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數字圖書館建設中的著作權的論文
一、數字圖書館建設中的著作權保護問題
1.網上信息的開發和使用
數字化圖書館使用到的信息,除法律條文、時事新聞、通用表格和公開的歷法外,其余作品無論是不同類別的信息劃分,還是電子期刊,只要具有獨創性、可復制性等特征,均受著作權法保護,網絡信息、數字資源雖然與傳統作品載體不同,同樣受著作權保護。也就是說,網上數字作品的保護是毋庸置疑的,其著作權保護問題已經不再是保護不保護的問題,而是如何保護、著作權歸誰的問題。也有人將著作權保護等同為作品的合理使用,這也不無道理。數字圖書館數字化對象主要有圖書館館藏資源、電子出版物(電子圖書、期刊、報紙等)、網上信息資源,在資源加工環節如果未經許可擅自對版權作品進行數字化轉換肯定會侵犯著作權人的權益,這是毋庸置疑的。此外,圖書館將未經許可的數字化信息發布到網上允許讀者進行點擊閱讀的行為,也是不允許的。除此之外,數字化圖書館信息“緩存”服務也與信息網絡傳播權密切相關。在數字化圖書館應用服務環節,與信息網絡傳播權有關聯的行為主要有:點播活動中的轉載,摘編行為,館際互借,網絡資源的內鏈與外鏈。如果內鏈鏈接的不是同一網站的內容,則屬于侵權,外鏈鏈接的是未經授權許可的內容,也會引發傳播權及著作權問題。圖書館若依據相關法律條例獲取信息資源,或向著作權人支付一定比例的薪酬,或依據信息使用規范細則明確信息信息使用程度,合理進行資源開發、利用和傳播,也就可以避免相關問題的出現。
2.數字化轉換的著作權問題及作品的上傳、下載和復制
作品數字化是數字圖書館存在和發展的前提,數字圖書館建設中通常要將現有作品數字化。由著作權法規定可知,使用作品,是著作權人的一個權利,同樣,對作品進行數字化轉換也是著作權人的專有權利。圖書館館藏資源的數字化轉換只是增加了作品的一種使用方式,它雖然沒有產生新的作品,但是仍會涉及原著作權人的著作權問題。圖書館將作品進行數字化轉換,實際上已經超出了作品的合理使用范圍,即使是因館藏所需而進行的數字轉換其數量也要受到限制,并只允許本著公益目的轉換、復制本館所收藏的作品。如果圖書館出于營利需要未經著作權人許可私自進行作品數字化轉換、存儲或傳播,其做法顯然會造成侵權后果。就作品的上傳、下載和復制來說,圖書館未經授權即對已購圖書進行數字化,并在館內局域網上允許用戶下載使用,即可造成侵權。針對這一問題,業界認為,圖書館充分利用信息資源中心優勢,積極與著作權人進行溝通協商以取得復制品的某些權力然后再在網上為讀者提供服務,這種作品復制和使用方式相對可靠一些。
二、數字圖書館建設中的著作權保護優化策略
1.加強與完善相關策略
在信息資源建設中,我國學界逐漸形成了涵蓋檔案保護、圖書保護、古籍保護在內的“大保護”思想,而要想促進數字圖書館建設的發展,政府有必要對數字圖書館建設引起的知識產權、著作權、傳播權等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和研究,重新定義圖書館為讀者提供各種服務的合法性,以建立能維護圖書館和權利人利益平衡的平衡機制。圖書館對作品的“合理使用”是各國版權法所普遍承認的,但是,目前,我國版權法關于圖書館“合理使用”的界定過于模糊,這就需要相關部門積極參照他國版權法,對圖書館合理使用權限給予新的認識和解釋,建立健全圖書館作品使用制度和規范。具體來說,圖書館使用權限條例應涵蓋如下圖書館義務:使用時要說明該作品的名稱、開發者;不得侵犯權利人或其合法受讓者依法享有的權利;復制品使用完畢后必須妥善保管、收回或者銷毀。圖書館為陳列或保存的需要復制數字化作品限于本館合法收藏的作品或已經合法提供給讀者的作品,復制的數量嚴格控制在保存(存檔復制)與替代(損毀替換復制)的范圍內,不得銷售和出租。在信息資源的建設與管理中要盡量選擇版權糾紛不明顯的信息資源進入公共領域,對有版權聲明著作權人不以全文數據庫的形式收集,應制作成書目和文摘型的數據庫類型。
2.最大限度獲取數字版權
從當前來看,很多公共領域商業性質數據庫資源存在較大的征集空間,為此,首先,逐一進行征集,即單獨征集特定的信息資源,一般情況下,出版作品權利人和信息獲取人協商,使信息獲取人從著作權人那里獲得授權。并且選擇服務時,在閱讀和瀏覽電子內容時,應依據協議內容進行,禁止任意下載與復制;其次,進行大規模的征集。該種方式為大批量的獲取信息資源的授權,即通過圖書館和權利人雙方的協商,從中獲得一次性的版權作品使用許可。最近幾年,特色數據庫館藏資源集中的傳播、開發以及整合,使特色信息資源大批量獲取機會得以顯現。在編輯、整合不同信息資源后,以數字化形式提供給公眾;最后,為達到有規律的獲得信息可利用模式,提高版權征集效率,圖書館可委托版權代理機構,從著作人那里爭取版權。當然,有時著作權人會將作品以無償或有償的形式給圖書館進行溝通,此時圖書館應給予數字版權人一定的獎勵,例如頒發榮譽證書,甚至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償等。另外,在征集和購買信息資源時,可在借助圖書館自身需求豐富館藏文獻信息的基礎上,例如,制作文摘、書目、培訓視頻資料、講座等等。圖書館可根據自身情況建立,依據用戶的不同需求提供各類服務,從另一個層面上講為充分利用與深度開發自身版權資源,使自建能力與社會價值得以充分發揮。
3.其他優化策略
數字圖書館的價值主要體現在獲取信息資源效率提高上,同時使知識得以更好的傳播與交流,因此,需將信息資源全社會共享當做重要發展目標。考慮到數字圖書館既可充當終身用戶的角色,又可被看做是新型網絡信息傳播者。同時,在著作權利人和用戶權利間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因此,為使圖書館利益得以更好地實現,信息網絡傳播的鄰接權也應當充分享有。當然,為了使出版商的資源優勢得以充分發揮,從中獲取最大利潤,圖書館應和出版商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另外,為更好的滿足社會需求,我國數字圖書館應具有一定的豁免權,即對圖書館信息的傳播,在賠償與起訴上加以豁免,在采取過錯原則的前提下,可使默認許可方式進行傳播。
【數字圖書館建設中的著作權的論文】相關文章:
淺析數字圖書館建設中的著作權集體管理制度09-16
數字圖書館和有關著作權題目的思考08-23
淺談知識管理與數字圖書館論文09-26
高校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分析(精選5篇)06-02
圖書館數字化建設中的服務模式創新探析10-09
數字圖書館網絡信息安全研究論文07-17
關于圖書館光盤管理系統著作權的論文08-07
數字圖書館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論文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