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碩士研究生教育質量現狀調查研究報告

        時間:2024-09-25 06:49:06 教學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碩士研究生教育質量現狀調查研究報告

          引導語:高等教育規模擴張以后,最直接的變化是學生數量的增長,而這必然導致學生的多樣化,很難再象精英階段那樣,用統一的標準來要求全體學生。同時,碩士研究生規模的擴大,也將導致它在整個學位體系中地位的變化。以下是YJBYS的小編為大家找到的碩士研究生教育質量現狀調查研究報告。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碩士研究生教育質量現狀調查研究報告

          [摘 要]擴招對碩士研究生教育質量的影響是當前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問題。通過對某大學在校碩士研究生的問卷調查,著重分析了在校碩士研究生的個人狀況、導師的指導情況、培養過程和畢業前景,希望在準確把握在校碩士研究生現狀的基礎上,深入了解目前碩士研究生的教育質量狀況,并有針對性地提出建立科學、有效的質量保障體系的對策和建議,為相關研究和決策提供依據。

          [關鍵詞]教育質量;擴招;保障體系

          一、問題的提出

          人們對研究生擴招后帶來的教育質量問題存在著各種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認為,連續幾年的研究生教育規模持續增長,導致了研究生教育質量急劇下降;但也有人認為,如果以大眾化時期的多樣化質量觀來衡量研究生教育的質量,現在的質量沒有降低。

          質量觀的問題比較復雜。高等教育規模擴張以后,最直接的變化是學生數量的增長,而這必然導致學生的多樣化,很難再象精英階段那樣,用統一的標準來要求全體學生。同時,碩士研究生規模的擴大,也將導致它在整個學位體系中地位的變化。以往它是專門教育中的高級階段,但將來它可能向過渡學位發展,變成攻讀博士學位的“預科”,這必然導致其質量觀的改變。質量觀的轉變需要時間,也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所以,要想給現階段研究生教育質量狀況下一個結論,到底是降低了還是沒有降低,是很難的,也沒有多少現實意義。本文的研究并不試圖對研究生教育質量狀況給出結論,而是要通過調查,對這一狀況進行描述分析。研究生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在質量的描述方面也有其特殊性。研究生教育階段主要的培養方式是學生自主學習和導師指導,其質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研究生個人和導師的精力投入。盡管教學條件、硬件設施等在研究生教育質量中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但本文認為,相比較而盲,研究生、導師、培養過程、畢業前景等是決定性的因素,因此本文著重考察這四個方面,以期能夠對目前研究生教育質量有較為深入的認識。

          二、調查結果分析

          本研究選取某大學的部分在校研究生為調查對象,于2004年6月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調查。本次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550份,回收510份,回收率達93%。樣本的院系分布和性別分布合理,但年級分布略有欠缺,三年級學生所占比例較小,這主要與問卷調查的時間有關。

          1.研究生的個人狀況分析

          (1)基本情況。在被調查的研究生中,25歲及以下的占79.4%;26歲以上的占20.6%。參加全國統考入學的占74.5%;通過免試推薦入學的占22.0%;通過單獨考試入學的只占很少一部分。另外,應屆生占73%;往屆生占27.0%;具有五年左右工作經驗的研究生也有相當數量。

          (2)攻讀研究生學位的主要目的(如表1所示)。顯然,“繼續深造”和“更好找工作”是大部分學生讀研的主要目的。攻讀比較冷門專業的研究生更多的是以“繼續深造”為目的(卡方=24.981,P=.023);26歲及以上年齡的研究生選擇“繼續深造”的比例明顯高于25歲及以下年齡的研究生(卡方:8.169,P;.004)。25歲及以下的研究生選擇“更好找工作”的比例明顯要高一些(卡方:9.912,P=.002)。

          (3)本碩專業的變動及對專業的態度。在被調查的對象中,研究生階段的專業方向與本(專)科階段專業方向一致的只占總數的60%,而40%的研究生專業方向有變化。應屆生和往屆生在這方面的差異非常顯著(卡方=14.880,P=000),往屆生中專業方向不一致的比例明顯高于應屆生。

          研究生對專業的態度(如表2所示)。較熱門的專業,如經濟管理類、計算機類、電子類等的研究生喜歡自己專業的程度較高(卡方=72.177,P=033);而以“繼續深造”(卡方=26.785,P=000)為目的的研究生傾向于更喜歡自己所學的專業,以“隨大流”(卡方=40.417,P=.000)為目的的研究生傾向于很不喜歡自己的專業。

