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論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職前教師教育的問題與對策
摘要:當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職前教師教育存在“學術性”尚未提升,“師范性”漸行喪失、課程設置和教學方式陳舊,教育實踐環節薄弱、職前與職后教育一體化徒有虛名、優質師范生源匱乏等問題。針時這些問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應在學校的辦學定位、教師教育課程體系、職前培養與職后教育的相結合、建立吸引優質生源政策機制等方面進行改革。
關鍵詞: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職前培養;教師教育
教師教育(Teacher Education)是指對教師的培養、任用、研修并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整個過程。包括職前和職后兩大部分。從“師范教育”(Normal School University)發展到“教師教育”是世界教師隊伍建設的共同歷程自1897年南洋公學特設師范院開始。我國的教師教育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形成了我國教師教育所特有師范特色。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的教師教育發生了深刻的變革:教師教育培養模式呈現出多元化格局:傳統的三級師范向二級師范過渡。自21世紀以來,以培養農村初中教師為主要任務的高等師范專科學校。通過“重組、合并”等各種途徑,大部分已升格為多學科性或綜合性的地方本科院校。但在這些新建的綜合性本科院校中,教師教育有被邊緣化和“去師范化”的傾向,存在著諸多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職前教師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學術性”尚未提升。“師范性”漸行喪失
師范性與學術性之爭一直是教師教育史上存在的話題。所謂師范性,是主張“學者未必是良師”,教師是一種專門人才,只有懂得教育教學規律,掌握教學藝術的人才能當好老師;所謂學術性,是主張“良師必是學者”,一個稱職的教師,必須在學術上有較深的造詣,具備廣博的知識背景和所教學科專業知識我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其前身一般是以師范高等?茖W校為主,申報本科專業時,也大多是依托原有師范專業。但一旦升本成功后,又大多定位為綜合性本科院校,在辦學過程中各專業也向綜合性專業看齊,以期迅速提高學校的學術水平。但事實上,一所學校、一個專業一定需要長期的歷史沉淀.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一味地急于提升學校的學術水平是辦不到的。與此同時.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注重向綜合性發展的同時,教師教育被邊緣化、不重視的現象比較嚴重。主要表現在:一是在院校命名上“去師范化”特征比較明顯,急于更換校名,摘掉“師范”帽子;二是在辦學定位上強調從單科到多科、綜合性發展,熱衷于擴大非師范專業.導致學校辦學重心的遷移:三是在辦學指導思想上往往視學術性為學!皬姶蟆钡谋碚鳎^分追求學術性,導致教師重“科研”輕“教學”,使教學質量下降。
(二)課程設置和教學方式陳舊,教育實踐環節薄弱
我國于2001年啟動的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最深刻、也是最有影響力的一次課程改革;A教育正經歷的這種革命性變化。無疑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給當前我國的教師教育提出了巨大挑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盡管順利地完成了由?频奖究频纳,但師資水平、教育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模式等方面并非可以在短期內可以迅速提高。許多新建本科院校仍然沿襲傳統的教師培養模式培養中小學教師.開設的教師教育專業主要課程僅局限于介紹一些教育學、心理學和教學法(俗稱“老三門”)的初步知識。其學時在總學時中只占5%一10%,而且內容陳舊、方法單調、缺乏時代感和針對性.脫離基礎教育實際.與教師專業發展的本質要求相距甚遠.被師范生認為是大學里最不受歡迎的課程之一。教育實踐環節薄弱,教育實習流于形式。主要表現在:一是不重視實踐教學,在安排教育實習時。首先考慮的是經濟問題、人員問題,多采取“回原籍實習”、“一個教師負責一個縣(市)”的措施;二是不僅時間短(一般只有6周一8周),而且安排極不合理(大多在臨近畢業的一學期),學生忙于寫畢業論文或找工作,沒心思實習,影響實習效果;三是實踐與理論脫節,將教育見習和教育實習從整體的師范教育過程中剝離出來,認為教育見習和實習是一個孤立的教學環節:四是實踐內容程序化.實習生一般被限定于聽課、講課等特定教學內容和充當班主任“規定動作”中,很難有自由發揮的余地。
(三)職前與職后教育一體化徒有虛名
長期以來,我國教師的職前培養與職后培訓分別有師范院校與教育學院(教師進修學校)承擔,兩類學校之間缺乏聯系和整合,學習內容缺乏銜接,教師職后培訓淪為低層次的重復,很不利于教師的專業成長和終身教育。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其前身大多是地區性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與地區性教育學院(教師進修學校)合并而成,從形式上實現了教師職前培養與職后培訓的一體化。但這種的教師教育一體化只是“名”變而“實”不變,教師培養與培訓各行其是的狀況依然十分明顯,職前培養與職后培訓還沒有完全形成一個連續體,教師教育一體化程度不高。因為教育學院(教師進修學校)在并入師范高等?茖W校后,雖然在領導體制上實現了一體化。但大多是成立成人教育學院,機構依然是獨立的.主要任務仍然是承擔本地區中小學教師的繼續教育工作.與教師職前培養工作不相干。這樣一來,職后培訓并未得到加強,教師職前培養與職后培訓的內容仍然相互割裂,無法為教師提供連續的、一致的支持。
(四)國家對教師教育的優惠政策未被普及,導致優質師范生源匱乏
20世紀80年代,中國的基礎教育開始走向復興,為了滿足基礎教育振興與發展的需要,黨和政府對師范生采取了“三包”政策,吸引了大批貧苦家庭優秀學生報考師范院校。但到了2O世紀末,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教育辦學層次的逐步提高和教師教育培養模式的多元化格局出現,國家對師范生的各種優惠待遇和畢業分配也被逐步取消。在這種背景下,師范類招生不再具有什么優勢。2007年,國家從教育部所屬的六所師范大學試點,恢復免費師范教育政策,但這一政策未被普及。目前,除六所部屬師范大學外,我國師范專業的畢業生除了可以獲得“雙證”(畢業證書和教師資格證)外,已基本沒有其他優惠政策了,師范專業也就失去了優秀生源。特別是承擔教師教育任務主力軍的地方院校,隨著我國高等教育跨越式的大發展,高校連續擴招,所招的優秀學生越來越少。
二、解決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一)確立科學合理的辦學定位。重塑職前教師教育理念,增強師范類學生的“師范性”
合理定位是高校發展的基本依據和重要前提。準確的辦學定位,使得學校在辦學類型、層次、結構、特色與學校的辦學歷史、教育資源、辦學實力和發展能力相匹配、相適應。大部分新建本科院校都帶有明顯的地方性特點,無論是在過去的專科階段,還是升格為本科院校,都和所在地方有著天然的聯系,因此在辦學定位上要樹立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意識。在辦學類型上,要高度重視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在辦學性質上.要以教學型為主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職前教師教育也一樣,應主動地服務于地方基礎教育。另外,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借鑒國際職前教師教育的經驗,樹立與時代相適應的教師教育理念目前,在教師教育實踐中,許
【論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職前教師教育的問題與對策】相關文章:
探討新建本科院校教員鼓勵機制對策03-07
研究新建本科院校教師激勵機制對策03-18
論高等院校宿舍文化建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03-10
淺談地方院校法學本科教育改革探究論文06-05
論汽車維修的存在問題及解決對策03-18
應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03-02
淺談新建本科院校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新思考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