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內科護理論文

        時間:2024-07-04 15:38:39 護理學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內科護理論文15篇(精品)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許多人都寫過論文吧,論文是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怎么寫論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內科護理論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內科護理論文15篇(精品)

        內科護理論文1

          1護理安全隱息及原因

          1.1意外受傷

          1.1.1跌倒神經內科患者大多年老體弱、視力減退,運動障礙發生率高,如癱瘓、步態不穩、起立與邁步艱難等,常突然發生抽搐與暈厥。如遇到地面滑、床腳移動、坐凳不穩、防護措施不到位更易發生跌倒。

          1.1.2墜床煩躁不安患者可以用床檔保護,肢體約束。如果肢體約束方法不正確或陪護人員對此重視不夠搜自取下床檔、約束帶;高齡患者對病床不適應或夏天應用涼席,在涼席外移的情況下翻身導致墜床。

          1.1.3舍咬傷抽搐間歇期患者疏于帶牙套、置牙墊防護,如突然翻身抽搐易致舍咬傷。

          1.1.4燙傷感覺障礙患者使用熱水袋,未掌握熱水袋局部熱敷的溫度及使用方法,易致燙傷。

          1.2走失精神異常及老年癡呆患者,如防護措施不到位,未做到24小時連續看護,特別是外出進行輔助檢查時,人員較雜,稍有疏忽容易走失。

          1.3窒息神經系統各種疾病均可出現吞咽困難,咳嗽反射減弱,如進食嗆咳,可引起食物誤吸。鼻飼未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如未充分證實胃管在胃內,鼻飼速度過快,鼻飼時床頭未抬高,引起食物返流而致誤吸。

          1.4法律意識淡薄患者意識情況是神經內科護士觀察的重點,如何判定患者病情有無改變需要護士認真觀察。一旦病人病情變化而未能及時發現將給患者帶來嚴重后果,造成醫療糾紛。另一方面護理文書的書寫不規范,護理記錄不全面,與醫療記錄不一致,都將成為在今后的醫療糾紛,甚至法律訴訟中的潛在隱患。

          1.5管理因素

          1.5.1優質管理體系不健全質量管理體制是護理安全管理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健全、執行力度不夠,管理措施不到位,質量監控不利都是造成護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對潛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預見力,沒有定期召開質量與安全分析會,對出現的問題沒有進行分析、總結,沒有制定常見急癥搶救流程、工作環節流程、應急預案流程,服務規范用語及出院護理質量控制標準等,使護士在日常工作中無章可循,隨意性大,存在安全隱患。

          1.5.2對護士教育培訓不重視主要表現在僅注重護士的工作完成而忽視護士的在職培訓的提高,對護士的業務培訓不到位,職業道德教育薄弱,管理監督不得力。這不僅是發生糾紛的主要原因,也是對病人安全的最大威脅,當前護理專業的發展對護理人員素質和數童的要求較高,如不能及時根據專業技術發展的情況進行調整,找不到有效的途徑提高人員素質這些因素對護理安全的影響將越來越顯著。護理人員技術水平低,經驗不足或相互協作能力不強等原因對患者安全構成威脅。

          1.5.3護理人力資源配!不合理合理人員缺編,不能保證滿足工作基本要求而給病人造成不安全影響或隱患。當護士人員緊缺,工作超負荷時,多數護士無發適應多重角色的轉換,而出現角色沖突,長期以往將使護士身心疲憊,也是構成護理工作不安全的重要原因之一。

          2防范措施

          2.1加強護理安全教育,提高護士的'法律意識護理安全是指在實施護理的全過程中,患者不發生法律和法定的規章制度允許范圍內以外的心理、機體結構或功能上損害、障礙、缺陷、死亡。川科室定期組織護士進行各種法律法規的學習,定期對護士進行護理安全教育,提高護士的法律意識。每月召開一次護理安全討論會及護理差錯事故分析討論會,對典型案例進行分析討論,提高護士的安全防范意識,降低安全隱患的發生。

          2.2嚴格執行各種規章制度,嚴格履行崗位職責護理人員應嚴格執行各種規章制度,如查對制度、搶救工作制度、消毒隔離制度、交接班制度及分級護理制度等,明確各級護理人員職責,嚴格履行自己的崗位職責。護士長應隨時檢查各種規章制度執行情況,并將其納人考核、年終總結,采取相應的獎懲措施,以杜絕安全隱患的發生。[2]

          2.3加強護理人員的業務培訓,提高護士的應急能力堅持不懈的對護士進行心肺復蘇、氣管插管、心電監護及心電除頗的培訓,增強護士的急救意識,提高護士的急救水平及應急能力。

          2.4建立差錯事故報告登記制度,確保護理安全加強質量控制,每月進行總結及反饋,對護理工作中出現的安全隱患,鼓勵大家積極上報,不能因為怕擔責任、挨批評而隱瞞事實。對積極上報者給予適當的獎勵或減輕處罰,對故意隱瞞不報者故意懲罰。

