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有效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探索教育論文
[摘要]四川大學附屬實驗小學一直堅持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全面開發、全體參與、全員實施、全程推進。在實踐中,學校通過貼近生活實踐的學習,激活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引領、示范、訓練、拓展,引導學生在實踐探究中成長,完成從自由、自主到自覺的探究性學習過程;在行動中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顒訉嵺`課程的有效實施促進了學生、教師和學校的共同成長。
[關鍵詞]四川大學附屬實驗小學;新課程改革;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八年課程改革,四川大學附屬實驗小學(以下簡稱“川大附小”)一直堅持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全面開發、全體參與、全員實施、全程推進。有效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不僅培養了小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實踐能力,也促進了教師教學行為方式的真正轉變,更是讓百年老校的教育煥發了青春,走向理想。
一、在生活體驗中學習——激活全體學生學習興趣
新課改要求學習不能脫離實踐,教學不能脫離生活,發展不能脫離情趣愛好,于是我們開放了校園!捌呤小被顒用Q來自于民間俗語“七十二行,行行出狀元”。根據孩子的生活經驗和對社會角色的感知和興趣,全校以城市行政機構、餐飲食服務業、休閑制作娛樂業、醫療保健業、文化藝術演藝業、廣告傳播業、誠信文明監督業等領域的業務作為活動主要內容,并模擬由行業體系具體形成行政機關辦公區的稅務、工商、民政、衛生、環保等部門。
餐飲食服務業與休閑制作娛樂業有美食服務一條街的好吃點開心食品屋、開心水果點商店、韻律鮮榨果汁店、開心邵鴨子、數碼寶貝糧果店、史努比咖啡陶藝館等;醫療保健業系列有健康生活館的紅星醫院、健康按摩院、開心健身房、環衛保潔小公司、環保產品制作坊、廢品回收環保公司等;文化藝術娛樂業有書畫拍賣行、文化用品超市、知識書店、歡樂小報亭、苗苗文具店、繽紛演藝公司、未來號觀光車、數碼寶貝動畫影城、小精靈照像館、集體生日party、環保游戲、毛毛蟲禮品屋、賣書、換書小市場等;給學生們金融業體驗的有便民銀行和滿意舊貨市場小能手、皮鞋美容中心等。學校首創性地將一座仿真型的城市搬進校園,將幾十個行業、上千個崗位呈現在孩子們的面前。全校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選擇不同的行業,進行角色體驗。
為了扮演好一個角色,孩子們會不斷到社會中去觀察、詢問、走訪、調查、交流。他們把家長帶進來,將親戚卷進來,社會也隨之跟了進來。我們見證了孩子們從未有過的參與熱情和體驗社會生活的主動性。他們在主動積極甚至忘我的社會角色體驗中感受了生活的公平和正義、愛心和責任、勞動和光榮。與此同時,我們也感受到社會實踐活動對孩子們自覺主動學習的價值和意義。
社會實踐活動有如此大的魅力,那么在大自然中的體驗又會如何呢?社會可以模擬,而大自然是不可以復制和模擬的。孩子們需要走出課堂、校園、城市,到自然中去,到鄉村去進行體驗活動,但如何規避風險又成為擺在學校面前的難題,學校組織的大自然生活體驗與家庭組織的游山玩水有何不同也是我們必須研究的問題。我們根據對國家新課改精神的理解,認為經過組織改造的大自然活動是可以規避安全風險的,經過教育意義滲透后的自然活動是可以獲得價值體驗的。于是,我們主動與社會團體聯系建設自然實踐基地(成都市陽光素質教育基地)。每年有3—5天的時間,我們組織孩子們到自然和鄉村去體驗大自然的神奇,感受農村生活的情趣。在那里,孩子們暢游花鳥世界,認識山川河流,與農民交談,與農村孩子交朋友、做游戲。學生對自然非常著迷。孩子們在農村的生活體驗,既能了解農村生活和農作物,又能培養熱愛勞動的情感。孩子們回到校園后提出把學校空閑綠地用于種植農作物的建議。學校為了保護孩子們勞動學習的熱情,把校園的綠化地開辟成“勞動種植基地”,采用“包產到戶”的方式分給每個班一塊自留地。各班可以根據一年季節自己確定種什么,班級學生輪流擔任“小農夫”,教師指導流程,學生負責翻土、下種、施肥、澆水等一系列田間管理,收獲的花卉或蔬菜由“小農夫”進行分配,可以一家一株帶回家,也可以賣給學校食堂做班費。因參與自然、社會和社區服務的生活體驗所帶來的學習情感變化成為家長和孩子自然永恒的記憶。