          (4)時間的安排利用。有67.7%的研究生沒有從事過社會兼職活動。從事過社會兼職的研究生中72%的人平均每天的兼職時間不超過2小時。從事社會兼職比例較高的大多是人文社科類專業,以“繼續深造”(卡方=3.994,P=046)為目的的研究生從事社會兼職的比例明顯較低,以“父母期望”(卡方=5.803,P=.016)和“進入學校所在的城市”(卡方=8.581,P=.003)為目的的研究生從事社會兼職的比例明顯較高。

          在學習時間的安排上,除了上課以外,82%的研究生平均每天用于專業學習和研究的時間在3小時以上,51.3%的研究生在5小時以上。平均每天學習超過5小時的研究生在工科類專業中所占比例較高(卡方=104.754,P=.000);喜歡自己專業的研究生用于學習和研究的時間相對較多(卡方=27.601,P=.035);從事社會兼職的研究生用于學習和研究的時間比未從事社會兼職的研究生少(卡方=24.300,P=.000)。

          (5)學術活動和公開發表的研究成果。11,6%的研究生從未參加過學術交流活動;33.5%的研究生很少參加學術交流活動;經常參加的只占13.6%;還有41.3%的研究生處于中間狀態。74.4%的研究生還未在正式出版的學術刊物上發表過文章;發表過1篇文章的研究生占16.1%;發表2篇以上文章的研究生不足10%。這方面的總體情況可能和樣本的年級分布不均有關,三年級學生參加學術活動和公開發表研究成果的比例應更高一些。對現有數據的分析表明,高年級研究生發表文章的數量明顯比低年級多(卡方=110.725,P=.000),但在參加學術交流活動次數上的差異并不顯著(卡方=10.141,P=.255)。研究生越喜歡所學的專業,參加學術交流活動的次數也越多(卡方=50.758,P=.000)。

          調查結果顯示,研究生群體正在向多樣化方向發展,在年齡、入學方式、工作經歷、入學目的等方面都存在著越來越明顯的差異。有工作經歷的往屆生在逐漸增多;免試推薦的研究生所占比例增長較大,據反映,他們的整體素質較高;抱著某種實用性入學目的的人越來越多,甚至已經超過了為繼續深造而入學的學生所占的比例。專業性質、入學目的、專業態度對研究生的學習也產生著較大的影響。工科類比人文社科類專業的研究生在學習和研究方面投人更多的精力,這可能和工科類專業學習、科研任務相對較重有關;抱著繼續深造為人學目的的研究生比抱著實用性目的的研究生在學習和研究上投入更多的精力,更傾向于喜歡自己的專業,更少從事社會兼職;喜歡自己專業程度較高的研究生用于學習、研究和學術交流的時間更多。 2.導師的指導情況分析

          (1)確定導師的方式。通過雙向選擇、院系指定和個人選擇方式確定導師的研究生比例分別為51.0%、22.6%和26.4%。不同專業在確定導師的方式上表現出十分顯著的差異(卡方:106.995,P;.(BO),這通常受院系、專業長期以來形成的培養傳統和方式的影響。值得注意的是,通過院系指定方式確定導師的研究生喜歡所學專業的比例明顯比另兩類研究生低,而不喜歡所學專業的比例明顯比另兩類高(卡方=40.003,P=.000)。

          (2)導師的指導方式(如表3所示)。研究生導師的指導方式在文科、理科、工科或者熱門、冷門專業之間的差別并不顯著,對學生的專業態度影響比較明顯(卡方=28.570,P=.027):通過固定例會方式更容易使研究生喜歡所學專業,而通過個別指導和其他方式指導的研究生喜歡自己所學專業的程度則比較低。

          導師的指導頻率(如表4所示)。工科類專業指導頻率比人文社科院類專業明顯要高一些(卡方=93.068,P=.000);男生接受指導的頻率明顯要比女生高(卡方=12.058,P=.007);對所學專業越喜歡(卡方=23.542,P=.023),花在學習和研究上的時間越多(卡方=26.073,P=.010),接受導師指導的頻率也越高。

