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加強本科建筑理論教育的思考
論文摘要:在學專業本科的課程設置中,較為普遍地存在著缺乏建筑理論課程的現象,然而,建筑理論對于建筑創作實踐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了引起對于建筑理論教育的足夠重視,并改善現有的理論課程設置模式,分析了建筑理論教育的迫切性,提出了加強建筑理論教育的策略,并了建筑理論教育中應遵循的原則。
論文關鍵詞:建筑教育;建筑理論;原則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建筑創作雖然取得了一些大家有目共睹的成就,但是在建筑理論的歸納、整合以及創新方面還是相對匱乏。繁榮的建筑創作實踐與冷寂的建筑理論研究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隨著國門的打開,國外的各種建筑理論蜂擁而來,近30年引進了西方現代建筑理論,并在國際建筑重構的過程中引入了各種各樣的先鋒理論。然而,對這些外來理論大都停留于膚淺的認識,國內建筑理論的發展也是進展緩慢,難以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同樣,在建筑學專業本科教育的課程設置中,也普遍存在建筑理論課程不被重視的情形。沒有人能否認建筑理論對于建筑實踐的重要指導意義,建筑教育中建筑理論教育何去何從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盡管研究生的課程中滲透了理論教育,但大多生都是在本科畢業后就步人工作崗位,因此,有必要讓學生在專業教育的本科階段就對國內外建筑理論有一個相對系統的知識儲備。
一、建筑理論教育現狀
從國內大多數院校所沿用的建筑學專川本科課程設置體系看,基本上可劃分為三大部分:基本知識體系、理論修養體系、創優能力培養體系。不可否認,這種課程體系是經過多年來教學實踐提煉出來的,從總體看也基本滿足了實際需要。但是,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蚴鞘苣承┨囟ㄒ蛩氐挠绊,這一體系的三個組成部分并未得到平衡發展,尤其是理論修養體系得不到足夠的重視。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建筑學專業的教學水平。問接地影響到學生畢業后的設計工作質量。剛剛從中學步人大學校門的學生往往對自己所選擇的專業了解甚少,在第一年的時間里。主要是接受繪圖技巧等基本功的訓練。到了高年級雖然有設計原理及建筑方面的課程。但仍然缺乏較為系統的建筑理論,特別是缺乏國內外當代建筑理論方面的教育。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專業熱情。
對于建筑設計這門主干課程,多數院校還沿用著學生每年做幾個設計題目、教師為每個學生逐一改圖示范的授課方式,教學環節幾乎是在師生之間每堂課十幾分鐘甚至幾分鐘的說與畫的交流中完成;同時,年輕的學子往往追求先鋒理論,在一知半解的情況下只能照貓畫虎,求其形而不問其所以然。這樣一來,設計課教師灌輸給學生的理論知識是零散的,學生平常所學的理論也難以有效地貫徹到設計中去。
對于學生本身來說,存在盲目追求實用性的現象,希望自己所有學習到的東西都具有最簡潔、最直接的指導意義,恨不得拿來即刻就能出方案、出成果,而往往忽視了建筑理論所具有的長遠的引導方向的作用以及對于一名合格建筑師的職業、責任感的培養所具有的重要意義。
二、加強建筑理論教育的迫切性
1.設計亟需建筑理論
改革開放給中國建筑師提供了實現理想的機遇和場所,中國的建筑業已步人發展的黃金時代。然而,在大潮的沖擊下,建筑領域存在著十分嚴重的功利現象:盲目順應商業需求、追求易操作性、屈從長官意志等等,所有這一切都需要符合國情、基于建筑本體的建筑理論的引導。同時國內外成功建筑師的經歷也表明,沒有理論思想的指導就不可能產生好的作品,因此作為教師,希望今天的學生、明天的建筑師都有理論武裝的頭腦,有自己的見地和理念;要在本科階段加強建筑理論教育,加強理論素養,只有這樣,在設計實踐的過程中才能有理有據、不隨波逐流,才有可能產生具有創造性、健康向上的理論和在自己理論指導下的優秀作品。
2.責任感培養亟需理論
改革開放以來,國外各種先鋒理論如雨后春筍般地涌來。作為先鋒理論在中國的物化,“架子風”、“中庭風”、“幕墻風”、“歐陸風”、“拼貼風”、“廣場風”等等莫名其妙地出現在中國大地上。這就是不研究建筑理論產生的與背景而片面追求其表面形式產生的后果。在建筑設計教學中,也相應地出現了“學生照搬大師的作品看你老師如何批改”的現象,從而也就失去了作為一名合格建筑師所應具有的社會責任感。毫無疑問,這些現象與基礎建筑中缺乏理論教育、缺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環節是息息相關的。建筑設計的一條重要原則就是要表現對人的最大關懷、引領有意義而又健康的生活模式、對社會有高度的責任感、正確認識人、認識社會。只有具備這種責任感,才能使建筑發展的方向不至偏離建筑本體的軌跡。因此,加強建筑理論教育,才能有效地改變學生設計作業中盲目抄襲新奇形式的現象,才能為他們形成正確的建筑觀以及建筑師的社會責任感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加強建筑理論教育的策略
1.建筑理論課程設置的階段化