          2.5加強健康教育,確;颊甙踩o予患者及家屬安全知識宣教,指導患者及家屬正確應用床檔、約束帶,避免墜床。對年老體弱、視力減弱、走路不穩、頭暈眼花等患者下床活動時應有人陪護,避免跌倒。對癲痛患者加強防護,將纏有紗布的壓舌板放在上下臼齒間,防止舍咬傷。嘔吐時將頭偏向一側,保持呼吸道通暢,避免嘔吐物誤吸致窒息。

        內科護理論文2

          1一般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xx年6月~20xx年10月收治的心內科住院患者48例,所有患者均排除精神病史、嚴重臟器障礙及活動障礙等,符合心內科相關疾病的診斷標準,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24例,其中男14例,女10例;年齡42~83歲,平均年齡(62.3±2.1)歲。觀察組24例,其中男12例,女12例;年齡45~84歲,平均年齡(63.1±1.9)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P>0.05,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正確分析患者常見跌倒原因,并給予針對性護理,具體如下。

          1.2.1跌倒原因分析

          (1)藥物因素:大部分藥物能對患者精神、血壓及視覺等產生影響,增加跌倒的發生情況,如強心藥、鎮靜催眠藥及降糖藥等。

         。2)疾病因素:心內科患者一般心律較為緩慢,且心、腦等器官的供血不足,會出現短暫性暈厥癥狀;若患有高血壓,則易出現頭暈或頭昏等癥狀。

         。3)環境因素:地面潮濕,病床過高,鞋底或地面濕滑,衛生間沒有扶手,走廊障礙物過多等。

         。4)護理因素:管理人員對安全管理重視不夠,尤其是防跌倒方面落實不到位。同時護理人員人力不足,一般晨晚間患者最容易發生意外,但當班的護理人員通常較少,不能全面的給予患者提供護理。

          1.2.2相應護理對策

         。1)病情監測:護理人員應加強巡視,在患者服用降糖藥、瀉藥及降壓藥等候,應密切監測患者的心率、血壓及心電圖變化等,并注意觀察用藥后反應,若發現患者在用藥后出現心率緩慢,血壓波動較大或生命體征不穩定等情況,應進行重點監護。

          (2)提供舒適的住院環境:在患者入院時向患者詳細介紹病房環境和設置等,采用柔和地燈及床頭燈,增加夜間照明。保持地面清潔干燥,按時打掃開水間,在浴室及衛生間鋪放防滑地毯等,在走廊設置扶手。

         。3)健康教育:對于易發生跌倒的人群,尤其是老年患者,護理人員應向其講解跌倒的后果,指導患者及家屬采用合理的活動方式,如改變體位時動作應慢,如廁之前應先坐一會,再慢慢起身等,提高護理依從性。

          (4)生活護理:晨晚間可增加多名護理人員加強對患者的巡視工作,并協助患者進行進食、洗漱及改變體位等方式,夜晚間可采用床欄等措施,還可讓家屬在旁協助等,減少跌倒發生。

          1.3觀察指標

          護理結束后,統計所有患者的'跌倒次數,并計算、比較兩組患者的跌倒發生率;調查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基本滿意、比較滿意及不滿意,總滿意度=(非常滿意+基本滿意+比較滿意)/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所得數據采用SPSS15.0軟件來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2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跌倒情況比較

          所有患者經護理后,觀察組藥物副作用因素引起跌倒1(4.2%)例,疾病因素1(4.2%)例,跌倒發生率為8.3%;對照組藥物副作用因素引起跌倒2(8.3%)例,疾病因素2(8.3%)例,護理因素3(12.5%)例,跌倒發生率為29.2%,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2護理滿意度比較

          經護理后,觀察組患者非常滿意8(33.3%)例,基本滿意9(37.5%)例,比較滿意6(25.0%)例,不滿意1(4.2%)例,護理滿意度為95.8%;對照組非常滿意6(25.0%)例,基本滿意7(29.2%)例,比較滿意4(16.7%)例,不滿意7(29.2%)例,護理滿意度為71.8%,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心內科患者由于疾病特殊,需要舒適的護理才能促進恢復健康。若在護理過程中患者發生意外,如跌倒等,易導致患者發生各種并發癥,不僅影響正常護理,還會影響治療效果,甚至威脅生命安全。故全面評估護理過程中引發跌倒的因素,并采取相應對策非常必要。以我院收治的48例心內科住院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常見跌倒原因及護理措施,通過分析心內科住院患者的常見跌倒原因為疾病因素、環境因素、藥物因素及護理因素等,并給予針對性的護理措施,觀察組跌倒發生率降低,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表明護理質量提高。綜上所述,對心內科住院患者正確分析跌倒原因,并采用針對性護理,可有效降低跌倒發生率,提高患者滿意度及生活質量,促進患者恢復健康。

        內科護理論文3

          一、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5月24日~2012年4月7日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80例,其中,男51例,女29例;年齡32~74歲,平均(51.2±5.3)歲;急性胃黏膜損害20例,胃癌2例,食管靜脈曲張破裂10例,消化性潰瘍48例。臨床和實驗室檢查均存在嘔血、休克、體溫增高、黑便、血象增高等多種表現。

