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外商獨資化傾向及應對策略
關鍵詞 獨資化 傾向 成因 影響 策略
引進和利用外資是我國改革開放的一項重要內容。20多年來,外資的引進是推動整個中國工業化和現代化進程的一大因素。目前,我國每年利用外資占全國固定資產投資的1/10左右;外資企業的出口與進口均占全國總量的50%以上;外資企業交納稅收占全國稅收的20%以上;外資企業吸納的就業人數達2 200萬左右。至2004年底,我國共吸收外商直接投資5 600億美元。近年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和根據我國加入WTO的承諾,外資政策逐漸放開,外資由剛開始的依靠國家信用為保證甚或包含有政治因素,演變成了跨國資本在尋找出路和追逐利潤最大化,逐步回歸資本的原始沖動。由此,從20世紀90年代后期開始,外商對華直接投資開始獨資化傾向的浪潮。
1 外商獨資化傾向日益明顯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吸引外商直接投資的方式主要有中外合資企業、中外合作企業和外商獨資企業三種形式。從跨國資本的進入方式及演變的時間歷程來劃分,可把外商在華投資結構演變劃分為三個不同的階段:
第一階段是從改革開放之初到1991年,這是外國資本進入中國的初級階段,主要采取合資合作的形式,外商獨資企業所占份額很少且不穩定。
第二階段為1992~1997年,這是外資大規模投資中國階段,外商獨資企業所占比重開始大幅度上升,從27.0%上升到34.6%;而中外合資企業所占比重開始下滑。
第三階段是1997年之后,外商獨資化趨勢明顯增強,主要表現為外商越來越多地采用獨資方式設立企業,或者通過收購中方股東的股份對原有的合資企業實現獨資,通過對國有企業的收購實現獨資。1998年起,外商獨資經營企業所占比例首次超過了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成為我國主要的外資利用方式。此后,外商獨資企業所占的比例一直急劇增長。我國加入WTO以后,外商獨資的浪潮更為猛烈。2001年,我國新批外商獨資企業15 643家,合同金額429.99億美元,分別是合資企業的1.76倍和2.45倍;2003年,我國新設立的外商獨資企業26 943家,占三資企業總數的65.59%;實際利用外資金額為333.84億美元,占總量的62.39%。毋庸置疑,外商獨資正成為跨國公司進入中國的主流模式。
2 外商獨資化傾向的成因及影響
2.1 外商獨資化傾向的成因
2.1.1 宏觀因素
①投資環境的改善。改革開放之初,外商選擇合資形式進入中國,主要是為了規避中國政治的不確定性風險和利用中國合資政策的優惠待遇。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國內投資環境與國際日益接軌,特別是加入WTO為外資企業提供了更為良好的市場空間和政策空間,加之合資中外方對國內情況越來越熟悉,導致合資優勢弱化。外資采取獨資競爭已是大勢所趨;②外資政策的調整。中國的外資政策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也經歷了一個不斷調整放松的過程。外商在華投資的領域、形式、比例、規模、經營范圍等逐年調整。同時,根據入世承諾,中國對三資企業的限制政策逐步放開,通過修改法律,放開了以前外匯平衡、出口比例、本地化率等都方面的限制。由此,越來越多的外商投資企業的獨資傾向日益突出;③市場競爭的加劇。面對外資企業間競爭的加劇和國產品牌崛起的激烈市場環境,外資企業急于提高市場決策和反應速度,增強對企業的控制力,整合在華分散的投資項目,實行統一管理以提高運營效率,充分實現其全球化戰略。
2.1.2 微觀因素
①實施全球戰略的需要。隨著跨國公司生產的國際化,競爭的聯動性增強,對跨國公司在全球范圍內整合資源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跨國公司要想繼續保持競爭優勢,就意味著進行戰略調整,整個戰略變遷過程中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跨國公司通過對全球分支機構的整合或擴張。而伴隨著跨國公司在華價值鏈的配置和協調活動的深入,跨國公司獨資的傾向將更強;②降低企業成本的需要。企業追求的是利潤最大化,而低成本戰略已成為公司取勝的關鍵。合資企業內部的文化沖突和管理沖突增加了企業的協調成本,阻礙了企業產品競爭力的進一步提升。為此,外商更傾向于采取獨資形式,整合在華的價值鏈,進一步降低運營成本;③加強技術壟斷的需要?鐕緸榱思訌妼夹g的控制,充分發揮跨國公司自身強大的知識產權優勢,必然要求減少對中國的技術外溢,這必然迫使跨國公司減少合資企業,所以外商出現獨資化傾向也不足為奇了。
下一頁
【外商獨資化傾向及應對策略】相關文章:
論DSB的司法化傾向及應對策略11-14
經濟全球化下高職英語教學的應對策略03-16
網絡詞匯及表達式的語法化傾向03-14
施工管理問題及應對策略研究11-16
國債市場應對入世策略分析03-21
品牌生動化傳播策略03-25
自考論文答辯流程與應對策略11-28
工作分析中的員工恐懼及應對策略03-16
對防止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初步認識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