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案例教學法在《經濟法》教育中的應用的論文
隨著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時期,市場對《經濟法》相關人才的需求就逐漸加大。世界經濟發展全球一體化的趨勢,對《經濟法》相關人才的要求也更加嚴格和多樣化。本文則是通過分析《經濟法》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來探討案例教學在其中的有效應用,以此提高學生專業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
一、引言
案例教學法主旨是以學生未來的實際需求為中心,老師以實際性能較強的案例引導學生更加直觀和有效的學習,結合教材上的專業理論,讓學生自己以探究性的思維去學習和應用,以此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降低甚至是消除未來工作中學生只懂想和說,卻不懂做或實際效果低下的現象。所以針對這方面各教師在選擇和設計案例上就要更加的全面和科學,不能單一的復制相關案例應用于教學中。
二、《經濟法》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目前很多院校的《經濟法》教學方式和內容,在培養學生實際應用方面有所不足,并沒有把專業的理論知識與案例教學進行系統學的整合,很多案例都是以理論為基礎所設計和選取,在這種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是過于傾向以理論為主的傳輸性教學,就是把過多的精力應用于學生《經濟法》的實際操作中,最后導致學生在面對問題時,沒有專業知識支持,而導致解決方法單一、低效,并且突發狀況較多,解決方式不夠全面,很難真正做到令雙方真正有效的融合,讓學生可以運用專業的理論知識去推動實踐行動,而在案例教學過程中學生又可以靠親身實踐去靈活化理論知識,這方面的《經濟法》教學的效果并不理想。特別是在現代多元化的社會發展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也變得多元化,那么學生在擁有了專業的《經濟法》知識,還要擁有相應的應變能力,創造能力和自主學習的意識、能力,這些都是現代企業、公司發展過程中對人才需求所不可缺少的部分。
當學生未來投入到工作中后,自然會面臨著各種不同的問題,而當問題出現時,學生首先做出的應對方式,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其工作效果,這就需要學生學會活用《經濟法》相關知識,以專業知識為基礎做到臨危不亂。對于《經濟法》而言的創造能力,也決定了學生在不同的工作環境中的適應能力,不同行業、企業的運作方式和職員的工作內容都有所差別,而當學生在一家公司、企業的工作時間產生變化后,自身的工作內容相應的也會發生改變,這些種種變化時時刻刻都會加在學生的身上,想要適應并在這些變化中取得一定的成果,就需要讓學生具備一定的創造力。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直接決定了學生未來發展的長遠度,也可以說是學生自我提高的能力和意識,而這恰恰是現代學生最需要的,也是最欠缺的,自主學習方面的不足,很容易令學生在《經濟法》方面的專業度出現落后、不全面的情況。
三、案例教學法的有效應用方式
(一)案例的設計與選取
首先,教師在選擇案例方面要保證科學性,案例教學不是指把理論知識故事化,而是通過科學的方式去讓學生親身體會《經濟法》所設計的知識。在這里的科學性,包括了:學生接觸《經濟法》的時間、對《經濟法》的了解等等。教師在采用案例教學法時要設定不同的目標,在教學的不同時期中去選擇不同的實際性較強的案例。在教學的初期,教師選擇的案例涉及到的《經濟法》知識應是比較常見而簡單的,案例的內容只要保證其完整即可,如:經濟糾紛和勞動合同方面的知識,只要甲乙雙方合理存在即可。對于《經濟法》教學中包含的專業術語,在初期的案例教學中,可以只選擇或加入較容易理解、生活中可以接觸到的術語,在這方面也可根據教材、學生、院校的具體情況而定,從而令學生在教學初期可以以比較放松和積極的心態去學習。
在《經濟法》教學度過初期后,教師就要明確多元化在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在現代社會中,可以說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接觸到《經濟法》,并且中國作為進出口大國和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經濟法》的教學就更加需要保證多元化。雖然在之前因為經濟危機的關系中國進出口企業和公司的發展受到了較大的影響,但近年來該行業又得到了復蘇,同時物流行業與電子商務的相生發展,也加快了國內進出口的發展。因此在教學的中期,教師選擇的案例要更加具有代表性和全面性。案例中除了甲乙雙方,還要有具體的合理的事件,包括:事件整體的走向,人物不同時期的變化等,同時還可加入更多的第三方或突發性的元素,通過分析案例中的突發情況,來培養學生如何利用《經濟法》知識去處理突發性的問題,增加學生的應變能力。
(二)案例與教材的整合方式
通常在《經濟法》教學時,教師們會以課本、教材的內容為核心,案例為輔,即:以案例中相對應的教材內容進行教學。這種教學模式雖然可以短期提高學生對于《經濟法》的學校效果并鞏固期記憶,但卻不能發揮案例教學法的最大效益,令學生的理論和實踐都沒有得到顯著的提高。很容易就導致教師在課堂上,只教授了案例中教材所涉及到的知識點,但案例內的其他的問題和知識卻并沒有得到及時的詳細講解,令學生產生過多的疑問。
案例教學法的主旨是令學生猶如親身體會到了一次工作中應用《經濟法》的過程,可以教材內容有限,從而限制了整個案例的講解,讓學生不能真正直觀的體會到案例中的情節。還有部分教師卻與之相反,在采用案例教學法時,會過于重視案例的分析和《經濟法》的實際應用,從而忽略了本應結合的.教材內的知識,看似讓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得到了快速成長,但學生因為沒有掌握和深入了解足夠的專業知識,就導致全面性的不足,在未來的實際工作中,無論是解決自己遇到的法律問題還是管理團隊,都缺乏先進的專業知識為基礎,特別是在面臨各種復雜和相互交替的稅務法律問題時,極容易出現疏漏的情況。因此在應用案例教學法的過程中,各教師在以《經濟法》教材為主導的同時,也要做出靈活性的改變,把《經濟法》中相互會涉及到的知識放在一個案例進行教學。這樣做即令案例的選擇可以更加多樣和靈活,也令案例教學的內容更加豐富、真實。
(三)培養學生分析能力
很多學生在未來的工作中都會遇到這種情況,自己已經完全按照上級的要求工作,但結果卻并不理想,學生運用《經濟法》專業知識的方式和上級的要求相互背道而馳,這種現象在《經濟法》的教學中也會發生。即學生自己認為對案例的分析和相應知識的運用很正確和妥善,但教師卻不同意。這種現象可以從兩個角度進行分析,一是學生沒有真正認清老師的要求和深意,造成自己的想法脫離了教學,二是教師忽略了學生的個性化培養。在案例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體現出不同學生的不同性格和思維特征,現代教育的理念之一,是培養自我個性和思想的多元化教學,即使是較嚴謹的《經濟法》教學,也應該改變統一化的教學方式,消除傳統教學的弊端。因此當教師引導學生去分析案例時,還應聽取并結合學生的想法進行教學,然后針對學生想法中存在的漏斗和錯誤,進行補充和引導性的改正,在保證個性化培養的同時,彌補學生思考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之處。
【淺談案例教學法在《經濟法》教育中的應用的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