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常用的英語教學法比較與分析論文(通用10篇)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大家都接觸過論文吧,借助論文可以有效訓練我們運用理論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的能力。寫起論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淺談的英語教學法比較與分析,歡迎閱讀與收藏。
淺談的英語教學法比較與分析論文 篇1
論文關鍵詞:
教學法 變遷與發展 優缺點 實踐
論文摘要:本文簡述了常用的英語教學法:法、直接法、聽說法、視聽法、認知法、交際法,并分析比較了它的優缺點。
提高英語課教學質量,提供更多用英語交流的,增加學生用英語表達自己思想的機會,是每個英語教師真正要肩負起的責任。目前,在英語教學法中起主導作用的教學法主要有語法翻譯法、直接法、聽說法、視聽法、認知法、交際法。
一、翻譯法
語法翻譯法是為培養閱讀能力服務的教學法,其教學過程是先分析語法,然后把譯族語,主張兩種對比和逐詞逐句直譯,在教學實踐中把翻譯當成教學目的,又當成教學手段。其優點:在平時的教學中,有很多復雜的結構和抽象的概念用母語解釋起來較為容易且直觀,學生也易于接受,這樣既能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規則和詞匯,應用語法規則做翻譯練習,也幫助教師節省時間,用于其他更為有意義的教學。其缺點:學生只是機械地通過強化訓練記憶語法規則和詞匯,忽視聽說能力的培養,長期以往,學生無法在交際場合將其正確,流利地運用。他們學到的只是啞巴英語,只會讀寫不會聽說,其結果只會是高分低能。
二、直接法
直接法是主張采用口語作為教學內容,強調模仿,主張用教兒童學習本族語言的方法,“通過說話學說話”的方法來學習外語,教學過程是一句話一句話聽、模仿、反復練習,直到養成語言習慣。其優點: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學,模仿力強,老師利用直觀的教具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讓具體和抽象有利結合。如,我們教授水果的英語單詞時,可以利用卡片或者掛圖教學,這樣既可以調動課堂氣氛,又可以提高學習效率。其缺點:教學方法過于簡單化,不利于學生理解抽象復雜概念,還有學習內容單一,詞匯量少,沒有拓展性。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
三、聽說法
聽說法是以句型為綱,以句型操練為中心,著重培養聽說能力的外語教學法,又叫句型教學法或口語法。其優點:在學生有一定的聽說基礎后,再進行讀寫教學,使讀寫促進聽說。我生缺少英語語言環境,說英語機會少,采用聽說法讓學生大量地聽、模仿和背誦錄音材料。教師利用表演節目、小組對話、講故事等教學方法不斷培養他們對聽說表達的興趣。其缺點:大量的模仿和機械操練不利于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脫離語言內容和語境的句型操練不利于學生對語言的靈活運用;放松讀寫訓練不利于學生全面發展實踐能力。
四、視聽法
視聽法于五十年代首創于法國,是當時法國對外國成年人進行短期速成教學的一種方法。其優點:通過創造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情境的設立能夠有助于學生理解所學語言,視聽法先選詞匯再選情景最后選結構。情景教學可以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啟迪,有利于鍛煉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對發展學生的探索精神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其缺點:完全排除母語不利于對語言材料的徹底理解;把培養口語能力作為英語教學的首要目的,過于重視語言形式;過分強調整體結構感知,忽視語言分析、講解和訓練。
五、認知法
認知法是六十年代美國著名學家卡魯爾首先提出的,是作為聽說法對立面產生的。其優點: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的作用是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從而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規則;注重理解在理解語言知識和規則的基礎上進行操練,反對死記硬背;反對聽說領先,認為語言和文字是缺一不可,主張聽說讀寫齊頭并進,使學生全面發展。其缺點:作為一個獨立的外語教學體系還不夠完善,在理論和實踐方面需要進一步充實。認知法對語音語調要求不嚴格,不利于學生對語音語調的正確掌握;它不強調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
六、交際法
交際法也叫功能法或意念法。交際法是70年代根據語言學家海姆斯(Hymes)和韓禮德(Halliday)的理論形成的,是全世界影響較大的外語教學法流派。其優點:重視學生的實際需要,重視交際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學生恰當使用英語交際;注意語言的運用能力,培養學以致用的意識;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和相互作用;因此交際法是培養學生在特定情況下正確運用語言的能力的一種外語教學法。其缺點:忽視除口語外其他能力的培養,尤其是排斥傳統的語法教學,致使學生們出現常見的語法錯誤。相對傳統教學交際法對老師的要求很高,這要求教師具備很強的能力和適應性。
作為一個合格的外語教師,僅僅知道外語教學法的教學理論是不夠的,更要真正懂得如何有作用地運用到教學實踐,每種教學法都有其優缺點,可以互補和結合。我們應該盡量從實際出發,對各種教學法進行去粗存精,才能使我們的英語教學日益完善,真正為我們的課堂教學注入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1]束定芳、莊智象,現代外語教學——理論、實踐與方法[M].上海:上海外語出版社,2002
[2]胡泓.外語素質培養概論[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淺談的英語教學法比較與分析論文 篇2
【內容摘要】
傳統的師范院校教師職業技能培養重理論輕實踐,在新的形勢下,師范生更加注重實踐的教學技能。PAD理論指導下的教學法課程教學模式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實踐能力。
【關鍵詞】
PAD理論;教學法課程;教學模式
傳統的師范院校教師職業技能培養重理論輕實踐,在新的形勢下,師范生更加注重實踐的教學技能!皩Ψ终n堂通過對教育學核心關系的巧妙調整,使課堂實現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的系統性轉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充分參與到實踐中,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實踐能力。就現實而言,PAD理論運用有利于提升學生對本門課程的學習主動性,增加師生互動交流,有利于培養師范生的基本教學法理論知識和實踐教學技能。在學生對此教學理論的切身體驗之后,有利于以后PAD理論在中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推廣和應用。
一、PAD簡介
大學教育除了給學生帶來專業知識的提升和技能外,還應培養學生的獨立能力、自主學習能力、批判性思維和創新精神。因此,傳統的教學方式受到了很大的挑戰,如何激發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批判性值得大學教師深思。“對分課堂”根據其教學的特征也簡稱為PAD(Presen-tation-Assimilation-Discussion)。這種新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和學生“對分課堂”,也就是說課堂的時間一般教師用來講授新的知識點,采取“精講留白”的原則。教師精講之后給學生留一定的時間內化學習,同時完成“亮考幫”,然后一起討論分享自己印象最深的內容,對同伴提出挑戰考一考,對自己不清楚的可以找同伴討論尋求幫助;討論之后仍然有不理解的知識點,教師再進行統一講解和補充。
