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意識探析
【論文摘要】
本文提出和的關系是很密切的,中西方在文化上有偶合現象也有文化差異。在的語言教學中要樹立文化意識,注重文化知識的傳授,從而更好的進行語言的表達和文化的交流。
【論文關鍵詞】
語言和文化 差異 文化意識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文化的主要表現形式。語言足禮會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著不同的文化、、風俗習慣和風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風俗又都在該民族的語言中表現出來。語言離不開文化,文化依靠語言,是語言教學,當然離不開文化。但英語教學中,教師往往比較重視語言的外在形式和語法結構,即培養學生造出合乎語法規則的句子,而忽視了語言的社會,特別足語言的文化差異,致使學生難以知道什么場合該說什么話,從而忽視了學生的交際能力。因此,語言的文化差異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作為一個重要問題被提了出來。英語教學中要注重語言和文化的關系,應提高對中西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和適應性,應樹立文化意識并注重文化知識的傳授。
一、語言和文化
語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語言不僅僅是一套符號系統,人們的肓語表現形式更要受語言賴以存在的社會/社剛(con—munity)的習俗,生活方式,行為方_式,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和性格等的制約和影響。長期以來,在英語教學中語占和文化的這種關系一直未得到足夠的重視。在教學實踐中,似乎認為只要進行聽,說,瀆,寫的訓練,掌握了語音,詞匯和語法規則就能理解英語和用英語進行交際。而實際上由于了解語肓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兩文化的差異,在英語學習和用英語進行交際中屢屢Ⅲ現歧義誤解頻繁,語用失誤迭出的現象。如:用How muchmoneycanyouearna month?來表示對外國人的關心,殊知這是一句冒犯的問話,侵犯-廠別人隱私(pirvacy),會激起對方的反感。中國人以謙遜為美德,如當外國人稱贊中國人某一方面的特長時,中國人通常會用Youareoverpraisingme(“過獎”)來應酬,這往往會讓說話者感到你在懷疑他的判斷力;抑或是用“Where?Where?”來回答,弄得外國人莫名其妙,不知所云。美國家G.R.Tucker和w.E.Lambet對于教學中只教語青不教文化有這樣的看法:“我們相信,任何這類企圖都會使學生失去興趣,使他們儀想學習語言符號本身,而且也不想了解使用這一符號系統的民族。相反,幫助學生在學習語時提高對文化的敏感性,就可以利用他們發自內心的想了解其他民族的興趣和動力……,從而提供了學習該族的語言的基礎”。因此,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應該采取適當的語言交際教學法。語占交際教學法的語言理論基礎是它把語言看作是交際。既然語言是作為交際的一種手段,那么教師就有責任提高學生的跨文化意識,讓學生在學習語言基本知識的基礎上,學會了解所學語言國家的文化、背景、風土人情和生活方式。
二、中西文化的偶合現象與文化差異
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可能存在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地方,這被稱為文化的偶合現象。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民族在與大自然作斗爭的過程中會有相同或相似的生活體驗和經歷。這種相似性必然會反映到語言中來。因而在英語和巾,我們不難發現許多相同或相似的表達。例如:“披著羊皮的狼”,英語為wolfinsheep’Sclothing;“同舟共濟”,英語為inthesameboat;“破土動工”,英語為breakearth“三思而后行”,英語為thinktwicebe-foreyouact;“藍圖”,英語為blueprint,等等,這樣的偶合現象不勝牧舉。文化的這種偶合現象,可以促進Englishlearners在目的語(targetlanguage)學習中的“正遷移”(positivetransfer)。但是,不同的民族所處的環境和歷史環境不同,因而對不同的事物和經歷有著不同的編碼(code),分類;不同的民族因不同的宗教信仰,也導致了他們獨特的篤信,崇尚和忌諱心態;不同的民族因其發展的特殊歷史過程也產生了本民族自己的歷史典故,傳說軼事。