          (3)研究生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式。大部分研究生在遇到問題時,最通常的解決途徑是與其他學生交流,或者設法自己解決,也有一部分學生會請教導師,而請教其他教師的人只占很小的比例。更愿意找導師解決問題的研究生是那些以“繼續深造”為目的(卡方=5.406,P=.020)、參加學術活動多(卡方=14.359,P=.006)、對導師指導滿意度高(卡方=58.974,P=000)的學生。

          (4)對導師指導的滿意程度(如表5所示)。我們就這一問題的原因進行了調查。對導師指導感到滿意的研究生認為,導師認真負責、專業水平高;對導師指導不滿意的研究生認為,導師忙于其他工作,指導時間太少,導師的指導對自己的學習和研究不夠實用等。

          以“繼續深造”為目的的研究生比沒有選擇該目的的研究生更滿意導師的指導(卡方=15.189,P=.004);對所學專業越喜歡的研究生,對導師指導的滿意程度也越高(卡方=94.400,P=.000);由院系指定導師的研究生對導師指導的滿意度明顯偏低(卡方=31.342,P=.000),而在259位通過雙向選擇確定導師的研究生中,無一人對專業指導“很不滿意”,明顯低于其他兩類研究生;研究生對采用“三種指導方式”的導師的滿意度明顯比較高(卡方=85.282,P=.000);導師指導的頻率越多,研究生對其指導也越滿意(卡方=169.716,P=.000)。

          可以說,導師指導的總體情況還是比較好的。研究生與導師之間存在著很強的互動影響,導師的確定方式、指導方式和指導頻率、研究生對學習的態度等都成為影響雙方關系以及教育教學的重要因素。研究生更喜歡通過雙向選擇的方式確定導師,更容易接受通過固定例會進行指導的方式,這將使他們更傾向于喜歡自己的專業。進一步說,越是喜歡自己專業、學習努力的研究生,對導師的滿意程度越高;而研究生對導師的滿意程度越高,得到導師指導、進人導師課題研究的機會也越多。應該說,這一現象是符合當前我國研究生教育的特點的。從師生關系來看,傳統的師徒關系仍然在我國研究生教育中占據主導地位,在這種情況下,教育教學的質量會受到很多非制度性因素的影響,比如態度、情感、動機、目的、個人魅力等。這對大眾化階段的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挑戰,如果規模擴大以后,傳統的師徒關系難以維持,研究生和導師將以什么樣的角色進入到教育教學中來?這個問題值得深思。

          3,培養過程分析

          (1)課程教學。本問卷主要調查公共外語課和專業課程的教學情況。

         、俟餐庹Z課。研究生對公共外語課教學效果的看法(如表6所示)。認為公共外語課有幫助的研究生,主要理由是外語學習不能間斷,上課總比不上好,可以增加詞匯,有機會跟外教交流等。認為沒有幫助的研究生則主要基于如下理由:授課方式死板,填鴨式的應試教育方法缺乏互動性;授課內容不夠實用,不利于聽說讀寫技能的形成;教師少學生多,課時不足,實踐應用環節少;課程壓力小,無法對學習起到真正的促進作用。

         、趯I課。研究生對專業課教師授課效果的看法(如表7所示)。以“繼續深造”為目的的研究生認為授課效果好的所占比例更高(卡方=10.115,P=.039);越喜歡自己所學專業的研究生越傾向于認為專業課老師授課效果好(卡方=76.852,P=.000);對導師指導滿意程度高的研究生,對專業課老師授課效果的認可度也更高(卡方=94.947,P=.000)。

          研究生對專業課程設置中存在問題的看法(如表9所示)。人文社會科學類專業的研究生大多認為專業課程與本科內容重復現象比較嚴重,而工科類專業相對來說要好一些(卡方=47.918,P=.000)。另外,研究生自身的情況也影響到對這一問題的看法,如本碩專業一致的研究生認為專業課程重復的比例明顯偏高(卡方=5.265,P=.022);選擇“繼續深造”為目的的研究生認為專業課深度不夠的比例明顯偏高(卡方=8.400,P=.004);以“好找工作”為目的的研究生認為“選修課少”的比例要明顯偏高(卡方=4.841,P=.028)?茖W研究調查表明,有70.2%的研究生參與了導師的科研工作。這些研究生對參與導師科研工作收獲的看法(如表10所示)。

