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環境立法經濟手段的運用
內容提要:本文主要是根據環境法的基本原則之協調發展原則以及利益與責任公平原則,以及我們現在運用的局限,提出引進市場機制理論,并據此而討論適用于他國實踐的一些環境保護的經濟手段。
論文關鍵詞:協調發展原則 利益與責任公平原則 市場機制 環境保護
在市場經濟制度的社會,在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環境保護問題引起了廣泛的注意。然而在環境的立法上,主要還是行使國家的職能,加大環境的治理和預防的力度,同時適當的收取與此有關的責任人的相關費用。然而,在市場經濟下,適當的經濟手段也可在此此處使用,讓市場來引導一定的環境保護。協調發展原則,即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的原則,指環境保護與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統籌規則、同步實施、協調發展,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這一原則,正確的反映了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同時也指出了如何正確對待和處理他們之間的關系。利益與責任公平原則,即污染者付費、利用者補償、開發者保護、破壞者恢復的原則。1996年8月3日國務院發布的《關于環境保護的若干問題的決定》對上述的各項都進行了法律意義上的確立。
在市場經濟的社會,環境立法的趨勢似乎不僅僅在行政方面,同時根協調發展原則與利益與責任公平原則,經濟手段的介入環境立法,是環境立法的趨勢。協調發展原則的貫徹,主要體現在3點,第一,加強環境與發展的綜合決策;第二,把環境保護切實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第三,采取有利于環境保護的經濟、技術政策和措施。前兩方面主要是政府的管理社會公共事務職能的體現,即運用行政權力進行發展策劃。而最后一個方面,除了政府制定的一系列的環境經濟的政策,進行獎勵、優惠或者征收之外,個人和企業也可以在生產過程中,對環境的保護,在一定程度上采取有利于其的經濟或技術的措施。如何使得企業個人投入進采取這方面之中呢?這就需要市場機制的引入進行引導。環境立法需要引入市場機制的引導功能,而不是單方的一些獎勵或優惠政策。根據社會的發展,這樣的政策未必起到真正很有效率的作用。利益與責任公平原則的貫徹,也主要在以下4個方面。第一,建立環境保護責任制度;第二,對超標的排放污染物的單位,加大限期治理的力度;第三,運用經濟手段,促使污染、破壞者積極治理環境污染和生態的破壞;第四,強化環境保護監督管理。這個原則的貫徹和本文的命題有最重大的關系。
于此,我們得出,社會發展兼顧環境的保護是當代環境的要求,同時市場機制是引導發展趨勢的最好的調節器。根據以上兩個原則,對于社會,可持續的發展和資源的利用是這種經濟手段介入的背景。從經濟分析的角度看,環境問題主要是一個經濟問題。企業的環境保護活動(如采用防治環境污染的技術等)在很大程度上由企業的經濟利益或利潤所決定,另一個方面,環境退化主要是各種不適當的經濟活動的產物,機制失靈(又譯為制度失靈)是環境資源退化和發展不可持續性的原因。在美國的法學家波斯納創設的法律經濟學中,核心概念是“效益”,即以最少的資源消耗取得同樣多的效果或用同樣多的資源消耗取得較大的效果,這里的“資源”包括通常意義上的自然資源、社會資源和法律權利等人為資源。我們這里可以從環境資源的角度理解引入市場機制的基礎。
下面,我將根據這兩個原則以市場機制的引入淺談一下我的理解。
首先,我們現在采取的手段可以分為經濟手段和非經濟手段,非經濟手段主要是政府職能的體現,例如政府的治理和規劃。經濟手段主要是獎勵、懲罰、征收稅務等等手段。再者,以上談到的經濟手段都是將個人或企業的責任放在征收治理費用的角度上的,或者低效率的防止他們過渡的破壞環境。這樣而來,企業需要減低他們的成本不會在環境的角度。因為無論怎樣,他們對環境的負責是一樣的,不存在一個可以節約成本增加利潤的空間。如果,引進一個量化的交易權的話,就有可能將環境問題與成本掛鉤。例如排污交易權,即排污權交易主要是通過建立合法的污染物排放權利,并允許這種權利像商品那樣買入和賣出來進行污染排放控制。 政府先要設定某區域內的總量調控,對該地域或空間內可容納的最大污染物總量面向企業進行分配,在初始分配后允許企業進行交易排污權,這樣通過市場手段將排污權從治理成本低的企業流向治理成本高的企業,最終實現社會以最低成本減少排污染物,從而使環境資源得到最有效利用。從這個角度上看,我們還可以借鑒一個環境押金的制度。押金制度是指通過強制性的措施,使消費者在玻璃或塑料等容器(包裝物)上存款或押金,以促進消費者退回或循環使用這些容器或包裝物。