二、教學法課程簡介
《學科教材分析與教學設計》簡稱教學法,是一門重要的專業必修課。具有“兩強一力”的特征。
(一)實用性強。該課程所涉及到的語言學習理論、學習原理、基本語言學知識等都是師范生未來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所必備的知識。關于具體的語言教學技能知識內容有利于提高師范生基本的綜合教學技能素養。
(二)實踐性強。該課程要求學生理解有關語言教學的基本概念、交際教學原則與任務型教學思想、國家英語課程標準、備課與編寫教案、課堂管理知識、語言知識的教學方法、聽說讀寫四項技能的教學等。該課程教師講授和學生討論相結合,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三)影響力大。該課程是師范專業學生一直以來的傳統“金牌”課程。受到學校和師生的很高關注度;比如學校加大了此課程的教學課時,還匹配了教學設計時間、教材分析、英語基本功等實訓課程。因此,該課程是每一位學生和教師都要學習的課程,受重視程度極高。
三、PAD理論下的英語教學法教學模式
“大學課堂教學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改革,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堂教學模式”,因此,根據實踐需求,教師應該具有一顆改革的心學習新的理論,改變傳統的觀念和做法。
(一)以往的教學法課程教學模式。以17級英語專業1705班為例。該班有38人,根據需要選擇完成教材的前12章內容,每周一次課,連續兩節,一小節50分鐘,共上16周,最后一周復習,基本是15周完成教學內容和實踐部分。采用傳統的講授法,講授英語學習、語言理論、教學方法等理論內容,然后學生進行實踐講課、完成教學設計等。教師采用傳統的點名考查到課情況,總有學生常常因為各種理由缺課,而且學生總是說課程理論內容太難了不容易理解。學生沒有學習的積極性,上課也比較死氣沉沉,教學方法比較單一,沒有有效激勵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PAD理論下的教學法模式。PAD理論指導下,該課程采取了線上線下混合的教學模式。
1.線上對分易平臺。將對分易線上平臺的許多功能利用起來,考勤是在線30秒定時簽到,學生不敢輕易遲到和缺席,遲到了就會錯過;缺席了都在線上記錄,也沒有辦法補救;還有線上測在線練習平臺,定時完成,是平時成績的一部分。如果學生缺席了,練習部分也會錯過;“亮考幫”當堂對分需要當堂完成,如學生不來這部分平時成績也得不到;因此,出勤率大大地提高,對學生的問卷調查中學生坦言“感覺時刻有任務,不認真聽課就不好完成亮考幫;不完成亮考幫就討論不了;不討論理解,測試就不能順利完成;這些都是平時成績的一部分,需要平時積累,不是考前可以突擊的,需要時刻保持積極主動性”。線上的資源庫也是非常好的幫手。教師在開學前就把教學計劃、教案、教學設計的案例、說課的案例、聽課記錄單、亮考幫表格等等都上傳到平臺,方便學生隨時查看、下載、打印。對分平臺還有一個特別好的地方就是與微信關聯,學生有問題可以隨時通過平臺聯系教師,不需要加微信好友,隨時隨地、快捷方便地和學生取得聯系和互動。
2.線下對分模式。新課程改革提倡三種學習方式,即自主、合作和探究,在對分課堂中都有實質的體現。本課程的教學中教師根據章節的具體內容靈活調整,采取了當堂對分、隔堂對分等不同形式。課堂講授中采用了“精講留白”,不會像以前那樣講得累死累活的,學生還不愛聽。教師注重了“營養性”,即只給學生講最重要的核心內容,在第一次上課就把PAD的特征和理念給學生講清楚了,要是不仔細聽,測試沒法完成,亮考幫完成不好,這些都要自己承擔后果。給學生留了足夠的內化吸收學習時間,同時完成亮考幫,“亮閃閃”要求學生寫出自己對課堂印象最深的地方;鼓勵學生認真提問,因為期末的題目從學生的“考考你”中選擇了一部分!皫蛶臀摇辈糠痔岢鰧W生覺得有困難的地方,教師重點了解這一部分,必要時有些內容會再次解釋。在亮考幫作業里,教師增加了“自己反思”欄目,學生可以對課程的內容、上課的狀態、上課的表現、討論的環節等等各項內容進行反思,這也是教師了解學生的一個很好的窗口。比如:學生的反思“上次小組討論我沒有怎么發言,我今天狀態不錯,討論很有效希望下次繼續努力”;“老師經常表揚我們,我們越來越自信了”;“老師今天讓我們實踐參與RUNNINGDICTATION,是個非常好的學習教學技能的方法”等等。從這里教師可以更深刻地了解到學生除了知識以外的其他信息,有助于教師課堂教學的調整和改進。關于課程考核評價,采用了PAD的過程性考核評價模式,增加了手繪板書、英語書法訓練、教學設計、教學實踐、說課實踐、說課稿、優秀教學視頻感想、別的同學講課時需要記錄的“聽課記錄單”等;記錄單的內容有三大塊:該同學講課有哪些優點?有哪些不足?你有什么建議?記錄單可以促進學生聽別人講課的投入度,也是在聽課時做出一定的反思和學習,同時是聽課時非常好的“支架”。
四、結語
總之,“對分課堂”是本土化的新型教學模式,師生對分課堂時間,共同參與到課堂教學中!秾W科教材分析與教學設計》簡稱教學課程,是一門重要的專業必修課。PAD理論指導下,該課程采取了線上線下混合的教學模式。線上利用對分易平臺的多種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線下課堂根據需要采取了當堂對分、隔堂對分等不同形式。亮考幫部分增加了學生的“自己反思”;考核評價采取了多元化的形式和內容!皩Ψ终n堂”是一項符合我國國情的課堂教學模式,仍需要更多的人不斷實踐和逐步完善,最終使其在我國的課堂教學中發揮更大作用。
【參考文獻】
。1]王明媚.對分課堂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中的實踐與反思[J].高教論壇,2016,8
。2]楊淑萍,王德偉,張麗杰.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及其師生角色分析[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8(5):653~658
。3]張學新.對分課堂:中國教育的新智慧[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7
淺談的英語教學法比較與分析論文 篇3
筆者期中考前曾聽了一節英語復習課,這位老師的復習方法大概環節是“復習單詞——復習短語詞組——重點句型——語法講解——課后補充作業。”整堂課就是教師在滔滔不竭地講,學生安安靜靜地聽,偶爾教師提問幾個同學,整堂課的氣氛較為沉悶。下課后,筆者有意識地調查幾個同學,讓他們對這堂復習課發表看法,有的說“這些內容我們基本已掌握,不必再浪費這么多的時間復習!庇械恼f“雖然是復習得很詳細,但我們仍不知道在講什么,我們可能是知識欠缺太多!睂W生的回答無疑給我們老師敲醒了警鐘,新課程的復習課不能仍是像傳統的復習課那樣,再次地把學過的知識像“炒冷飯”地再現給學生,如果是這樣,那么課堂上就激不起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不能把復習課的自主權還給學生,因而就達不到復習的效果,白白地浪費時間。那么,在實施新課程的今天,如何上好英語復習課,如何做到把復習課的自主權還給學生,真正地提高復習課的效率,已成為廣大英語教師面臨的研討話題之一。筆者曾嘗試這樣的復習課,愿拋磚引玉,與同行們一起探討。
我上的是一堂期中復習課,為了使復習課上得更生動,真正體現把課堂還給學生,又能達到復習的效果。根據《英語課標》要求,我把期中考前的知識分成一個個小任務:
1、單詞搶答或單詞接龍游戲。即老師先說出一個單詞,同學們要以這個單詞的最后一個字母開頭說出另一個單詞,以此類推。這樣做,既能促使學生去記憶單詞,又能讓學生樂于參與,增加趣味性,同時可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