如:漢語中的“龍”,“生死輪回”,“八卦”,“陰陽”,“氣功”等,對不了解中國文化的外圍人來說必然是云里霧里,不知何物。同樣,我們看到英語中Heisawolf這個句子時,還以為是“這個人很兇”,實為“他是個好色之徒”。中兩兩種文化的差異還可以從動物的“文化附加義”的差異窺見一斑。財于獅子的勇猛(brave),綿羊的溫順(gentle),狐貍的狡猾(sly),烏龜的遲緩(slow),豬的貪婪(greedy),英語和漢語的文化附加義基本相同。仳在老鼠,騾子和貓頭鷹的習性上,英語和漢語的文化附加義則大相徑庭。在漢語中有“賊眉鼠目”,“鼠目寸光”等成語,用以形容鬼患祟祟和目光短淺。而老鼠在英語俚語中可指女人,怕羞的人。更由于迪斯尼先生創造了MickeyMouse這個尤物,從而使得老鼠的形象大放異彩,成為千家萬戶所喜愛的動物,尤其在兒童心目巾,更是機智,智慧的象征。至于騾子,在漢語中,“壽命長,體力大”足它的特征。而英語中騾子足“頑固(stubborn)”的代名詞。漢語巾人們用貓頭鷹象征不祥之兆,如“貓頭鷹進宅,無事小來”,而英語中的貓頭鷹則是智慧之鳥。
此外,中西的差異還有很多,如熟人,朋友間見面打招呼時的差異(中國人見面多問“你吃了沒有?”“你到哪里去?”;而外國人則說“Hello”);人們接受禮物時表達自己態度的差異(一般中國人不會當著送禮物人的而看禮物;而外國人往往會當面拆開禮物并高興地向人家連聲稱謝“Thankyou.Ireallyap—preciateit.”)。
三、樹立文化意識。注重文化知識的傳授
在教學中,應樹立文化意識,應在傳授的同時同步傳授文化知識。這樣做的好處是:文化知識加深了學生對語言的了解,語言則因賦予了文化內涵而更易于理解和掌握。語言教學和文化教學同步可以在傳授語音,詞匯,語法等語言知識時進行。如:freeze這個詞的基本含義是“冰凍…‘結冰”。而在一個私人擁有槍的美國中,一位留學生因聽不懂美國人的口語Freeze!(“站住”“不許動”)而被槍殺。在美國社會中,Freeze!卻是人人皆知的日常用語。假如這位留學生有這點文化知識就不至于付出生命的代價。又如:教詞匯porfessional時,告訴學生Heisaprofessiona1.和Sheisaprofessiona1.可能會引起天壤之別的聯想意義:Heisperhapsaboxer.和Sheislikelyaprostitute.這是由英美的文化所觸發的定向思維。
除了語言本身所承載的文化涵義外,西方國家的風俗習慣,人們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思維方式等等都有著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底蘊。因此,在英語教學中還要適時地向學生介紹文化背景知識。
在英語教學中,還可以將日常生活交往中的中西(接卜頁)義化差異進行歸納,這對學牛進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高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如可將中困人與英語圍家人上初交時談話的禁忌歸納為四個詞:I,WARM,where,mea1.I代表income;第二個詞中W代表weight,A代表age,R代表re—ligion,M代表marriage。由此而引出“七不問”:不問對方收入,不問體重,不問年齡,不問宗教信仰,不問婚姻狀況,不問“去哪兒”,小問“吃了嗎”。這樣可使學牛對與英語國家人士交談的禁忌有更清楚的了解。
總之,在英語教學中不能只單純注意語言教學,而必須加強語言的文化導人,重視語苦文化差異及對語的影響。認識到文化在語言學習小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接觸和了解英語同家的義化,不但有益于英語的理解和運用而且能提高對中外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從而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在實際中正確運用好英語這一國際語言。
【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意識探析】相關文章:
談中學英語教學跨文化意識培養05-31
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滲透淺談的論文08-02
英語教學加強整體效應探析06-01
宿舍文化與學風建設探析論文04-26
探析“孔子學院”的文化外交功能08-24
《探析數學中的美》精選論文(通用15篇)04-29
探析音樂在藝術體操動作節奏中的作用05-29
藝術設計中的創造思維探析論文(精選5篇)06-14
近代中華科學文化衰退的制約因素探析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