          1.2護理方法

          1.2.1一般護理

          患者入院后,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包括呼吸、血壓等;密切觀察患者的臨床癥狀,予以多功能心電監測,仔細觀察嘔血、便血先兆,準確記錄嘔吐物及大便的性狀、量和顏色,及早發現再次出血。對患者尿液變化、大便色澤及嘔吐物詳細登記,為臨床治療提供可靠依據。指導患者采取平臥位,患者頭部稍微向一側偏斜,減少或者避免出現窒息。若患者癥狀比較嚴重,則予吸氧或者吸痰處理,注意防寒保暖,時刻保持呼吸道通暢。若患者存在活動性出血,則指導患者臥床休息,避免下床活動;使患者頭部稍微放低而適當抬高腳部,使患者大腦能夠得到正常的血液供應,防止嘔血過程中吸入氣管內,導致吸入性肺炎的產生,嚴重時可產生窒息現象。大部分患者出血結束后體溫升高,在數天后下降,對此,護理人員應向患者說清楚,告知患者無需應用抗感染藥物,減輕患者的緊張及焦慮情緒。抽取血標本急查血常規,定血型及配血;開通2~3條靜脈輸液通道,用8~9號頭皮針頭給予留置針穿刺置管輸液。注意保暖,慎用熱水袋等溫度過高取暖物品,謹防燙傷。

          1.2.2急救護理

          若患者收縮壓僅12kPa左右,血紅蛋白約為90g/L,則必須及時輸全血,使血壓能夠恢復正常狀態;若患者處于無尿或者少尿狀態,則應

          及時給呋塞米20~40mg靜脈滴注,或20%甘露醇250ml快速靜點;若為大出血,必須及時選用云南白藥或者凝血酶等止血藥注入患者胃內,還可選用去甲腎上腺素及冰鹽水注入患者胃內,以達止血作用[2]。

          1.2.3嘔血護理

          指導患者將頭部往一側偏斜,盡可能減少劇烈咳嗽,引導患者輕咯血痰,定時漱口。若患者意識模糊,則應加強口腔護理,保持口腔清潔和濕潤。減少探訪,避免情緒激動,指導患者臥床休息,保持充足睡眠;若嘔血得不到控制,應及時告知主治醫生,給予對癥治療。

          1.2.4藥物護理

          根據醫囑給予藥物治療,常用的藥物有6-氨基已酸、善得定、垂體后葉素、止血芳酸等。藥物護理中必須遵循藥物的相關性質,準確把握各種藥物的適用條件,盡可能減少藥物副作用。如垂體后葉素可使血壓升高,因此不宜用于高血壓患者及孕產婦。按醫囑及時補充液體及輸血,保證有效循環,為進一步治療創造良好條件。補液量和速度根據失血量而定,應避免因輸液、輸血過多而引起并發癥,如肺水腫。年老體弱及出血量多者較常見,應引起足夠重視。注意觀察輸液肢體,以防輸液管脫出。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及肢溫變化,為臨床醫生制定進一步治療方案提供及時、準確的生理指標,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

          1.2.5飲食護理

          向患者詳細介紹有利于疾病的食物種類。若患者處于急性大出血期,則應叮囑患者禁食1d以上,止血后方可經口進食,可先選擇較溫涼的流質,之后再依據實際情況轉為軟食或者半流質。引導患者多餐少食,不進食或者少進食粗纖維食品,忌食涼拌菜及辛辣食品,引導患者戒煙、戒酒,少飲濃茶或者咖啡等一些刺激性飲料,防止患者胃竇部出現擴張現象。進食過程中,應做到細嚼慢咽,盡可能減少食管損傷,避免再次出現出血癥狀。

          1.2.6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

          部分患者缺乏相關的疾病知識,在出現便血或者嘔血癥狀后,會出現焦慮及恐懼的心理,對此,護理人員應及時給予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屬詳細介紹相關的疾病知識,使患者及其家屬對知識有個大概的理解,同時應有針對性地鼓勵與安慰患者,告知患者保持良好心理的`重要性,緩解患者的消極心理。消化道出血(尤其大出血)患者在病情發作時,看到自己大量嘔血、便血,常表現出恐懼和緊張,甚至對治療喪失信心。護理人員一定要及時清除一切血跡,以免刺激患者,及時觀察其病情變化,盡量關心、安慰患者,及時向患者或家屬解釋出血是暫時的,經過治療是可以糾正的,使其消除緊張與恐懼心理,取得患者及家屬的配合。

          二、結果

          80例患者通過積極、有效的內科護理后,顯效51例,有效23例,無效6例,其中1例患者由于搶救無效死亡,死亡率為1.25%,總有效率為92.50%,護理效果較為理想。

          三、討論

          對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內科護理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患者入院后通過護理人員結合各種情況對癥護理,能為臨床救治提供科學依據,可促進患者疾病的治療,是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便血與嘔血是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常見的臨床癥狀,而這兩個癥狀往往給患者帶來焦慮及恐懼心理,因此護理過程中應注意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引導患者構建積極、健康的心理;此外,還應注意患者的急救護理、嘔血護理、藥物護理及飲食護理等?傊瑢τ谏舷莱鲅颊,給予積極、有效的內科護理,可提高患者的臨床療效,值得在臨床護理中推廣使用。