2、詞組或短語提問。采用搶答的形式,讓學生問學生答,或者教師問學生答等多種形式,并且要求學生進行造句訓練。這樣做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使學生的思維處于活躍之中。
3、表演對話。即讓學生就所學過的對話進行模仿表演,也可在小組里自編對話表演,這樣做可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使學生敢開口說英語。
4、重點句型操練。即讓學生就所學過的句型在小組里進行歸納總結,并在課堂上進行交流,要求學生在小組里通過討論自編一些鞏固句型的練習。
5、語法復習。為了避免較為抽象的語法講解,可通過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掌握語法知識,讓學生通過一些口、筆頭練習,進行歸納總結出語法用法,這樣做可把抽象的語法知識具體化、更易于理解。
6、期中回顧,即把期中考前的知識在小組進行回顧,要求各組的組長做好記錄,說出本組成員的所得與所失,然后在課堂交流。這樣做可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及小組合作意識。
我把這些知識分成一個個小任務后,要求每個小組至少要準備一個小任務,并要求每個小組注意協調。在復習課上各組把他們所準備的任務向同學們進行了展示。我發現課堂上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很高,而且不會感到厭聽,各小組能把自己準備的小任務向同學們進行復習,學生一直處于積極的狀態之中,學生們“在做中學”、“在學中做”掌握了知識,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認為這種復習方法有以下幾個優點:
、倏梢栽黾诱n堂復習氣氛,讓同學們樂于參與活動,并且在活動中復習到知識。
、诳杀苊狻俺蠢滹垺钡膹土暦椒,讓學生樂聽、愿聽,增加趣味性。
③體現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讓學生自己總結歸納,自己解決問題,可培養學生的總結歸納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苣芘囵B學生的團體合作精神,使小組合作學習更具有實效性。
新課程的英語復習課該怎么上,如何把新課程的復習課上得有聲有色,如何把復習課的自主權還給學生,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讓復習課煥發生命的活力,應是新課程重點研討的話題之一。
淺談的英語教學法比較與分析論文 篇4
一、小學英語教學實施中教學對象的特殊性分析
1.小學生在智力發展方面具有特殊性
小學階段是學生智力發展的關鍵時期,小學生的智力發展與幼兒的智力發展,存在著很大的差別,在幼兒階段的學生其獨立認識世界的能力還沒有基本的形成,對事物的認識僅僅停留在外在事物的表面,對知識的學習能力也沒有很好的形成,自主學習的意識與獨立探究問題的能力都不強,而小學階段的智力發展與幼兒階段的智力發展水平存在著很大的差異。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學習能力的增強,小學生已經具有了初步的探究能力,對知識的學習能夠提出自己的觀點,思維能力、想象能力、記憶能力、注意力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并且這一階段的學生在生活中已經積累了一些基本的生活經驗,并且能夠將已有的生活經驗運用到學習當中,運用自己獨有的'認識周圍世界的方式,來了解新事物,探尋新知識。在這一時期,小學生的語言能力也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對原有的漢語學習已經到了一定的水平,這為英語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小學生在心理發展方面具有特殊性
中小學生在心理方面存在著很大的不同,中學學生對新鮮事物雖然依然保持著較為強烈的好奇心,但是,中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對新鮮事物的選擇,已經明顯帶有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在這一方面所表現的個性化的差異較為明顯,小學生與中學生相比較則存在明顯的特殊性,最突出的是小學生對認為有趣的事物會馬上產生極大的熱情,這種熱情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一旦探尋事物的熱情被點燃,小學生的探究欲望會顯得更加的強烈,并且小學生喜歡在問題的探尋中表現自己,喜歡展現自己非同尋常的一面,希望自己的卓越與不同能夠引發別人的關注,并且希望能夠得到別人的充分肯定,甚至在具體的學習中,即便是有了一點點的成績也希望獲得別人的贊許,以此獲得內心的成就感。但是我們也要看到,這一時期的小學生做事情的目標性不強,學習活動缺乏應有的規劃,在學習中遇到困難容易虎頭蛇尾,缺乏毅力,經常要在外部引領下才能把事情做好,這些小學生心理方面存在的特殊性,對小學英語教學的有效實施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教師在具體的小學英語教學中,要充分關注學生心理發展的特殊性,揚長避短推進英語教學的有效實施。
二、小學英語教學有效實施的策略
1.要高度重視口語教學的作用
英語口語表達的能力是英語語言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階段是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形成的關鍵時期,由于小學階段的英語學習中語法理論方面的知識接觸的比較少,同學們在英語口語交流中,對語法知識的運用還不夠多,這與初中生的英語表達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初中學生在英語口語表達中善于應用更多的語法,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可以說小學階段是英語口語表達訓練的最有利的時期。小學生與成人相比較,更愿意勇敢的嘗試,在口語表達訓練中,更敢于表現,并且小學生的模仿能力特別強,只要教師有一個準確的示范,同學們模仿起來也不會太困難,對口語的掌握速度也更快,而且小學生是記憶力較好的時期,也是良好的語言習慣培養的最好時期,因此,教師要充分抓住這一英語口語教學的最佳時機,運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方式,下大力氣培養小學生英語口語的表達能力,促進小學英語教學的有效實施。
2.要以體態語言的運用促進小學英語教學的有效實施
體態語言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巧妙運用,可以有效促進小學英語教學的實施,在不同的教學環節中,教師要運用體態語言要力求恰當,體態語言的運用要自然得體,不要在運用中,表現的動作過于夸張,讓同學們覺得有些難以接受,過于夸張的體態語言甚至會影響同學們的注意力,不利于教學的有效開展。要讓體態語言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就要求教師在體態語言的運用中,要恰如其分的運用好每一個眼神、每一個動作,激發起同學們極大的學習熱情,調動小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讓豐富的體態語言促進小學英語教學的有效實施。
3.要結合豐富的英語課外活動促進小學英語教學的有效實施
英語課堂教學是小學生英語學習的重要平臺,有效的課堂教學依然是小學生英語學習的主體,但是在具體的小學英語教學實踐中,單單依靠課堂有限的時間和刻板的教學形式來開展英語教學,時間久了,會讓同學們覺得教學方式與內容過于單一,教學的方式有些枯燥,而以英語學習為內容的課外活動的開展,卻很好的解決了這個矛盾,有利于小學英語教學的可持續的開展。這就要求教師在英語教學中,要把課堂教學與課外英語活動有效的結合起來,針對不同的年級,采用不同的英語課外活動方式,其活動內容既可以有以英語為內容的表演活動,也可以進行英語歌曲的競賽等活動,并且在英語活動的開展中要注意二者在內容上要有效的結合,做到內容結合恰到好處,相得益彰,讓課內與課外,緊密的結合,促進小學英語教學的有效實施。