          在是否參與導師科研工作方面:男生參與的比例明顯比女生高(卡方=5. 724,P=.017);以“繼續深造”為讀研目的的研究生參與比例明顯偏高(卡方=8.625,P=.003);那些用于研究和學習的時間更多的研究生參與導師科研活動的比例更大(卡方==42,450,P=.000);發表文章數量(卡方=9.883,P=.042)和參加學術活動次數較多(卡方=22.061,P=.000)的研究生參與導師科研課題的幾率也較大。

          通過雙向選擇確定導師的研究生認為收獲很大的比例明顯偏高(卡方=22.196,P=.005);接受“三種方式都有”的綜合方式指導的研究生參與導師科研工作的收獲明顯比較大(卡方=36.226,P=.003)。

          (2)學位論文。表11顯示了研究生所在專業對碩士學位論文開題的重視程度。表12顯示了研究生所在專業對碩士學位論文答辯的重視程度。

          對專業課老師授課效果越認可的研究生,越認為所在專業對論文開題(卡方=118.114,P=.000)和論文答辯(卡方=88.131,P=.000)的重視程度高。

          總的來說,研究生對教學、科研和論文環節的質量還是比較認可的。在教學方面,研究生對專業課教學效果比對公共外語課的認可程度更高。對外語課教學的意見主要是針對授課方式,研究生普遍認為,目前的方式不利于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盡管對專業課的授課效果認可程度較高,但專業課教學中也存在著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比如授課方法不合理,內容重復、陳舊,選修課少等。在科研方面,有七成多的研究生已經參與了導師的課題研究,由于所調查的學生大多是一、二年級的,所以這一比例是比較高的。研究生普遍認為,在科研工作中收獲比較大,但這和研究生本身的學習態度、導師的指導方式等密切相關。在學位論文環節,各專業一般都比較重視,而且專業課教學效果好的專業,論文環節的重視程度也比較高,可見,培養過程的各環節是緊密相連的。   在對專業課設置情況的調查中,學生對教育需求多樣化的問題值得注意。學生對專業課設置情況的評價和他們的讀研目的有很強的相關性,那些想要繼續深造的研究生覺得內容深度不夠,而那些想要找到更好工作的研究生覺得選修課少。在對課程設置的改進建議中,研究生希望加強的知識有基礎知識、專業前沿知識、工程實踐技能、社會實踐技能、人文社會科學知識等,幾乎涵蓋了方方面面。我們認為,隨著研究生規模的擴大,這種多樣化需求的傾向將表現得更加明顯,這對我們的教學改革和質量保證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4.畢業前景分析

          (1)攻讀博士。研究生對攻讀博士學位的看法(如表13所示)。各專業在攻讀博士學位的看法上存在十分顯著的差異(卡方=92.214,P=.000):工科類專業比人文社科類專業選擇“碩士畢業后直接讀”的比例更高;管理類專業選擇“工作一段后再讀”和“先工作,視情況而定”的比例明顯比其他專業高。

          本碩專業方向一致的研究生選擇“畢業后直接讀”的比例明顯偏高(卡方=12.031,P=.071),以“繼續深造”為目的的研究生選擇“畢業后直接讀”的比例相對較高;而選擇“不愿讀”的相對較少(卡方=30.262,P=.000);對所學專業喜歡的研究生選擇“畢業后直接讀”的比例明顯偏高;對所學專業不喜歡的選擇“不愿讀”的比例明顯偏高(卡方=57.796,P=.000);參與導師科研工作的研究生選擇“畢業后直接讀”的比例明顯要高,而選擇“不愿讀”的比例明顯要低(卡方=12.660,P=013)。

          (2)就業。研究生對自己就業前景的看法(如表14所示)。各專業在就業前景的看法上表現出十分顯著的差異(卡方=113.172,P=.000),認為就業前景“很好”和“較好”比例較高的專業大多是熱門專業。而研究生越喜歡所學專業,對就業前景越樂觀,該關系十分顯著(卡方=128.099,P=.000)。

          對攻讀博士學位抱有不同看法的研究生在對就業前景的看法上也表現出比較明顯的差異(卡方=28.369,P=.029):選擇“碩士畢業后直接讀”的研究生認為就業前景“很好”的比例明顯偏高;選擇“不愿再讀”的研究生認為就業前景“很差”的比例明顯偏高。

