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新課程下教師如何轉型教育理論論文
新課程實施客觀要求我們改變過去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以教室為中心的單一模式。新課程改變的目標就是要改變以往英語課程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培養的傾向,強調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識實際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作為綜合課程的重要實施者,教師可以成為課改的主力軍,也可以成為課改的阻力。在新舊課程之間的轉換,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又如何去面對新課程?
一、教師要提高綜合素質
由于新課程越來越走向綜合化,培養學生教高的綜合素質非常重要。目前教師基本上是分科培養出來的,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綜合素質欠缺的老師就很難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因此新形勢下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決不能停留在教書的框架里,要樹立育人的觀念,從思想素質和專業素質來提高自己。首先要有較高的人品修養,強烈的責任感,嚴謹的治學態度和為教育事業奉獻的敬業精神。其次是專業素質。作為一名外語教師,除了對語音、詞匯、語法有良好的掌握和具備精湛的聽說讀寫能力以外,還應掌握一些領域的知識。因為學生有“向師性”,他們常常把求知的欲望寄托在老師的身上。當學生自己的獨立見解與傳統思想發生沖突,需要老師對學生進行全面教育,引導他們去改變片面甚至錯誤的觀念,試想沒有共同語言和廣博的知識是無法奏效的。因而,外語教師要在工作時間中不斷學習,不斷的獲得專業知識,廣泛涉獵其他領域的知識,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做一名合格的教師。
二、課程不等于教科書
教材教科書是有學科專家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征,根據學科學習規律和新課程標準對于教材編寫的基本原則和使用建議編寫出的課本。教材是教師,學生用書及輔助性的工具的統稱。而課程是教師、學生、教材、環境四因素的整合,不僅是一種過程、一種結果,還是一種意識。因此只有具備了一定的課程意識,我們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課程,才能認識到課程是有計劃的安排學生學習機會的過程,并使學生獲得知識,參與活動,增加體驗。只有具有了這樣的課程意識,我們才能更好的實施新課程,才能讓自己的教學具有永久的活力。
三、激發學生英語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策略
在英語學習方面困難教大的學生,其主要困難是由興趣、信心和策略等方面的問題造成的。如果學生一開始沒有足夠的興趣和信心,就不會有一個好的開端,以后的學習自然有困難。教師要善于根據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發展的特點,認真研究教學方法。一節課的教案應該有基礎內容、預備內容和擴展內容;有時間性和創造性的活動;還應有個體活動和交互活動。此外,聽、說、讀、寫應該有主有次,互為支撐和發展。這樣就使每個學生在下課的時候都能說:“上了今天的課,我覺得有很大的收獲!睂W習有困難的學生,要耐心幫助,多用欣賞教學法,捕捉他們的閃光點,鼓勵他們進步,使他們樹立信心。此外,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的滲透學習策略的訓練,讓學生在學習中有意識地嘗試和使用學習策略,為他們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體現出學生主體的特點
一節好的英語課,主要不是取決于教師在課堂中的表演,而是取決于學生的發展。一個教師的語言能力再高,如果學生的語言能力沒有得到發展,那也只是教師的不斷進步,對于學生沒有實在意義。英語教學主要是促進學生對英語的學習,掌握與應用,英語課堂必然是一個以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引導為主的活動情境。
教師應當充分注意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機,為學生的主動參與和自主學習留出空間,因而應通過各種方式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排除學習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種種障礙;營造一種有利于英語學習的氛圍,讓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參與。同時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開發個性前能,使每個學生在英語學習中都能找到自己擅長發揮的領域和成功點,在課堂中真正成為主體。
