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低碳理念的農村綠色建筑經濟效益分析論文
摘要:隨著經濟高速發展,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全社會最為關注的問題,近年來我國開始向資源節約型社會轉變。對低碳生活的大力倡導,促使農村建筑行業也將低碳理念和綠色建筑的發展相結合,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建筑施工期間以及在對于建筑后對與能源的巨大消耗。而隨著人們對低碳的認識和重視,而更多的是怎么去在日常生活中實現真正的低碳。所以,在低碳理念的背景下對于農村綠色建筑自身的經濟效益進行了探索性研究。
關鍵詞:低碳理念;農村綠色建筑;經濟效益
1低碳理念下綠色建筑的內涵
從綠色建筑的內涵來看,其并不單單是指要增加各種可能的綠化空間來提高建筑物的綠化率。真正的綠色建筑是一種全新的建筑理念,是指要將建筑與自然有機充分和諧的結合到一起,使建筑物在建造過程中不對或少對周邊環境造成破壞,使建好的建筑物能與周圍的環境相融合、相適應,并在后續的使用和維護過程中不對環境造成持續的污染和傷害。
2我國農村綠色建筑發展現狀
隨著國家對“三農”問題的重視,農村建筑已然成為衡量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標準之一。當今我國農村建筑的大部分仍然屬于高消耗能源的建筑,該類型建筑無論從建設的過程和后期的維護角度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這種建筑實際效率較低下,不僅在經濟成本投入上相當巨大,而且廢棄物排放量較高,含碳氣體量較大,會對周圍環境造成難以估量的破壞和影響。農村建筑行業也在大力提倡低碳理念,但對低碳理念下的綠色建筑的認知仍存在一定的偏頗,將“綠色建筑”與“綠化”等同,認為綠色建筑就是擴大所在建筑區域內的綠化面積的從業者比比皆是。究其原因,建筑從業者對于綠色建筑的認識過于淺顯,僅僅停留在字面上,沒有深刻理解綠色建筑的內涵,沒有立足于“低碳理念”充分的挖掘綠色建筑與環境和社會發展的相互關系。除此以外,建筑行業過分重視經濟利益,為了降低自身企業運營的風險,缺乏對綠色建筑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使其對于綠色建筑認知有一定的局限性。
3傳統建筑的經濟效益分析
傳統建筑經濟效益的分析主要是對于大量相關效益的整合。一方面指資金效益,即盡可能的考慮到經濟收益和支出成本之間的關系,使經濟利潤最大化。另一方面使社會效益,除了建筑對當地帶來的形象影響之外,還包括節能效益、減排效益等一系列對環境帶來的影響。建筑企業在衡量其經濟效益時側重點是資金效益,即經濟利潤的最大化。在這個過程中建筑物及其建造過程中對環境的保護所受到的重視十分有限,甚至被直接忽略,使用這種計算方式更不能將農村綠色建筑收益融入到其中。綠色建筑的建筑成本支出要遠高于高能耗建筑,這就使得重視資金效益的建筑企業從眼前的經濟利益角度出發無法真正開展農村綠色建筑的研究,更不能將綠色建筑在廣大農村進行有計劃、有規模的建造。
4低碳理念下農村綠色建筑的經濟效益分析
就目前而言,用市場價法來對經濟效益進行一定的計量以后,這是真實價值的主要計量的最主要的方式。除此之外,在低碳理念的基礎上對其實際經濟效益計算期間,還要增強綠色建筑實際成本和其所創造的經濟效益間的有效計算。一方面,綠色建筑實際成本包括了材料、人工、項目管理費等直接成本,此外還包括了建筑建造過程中和使用及維護過程中給周圍環境帶來的破壞,以及對環境污染的治理等產生的成本,特別是碳排放量增大帶來的溫室效應及其引發的一些列問題的治理。另一方面,綠色建筑的經濟效益也包括了直接效益和間接效益兩部分。其中,直接效益主要指建筑投資的實際回報,其受到建筑物質量、建筑周邊環境、建筑群中的綠化情況的影響。而間接效益則是建筑為周邊環境的改善所帶來的正面影響,這將對使用或居住綠色建筑的人們的身心健康帶來利益,同時也為農村自然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這是一種長遠的收益。從碳排放量的角度進行分析,建筑材料施工期間的能源消耗所產生的碳排放量占整體的20%左右。建筑在使用期間,首先,在供暖階段的能源消耗的碳排放量占整體的2%左右;其次,非主動性能源消耗,例如,照明、空調、電梯等,占據了能源消耗的92%[1]。因此減少農村建筑能源以及建筑使用過程中能源的使用,并大力推廣新型清潔綠色能源,才能真正減少碳排放量,從低碳角度提升農村建筑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朱詩饒.低碳理念下綠色建筑經濟效益探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5,12.
[2]李偉.低碳理念下綠色建筑的經濟效益分析[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6,02.
【低碳理念的農村綠色建筑經濟效益分析論文】相關文章:
綠色建筑設計理念分析論文10-24
綠色低碳工業建筑的論文07-16
低造價工程管理經濟效益問題分析論文06-28
低碳理念下的生物學教育論文10-14
精明增長理念下低碳經濟論文09-10
建筑設計低碳建筑論文(精選5篇)08-04
建筑節能綠色理念設計思考論文10-07
綠色建筑設計理念與節能技術論文10-23
住宅建筑節能技術的經濟效益分析論文07-31
低碳經濟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分析論文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