          大部分研究生畢業后不想直接攻讀博士學位,對就業前景也不是很樂觀。是否直接攻讀博士,實際上取決于研究生讀研的目的和他們對自己專業的喜愛程度。而且有趣的是,那些想要繼續攻讀博士學位的研究生認為,自己即便就業,前景也很好,而那些不愿再讀的研究生則傾向于認為就業的前景較差?梢,研究生在規劃自己未來的職業生涯時,投資與收益成為他們考慮的重要因素。對那些有較高收益的專業,研究生甚至會放棄目前較好的就業機會,而選擇繼續攻讀博士學位,因為希望博士畢業后會有更高的收益。這可能是熱門專業更熱、冷門專業更冷的一個原因。

          研究生在對就業前景不理想的原因分析中,選擇主觀原因如自己能力差、缺乏工作經驗等的比例占到六成多,其中,有將近一半的人選擇缺乏工作經驗。這固然和就業市場的取向有關,但也對我們的教育教學改革提出了新的課題。如何加強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是目前我國高等學校教育教學中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

          三、結論與對策

          第一,隨著研究生規模的擴大,研究生在年齡、入學方式、工作經歷、入學目的等方面所表現出的差異越來越明顯。調查表明,研究生的入學目的、專業態度等在其學習過程中產生著較大的影響。但在教學質量的監督保障過程中,研究生的學習動機和態度基本上是一個不可控制的因素。我們認為,研究生規模的擴大勢必帶來學習動機和態度上的多樣化,對此決不能用統一的標準來衡量。傳統的以培養學生學術能力為主的研究生教育定位應該轉變,可設課程碩士、專業碩士、學科碩士等,以滿足不同的教育需求。目前,專業碩士在我國發展迅速,但應該說,其定位還不很明確,在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方面都與學科碩士雷同,這一方面滿足不了學生的多樣化需要,另一方面也無法保障質量。

          第二,從師生關系來看,傳統的師徒關系仍然在我國研究生教育中占據主導地位。因此,研究生與導師之間存在著很強的互動影響,應該說,在我國現階段的研究生教育中,導師與研究生之間的關系更多的是建立在情感、態度、動機、個人魅力等非制度性因素之上。從有利的方面看,這些非制度性的情感因素可以在更深層次上加強師生的交流,從而有利于學術傳承和發展;但從不利的方面看,非制度性因素增強了教育教學質量的不可控性。

          我們認為,隨著研究生規模的擴大,傳統師徒關系的維持將變得越來越困難。在大部分學科專業中,必須建立起適應專業化培養的新型師生關系,就像早期的普通高等教育也轉變為今天大規模的專業培養一樣,這是一個不斷發展的必然過程。但是也應該看到,在一些特殊的學科專業,或者一些特殊的學校中,傳統的師徒關系在保障質量方面有其無可比擬的優勢,因此仍需發揚和保持。

          第三,調查顯示,研究生教學中還存在著不少問題。比較突出的問題表現在公共基礎課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師生比和質量保障與研究生的期望值差距較大。我們認為,隨著研究生規模的擴大,這些問題將更加突出,因為學生的個性特點和組成結構的變化對教育多樣化的需求日益強烈。但是在現有的課程教學體系中這些要求很多都無法得到滿足。所以,擴招后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關鍵,歸根到底是課程和教學的改革。如果不深人地進行課程和教學改革,我們的研究生教育就無法適應多樣化的需求,也不能很好地適應就業市場的變化,更不能適應學術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張敏強.教育與心理統計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40—58.

          [2]王漢瀾,教育統計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6,22-69.

          [3]金玉章.實用教育統計與測量[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8:6-40.

          [4]駱克任.社會經濟定量研究與SPSS和SAS的應用[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2:10-50.

          [5)曹健,芮國強.研究生教育質量觀:轉變及重構[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3,(1):13—15.

          [6]柳國輝.高等教育評價質量觀芻議[J].江蘇高教,2001,(1):21—23.

        【碩士研究生教育質量現狀調查研究報告】相關文章:

        怡樂園地被植物應用現狀調查03-07

        困境與對策 ----ERP的調查研究報告03-18

        困境與對策-ERP的調查研究報告03-30

        困境與對策----ERP的調查研究報告03-24

        農村健康教育工作現狀調查及對策03-06

        特殊教育現狀調查研究論文12-02

        對初中生英語學習現狀的調查與研究03-19

        初中生英語學習現狀的調查與研究03-19

        兒科護士流失情況及心理焦慮現狀調查11-25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