        內科護理論文4

          【摘要】目的探討護理風險管理在呼吸內科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將2015年1—12月該院呼吸內科住院的60例設為對照組,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呼吸內科住院的60例設為觀察組;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管理,觀察組采取護理風險管理。比較兩組護理質量、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及患者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護理安全知識得分、護理操作得分、患者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護理風險管理可以提高呼吸內科護理管理質量,降低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有利于改進護患關系。

          【關鍵詞】護理風險管理;呼吸內科;護理質量

          護理風險是指在護理服務過程中,因各種原因導致的可能發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呼吸內科患者多數年齡較大,病情變化快,需要實施的護理操作多,發生意外傷害的潛在風險較大[1]。因此,強化風險意識,提前防范護理過程中的潛在風險,對于提高呼吸內科護理質量具有重要意義。我院對呼吸內科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對象與分組

          選擇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呼吸內科住院的患者120例為觀察對象;颊呔鶠楹粑鼉瓤萍膊,未進行手術治療,無心肝腎等臟器功能不全疾病。排除認知或肢體功能障礙、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情況。其中男75例,女45例;年齡42~74歲,平均(55.3±4.7)歲;疾病類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7例(47.5%),肺炎26例(21.7%),上呼吸道感染23例(19.2%),支氣管哮喘14例(11.7%)。按入院時間將患者分為對照組(2015年1—12月)和觀察組(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各6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相似。

          1.2護理管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管理,包括基礎護理、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等,嚴格執行分級護理、交接班制度、查對制度、無菌技術等操作規程,加強病區藥品管理,做好搶救器材應急準備,對伴有昏迷、咯血、呼吸衰竭等的重癥患者加強監控力度,增加查房次數。觀察組實施風險管理,具體如下:

          1.2.1護理風險識別

          通過查閱2015年護理不良事件病歷資料,總結呼吸內科常見護理風險。①護理責任差錯:護士護理安全意識淡薄,執行醫囑不當或因護士查對不當導致的執行醫囑錯誤;②護理技術缺陷:因護理專業知作者單位:313100浙江長興縣中醫院內科通信作者:朱江紅,Email:zjcxzjh1978@163.com識及護理操作技能欠缺,急救器材、搶救藥品使用不熟練導致的護理差錯;③患者主觀因素:患者依從性差,不按時服藥、擅自拔管、對護理操作不配合等造成的意外事件。④環境因素:病房衛生、地面、設備存在安全隱患。

          1.2.2強化風險管理

         、購娀叭睂W習,提高業務素質,針對低年資護士每周進行一次集中培訓,并進行理論知識、應急儀器操作等的考核,合格者方能上崗。②規范職業行為:加強護士責任心教育,定期組織護理人員學習醫療相關法律法規,并開展課堂分析典型案例以增強護理人員風險防范意識。嚴格遵守相應的護理操作規程及用藥規范,嚴格執行病歷書寫規范,嚴守科室值班紀律;對執行醫囑不當的'行為進行處罰。③加強對患者及家屬的溝通,做好疾病知識宣教,講解護理操作的目的,取得患者配合;④積極改造病房環境,每日按時消毒,定期檢測病房空氣和設備表面病原數量,及時更換壞舊設備,消除病房不安全因素。

          1.3觀察指標

         、僮o理質量,包括護士護理安全知識得分、護理操作得分;滿分100分,分值越高,表明護理質量越好。②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包括護理責任差錯事件、護理技術缺陷事件、患者意外事件。③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采用自制的護理服務滿意度調查表對患者進行調查,共25項,滿分100分。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護理質量評分比較觀察組護理安全知識得分、護理操作得分、患者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2.2兩組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觀察組的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呼吸內科人流量大,護理資源相對不足,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較高,常規護理管理只是針對醫療措施采取的護理程序,對護理程序和環境中可能存在的風險不能提前預防,存在一定滯后性[2]。護理風險管理是一種預見性管理程序[3],對以往本科室可能存在的各種潛在護理風險進行了識別,并分析總結原因提出護理風險管理策略,有針對性地強化護理風險管理措施。護理人員的業務學習和安全意識培訓,可以及時排除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而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加強護患溝通,不僅能減少患者擅自拔管、漏服藥物等不良行為,還能提高其對護理操作的配合程度。對病房環境的管理不僅要定期消毒,還加強了檢驗環節,并及時更新設備,有效防止院內感染和安全事故的發生。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安全知識得分、護理操作得分、患者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說明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可以提高呼吸內科護理管理質量,降低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有利于改進護患關系,減少護患糾紛的發生。

          參考文獻

          [1]王桂芳.呼吸內科護理風險事件相關因素分析及對策[J].當代護士(學術版),2013,21(7):178.

          [2]王玉潔,曲紅,王幕鵬.呼吸內科護理風險的特點及防范方法[J].吉林醫學,2010,31(26):4587.

          [3]何麗霞.護理風險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內科護理中的應用及效果分析[J].中國傷殘醫學,2014,22(10):260.