三、結論
小學英語教學的有效實施,對促進小學生英語能力的培養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對小學英語教學的實施問題進行探討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對相關問題開展了嘗試性的探究,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能對小學英語教學有效實施提供一個有益的借鑒。
作者:吳菊仙單位:江蘇省揚州市平山實驗學校
淺談的英語教學法比較與分析論文 篇5
一、教育游戲在英語教學中的教學優勢
1.游戲符合小學英語教學任務目標。小學英語教學中學習的任務不是那么重,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適當的設計每部分英語教學中的游戲活動,適當結合每個班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設計,讓學生在游戲中積極參與和做到認真游戲,通過游戲構建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使英語課堂教學其樂融融。
2.游戲的教學方式符合新課改的教學要求及因材施教的原則。游戲教學充分改變教學中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游戲教學讓學生在游戲中發揮學習的主體作用。教師在游戲中作為學生的引路人,幫助學生不斷提高英語認知水平,通過游戲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在小學英語教學中,一段好的游戲活動,完全可以解決學生學習和玩的矛盾心理,讓他們在學習的時候主動參與,與其他學生合作共同進步。
二、游戲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在游戲的時候要根據英語學習的特殊性,進行多種多樣的教學設計,設計內容要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還要考慮每個班級或者不同階段小學生英語學習的情況,這樣才可以讓游戲發揮出特有的教學輔助功能。
1.設計情景游戲,增強學生的聽、讀、寫能力,通過這類游戲的設計,培養學生的活潑性格,教學前根據教學任務適當準備好字卡和圖片等,教學的時候可以通過教師讀、學生聽取回答的方式進行互動游戲,鍛煉學生的聽讀能力。如在教學up,down,right,left(上、下、左、右)這四個方位詞的時候,教師采用貼鼻子游戲的方式教學,教師讓學生在黑板面前根據其他學生的英語方位提示,貼中鼻子的位置。上、下、左、右四個方位詞在這樣的游戲活動中,學生通過反復的游戲練習,不斷加深英語知識印象,把這些單詞深深烙印在心里。通過這類小游戲,學生表現的同時也收獲了知識。
2.適當的設計游戲競賽,游戲競賽模式可以培養小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參加競爭的意識,小學生具有較強的學習好勝心,可以根據這一特點設計符合他們學習的知識競賽,把他們的思維吸引到游戲活動中,讓學生在競賽中不知不覺地學到英語知識。適合競賽類的游戲有搶認單詞、拼讀游戲、模仿情境,等等。如進行單詞訓練的時候,教師可以將全班分成兩組,教師發給每個學生一張字母卡片,不常用的字母(如Q,Z)可以一人多拿幾張,游戲開始,教師說一個單詞,如:ship,或出示一張輪船的圖片,兩個小組內持S,H,I,P字母的學生應立即站到講臺前按順序站好隊,先按正確次序排好隊的為優勝。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單詞的印象會逐漸加深,單詞中字母的順序會記憶得更加清楚,教師適當地指揮引導,調節氣氛,學生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自然而然地實現知識的掌握。
3.適當地在英語教學中加入表演游戲,培養學生多方面思維動作的能力,活躍學生的英語思維方法。游戲表演可以說是小學英語教學游戲活動中的重要組成,在小學英語課堂上適當地通過一些真實性的景象,深化英語知識學習的內容,通過表演讓英語知識融入生動的生活情景,讓小學生當明星,在表演游戲的過程中學到英語知識,把英語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培養他們的英語交際能力和靈活變通的能力,這樣就完成英語教學重要任務,并學以致用。如教師可以適當加入一些課外閱讀或者小故事,以“Outcomesthebabybirds”(《小鳥出殼》)為例,教師在課前可以做好故事中出現的道具———蛋,然后將其出殼的步驟圖制作成多媒體課件,在課堂上出具“蛋”這個教具,然后使用多媒體播放小鳥出殼的過程。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表演欲望被激發,這個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表演,將故事中出現的詞語大聲說出來,體驗學習英語的樂趣。
三、結語
英語教學中游戲的形式要多種多樣,將學生吸引到學習英語中,讓學生和教師共同完成教學任務,完成和諧愉快的課堂互動,進而提高小學生的英語交際水平,讓他們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樹立學習信心。教師要幫助小學生提高自己學習意識,克服學習英語的困難,引導他們認識到自己學習英語知識的優勢和不足之處,在游戲的過程中,挖掘自己的潛能,思維也會更開闊。游戲教學法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則,很好地利用小學生的特點,因此在英語教學中合理使用,必然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作者:卓葉桂單位:南靖縣金山中心小學
淺談的英語教學法比較與分析論文 篇6
1、游戲應具有針對性
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開展合適的游戲,游戲必須具備針對性,并且在一定規則下進行,這樣學生才能夠從游戲中玩有所得。為了讓游戲更加具有針對性,教師可以按照以下幾個方法開展小游戲:第一,小學英語主要包含聽說讀寫四個方面,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小學生更愿意接受這幾個方面的游戲,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采用一定方法把這幾個方面轉化成游戲讓學生學習,這樣學生才會更加容易在游戲中學有所得。第二,在游戲過程中教師不應該長期采用單一的游戲,而應該采用豐富多彩的游戲類型,這樣可以保持游戲的神秘感,使學生對英語小游戲始終充滿著激情。第三,在對小學生開展英語游戲時應該制定相關的規則,這是游戲達到預期效果的前提條件,游戲規則應該詳細制定并且通俗易懂,這樣有助于學生對游戲的理解。例如quietly和quickly是小學英語中極易被學生混淆的兩個單詞,這時為了加強學生對這兩個單詞的掌握能力,教師就可以開展“傳話”游戲,教師可以隨意挑選一個單詞復述給座位靠前的學生,然后這名同學以傳話的方式以此往往后傳遞這個單詞,最后看看哪組同學傳得又快又準,并且對表現優異的小組進行表揚,這樣對學生記憶單詞、分辨單詞有著極大的好處。
2、教師應該融入學生游戲中
具體教學實例表明,游戲對于小學生英語的學習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學習過程中為了調動學生游戲的積極性,教師就需要融入到學生游戲過程中。首先,教師與學生在游戲時就好比是在拍一場電影,教師是整場電影的導演,而學生則是這場電影的演員,要想拍好電影只靠演員的努力是不夠的,而需要導演與演員同心協力,因此教師在整個游戲過程中不應該只是游戲的設計者,還應該是這場游戲的參與者,這對調動游戲的氛圍至關重要。其次,在游戲過程中教師應該與學生打成一片,游戲中只應該存在合作伙伴關系,教師在整個游戲過程中,應該以合作伙伴的角色對學生在游戲中的錯誤進行指導。最后,在游戲結束后,教師還要對學生的表現進行客觀地評價,對在活動中表現優異的同學進行表揚,對表現不樂觀的學生進行指導,幫助他們改正缺點。
