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生態視野下的教師專業成長
摘要: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新理念,如重視人與環境的和諧性、平衡性,重視以人為本,重視創造性、開放性、互動性等,與目前迅速發展并廣泛取得人們共識的生態教育思想相一致。教師作為這次新課程改革的最終執行者,我們更應該深入分析自身的發展問題,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更多的機會,來提升教師的生命質量與價值,實現教師的可持續發展,從而更好的獲益于這次新課程改革。本文著重探討在極富生命力的生態教育視野下的教師專業成長問題。關鍵詞:生態視野 生態教育 教師專業成長
以何種視角看教師專業發展,決定了教師繼續教育的內容、方式。本文擬從生態視野角度來探討教師專業成長。
一、多角度視野下的教師專業成長
目前,國內外已有眾多專家學者從不同角度來探討教師專業成長問題。其中,華東師范大學講師姜永從女性主義教育學角度來研究,認為教師專業成長要關注教師個人生活史,個人生活史不僅是教師建構實踐知識的基本素材,更是教師重構其自身知識的動力來源,生活史對教師自我發展、認同自身角色具有直接的影響與塑造作用,并且其產生的影響較為深遠而不易改變;教師成長不僅僅是知識與專業能力的提高,更是人文關懷精神的成長;同時還要彰顯教育者的非理性精神,特別是要讓課堂生活變得富有教育激情。申繼亮等人從心理學的角度提出觀點,認為教師專業化要獲得良好的發展需要教師具有良好的職業承諾、特定的知識結構和自主發展等心理基礎,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心理機制的實質在于教學反思,教師職業的有效性、獨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是衡量教師專業化發展水平的標準。潘文光從組織文化的視角來思考教師專業成長,他認為在“學生發展為本”、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注重團隊合作的理念引領下,以行動的跟進,感悟體驗,努力實踐,機制保障,內化價值來創建教師專業成長文化,從而達到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目的。
從上述的觀點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在探討教師專業成長時,已經認識到了教師個體的心理、在社會中的生活經驗對專業化發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但這種認識更多的是從靜態的角度出發,探討教師專業成長時教師是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在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前提下,不斷充實知識結構,從而達到自身專業成長的過程。事實上僅此還不夠,教師是富有生命力的個體,我們還需要從動態的角度來探討,即在社會這個方方面面相互聯系的豐富的大背景下,教師專業化成長還將生發出哪些特點及要求。
二、生態視野下的教育觀
已經有學者開始用生態思想來關照教育事業。所謂生態思想,是指人要充分尊重維護自然生物的權利和生態,維持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思想。那么生態視野下的教育觀指的是在生態思想的指導下,思考解決教育問題時所形成的基本教育觀點和理論。在這種思想的指引下,初步確立起了系統整體觀、動態發展觀、互動開放觀、尊重差異等新興的教育理念,即學生在學校里的學習效果有賴于他所處的學校生態環境,和諧的學校生態環境應包括校園、教室環境與課堂教學環境;在信息化社會,在開放的教育環境下,要求我們教師的教育思想、教學理念具有開放性、動態性,及時轉變教師角色;彌漫、充溢于師生間的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圍的互動,是學生心靈的開放、主體性的凸現、個性的張揚、創造性的解放;堅持“以人為本”,關注學生個體發展,承認學生間存在的差異,促進學生最大限度的發展。
生態教育認為,人的潛力不是現在的和早已經存在的東西,而是在一種不斷相互作用中生發出來的。潛力既不處于先天領域,也不處于后天領域,而是處于先天與后天的交接處。開發人的潛力教育者具有極大的責任。“生態教育”就是一種為改變各種知識之間生態失衡狀態,形成各專業知識之間、知識與自我之間的生態關系的教育,它的目的是培養出真正具有智慧的“開放型的專家”。這種人是現代社會所要求的“全面發展的人”、“文化人”、“貫通而求洞識的人”、“通達而識整體的人”和經常獲得“‘芝麻開門’式的智慧的人”。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這種生態視野下的教育觀與我們新課程改革所提出的理念不謀而合,它要求我們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首先要認識到我們的教育對象——學生是一個“完整的人”、“發展中的人”,同時也是社會中的人,要關注他們的學習、生活等情感體驗,保護好他們的創造性。
三、生態視野下教師專業成長的特點
在生態教育思想或生態化教育的影響下,教師專業成長表現出了它的獨特性。
發展性:教師作為一個個體,在教育生態系統中,始終處于一種生態發展的狀態。大凡教師的成長經歷了從師范生到入門型教師,到新秀型、骨干型以及專家學者型教師等幾個階段。而在他們的專業成長中,自覺或不自覺地不斷接受和學習新知識,不斷更新教育思想和理念,及時調整教學方法策略和組織形式等。所以說,教師的專業成長是一個不斷充實、豐富、完善提高的過程,并且具有創新、發展的特點。
合作性:在生態學視野中,自然界中的各種物種、環境間處于一種互生互補的共生狀態,動物、植物和人類之間互相需要,互相支持,構成了一個地球大家庭。其中,每個物種既是主人,同時又都需要其他物種的支持,他們彼此是相互依賴,不可或缺。同樣的,在生態視野下處于專業成長中的教師個體也與其教育生態系統中的其他成員有著互相支持,密切相關的聯系。在這種情況下,要求教師具有合作性。特別是在提倡課程綜合化的今天,教師應加強與其他教師的合作,共同分享資料,共同商討問題解決辦法,共同努力,這不僅可以減輕工作負擔,還能增強工作的動機,并且從集體中汲取力量。同時,教師也還要求與教育管理者合作,向管理者闡明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工作計劃,與對方協商改革方案等,在交往合作中愉快地實現自身的成長。除此之外,教師還需注意與家長密切合作,爭取各種社會力量的支持與合作,共同為學生的健康成長而不懈努力。
復雜多樣性:事物是千差萬別的,其發展也由于其本身的性質、存在的條件、與周圍事物關系的不同而不同。在生態視野下,教師的專業成長也呈現出復雜多樣性的特點。一方面,教師個體間存在著差異,每個教師在成長中應從自身特點出發,從所處的教育環境出發,在實踐中,不斷發展和完善自己,促進專業成長。另一方面,復雜多樣性還體現在教師個人的素質上,一般來說,教師應該是一個多面手,除了能勝任教學外,還應該具有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能力,科研能力、與人交往合作等能力。
主體性:在生態教育思想的視野中,強調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主體性是人的發展的根本動力,從教師的專業成長過程看,主要強調確立教師的主體意識和在教育實踐中的主體地位以及強調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
從生態視野的角度探討教師專業成長,將有助我們更好的認識到教師也是這個教育生態環境中的一個組成部分,他的成長不僅要追溯到過去,聯系現實的各種要素,還要展望他的未來,讓教師這個有生命的個體在人性化的培養目標下,他的成長道路力求能夠走的更遠、更廣。
四、生態視野下教師專業成長的具體工作
過去,我國的教師專業成長中存
【淺談生態視野下的教師專業成長】相關文章:
淺談生態價值論視野下的循環經濟03-19
淺談系統科學視野下的教學媒體設計03-27
試析知識觀視野下的教師專業發展03-20
淺析教師專業成長視野中的人文素養03-19
淺析哲學視野下的創新03-05
德育視野下的高校創業教育03-05
公司自治視野下的獨立董事制度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