        內科護理論文5

          1資料與方法

         。保币话阗Y料:我院心內科共設床位60張,其中普通病房床位36張,重癥監護病房床位10張,特需病房床14張。護理人員共30名,主管護師有10名,護師有12名,護士有6名,護理員有2名。

         。保卜椒

         。保玻庇^念轉變:實施優質護理的提前是轉變觀念。成立優質護理服務工作的領導小組,并制定具體執行方案,要求有關部門積極配合、參與,院內多次組織召開護士長會議,對優質護理工作進行宣傳部署,護理部定期召開護士長的會議,掌握了解護理工作的情況和護理人員思想狀況。同時采取有效溝通,為優質護理工作的實施奠定良好的基礎。

          1.2.2完善規章制度:對臨床護理服務的工作制度及工作標準進一步完善,將對臨床護理行為嚴格規范。完善各級護理人員的工作標準及崗位職責,對所有護理人員實施三基培訓和技能操作培訓,增強溝通技能鍛煉,完善護理工作操作技術的規程、專業護理常規和病情觀察的要點。嚴格要求每名護理人員必須了解掌握專業疾病的特點、溝通技巧、病情觀察及安全管理等知識技能。

         。保玻陈鋵嵒A護理職責:改善護理工作模式,根據護理人員學歷、職稱、工作年限、專業理論知識水平、急救技術的掌握程度、緊急事件的應變能力以及與患者溝通技巧等能力水平對護理人員采取合理的分工和分層管理,然后根據心內科疾病的特點、患者病情、床位數及護理難度分別安排護理人員分管病情程度不同的患者,每例患者均安排一名責任護理人員,責任護理人員對患者采。感r包干制度,24小時負責制。責任護理人員服務的內容主要是病情觀察、治療、生活和心理護理、健康指導以及康復訓練等,給予全面的連續性優質護理服務。個責任組之間分組但不分家,在臨床實踐中責任包干,互相配合,護士指導護理員負責主要的基礎生活護理。根據心內科的特點和人力資源情況對以往的排班模式重新調整,實施人性化、彈性化的排班。根據實際工作量進行靈活調配,在午間或夜間采取雙人雙崗制,確;A護理在高峰時間段充足的護理力量,將患者基礎護理和生活護理認真落實。

         。保玻醋o理質量管理:根據心內科特點,制訂?谱o理的記錄單及表格模式,其內容要真實客觀、立意突出,對患者需要重點觀察的內容比較鮮明,充分表明連續動態護理的工作流程,便于護理人員之間的交接班,使護理服務更為規范化,將護理記錄的書寫時間降低。在心內科中建立質控小組,每月月末對出現的問題給予討論、分析,并采取整改措施予以解決。護理部應組織專人進行不定期抽查。出院后對出院患者給予客服專人進行調查走訪,并將患者的調查信息及時整理、歸類,并將調查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報告給科室,及時予以整改。

         。保玻嫡{動護理人員積極性:每月評選出一名優秀護理人員,并給予一定獎勵。初步實現垂直管理,由護理部對護理人員的分配機制、調配及績效考核進行統一分配,護理人員所完成工作的數量和質量,護理工作的難易程度、夜班次數、績效工資及患者滿意程度等情況進行分析給予公平分配。

         。保辰y計學處理:對實施優質護理和未實施優質護理的資料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6.0進行分析,計量數據選用t檢驗,用X2檢驗法行最終資料數據處理,以P值小于0.05為統計學組間差異標準。

          2結果

          優質護理實施前后基礎護理的合格率、責任護士病情的'知曉率、健康教育的知曉率以及患者的滿意程度均有所提高,且差異性明顯,P值小于0.05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優質護理服務是將患者滿意程度、社會滿意度、政府滿意度作為實踐目標,臨床護理工作進一步加強,將基礎護理落實,完善臨床護理服務,使患者滿意程度有所提高的護理改革。通過實施優質護理與未實施前相比,心內科護理質量取得了滿意成效。優質護理服務的實施,不僅為患者提供了良好的就治環境,而且進一步增強了護理人員的職業認同感。優質護理實施后,護理人員觀念得到轉變,心內科護理的規章制度得到完善,將基礎護理的責任認真落實,護理質量得到明顯提高,使護理人員的積極性充分被調動。在心內科實施優質護理服務臨床效果較為滿意,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內科護理論文6

          風險管理是指如何在一個肯定有風險的環境里把風險減至最低的管理過程。目前,風險管理應用于護理管理領域已成為研究熱點,如何辨識風險、防范風險、實現安全護理是全球研究的課題。風險管理引用到護理管理中包括兩方面的內容: 一是建立可靠的管理系統; 二是有效地進行風險控制[1].病人在接受護理過程中有可能發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統稱為護理風險。由于護理人員與患者密切接觸,護理工作具有連續性、操作的直接性和患者病情的動態性等特點,因此臨床工作中容易發生護理風險。護理風險無處不在,任何一個護理環節的小小偏差都可能導致極其惡劣的后果,建立全面風險管理模式成為當務之急。本文通過對湖北省某三甲醫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呼吸內科的護理風險研究,以及2012年1月加強護理風險管理后,對病房護理工作質量改進情況的研究,尋求規避和化解護理風險的方法和模式,為患者提供優質護理。

          1 資料來源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2010年1月 - 2013年12月湖北省某三甲醫院呼吸內科最常見的病種患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氣管哮喘、支氣管擴張、肺炎、原發性肺癌、胸腔積液的住院病人,及外院、非呼吸內科轉入的呼吸衰竭的危重病人,其他病種的患者不在統計范圍之內。本文共研究病人3368例,年齡17- 92( 51. 41 ± 10. 15) 歲,其中危重病人1386例。