3、游戲應該多樣化
所謂游戲應該本著趣味為原則,在游戲過程中,不僅要求學生學習到知識,還要求學生能夠體會出游戲帶給他們的快樂,但是一些教師在帶領學生做游戲時卻經常會出現本末倒置的現象,經常會顧此失彼,這樣對學生游戲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因此教師應該充分了解自己學生的性格特點,針對每名學生的特點綜合考慮,盡量開展適合每名學生心理需求的英語游戲,增強游戲的趣味性,使每名學生都能在游戲中盡情地玩耍,把自己的性格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為了增加學生游戲的趣味性,教師可以在游戲中使用情景游戲教學的方式,例如教師可以把學校以及每名學生的家庭地址使用多媒體地圖功能放映出來,在游戲過程中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兩人小組,小組中一人口述學校到自己家庭的走向,而另一人負責從地圖中根據自己聽到的內容找出其家庭住址,這樣不但可以鍛煉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而且還能鍛煉他們的聽力能力,大大增加游戲的樂趣?偠灾螒蚪虒W是小學生學好英語的一種較為可行的手段,極其符合小學生的心理需求,在開展游戲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調動學生游戲中的積極性,采用情景化模式渲染游戲色彩,增加游戲趣味性。并且在游戲過程中教師還要融入到學生之中,與自己的學生打成一片,為游戲增添更為和諧的氛圍,開展具有針對性的英語游戲,使學生通過游戲促進自己的學習,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游戲中玩有所得。
作者:葉月萍單位:江蘇省泰州市興化市戴南董北實驗小學
淺談的英語教學法比較與分析論文 篇7
一、當前小學英語教學中德育現狀分析
1.傳統教育的功利性與道德理念相悖
“素質教育”的口號喊了很多年,然而大部分學校和教師仍以成績作為評定學生學習好壞的標準,僅僅將“素質教育”作為表面工作來應付,走形式主義路線。學校只關注書本知識,忽視德育環節的考核。傳統教學的功利性使得德育教學的地位一再下滑,教師的職責也趨向單一,只傳授課本知識,忽視了學生人格的培養,不利于正確道德觀念的樹立。
2.消極的網絡信息影響正確的道德觀
21世紀是網絡的時代,然而由于缺乏完善的網絡規范體制,各類信息充斥其中,良莠不齊,很難進行分辨,F在的學生從小就接觸網絡,極易被其中傳達的信息引導,做出一些違背道德規范的事情。尤其是在小學階段,如果學校沒有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和價值觀,一旦他們被網絡中充斥的暴力、黃色信息誤導,就會造成人格的墮落,同時也不利于社會的穩定,增加未成年人犯罪率。因此,維護綠色網絡,加強對學生正確使用互聯網的引導,幫助學生樹立強烈的網絡文明意識是學校義不容辭的責任。
二、小學英語教學中德育理念滲透的途徑
1.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
英語作為外來文化的載體,教育學生學習優秀的國外文化知識,要將德育貫穿始終。方法之一就是創設相應的情境,注重情感的渲染,讓學生從主觀上感受到德育的魅力,從而積極主動地接受德育教學。課堂作為英語教學的主要陣地,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優勢,根據課本內容創設適宜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讓學生在互動中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例如,在學習餐廳禮儀時,教師可以將課堂布置成類似于餐廳的樣子,隨機挑選學生扮演顧客和服務員,教導學生學會運用敬語詢問顧客的需求,如“WhatcanIdoforyou?”同時顧客也要禮貌地回答問題,同時表達對服務的感謝,以“Thankyou.”作為結束語。在點滴之處融入德育教學,培養學生的良好道德修養。
2.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在初級英語的日常用語中,有很多編者精心挑選的問候語,不僅可以應用到寫作當中,也可以融入到日常生活當中。如最簡單的早中晚問候語“Goodmorning/afternoon/evening!”、謝謝“Thanks.”、不客氣“Youarewelcome.”、對不起“Sorry.”、沒關系“Itdoesn’tmatter.”等等。教師要在日常教學中不斷重復強調,強化學生的記憶,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使用這些問候語,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此外,教師在課堂上應盡量采用全英教學與學生對話,讓學生適應英語發音,同時鍛煉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水平。例如,在上課之前師生互相問候,課后學生表達對老師辛苦的感謝,在課間碰到同學時打一聲招呼“Hello!”,道別時用“Goodbye!”,讓學生養成講文明懂禮貌的良好習慣。
3.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活動
德育教學往往枯燥無趣,因此,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適當組織學生進行一些與德育有關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好勝心,增強學生的榮譽感,同時將學生的注意力完全吸引到課堂中來。例如,教師可以在課余時間開展英語角活動,為愛好英語的學生提供交流的平臺。此外,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講英語故事,要求內容積極向上。可以從課外書上查找,也可以自己創作。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課余時間,也鍛煉了學生的大腦活動思維,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養。
三、結語
不管是現在還是未來,素質教育都必須落到實處。小學英語作為整個教學陣營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將德育理念滲透其中,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更能提升課堂的教學質量,推動英語教學的發展和進步。
作者:程雅麗單位:江蘇省新沂市瓦窯鎮大新小學
淺談的英語教學法比較與分析論文 篇8
一、英語歌曲在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
不論是從小學生對音樂的敏感程度上,還是從英語歌曲中所透露出的語言和文化信息上來說,通過歌曲來學習英語都是一種能提高課堂效率的方法。首先,音樂是一種讓人享受的東西。一首歌曲是歌詞跟旋律的有機結合,對小學生來說,不同的音調,不同的旋律,會讓他們有不同的享受。我們大腦的左半球主要控制抽象思維,右半球控制的是記憶,語言,音律等形象思維。通過聽歌曲可以把我們的左右大腦一起利用起來。因此,將英語歌曲運用到小學英語教學中能極大的激起學生的興趣。其次,英語歌曲中有大量的詞匯。一首歌曲中有很多的歌詞,也就有很多的詞匯,記住了一首歌曲,也就記住了整首歌中的全部單詞,即使小學生不能把整首歌的歌詞都記住,但是一首歌中有很多重復的部分,他們也會記住這些重復的部分。通常小學生記住了一首歌是很難忘記的,同樣里邊的歌詞也就很難忘記了。最后,一首英語歌曲中還包含了一定的文化。通過歌曲,學生不只是可以學到單詞、句型等,還可以學到歌曲所在國家的文化。教師在教授小學生學習英語的時候,幾乎不會涉及到英語國家的文化,通過英語歌曲,學生可以順便了解一些外國的文化。英語歌曲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有很大的作用,但是教師應該怎么將英語歌曲運用到教學中呢?
