有意無意地強化這種隱性擔保機制,因而使基金風險有機會跨市場地傳遞給自身。
2、流動性風險
對于基金管理公司而言,投資者認購的開放式基金的資本既不完全屬于權益資本,也不完全屬于債務資本,而是兼有兩者的特點,是一種混合型資本,因而存在流動性風險,甚至嚴重的擠贖風險。從理論上看,開放式基金的流動性取決于基金資產的流動性,基金資產的流動性往往受制于證券市場的流動性。在我國,由于證券市場藍籌股和績優股比較稀缺,同時股權割裂又造成三分之二的股票不能上市流通,使得基金投資可選擇性較差,基金持股高度雷同,因而出現許多基金重倉股。當整個市場出現系統性市場風險時,開放式基金就存在流動性支付的壓力,甚至遭遇非常嚴重的擠贖問題。當基金出現流動性問題時,首先需要商業銀行的融資支持,因而將流動性支付的壓力迅速傳遞給商業銀行。如果出現嚴重的擠贖風險,從資本紐帶角度看,救助基金的責任肯定會落在控股該家基金公司的商業銀行身上。
但是,流動性風險傳播的途徑還不僅僅只有這一條融資渠道。在基金托管和基金銷售不完全匹配的情況下,當證券市場出現大牛市或某些基金業績表現優異時,投資者的資產配置傾向于某些基金資產,基金銷售銀行的客戶存款將會單向流向基金托管銀行;當證券市場出現大熊市或某些基金業績表現低劣時,投資者撤出某些基金,將導致客戶存款反向流動,從而在客觀上給基金銷售銀行和基金托管銀行都會帶來流動性問題。
3、利率攀比風險
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特別是存款利率上限的放開,基金收益率的波動將會引致資產組合的比價輪動效應,導致存款負債產品出現利率攀比風險。當基金收益率持續、顯著地高出存款利率一定空間時,社會公眾將會調整資產組合,促使存款持續地向基金轉化,而流動性壓力將會迫使商業銀行不斷地提高存款利率,以控制存款持續滑坡而產生的流動性缺口,最終的結果造成存貸利差不斷縮減,凈利息收入受到較大的負面影響。
從嚴格意義上講,上述三種風險并不是因為商業銀行設立基金管理公司才導致出現的跨市場風險,而是只要基金產品存在,具備足夠的規模,并與商業銀行發生密切的業務聯系(比如融資、基金銷售等),就可能出現上述三種跨市場風險。但是,商業銀行設立基金管理公司,在相當程度上強化了隱性擔保機制,增加了跨市場風險傳遞的可能性。 二、控制跨市場風險的主要對策 從世界各國(地區)銀行綜合化經營的實踐看,即使商業銀行不直接設立基金管理公司或不直接發行基金產品,跨市場風險也無法完全避免。因此,對跨市場風險,不能簡單地堵截,而重在疏導、預防和控制。
首先要降低隱性擔保預期。在法律條文上,銀行與基金管理公司是相互獨立的法人實體,只要不存在兩者簽署書面擔保契約或從事非正當的關聯交易,銀行與基金之間就能做到風險隔離。但是,在司法實踐中,為了維護金融穩定,金融監管當局屢次救助已經技術上破產的金融機構,對存款人和投資者的損失進行彌補,使得隱性擔保成為銀行和基金之間不成文的行規。一旦基金出現擠贖情況,銀行必然承受各方面的壓力,對所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基金進行救助,使得跨市場風險必然傳遞給商業銀行。因此,當前應該出臺金融機構破產條例,對金融道德風險進行約束,讓投資者和存款人承擔分內的損失,破除隱性擔保機制,降低隱性擔保預期,控制跨市場風險的轉移。
其次要營造市場化的環境。對于跨市場的流動性風險,利率機制是最有效的調節手段。只要存款利率遵循風險收益對稱原則,隨著整體基金收益率和中央銀行基準利率的浮動,及時作出調整,盡管這樣不能避免個別銀行和個別基金的流動性風險的出現,但能有效地預防和控制系統性的流動性風險并減輕流動性風險對個別銀行和個別基金的傷害。因此,在基金銷售和基金托管不完全匹配的情況下,控制存款和基金非預期、大規模地轉化,關鍵在于利率市場化。利率市場化可能在短期內影響存貸凈利差縮窄,給銀行帶來利潤壓力;但從長期來看,將會促使商業銀行由融資中介向服務中介轉型,提高整體金融運行效率。