          1.2 研究方法

          2012 年 1 月起實施加強護理風險管理策略,期間每月進行病人滿意度調查、護理質量和安全質量檢查,通過對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前后的各項效果評分進行對比。

          1.3 統計學方法

          調查數據通過 EpiData3. 1進行雙錄入,并運用SPSS20. 0軟件進行統計學描述和 t 檢驗。

          2 結果

          2.1 護理風險事件時間分布

          為確定護理風險管理策略,對護理風險事件的時間分布進行分析是必要的。從表 1 呼吸內科護理風險事件時間分布情況,可以看出雖然醫院的住院病人人數逐年增加,但護理風險事件例數卻是逐年遞減的。

          2.2 護理風險事件類型分布

          從2010年到2013年的護理風險類型可以看出,護理風險事件多集中在技術操作方面和非技術操作方面; 同時,呼吸內科護理風險事件例數逐年減少,2013年護理意外事件和醫院感染事件例數均為0.見表 2.

          2.3 持續加強護理風險管理成效顯著

          長期監督管理機制有利于評價護理風險管理效果。醫院呼吸病房實施持續加強護理風險管理后,風險管理小組每月1次進行護理風險管理效果評價,包括臨床護理、護理安全管理、病人滿意度等內容。通過 t 檢驗得出結論,風險管理實施前后的臨床護理質量和病人滿意度均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 P<0. 05) .

          風險管理實施前,投訴數和護理風險事件數分別為5例和19例; 實施持續加強風險管理后,投訴數和護理風險事件數明顯減少,分別為2例和7例,見表 3.

          3 討論

          呼吸內科病人是醫院護理風險管理的重點人群,老年病人多,病情復雜、變化快,往往合并多種疾病,易發生意外事件,病死率高。湖北省某三甲醫院呼吸內科定位為急危重癥、疑難雜癥,收治的多為外院及兄弟科室轉入的急危重癥病人,對護理要求高,更易出現護理風險。

          3.1 護理風險事件的原因分析

          2010年1月- 2013年12月,湖北省某三甲醫院呼吸內科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氣管哮喘、支氣管擴張、肺炎、原發性肺癌、胸腔積液病人及轉入的呼吸衰竭病人,平均年齡為51. 41歲,多為年齡較高的老人,容易發生風險。從表1可以看出,2010年1月 -2013年12月護理風險事件呈現逐年遞減的趨勢,究其原因可歸納為人和系統兩方面影響因素的有效改善。

          人的因素包括護理人員和病人及其家屬,系統主要指系統的管理機制。護理人員專業知識提高、工作責任心加強、操作技術更過硬等因素使得護理抗風險能力增強,護理風險事件呈現逐年遞減的趨勢。病人及家屬的違醫行為也是構成護理風險不可忽略的影響因素[2],要做好病人及家屬的宣教與溝通,降低其違醫行為并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在系統的管理機制中,規章制度不健全、工作流程不標準、持續改進制度缺失,護士工作量大、工作時間長、盲目執行醫囑,這種系統管理機制的不完善導致護理個體在護理風險中有著不可克服和難以預測的影響。另外,其他不安全因素如藥品混放、物品超過有效期、儀器故障影響治療搶救等因素得到有效的控制管理也是降低護理風險發生的直接或間接原因。

          3.2 護理風險的識別可減少護理風險發生

          識別風險是風險管理的第一步[3].從表2可以看出,護理風險因素多集中在技術操作和非技術操作兩個方面。因此應首先針對護理風險中的技術操作和非技術操作進行辨別和歸類,為制定風險防范策略提供依據。通過對護理風險識別的`加強可以使醫院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有效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

          呼吸病房2012年1月之前2年中出現的護理不安全事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技術操作方面: 發生壓瘡、各種管道滑脫或堵塞、標本溶血或污染、穿刺不成功等。②非技術操作方面: 藥物錯發、藥物漏發等。③護理意外事件: 如墜床、跌倒,走失等。④醫院感染: 交叉感染等。通過風險防范識別,醫院采取了相應的措施。從表2看出,在2012年加強護理風險的識別之后,護理意外事件和醫院感染已基本消除,技術和非技術操作方面護理風險事件在很大程度上有所減少,所以應該繼續保持并加強對護理風險事件的識別。

          3.3 加強護理風險管理可提高護理質量

          從表3可以看出,加強風險管理前后病人對護理工作質量及滿意度有顯著差異。2012年加強風險管理后的護理質量和病人滿意度明顯高于加強風險管理之前,醫院的投訴事件和風險事件也在很大程度上有所減少。究其原因,是加強護理風險管理的結果,而加強風險管理后醫院采取的措施包括如下5個方面。①成立風險管理小組,進行每周安全分析,每月檢查反饋。②建立護理事故的防范處理預案,如針對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包括火災、停電、停水、自殺預案,中心供氧、中心吸引中斷預案等,要求人人掌握。③重視風險管理知識培訓,定期舉行護理安全知識專題講座,增強護理人員辨別風險能力。④及時培訓新業務、新技術,全面提高護士素質。⑤重視安全宣教,積極與病人溝通,實施護理告知簽字制等措施。