二、教學中怎么運用英語歌曲
首先是英語歌曲的選擇,并不是所有的英語歌曲都適合運用到教學中。教師在選擇歌曲的時候要非常的小心,小學生對英語的了解只有一點點,他們會的英語單詞也很少,因此,教師在選擇英語歌曲的時候一定要選擇旋律比較好,單詞容易記,適合小學生聽和學的歌曲。其次是英語歌曲怎么運用到教學中。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聽幾遍選好的歌曲,熟悉旋律。接下來,學生可以跟著旋律哼歌。然后就是將旋律跟歌詞配合,在這之前,教師要將歌詞中的每個單詞都解釋給學生,讓學生學會每個單詞的發音。然后學生先跟著教師唱幾遍,熟悉之后,學生就可以自己唱了。在理解了歌詞意思的基礎上,再學習歌曲會比較的容易。一般,教師在教學生唱一首歌時,會提前跟學生解釋歌曲的創作背景,歌曲所表達的主題和歌曲的大體意思。教師在教學生唱一首英語歌曲時,適當的運用肢體語言,通過手和腳的運動等來引導學生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英語歌曲的作用
歌曲可以讓教師和學生感覺到輕松、有趣,既不用去看枯燥的英語書,也不用去學習單詞和句型,只要坐下來聽就可以。越來越多的教師認識到歌曲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比如,用歌曲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可以提高學生的聽力和記憶力,可以增強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首先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小學生一般都喜歡唱歌,在他們心中,唱歌不是一種學習,只是一種娛樂的方式。在一首英語歌曲的練習過程中,學生能夠感受到更多的樂趣,他們也愿意投入更多的感情。
讓小學生背誦一篇英語課文是一件困難的事,但是讓小學生學習一首歌曲卻是一件相對容易的事,這是因為小學生對學習歌曲有興趣,他們喜歡這件事。當學生學會了一首英語歌曲,不論是在課堂上唱,還是回家唱給家里人聽,都會得到夸獎,在得到夸獎的同時也會更加有繼續唱下去的欲望。
對英語歌曲有了興趣,自然對英語也就有了興趣。其次,英語歌曲可以鍛煉學生的聽力和記憶力。英語的句子是由一個一個的單詞組成的,有的單詞很難記憶,有的單詞很容易忘。如果教師能夠將難記憶的、容易忘的單詞跟英語歌曲相聯系,學生會很容易記住。聽力對學生來說,也是學習英語很重要的一部分。聽英語歌曲是一種練習聽力的好方法。跟聽力材料相比,英語歌曲更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也更有興趣。
最后,學習英語歌曲可以提高學生開口說的能力。中國學生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不能開口說,我們的學生學的都是“啞巴英語”。在演唱英語歌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對特殊的發音進行講解;學生通過一遍一遍的演唱,歌詞一遍一遍的重復,英語口語也就提高了。作為小學英語教師,通過英語歌曲來教學生學習英語是一種很有效的方法。在唱英語歌曲的過程中,學生的聽力、記憶力和口語都會得到相應的提高。
作者:虞俏俏單位:浙江省臺州市天臺小學
淺談的英語教學法比較與分析論文 篇9
一、英語歌曲與教學的關系
十七世紀時,西方學者就開始研究了音樂與語言的關系。法國教育家盧梭在《論語言的起源》一文中指出,語言和音樂都是情感震蕩的產物,都源于人類情感表達的需要;兩者同源而生,密不可分。同時,音樂不僅可以產生優美的旋律,而且可以更好的表達語言中所蘊含的情感和道德內涵。
這說明音樂對于語言的學習起著一種不可代替的重要角色。此外,保加利亞心理分析教育家洛扎諾夫也非常重視音樂的使用,他認為可以將音樂應用到教學中來引起學生的注意,因為只有在放松和注意力集中的情況下才能有效地學習。在暗示教學法中,洛扎諾夫就巧妙地利用音樂渲染氣氛,從而提高教學效果。Gaston認為音樂在教學法中,不僅可以利用節奏獨特的潛力帶來活力和秩序,而且通過在音樂表演中獲得的自己滿足增加自信。
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充分利用音樂來營造課堂氣氛,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從而更好地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關于英語歌曲與教學的關系,國內也有一定的研究。許多一線教師和學者,主要從歌曲的作用,教學效用及歌曲運用現狀的分析。對于探究歌曲作用的學者有很多,比如,賴軍萍認為,英語歌曲在教學中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學魅力,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語感,復習和鞏固已學過的知識。高利利認為,對于字母,詞句以及語法的教學,歌曲歌謠起著很大的作用。陳金蓮,陳建平他們發現,歌曲教學在豐富學生文化背景知識以外,還能從整體上改變學生的語音面貌,擴充詞匯庫及學習語法跟句型結構。
對于歌曲運用現狀的分析,范雷英的小學英語教學中英語歌曲運用現狀的幾點質疑和思考,他對現今小學英語歌曲歌謠教學的現狀概括為三點:首先,歌曲教學只停留在說唱層面上,并沒有很好地運用歌曲進行語言學習;其次,教師選取歌曲時也是隨意在網上下載一些,沒有很明確教學的目的何在,只注重課堂活動形式;最后,在引導學生創編歌曲時,沒有充分發掘學生潛力及教師的作用。然而,從這些研究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的主要針對歌曲本身的作用以及教學內容進行探究,對歌曲歌謠進行教學現狀的分析,主要從教師的角度思考,并沒有與學生及歌曲很好的聯系在一起,對于選用歌曲的原則及應用策略的探究相對較少,尤其是針對小學英語教學中歌曲應用策略的探究甚少,因此,對于歌曲歌謠應用策略的進一步探究是很有必要的。
二、英語歌曲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獨特優勢
英語歌曲具有旋律優美、節奏感強、語言生動、易學易唱的特點。而小學生具有好新,好動,好表現,模仿力強等學習英語的優勢。這時,英語教師要是把英語歌曲與教學聯系起來,利用音樂的旋律,把學生的感情帶入到情境中,與歌詞的內容產生共鳴,不僅能使學生在一種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學習,也能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因此,歌曲歌謠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有著不可忽視的優勢。
1.小學教學中運用歌曲符合兒童心理特點
一個對學習有強烈的動機和興趣的人,他會全身心投入學習中去,不會因遇到困惑而消極,反而能激發他的斗志。小學生天真幼稚、求知欲強、注意力不穩定、意志力差,只關注他所喜歡的新鮮事物,而趣味性、愉悅性的歌曲符合學生愛動、愛玩、愛表現的心理。因此,教師運用歌曲教學使他們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課堂互動,大大活躍了課堂氣氛。