建筑理論的課程設置宜分階段逐漸加深,在五年的學習過程中由淺人深、循序漸進地開設建筑理論的相關課程。我們的想法是:一年級以建筑概論、建筑欣賞為主,增強學生對于各種類型建筑的感性認識,培養學習興趣;二年級可以開設有關建筑基本原理、建筑史學等課程,引導學生從建筑本體和背景的角度理解建筑,并逐漸用于建筑設計;三年級向學生介紹與建筑本體直接相關的跨學科理論,讓學生從更廣闊的層面體會建筑問題;四、五年級則開設側重于“廣義建筑學”和建筑評論等方面的課程,并將理論知識學以致用,對各種建筑實例進行評價,其目的是使學生學會思考,進而培養個人建筑理念,促使科學的價值取向形成?傊。本科建筑理論教育應該分階段深入擴展,啟發和引導學生從了解建筑知識到思考建筑理論本質。
2.理論教育與課程設計的融合
在建筑設計課程進行的過程中,增加理論性的環節,即在搜集資料和構思立意階段,注重相關理論知識的搜集整理;在設計發展過程中,注意跟蹤學術動態;在設計圖紙完成的同時,必須附上該設計的研究報告。這些環節都有助于學生在設計實踐過程中。積累理論知識、提煉理論思想、形成理論體系,進而產生個性化、具有創新精神和理論深度的建筑設計作品,以便更好地實現建筑理論與設計實踐的有機融合。
3.建筑理論與設計理念的融合
建筑理論與設計理念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和范疇。建筑理論具有基礎性、共性和總體把握的方向性;而設計理念更具有提高性、個性和獨創性。因此,在加強建筑理論教育的同時,還要有設計理念的引導和認識,如可介紹一些國內外知名建筑大師的設計理念以及理念與實踐結合好的典型事例,這樣學生才能從多方面更形象地把握理論對于實踐的作用,在開闊眼界、培養學習興趣的同時,不斷加強獨立性與創新性。
四、建筑理論教育中應遵循的原則
1.覆蓋面廣深入淺出
鑒于是本科階段的建筑理論教育,因此理論介紹不一定要有多么深入,但覆蓋面一定要廣,要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得到盡可能多的信息量。以英國某些院校的建筑教育體系為例,其“設計理論”在一、二、三年級分別設有20小時的課程,共60小時。一年級時先介紹建筑學的基本概念、各種建筑空問理論、建筑形式美的原則等,并結合建筑作品分析建筑語匯的演變;二年級則著重介紹各種建筑思潮和流派,結合思潮產生的背景,分析建筑思潮與建筑創作的關系;三年級則重在講解設計評論方法和途徑。其目的是為學生打下建筑設計構思立意的基礎,使學生學會建立評論建筑的理論框架,提高學生在建筑評論方面的自覺性。在講課的同時,學生還必須閱讀有關文章,并進行討論。這樣多的內容要在60小時中講完,因此課程內容并不深,但覆蓋面廣、信息量大,在開闊了學生的眼界的同時,也拓展了思路。這種方法很值得在本科生的建筑理論教育中推廣。
2.多元包容培育個性
多元化是當代建筑發展的重要特征,建筑理論相應的也應該“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在建筑理論教育中,教師要以包容的心態,中立地對待各類理論的教學,不把個人成見強加給學生,相反要鼓勵學生向固有的觀念提出質疑,培養個性化的建筑理論思維,使他們的思想始終處于敏銳活躍的思索狀態。以耶魯大學為例,相當一部分學生對于提倡多元化建筑思維非常滿意。事實上,許多學生說他們之所以選擇耶魯,就是因為她對建筑設計的各種觀念都持寬容態度。耶魯大學的態度是:“學院是一個讓學生們獲取知識,接觸各種思潮、理論的地方。”其助理院長曾說:“由學生們從他們自己的角度來決定走哪條路。”這對于那些曾經被建筑的條條框框弄得縮手縮腳的人來說無疑是耳目一新。
3.可知可行服務實踐
如今有些建筑理論異化為,異化為艱難而復雜的其他學科。這些深奧晦澀的理論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更難以實現指導實踐的目的。因此我們所主張的建筑理論教育,是要引導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建筑本體來思考理論問題。一位韓國建筑師對于建筑與城市、建筑形態與功能的詮釋,就很好的說明了這一點。他把建筑與城市的關系比作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從健全個體和健全社會的立場上,來審視建筑和城市;把建筑形態與功能的協調比作生命中情感與思考的平衡。這種對于生活與建筑的理解,既易于接受,又給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罢胬硎菢銓嵉摹保ㄖ碚摳鼞吮净,易于理解。
只有能指導實踐的理論,才是真正有價值的建筑理論。建筑理論永遠具有服務于實踐的品格,建筑理論離不開實踐,建筑實踐也永遠需要建筑理論。沒有理論思想的建筑師不是好的建筑師。因此學生也只有掌握了理論,才能有更深層次的思考,才能創作出有個性、有創新的作品。
【加強本科建筑理論教育的思考】相關文章:
加強建筑施工企業法律事務治理的思考03-21
淺談對在職業教育中加強素質教育的思考01-07
企業加強財務理論學習與研究的相關思考03-18
加強高校教代會提案工作的思考03-24
如何加強稅源管理的幾點思考03-20
對加強基礎英語教學的思考03-19
如何加強稅源治理的幾點思考02-26
有關加強水污染控制的思考03-18
加強企業全面預算治理的思考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