          4 建議

          4.1 加強醫護人員風險防范意識

          護士長不定期在晨會上提問護理部制定的護理常規、制度、應急預案,并作為護理部查房內容之一[4].安全員在每周安全分析會上提出問題,除引起護士重視外也要醫生重視及配合。定期進行崗位培訓,按崗位培訓相關內容,每季度抽考。

          呼吸內科急危重癥病人多、?浦委熂白o理量大,連班夜班加派護士雙班完成護理工作; 控制重點環節,保證工作質量,特殊、高難度操作由 2 -3 名護理骨干共同負責完成,如機械通氣病人的口腔護理、翻身等; 外出檢查病人時,支助中心人員陪同檢查,必要時醫護人員陪同并攜帶檢查箱、小氧氣瓶,防止出現意外。護理人員既是護理服務的具體提供者,又是護理風險管理的直接實施者,建立一支優秀的團隊,每個護士積極參與風險防范,化解各種潛在的風險,能夠最大限度地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

          4.2 加強風險文化建設

          正確辨識并分析呼吸病房特定的風險因素,并根據呼吸疾病病人的特點進行工作的改進,為正確進行護理風險管理提供了依據[5].護士是醫療一線的具體執行者,面臨各種風險及壓力,化解這些風險和壓力迫切需要加強風險文化建設,從而增強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提高抗風險的能力。開展風險管理以來,呼吸內科護理人員責任心、自律性、風險意識明顯提高,主動參與科室管理,貫徹預防為主的原則,能在護理病人過程中積極預見及正確識別存在或潛在的風險,將各類危險因素消滅在萌芽狀態。

          此外,護士應多與患者及家屬進行溝通,在對病人進行護理的同時關注病人家屬的感受,避免產生不必要的護理糾紛。

          4.3 建立標準工作流程

          安全護理是護理追求的目標。護理工作具有?菩詮、伴隨著醫療的發展難度風險增加等特點,只有堅持風險管理,建立標準的工作流程才能有效控制風險,實現安全護理。因此,為達到風險管理的長期良性循環,必須持續改進護理管理方案,發現體制上的缺陷和漏洞,不斷完善各項管理機制和工作流程而實現安全護理[6].一般護理風險發生情況夜間多于白天,住院病人第一天風險較大,風險管理要長期貫穿在日常護理工作中,時刻做到“關鍵因素控制、重點事件防范、高危時段管理”[7].醫院應不斷完善健全管理機制,規范護理操作和行為,將工作落到實處,從而推進科學化、系統化的護理質量管理體系的形成,實現安全護理 .

          參考文獻

          [1]王英春,田亞茹。 風險管理在護理工作中的應用[J]. 全科護理,2009,7( 9) : 2409 -2410.

          [2]蔣云華,李凡。 護理風險與護理風險管理策略[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08,5( 2) : 46 -48.

          [3]侯希清。 風險管理在重癥患者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 吉林醫學,2014,35( 2) : 436 -437.

          [4]韓艷紅。 院前急救中引發護理風險的原因分析與防范對策[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 24) : 73 -74.

          [5]胡德英。 現代管理的柔性化發展趨勢對護理管理工作的啟示[J]. 醫學與社會,2009,26( 6) : 27 -28,31.

          [6]袁煥英,馬斌,郭秀華。 精神科護理風險評估分析及應用對策[J]. 吉林醫學,2014,35( 3) : 622.

          [7]季顯瓊,陳月新,張崇麗。 流浪精神病人護理風險管理探討[J]. 醫學與社會,2009,22( 6) : 29 -31.

        內科護理論文7

          消化內科疾病為臨床常見性病癥,如:腸炎、腹瀉、潰瘍等。一般來說,消化內科疾病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腹痛、腹脹等癥狀,給日常工作和生活帶來嚴重影響。并且,疾病病發產生疼痛度還會加大患者心理負擔,致使焦慮情緒出現,不利于疾病治療[1]。因此,臨床治療期間需行針對性護理措施,便于控制焦慮情緒。下面,本文將我院接收疾病患者60例作為調查對象,旨在探討護理干預效果,報告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資料

          將我院20xx年3月-20xx年5月消化內科接收患者60例作為調查對象,分組后行不同護理措施,干預組患者30例,男性、女性患者分別為19例、11例,年齡位于30-68歲時段內,平均(42.1±1.1)歲;對照組患者30例,男性、女性患者分別為20例、10例,年齡位于31-69歲時段內,平均(42.2±0.2)歲。兩組消化內科疾病患者臨床資料差異性不鮮明,可比對(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對照組患者行基礎性護理措施,包括:

          (1)叮囑患者按時服用藥物,并根據臨床醫師叮囑帶領患者行基礎檢查;

          (2)為患者營造安靜、舒適的居住環境,確保病房溫濕度適宜,按時開窗通風、清洗被褥;

          (3)盡最大限度的患者滿足患者生理、心理需求,便于加快康復進度,提高疾病治愈率。

          1.2.2干預組干預組患者行臨床護理干預措施,包括:

          (1)心理護理。患者臨床疾病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均保持良好心態,多和患者交流,耐心回答患者提出問題,讓患者從心理上信任自身,從而充分了解患者心理特點;