第三要引進風險約束機制。對于商業銀行,我國逐步引入巴塞爾新資本協議,實施風險監管和資本監管,促使商業銀行建立風險約束機制。我們認為,對基金管理公司,也應該引入風險量化技術和風險約束機制,以控制基金整體運作風險。與商業銀行所處的市場環境不同的是,基金運作的資本市場較為透明,存在大量的信用評級資料和股市信息資料,可以運用VaR(Value-at-Risk)模型評估基金運作風險,定期披露基金的風險等級和風險狀況。同時,要求基金管理公司根據所管理基金的風險等級,用自有資金認購一定比例的基金份額。通過建立這種風險約束機制,可以從源頭、制度上降低系統性的跨市場風險。
記者述評 擺脫資本困境的新機遇
前不久,人民銀行、銀監會和證監會聯合推出《商業銀行設立基金管理公司試點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掇k法》規定了商業銀行申請設立基金管理公司的審批程序,確立了風險控制的基本原則,并就其監督管理作了具體規范。《辦法》的出臺,意味著商業銀行設立基金管理公司已經進入操作階段,不僅進一步拓寬了商業銀行業務經營領域,而且也讓商業銀行朝著今后綜合經營的目標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近年來,在國內銀行界,不少人均認為資本不足不僅是中國商業銀行的普遍現象,而且也是嚴重制約中國商業銀行繼續迅速發展的關鍵,因此,人們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如何增加資本上。然而,資本充足與否,其實是一個相對概念,它與銀行所采用的業務模式、所采取的業務策略以及所從事的核心業務有著非常直接的關系。
綜觀國際金融業發展歷史與現狀,我們不難看到:我國商業銀行的資本不足是由于我國的商業銀行所推行規模擴張策略并以信貸業務為核心業務的業務模式所造成的。要根本解決資本不足的問題,除了繼續設法拓寬增資渠道外,還須從重新審視和改變現有的業務模式和業務策略著手。
借鑒國外商業銀行成功經驗,我們意識到:面對資本制約,中國商業銀行不但要設法增加資本和資產比的分子值,也要調整分母值及分母的各個構成部分。換言之,中國商業銀行不應僅僅考慮設法增資,也要重點考慮改變其市場定位、業務模式和業務策略。
當前,以設立基金管理公司為契機,中國商業銀行正在有意識地架構“銀行系”品牌,拓展解決資本制約的新路徑。我們相信,這是中國商業銀行改變以信貸業務為主營業務、以存貸息差為核心業務收入、非利息收入只占總收入很少比例這一狀況的難得機遇,抓住和用足用好這一機遇,將有助于解決銀行業夠大不夠強、夠強不夠優的現實問題。
當然,在這一探索金融綜合化經營的進程中,我們一方面要看到,相關立法正在為“銀行系”品牌的延伸與拓展進行法律鋪墊,預留出創新空間;另一方面也應該樹立防范關聯交易和跨市場風險的意識,遵循“法人分業、集團綜合、功能監管”的原則,在投資對象選擇、投資模式選擇上嚴格按照《辦法》的相關規定執行。
【控制跨市場風險:商業銀行辦好基金管理公司的關鍵】相關文章:
貨幣市場基金的風險研究12-10
商業銀行風險管理與控制論文(通用15篇)01-12
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與法律風險控制12-07
跨國公司的風險管理與控制策略03-22
論市場營銷風險及控制03-22
全面風險管理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新發展03-19
商業銀行操作風險測定與管理03-23
構建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文化03-23
對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文化的探析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