一般作法是:在消費者購買飲料等商品的同時,為包裝或裝有這些飲料或商品的容器或包裝物支付一定數額的費用,如果消費者將使用過的這些容器或包裝物退回給原銷售者,則銷售者根據其退回的容器或包裝物的數量,退還消費者預先為這些容器或包裝物所支付的押金。如果消費者不退回其已經付過押金的容器或包裝物,則其所支付的押金將不能退還。這是一種強制性的市場機制。除了這兩種制度之外,還存在生產和治理結合的方法。早段時間,新聞上報道了關于計算機廢物的問題。主要是在現在,計算機的更新很快,同時引起了很大的計算機垃圾的問題。然而這樣專業的垃圾,具有巨大的污染性,也不是一個普通人具有處理這樣的垃圾的能力的。
于是,美國的電腦公司引進了一種制度,即在計算機的成本中加上了之后處理的費用,用戶可以將被淘汰的計算機交回購買的公司,公司進行免費的接受和專業的處理。這樣一方面,減少了使用者對電腦垃圾的處理的困難,另一方面,電腦公司減低了其對計算機垃圾存在的污染責任,因為其負責了主要的.處理任務,且費用方面已經加入到成本內,由消費者支付了,其實也就是節省了對環境問題的經濟投入,減低了成本。同時,這樣幫消費者分擔了處理廢物的擔憂,也贏得了消費者的青睞,增加了公司的銷售額度。而在處理廢物的同時,公司因為需要降低成本,不斷地提升其處理廢物的技術和消費以增加利潤減低成本。以上公司的行為,其實在追逐其最高的利潤,但是在客觀上對環境的保護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這也是現代社會所最需要的效果。然后,在征收稅的方面,雖然稅收是我們處理環境問題的最主要經濟來源。但是我們往往在稅收方面很少貫徹利益與責任公平原則。即不同的行業對環境有不同程度的影響。貫徹公平原則,應該根據不同的影響程度來進行不同的征收。很多國家,如美國、歐盟國家都有對環境保護稅收的相關的立法。
美國已著手對每噸碳征收6至30美元的碳稅,并開始征收交通稅,每次行程收稅1~4美元。比利時、德國、英國、丹麥、意大利等國也制定各種生態稅收法,分別針對能源、三廢、產品包裝等征收稅收。最后,在財政上,我們可以設立更多的輔助制度來引導環境的保護。很多國家有環境保護資金的設立。歐盟國家通常采用的經濟手段包括環境保護稅收、收費、低息貸款、保險手段、環境標志、環保撥款、補助金、押金、加速折舊、排污許可及排污交易等。美國《環境反應、補償和責任法》(1980年)規定設立危險廢物基金和關閉后的責任基金。其中,低息貸款是一個很值得借鑒的方法。例如,一個對重視環境保護的企業,必定在成本上有關于環境方面的投入,因此會提高環境成本,與其追逐利潤的目的相違背。若進行對其的低息貸款制度,在貸款上對其進行幫助。一定程度上是一個獎勵的行為,獎勵和鼓勵這種對環境的關注的企業,另一方面,在客觀上,促進了環境保護的進程。設想,進行此種財政上的幫助與對一個不注重環境保護的企業的環境治理所花費的費用相比較,節省了很多費用,符合雙方的行為目的。根據波斯納的經濟法學的理論,法律的作用便是降低社會的交易成本。在此處環境立法起到了這樣的作用。
綜上所述,根據協調發展的原則和利益與責任公平原則,客觀上需要在環境立法上引進市場機制的理論,符合現在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并根據市場機制與環境保護的特點,我提出了一些國外實踐證明可用的主要經濟的手段來引導社會對環境保護的投入。總結下來,主要是四項主要的措施:第一是收費和收稅;第二是可交易的許可證;第三是押金制度;第四是財政補貼制度。以上是我對協調發展原則和利益和責任原則在環境保護的具體作用的理解。具體與社會的相關適應與和中國具體的國情特殊性相矛盾的問題并沒有進行探討。不過,在以后,也是我值得思考的問題。
【淺談環境立法經濟手段的運用】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