二、在實踐探究中成長——走上學生能力培養的理性之路
新課改強調實踐和探究能力要在親歷實踐和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培養。我們始終堅信,只要孩子們真正經歷了實踐探究的過程,能力就一定會有提高。根據我們的觀察,少年兒童的探究性學習是從自由、自主開始,然后到自覺的。學生從自由、自主到自覺不能完全由自己完成,他們需要教師引領、示范、訓練、拓展。
從2002年開始,我們將新課改的“探究性學習”作為課題進行了立項研究,首先在科學課中進行實驗,經過幾年的研究,形成了探究性學習課堂的六大教學策略。
第一,精心營造,創設探究的生活情境。教師將教學內容外化為每位學生容易接受的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有直觀的形象可把握,有豐富的情境可感受。學生先感受后表達,教學真正成為學生生動活潑和自我需求的活力之源。
第二,邊做邊悟,動手又動腦。我們注意到人的學習具有有意識和無意識兩種不同模式,兒童的學習大量依賴的是無意識、不能自我覺察的內隱學習。我們給孩子提供大量的動手動腦的材料和機會,讓孩子動手去做,動腦去想,在動手又動腦的過程和親身經歷中去領悟。
第三,積極評價,喚醒熱情。探究的每一個細節變化,都能讓孩子感受和體驗到對自己的意義和價值,都會促使他們積極喻悅地繼續學習。我們通過語言、表情、手勢、過程積分和過程呈現等方式,極大地調動和喚醒了孩子們的探究激情。
第四,以探究為中心,及時鼓勵發現。探究式教學,如果不以探究為中心、為目的,容易重回傳統課堂模式。于是在探究式教學中,我們不僅關注了探究的目的,還關注探究過程中的新發現,也就是開放教學目標。
第五,小組協調,促進交流。我們先在課堂上提出要求,角色劃定,學生自己對號入座,過程體驗。教師提醒強化,學生分享角色認知,整體呈現成果,逐步形成學生的合作意識。
第六,走出課堂,實踐調查。探究的能力只有自覺地運用到生活中才能做到能力生根。于是,我們提倡將學生身邊、校園、家庭、生活中的問題搬進課堂探究,以此開放探究的內容,逐漸形成意識后,讓學生的視角擴大到生活,學會在實踐調查中探究問題。
以上六大策略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科學素養,同時還推廣到所有的學科課堂,對各類課程探究性學習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幾年來,孩子們利用研究性學習的“情境模擬一問題提出—探究驗證—指導生活”模式生成200多個問題,這些問題都與孩子們的生活和經驗息息相關,比如:“為什么陽臺上的花比客廳里的花開的盛?”“氣泡冒得少的雪碧是假貨嗎?”“在野外,蚊蟲為什么喜歡在人的頭上徘徊?”“喉嚨被魚刺卡住為什么可以用喝醋來解決?”“教室里的桌椅怎樣排放才能減少人為的干擾?”“選怎樣的餐具才能減少同學挑食?”“怎樣的課間休息才能消除安全風險”……每一個川大附小的孩子通過“自選題目-小組合作-教師指導-成果發布”的路徑,都能在六年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期間完成5-6個問題的探究。
參與設計和制作小發明是孩子們喜歡的另一種學習方式,他們發明和制作的“刷鞋器”“防油燙傷鍋鏟”“無人澆花器”“自動翻書器”“多功能雨傘”“分類回收箱”等上百件作品都反映出孩子們創新和實踐能力的提高。孩子們在制作和研究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生活經驗,習得了相應的方法與技能,形成了科學的研究態度和意識。
走進川大附小,你很容易看見那些或是趴在草地里看蚯蚓,或是翻開石頭找蜈蚣,或是跟著螞蟻畫路線,或是專心研究模型的孩子的身影。探究,已經成為川大附小孩子的一種基本學習方式;實踐,已經成為川大附小孩子獲得體驗最重要的途徑。孩子們鮮活的成長經歷告訴我們,探究過程做到位,實踐能力培養就看得見。
三、在行動中養成責任意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重要目標
當代小學生多屬獨生子女,家長過度的關愛讓他們逐漸覺得自己是最重要的,是家庭的中心,也使他們缺乏對家庭基本的責任感,更談不上社會責任感。但作為未來公民而言,孩子們必須具有社會責任感,能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對社會負責!毒C合實踐活動課程綱要》_也明確地把“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寫進了目標要求中。歷史的責任和生活的現實讓我們必須面對孩子們社會責任感的培養問題。
