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索企業團體資金治理模式
近年來,不少企業團體為了由傳統的粗放式經營治理逐漸轉變為符合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節約型治理模式,不遺余力地對企業團體的財務治理方式進行了改革,建立了以企業團體資金治理為核心的新型財務治理模式,使企業團體能夠正確、及時地把握資金的分布、存量、流量和流向,以有效地支撐企業團體的財務分析和戰略決策。集權式治理會使子公司喪失主動性和積極性,分權式治理則又會使企業團體財力分散、治理失控,削弱整體實力。那么如何才能找到有效的方法克服這兩種治理模式的缺陷呢?筆者以為,“集權有度、分權有序”的企業團體資金治理模式可達到這一目的。以資金治理為核心的財務治理模式就是建立一套適合本企業團體的銀行賬戶治理辦法,具體包括企業團體賬戶治理、收支結算賬戶治理和混合賬戶治理三種模式。
一、三種模式的實施方法
(一)企業團體賬戶治理模式。具體而言:
首先,企業團體資金治理部分以企業團體名義在選擇的貿易銀行申請賬戶服務。企業團體根據服務需要建立“總-分”銀行賬戶機制,即設立“總”賬戶亦即企業團體結算賬戶(以下簡稱“一級結算賬戶”),由資金治理部分代為治理,同時設立“分”賬戶亦即該賬戶掛接多個子公司結算賬戶(以下簡稱“二級結算賬戶”);子公司可以將已有的銀行賬戶作為二級結算賬戶并將其納進企業團體賬戶治理機制中。如某企業團體有2家成員企業,資金治理部分在該銀行開有3個結算賬戶,其中資金治理部分1個,2個成員企業各1個。一級結算賬戶與二級結算賬戶的共同點是它們都屬于一般結算戶類存款的銀行賬戶,區別在于銀行會依據銀行與企業團體簽訂的企業團體賬戶服務協議自動將二級結算賬戶的余額實時或者定時轉到一級結算賬戶中。
其次,各成員企業仍保存其原有基本賬戶供零星開支用。除國稅、地稅、基建等專用戶保持不變外,其他銀行一般結算類存款賬戶都要根據企業團體的要求逐步或者在指定時間內辦理銷戶手續,并將銷戶的余額轉到成員企業各自的.二級結算賬戶中。這樣成員企業在企業團體所選擇的每家合作銀行就有兩個銀行賬戶,即基本賬戶(本企業自行開立)、二級結算賬戶(由與銀行簽訂的企業團體賬戶治理協議所治理)。其中,基本賬戶用于限額日常支出,其額度根據各成員企業的實際狀況由企業團體資金治理部分核定,其資金來源由資金治理部分代管的一級結算賬戶下撥。需要說明的是,不少企業團體為了治理需要規定該基本賬戶不答應辦理對外收款結算業務,主要用于企業日常用度開支,如水電費等,以減少企業團體資金治理部分的負擔;举~戶的用度開支由各成員企業自行決定,企業團體不能行使決定權,因此需要銀行將各基本賬戶的結算明細記錄除送成員企業對賬外,還要通過銀行的網銀平臺,實現企業團體資金治理部分對基本賬戶的監控。
從日常資金流進來看,企業團體賬戶治理模式將成員企業所有的對外收款首先收到各企業的二級結算賬戶,然后由銀行自動將二級結算賬戶的余額實時或定時轉到一級結算賬戶中,這樣企業團體可以實現對流進資金的集中,從而形成企業團體的內部現金池。
從日常資金流出看來,企業團體賬戶治理模式將成員企業對團體外客戶的款項支付,由成員企業向資金治理部分申請,再由資金治理部分在銀行開設的一級結算賬戶下撥到二級結算賬戶,然后由成員企業辦理從二級結算賬戶的轉賬支付即可。
對于采用企業團體賬戶治理模式的企業團體來說,通過此方式不僅實現了閑置在各成員企業銀行賬戶的資金集中,形成了資金“蓄水池”功效,同時通過下放部分權力給成員企業,即成員企業對基本賬戶的使用,有效緩解了企業團體資金治理的壓力。 因此此模式較適合企業團體下屬各企業集中在某個城市的企業團體,較便于其開展日常資金的劃轉。
(二)收支結算賬戶治理模式。其按如下步驟實施:
第一,企業團體各成員企業在指定的銀行開設兩個獨立的一般結算類存款賬戶,各子公司也可從已有的銀行一般結算賬戶中選擇。除國稅、地稅、基建等專用戶保持不變外,其他銀行一般結算類存款賬戶根據企業團體的要求逐步或者在指定的時間內辦理銷戶手續,并將銷戶的余額轉到成員企業各自的二級結算賬戶中。其中一個一般結算戶專用于對外收款(以下簡稱“收進結算戶”),并與銀行協定該銀行賬戶只答應辦理收進款項結算,不答應對企業團體以外的銀行賬戶辦理支付結算。另外一個一般結算戶也要與銀行協定只答應辦理對外支付款項結算(以下簡稱“支出結算戶” ),不答應對企業團體以外的銀行賬戶辦理收進結算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