2.小學教學中運用歌曲適應教學的基本要求
教育部頒布的《小學生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明確規定,小學英語教學要根據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以活動課為主要的教學模式,采用聽、做、說、唱、玩、演的教學方式,側重提高小學生對語言的感受和初步運用英語進行聽、說、唱、演的能力。歌曲教學在熱身環節中活躍氣氛,而且能進行聽、說、唱、演等能力的訓練。因此,教師要根據課程內容及學生的認知水平去“因材施教”,選擇適合自己學生的歌曲,從而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
3.小學教學中運用歌曲順應新課程改革的理念
新教育課程改革中提到,在教學中不能強制學生去死記書本知識,機械訓練,而是以學生為主,引導學生積極討論,主動參與課堂學習,從而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動手能力、交際能力及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這需要教師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以外,還能靈活變換教學方法。歌曲教學作為一種教學活動,能使學生親身實踐、主動參與、在合作中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使無生機的課程內容和無趣的練習變成充滿生機活力的旋律,進而有效地達到教學目標。這表明歌曲教學與新課標的理念相一致。
三、英語歌曲選用的原則及應用策略
在課堂教學中,要想運用歌曲教學達到理想的效果,教師在選用歌曲時,應遵循一定的原則及策略。
1.英語歌曲選用的原則
歌曲是一種豐富的教學資源,歌曲教學,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學的效果,但從現狀分析來看,教學仍然停留在說唱和模仿上,并沒有深入分析語言知識點。歌曲內容豐富,題材也廣泛,如愛情的美好、國家政策、宗教等。因此,在選歌曲時需依據以下的原則。首先,歌曲要具備趣味性,語言性及教學性;其次,歌曲要對學生有教育意義;然后,歌曲受大部分學生喜歡,且不能超過學生的認知水平;最后,根據課文的需要和教學來豐富說唱方式、活動設計及歌曲的創編。
2.英語歌曲的應用策略
小孩子喜歡短小精悍,旋律優美的歌曲。歌曲在語言教學中也發揮了一定作用,但要想形成有效地教學,教師在運用歌曲時應掌握以下策略。
。1)在邊聽邊唱的韻律中,自然滲透語言知識
運用歌曲教學不能局限于讓學生會唱歌,而是巧妙地運用歌詞來進行語言學習。同時,在學生邊聽邊唱時配上相應動作使學生全身心投入活動中,這樣利于意義學習和情感流入。但教師在韻律中滲透語言知識,需注意的是課堂活動明確而具體及可操作性,歌曲內容和方式與學生的生活相近。最后,通過聽、說、唱、演、讀等多種活動方式,學生從樂中獲得知識,進而激發興趣、培養語感和提高交際能力。
。2)引導學生創編歌曲,在樂趣中培養英語運用能力
小學義務教育階段,知識學習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興趣,而富有感染力的歌曲,能以飽滿的愉快情緒進行教學。因此,教學時,教師不能只用現有歌曲讓學生唱唱跳跳,活躍氣氛,而是大膽地創新并且引導學生自編歌曲,積極參與課堂學習,使學生嘗試著運用語言,不斷加強語言實踐訓練。小學生英語內容注重基礎、單詞易懂、句子簡短、語法簡單、主要對人和事物的具體描寫,有利于學生理解記憶,進而根據教師的要求創編歌曲。正因為課程內容淺顯,結構簡單的知識,運用歌曲教學能激發學生學習的潛力、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而且能感知學生的內心情感世界,教師也能更好地了解學生發展水平。
。3)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師生互動關系
課堂是教學的陣地,而學生是課堂的中心,教師應創設情境,加強師生互動,調動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思考,自主學習,在樂學中發現語言錯誤。因此,教師在歌曲教學時,不單要傳授知識,更要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潛力,培養他們在學唱歌曲時能感知并學會運用英語的能力。小學英語教師要運用歌曲進行教學,但更要依據自身的條件來靈活運用歌曲,從而盡可能地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四、結語
歌曲教學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活動,對教師而言,它能激勵教師不斷轉變教學理念及教學方式方法;對學生而言,它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能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對課堂教學而言,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讓學生在樂中動起來,進而提高教學效果。然而,想要運用歌曲上一堂好課,教師應在韻律中滲透知識點,引導學生創編歌曲,在情景中學,情景中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及教師的主導作用。
作者:鄧紅艷史艾麗思徐一芳單位:湖南科技大學教育學院
淺談的英語教學法比較與分析論文 篇10
關鍵詞:英語教學論文發表
1 引言
完美的教學設計是語言教學的重要前提,為了減少教學中的盲目性和隨意性,保證教學活動的有效進行,達到教學的預期目的,在授課前都要進行精心的設計和策劃。
如果能以系統分析教學模式原則做指導,將系統分析模式完全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從語言輸入到鞏固再到輸出,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筆者將以系統分析模式為理論框架,論證系統分析模式在英語教學中提高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可行性,從而鞏固英語教學效果。
2 系統分析模式理論的定義及組成
系統分析模式是教學設計中一種很有效的英語教學模式,是在借鑒了工程管理科學的某些原理的基礎形成的。將教學過程看作一個輸入到產出的系統過程,“輸入”是學生,“產出”是受過教育的人。這一模式強調以系統分析的方法對教學系統的輸入--產出過程及系統的組成因素進行全面分析、組合,借此獲得最佳的教學設計方案[1]。是將教學設計建立在對教學過程的系統分析基礎上,綜合考慮教學系統的各種構成要素,為教學系統“產出”的最優化尋求最佳的設計方案。關注的是教師安排教學的能力:輸入能力、操練能力、輸出能力。
