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探析城鄉經濟統籌發展的對策思考
摘要:統籌城鄉經濟發展,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任務。推進農村城鎮化、引導農村富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是城鄉統籌的最佳選擇。農區發展畜軟業則是實現城鎮化和勞動力轉移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城鄉統籌 農區畜牧業
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建設現代農業,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人,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中之重。如何統籌城鄉經濟發展?普遍認為推進農村城鎮化、引導農村富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是最佳選擇。那么,現階段農區推進城鎮化和勞動力轉移的途徑是什么?筆者認為,是加快發展畜牧業。
一、農區畜牧業是統籌城鄉經濟發展的必然途徑
1.農區畜軟業承農啟工,產業鏈長、關聯度高,帶動能力強,可輻射城鄉經濟
一方面,畜牧業通過對飼草飼料的旺盛需求,拉動了糧、棉、油、菜等主要農產品生產,并將大量糧食、秸稈、餅粕等農副產品轉化為肉蛋奶,既充分利用了資源,加快了農業的良性循環,又實現了生物轉化增值。另一方面,畜牧業是承農啟工的“中軸”產業,帶動了飼料、獸藥、皮革、食品、儲運、冷藏等眾多相關產業的發展,延長了產業鏈條,提高了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尤其是隨著畜產品加工企業迅速崛起,一批現代化的畜產品加工及飼料、獸藥生產企業群也將隨之建立,其生產、加工和銷售的鏈條將延伸到小城鎮和村莊,成為城鎮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2.農區畜軟業屬于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可吸納大量勞動力就業
與種植業相比,畜牧業對大自然和土地資源的直接依賴很小,更大程度上利用了人力資源,能較多地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可有效緩解人增地減的矛盾。畜牧業發展不僅直接吸納了大批的富余勞動力,同時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為農村富余勞動力的轉移提供了更大空間,推動了農村勞動力的有序轉移,推進了城鎮化進程0 2000年畜牧業在國內曾提供了8000-9000萬個勞動就業機會。尤其是奶類,如果人均占有量按全國平均水平算,也就是每人每月喝0.5公斤牛奶的話,一年中單單一個河南省就可安排20多萬城鄉勞動力參加牛奶生產、加工、銷售等相關環節的工作。
3.農區畜軟業是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
畜牧業由于其自身的特點,在增加農民收人方面有其獨具的優勢。一是畜牧業搜蓋面廣,不同地域的廣大農戶都可通過發展畜牧業增加收人;二是畜牧業投資少、見效快、商品率高,從而是農民現金收人的主要來源;三是畜牧業對土地依賴度低,單位面積產出較高;四是畜牧業與農業互相依存,互相促進,既可使糧食轉化增值,又可增加有機肥以提高農產品品質,實現降本增效,大幅度增加農民收人。據調查分析,2001年農戶飼養1頭豬可盈利70元左右,1頭奶牛盈利2500元,1頭肉牛盈利370元。河南全省農民人均純收人增加額37.46元中,來自畜牧業的為26.18元,對農民增收貢獻率達70’0,畜牧業已成為農民增收的“重頭戲”。
4.農區畜軟業的超強發展可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
發展畜牧業是調整優化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重要內容,有利于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現代化農業的必要條件主要有三個: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要達到50%以上;農產品加工產值與農業產值的比例在3:1以上;農產品的商品率在50’/o以上。目前發達國家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都在70%-80%。據測算,畜牧業增加值每增長3個百分點,可拉動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1個百分點,拉動國內生產總值增長0.2個百分點。目前我國農業省份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一般都在30%左右,發展畜牧業前景廣闊,潛力巨大。
二、加快發展農區畜牧業的對策思考
1.改造或擴展種植業結構,建設畜軟農業
畜牧農業是較種植農業更高級、更為完善的農業形態,它是以畜牧業為主體,以種植業為基礎,以加工業為先導的一種產業體系。建設畜牧農業近期最具現實意義的就是可以有效緩解農區當前人畜爭糧的矛盾。農區種植業結構試圖由“糧 經”的二元結構調整為“糧 經 飼”的三元結構已歷經多年,但由于農業規模經營發展滯后,“飼料作物”要同糧食作物爭面積、爭產量,在糧食主產區實施阻力較大,效果不甚明顯,對此應在糧食生產指標上實行政策性傾斜。同時,重點采取種植業內部改造的辦法,即轉變生產經營觀念,打通糧、經、飼三種產品相互轉化的渠道,既注重三者比例,更強調“三位一體”的藕合作用,把目標由畝產多少糧食轉變為畝產多少蛋白質。改造普通玉米為高賴氨酸玉米,提高高蛋白玉米產量,提高玉米飼料報酬率。此外注重種植業的外部擴展,加強“營養體農業”建設,即農業生產不以獲取作物的籽實部分為目的,而是以收獲作物的莖葉等營養體為目的以獲得經濟產量,充分挖掘非競爭性農業資源潛力,從而為農區畜牧業的快速發展奠定物資基礎。
2.以發展扔業為重.點推進畜軟業結構調整
農區畜牧業要大發展,必須根據國內外市場需求,依靠科技進步,改善畜產品品種結構,提高產品質量,增強市場競爭能力。要加快發展牛羊等食草型、節糧型畜牧業,把發展奶業放在突出位置。目前我國肉蛋產品人均生產量均已超過世界平均水平,但奶類人均生產量卻僅有6公斤左右,與亞洲國家人均47公斤、世界人均100公斤左右的水平相比,存在很大差距。要積極穩妥地引進、推廣先進飼養和繁殖技術,挖掘出提高奶牛的增產潛力,在不斷增加養殖數量的同時,加強品種的改良,建立優質奶源基地,提高整體產奶水平。生豬生產應在穩定數量的基礎上,加快品種改良,優化豬群結構,增加適合市場需求的優良“三元雜交”和配套系瘦肉型豬的比重。禽蛋生產要控制發展規模,提高生產水平。禽肉生產要在增加數量的基礎上,重點提高產品質量。大力發展牛羊生產,加快肉牛的品種改良、后期育肥和產品分級等技術推廣;加快肉羊品種改良和山羊的肉用化進程。
3.提高畜產品加工深度,增加加工品在畜產品消費中的比重
一個好的加工項目和企業可以顯著增加產品的附加值、帶動一批產業的發展和促進當地支柱產業的形成。目前發達國家舀人均肉制品消費已占肉類總產量的60%-70%,我國實行規;⒖茖W化生產的肉制品僅占肉類總產量的大約4%。歐洲國家丈人均肉制品占有量約50公斤,我國不足2公斤。相比之下我國差距也很大,且加工技術落后,加工深度不足,缺少優質高檔品見種。必須大力開發冷鮮肉及快餐食品,開發蛋粉、液體蛋等新型主蛋制品,促使上市產品多樣化,增強產品市場競爭力。要加強畜旨產品生產、加工、保鮮、包裝、貯運、營銷等各個環節的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加強對畜產品的綜合利用和深度加工,樹立品牌意識,提高產品質
【探析城鄉經濟統籌發展的對策思考】相關文章:
探析大連航空物流業的發展與對策03-26
探析城市園林綠化存在的問題及發展對策03-18
甘肅省發展儲能產業對策思考01-08
探析證券投資基金發展對銀行業的影響與對策03-19
探析企業激勵的問題與對策03-19
我國中小城市會展發展潛力及對策探析03-21
探析大通縣農業生產現狀及產業化發展對策03-18
沃爾瑪經營戰略的變化與對策探析03-22
關于祁門縣發展茶葉機械化生產對策的思考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