首先是要培養學生對自我負責的生活態度,自我負責的表現是“我自己能做自己能做的事,自己能對自己所做的事情擔當責任”。每年進入川大附小的新生在10月份都會參加一個綜合實踐活動——“徒步川大”。通過徒步川大,孩子們一方面參觀大學的圖書館、博物館,在訪問大學教授、與大學生交流等活動中感受大學校園的文化,更重要的是孩子們熟悉了川大的校園環境和路線,發現了校園內自己最感興趣的玩處,讓他們對“自己去上學”建立信心。徒步川大活動結束后,很多小朋友背著小書包勇敢地自己上學了,還有些離校遠的小朋友強烈要求父母只能在校門口停車,自己進校園。他們相信自己,對自己負責,是因為他們熟知了路線,找得到學校的位置,能夠自理“上學”。隨著這種理念的逐步加深,學生自我負責的愿望更加強烈,我們又拓展到其他領域,如“我的學習我做主”“我的健康我做主”“我的生活我做主”……對于少年兒童來講,自理能力與自我負責態度互助共生,形成了自我責任意識,我們也體會到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重要價值。
在孩子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突發的問題都可以成為社會責任感培養的教育契機,這些問題的參與和解決就是孩子們行動的內容,“關愛社會、幫助他人”只有變成行動的時候才有意義。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孩子們在自己親身感受的基礎上,還通過電視、媒體和社會各界更進一步地了解了大地震所帶來的災難。除傾其所有捐錢捐物外,他們還提出了“怎樣才能消除地震的破壞”“災區小朋友還需要什么幫助”等問題,孩子們尤其想去地震現場親自走訪和調查。為了滿足孩子們的心愿,家長和教師在震后重建階段把他們帶到了震區,開展了“走進震后虹口”的綜合實踐活動。面對災區的現狀,孩子們看到了地震造成的破壞,對人民生活的傷害,尤其是在和同齡孩子的交往中,他們看到了同齡人心理受到的傷害,封閉、不說話、驚叫、哭鬧……這些情景讓孩子們內心受到了強烈的震撼;氐綄W校后,孩子們在交流匯報和總結階段表達出對災區的關注之情,對災區人民的關愛之心。孩子們提出災后重建建議20多條,對地震公園的選址和紀念形式也提出了具體的意見,尤其是在談到“我們如何為災區學生返校做實事”的問題時,孩子們表現出的熱情和無私很令人感動,那些平常嬌氣、任性、自私、只顧自己的孩子好像一夜之間變了。從后來孩子們與災區孩子的通信交往和家庭互訪活動中,我們真的感受到“責任在行動中養成,品格在活動中鍛造”。
在川大附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有效實施成就著孩子們學習興趣的提高、實踐能力的培養和社會責任感的增強,更是成就著教師們的專業發展。教師們在指導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自身也體驗到了童心的回歸。教師們常說“一想到開學、上班、教學,心中就充滿了快樂”,他們找到了職業幸福和快樂的感覺,同時也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實現了教與學觀念、方式的改變,促進了學校整體育人個性的發展和形成。
【有效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探索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綜合創新訓練課程體系的探索與實踐11-25
教育技術裝備的實踐探索論文05-02
兒童校外教育理論與實踐探索論文12-02
鄒開煌教學課程綜合實踐活動實施的比較分析11-23
物流課程有效技能訓練職業教育論文11-26
如何構建優質高效綜合實踐課程實施機制03-15
小學英語綜合板塊整合設計的實踐與探索論文11-11
對高師舞蹈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的探索的論文12-08
試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學科課程的關系06-15
針對高校藝術生入學教育實踐與探索論文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