輸入是教師通過大量照片、音像、精美的布局等多模態引入新的語言知識的過程;操練是教師通過各種教學手段對輸入的語言片段進行鞏固練習的過程;輸出是語言交際的最終模態,學生達到一定的語言能力即可進行語言交際。
3 系統分析理論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過程。
3.1 印象深刻的輸入
早在上世紀20年代,美國應用語言學家S.Krashen在他的第二語言習得理論中提出了“輸入假說”論[2]。在二語習得的過程中的初始階段,主要側重于給學生大量的信息輸入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的聽能力。只有預先進行各種和大量的語言輸入,而后才能將這種語言儲備轉化為語言能力,進行語言輸出。輸入并不等同于利用錄音或音像進行簡單的聽力訓練,而是檢驗教師是否具有提供給學生印象深刻的輸入的能力,也需要教師調整適合學生此階段的教學方法。
3.1.1 自然教學法[3]
自然教學法是由Stephen D.Krashen 和Tracy D.Terrel 提出來的:語言發展是有階段性的,由簡到繁,逐漸提高;學習第一語言對于幼兒來說,既是生存的需要,又與他們的現實生活緊密相連。第二語言習得也可模仿母語形成的特征,在英語學習中,用習得的方式比學習的效果好得多。
因此,教師在輸入過程中應盡量接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利用學生已知的知識設計和完成便于他們理解的教學輸入。在學習新詞匯、引進新知識的時候,教師應給于學生貼近實際生活的教學輸入。
3.1.2 背誦輸入法
美國語言學家S.Krashen的“輸入假說”中指出,語言輸入是第一性的,語言習得是通過大量的理解性輸入而產生的。最佳語言輸入應具備如下4 個必要條件:(1)可理解的;(2)密切相關的;(3)不以語法為綱的;(4)大量的。其中可理解輸入是語言習得過程中最為重要的條件。而背誦輸入恰是這種可理解性輸入最本質的表現形式。采用學生能夠理解的教學輸入,有利于口語輸出的產生,因為復用輸出能力(說,寫)是在理解輸入的基礎上產生的。
3.1.3 將英語教學與情境相結合
美國教育學家H.E.Patmer與A.S.Hornby提出了情境教學理論,認為語言學習中最重要的是為學習者提供自然的語言情境。教師設計恰當的語言情境,使學生身臨其境,能夠自然地學習和使用語言,加深對語言的的掌握。我國英語教學的主要問題就是缺乏語言環境。要解決這一問題,英語教師就應盡量為學生創造“表達自己”和“理解他人”的情境和機會。
3.2 高效有趣的操練
操練是語言練習和知識鞏固的階段。
英語學習過程是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在完成輸入階段的學習后,應進行合理的語言操練。
教學內容可以擴展為討論、辯論等具有創造性的語言形式。此外,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盡量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機會來運用已有的知識儲備。通過訓練,學生可豐富語言知識,形成自身觀點,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操練要考慮學習者的心理因素。學生只有在心理無障礙時,才能將大量的輸入信息轉化為自然的語言輸出。信心和動力是影響英語學習的情感因素,學生的自信心強、情緒穩定,才能熱情的參與課堂活動。自信心強的學生能夠比較自如的使用外語,保持較高的積極性,不怕犯錯。為了避免情感因素的負面影響,教師應努力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和信心。
3.3 完美的輸出
語言輸出是系統分析中的產出模式,學生通過信息交流、自由討論等語言輸出,口語、聽力及思維能力將得到同步提高。
當學生進入高級階段后,教學重心應轉移到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上,這時教師的教學方法也應隨之改變。
3.3.1“分層輸出”教學模式[3]
語言輸出過程中,教師應循序漸進,將教學內容合理的裁拼整合,分層輸出,從補全對話和模仿例句的半輸出到脫離課本進行角色扮演的完全輸出,才能真正將語言儲備完全轉化為語言能力。
3.3.2 合作學習
作為教學理論與策略體系,是20 世紀70 年代美國著名教育家David Koons 首先倡導實施的,基本特征是在教學中強調人際合作與互動。學生入學時英語水平參差不齊,性格各異,焦慮、消極、恐懼、自卑這些性格必定對外語學習,特別是對口語提高帶來消極影響。而小組合作學習為此提供了解決方法,在英語教學中把班級分成以小組為單位的學習集體,共同完成老師布置的各項任務,并作好記錄,最后以小組為單位,以不同的方式展示其成果,以達到每個同學都參與口語活動,以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4 系統分析理論在英語教學中的反饋和適當評價,滿足學生的成就需要
成就感是一種積極的情緒體驗,是在學習上或工作中取得成功,愿望達到時產生的滿足感。[4]如果由于成功而受到鼓勵和表揚,就更加強了這種感受,并會產生繼續追求滿足的需要,從而產生進一步學習或工作的興趣和動機,促使學生再次去獲得成功。可見,培養成就感會對學生的學習起到促進作用。
因此,在教師根據系統分析模式理論進行教學設計的同時,要通過一定的激勵手段,使學習者的學習產生成就感,學習動機從低層向高層轉變,要讓成就感貫穿于系統分析的每個步驟。
二語習得是一個語言形成的過程。每個教學環節,從輸入到操練再到最后產出都要兼顧到學生的情感需求。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適當參考Olshtain 和Cohen 撰寫的言語行為課程的設計方法:診斷性評估、模仿對話、情境評估、角色扮演、反饋與討論等。
在輸入的步驟中應該適當調整自己在課堂上的語言,增加輸入的可理解性,可以運用診斷性評估,通過可接受性評分,提高學生對言語行為的認識與理解。
操練過程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模仿對話可呈現給學生現實生活中真實的言語行為對話。情景評估可以通過場景分析、分組討論、言語行為程度與意義分析,進一步強化學生對有影響的語義慣用語句的選擇意識。讓學生習得的語言應用于實際生活,增加學習語言知識的成就感。
完美的輸出使語言信息轉變為語言能力,良好的評價照顧到學生的情感因素,才能讓學生不怕出錯,大膽地進行語言交際。
5 結語
總而言之,學生是英語課堂中的實踐主體。在二語習得中,根據系統分析模式理論設計的教學過程,都應遵循這一原則,在學生智力水平相對穩定的情況下,系統地運用語言功能調動學生積極地學習英語,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使英語課堂充滿生機、充滿活力。
【淺談的英語教學法比較與分析論文】相關文章:
淺談高中英語寫作教學法論文09-26
淺談英語教學法11-11
淺談英語游戲教學法04-11
英語引申比較教學法探析08-29
淺談高職的 ESP 課程開發比較分析11-05
生物教學法實踐分析論文12-07
酒店管理教學法分析論文04-05
淺談醫院財務分析論文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