五、轉換教師的角色,體現出合作互動的特點
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傳授者和管理者,領導者,而是更加多元化。在教學中教師要從課堂教學的領導者轉變成合作者,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學生發展的促進者,引導者。同時教師還必須負擔起教育教學研究的重任。在基本功方面要求教師要有說、讀、寫、問、聽、講、授、演等能力。同時不可忽視課堂教學的基本要求,它包括:教師、學生、教材。按《新課程標準》精神,教學過程應當是教師和學生以教材為內容,協同活動的過程,是教師與學生平等對話的過程,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合作、體驗、交流和實踐的過程。因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不斷為學生創設語言環境,利用錄音、錄象、多媒體等電教手段為學生創設應用語言的交際機會,使學生的知識從合作、體驗、交流和實踐中獲得。
新課程標準明確的提出讓學生參與和合作的教念。英語的“情景教學”“活動教學”以及現在提倡的“任務型教學”都離不開學生的主動參與及活動。合作精神是培養情感態度的一個重要內容。教師在合作內容上,積極給學生創造空間,多參與分組活動(groupwork),角色扮演(roleplay)和任務型教學(task—basedteaching),在各種活動中有意識的培養合作精神。學生沒有良好的合作意識,教師不可能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再者,教與學是雙向的,教師和學生也要建立融洽、民主互動關系,經常和學生一起反思教學過程和學習效果,互相鼓勵和幫助,做到教學相長。
六、需要多樣化的教學
課堂教學中,變教師為“單相教授”為師生共同進行學習的“雙相交流”。要創設有雙相交流的語言環境,創設有語言交際情景,經常變換教學方式。師生共同創造的過程,能很好的調動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使他們英語學習保持著濃厚的興趣和高度熱情。
用課外小組活動補充單一的課堂教學。英語教學任務在于培養學生的語言習慣,使他們具有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而語言習慣獲得僅靠課堂遠遠不足,許多教師采取增加課時,課外加班加點,布置大量作業等辦法來增加學生接觸外語的機會,但負面效應太突出。因此,將教學任務放在課內外和校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完成是一種有效的措施。用豐富的課外活動配合課堂教學,同時又把課堂教學內容擴展到課外活動中去,形成內外互補、互相促進的綜合學習方式。
采取題材多樣的語言材料進行教學,只利用課本或少量的補充材料對學生進行重復的、機械的訓練,只會使學生厭煩、乏味。因此,需要教師為學生準備盡可能多的閱讀,聽力材料供學生在課內外學習。訂閱英語雜志和畫報,將課內外學習和交流可以比喻為“將羊群放在草肥水美的大草原上去吃草,而不是只靠割些草來喂給關在柵欄里的羊。”學生只有讀的多,見的多,他們的視野才能廣闊,在學習語言的同時,也了解一些英語國家的文化。這正是這多樣化的教學要達到的目的。
總之,面對新教材和新課程,我們有點茫然失措。然而作為一名教師,如果不能系統的把握新教材和新課程,又如何去駕馭課堂?只有面對挑戰,教師不斷去學習,做學習型教師,才能適應《英語課程標準》對從事英語教學的要求,使自己在新一輪教學改革中脫穎而出。作為跨時代的英語教師,只有在更新教學觀念,改革教學方法的基礎上,認真學習《英語課程標準》,研究新教材,領會其精髓實質,采取有效教學方法,才能搞好初中英語教學。
教師要適應教學需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質,把自己培養成“一專多能”的高素質人才,要不斷改變自己知識結構,拓寬認知領域,加強師生間的團結協作,達到學科間的溝通和融合。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
【新課程下教師如何轉型教育理論論文】相關文章:
新課程標準下的初中數學教育論文05-24
學生的潛能如何得以開發的教育理論論文12-11
新課程背景下的閱讀教學的策略教育論文12-05
如何培養和激發學習動機的教育理論論文06-25
新課標下如何設計課堂作業的教育理論論文12-07
傳統行業轉型升級下實體經濟論文12-02
數字化背景下的教育理論刊物走向分析論文12-02
科學探究課中如何實施有效教學教育理論論文12-07
新課程下標準下的化學教學論文11-20
如何獲取護理論文寫作資料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