          (2)針對性心理指導。臨床疾病治療過程中需在安靜的環境下進行,每天抽出30分鐘時間和患者單獨交流,便于更加深入的了解患者興趣愛好、飲食習慣等內容,并根據交流結果行心理疏導方案;指導患者正確對待自身疾病,提高患者疾病治愈信心,加快康復進度;

          (3)家庭治療。護理人員應鼓勵患者家屬給予其一定的`精神、語言上的支持,讓患者明白即便自己生病仍然未被家人放棄;學會諒解患者疾病治療期間出現的不合理舉止,認真照顧患者生活,讓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溫暖[2];

          (4)放松療法。疾病治療期間護理人員需叮囑患者取合適體位,并教會患者放松療法基礎操作,促使患者放松自身情緒;根據患者興趣愛好播放音樂,便于保持良好心情,從根本上消除焦慮情緒;此外,臨床護理過程中一旦發現患者存在焦慮、抑郁現象應立即通知醫生,方便醫生隨時更改治療方案;

          (5)生活、飲食干預。護理人員需告知患者養成良好作息習慣,且根據其身體現狀、病情變化等制定飲食方案,叮囑患者多吃新鮮蔬果,嚴格遵循每餐八分飽的飲食原則,禁止患者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禁止吸煙、喝酒。同時,護理人員還鼓勵患者盡早康復訓練,初次訓練時間可為10分鐘,隨后增加至30分鐘,以自身不過度疲勞為主,進而提高機體抵抗力。

          1.3判定項目

          判定兩組患者臨床焦慮情緒發生率,并記錄其焦慮評分。借助臨床SPSS18.0軟件統計、分析文中數據,其中,`x±s表示計量資料,%表示計數資料,t、2分別檢驗計量和計數資料,若最后結果顯示P<0.05,表明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臨床調查結果表明,干預組消化內科疾病患者焦慮情緒發生率、焦慮評分和對照組相比,差異鮮明(P<0.05)。

          3討論

          近年來,伴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消化內科疾病病發率持續上漲。由于消化內科疾病屬于臨床慢性病癥,且病情易反復性發作,給患者帶來諸多心理負擔,大多數患者疾病治療期間均表現為焦慮情緒,影響治療結果。

          臨床資料顯示,焦慮情緒主要表現為緊張、心情不愉快等,并且,焦慮情緒患者易出現無法控制痛苦的臨床癥狀。因此,臨床疾病治療需行針對性護理措施。本組調查通過對干預組患者行護理干預措施發現,焦慮情緒發生率和基礎組相比,差異鮮明(P<0.05)。

          說明:臨床消化內科疾病患者治療過程中根據其心理特點行心理指導、一對一的心理疏導、飲食干預、家庭護理等護理干預措施,可緩解臨床負性情緒,改善生活現狀,符合張鑒穎[3]研究成就。

          綜上,臨床針對消化內科疾病患者行護理干預措施作用突出,可減少焦慮情緒發生率,值得應用。

        內科護理論文8

          高職護理教育應以臨床需求和崗位職業能力為導向,培養臨床需求的高技術技能型護理專門人才。近年來,醫護一體化工作模式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廣泛開展,對臨床護士職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素質要求。培養適應崗位能力的學生是高職院校的核心競爭力[1],高職護理教育應該隨著臨床崗位需求調整培養方式和培養目標,以期培養能夠快速適應崗位的護理人才。本文就高職護理專業內科護理開展醫護一體化教學模式提出建議。

          一、醫護一體化工作模式概況

          醫護一體化工作模式是以病人為中心,通過醫生和護士在平等自主、相互尊重和信任,且在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通過開放的溝通與協調,共同決策,共同承擔,為病人提供整體護理的診療過程[2]。醫護一體化工作模式在臨床一線的主要工作方法有醫護聯合查房,醫囑管理,復雜病例及個案討論,規范臨床路徑,共同探討健康教育內容,共享信息資料;醫護共同參與專科診療和護理操作,綜合心理干預等方式[3]。護士渴望參與治療和決策[4],但是新入職護士往往因存在專業知識不扎實、健康教育和溝通能力欠缺、不能理解醫生醫囑內容、對?撇僮鞑皇煜さ葐栴}而受到置疑。調查顯示,由于醫護雙方在知識、技能等專業知識的差異,醫護溝通能力的缺失及“醫尊護卑”的社會觀念等因素影響,醫護合作并不盡如人意。[5]因此,眾多學者建議醫學院校開展醫護一體化教學,培養醫護合作意識,增強醫護專業間的理解、滲透及團隊協作,有利于畢業生適應醫護一體化工作模式,提升病人的滿意度[6,7]。

          二、高職內科護理教育現狀

         。ㄒ唬﹥瓤谱o理培養模式

          近年來,高職護理專業紛紛推進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仍難以滿足臨床對護理人才的需求。內科護理作為護理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課程內容多,專科性質強而課時有限。教學中存在重理論、輕實踐,課堂教學脫離臨床實踐等問題[8]。傳統教學中學生僅有的見習實踐因帶教教師、醫院或學生方面原因[9],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在實習以前,學生并未真正參與到臨床護理中,教學與實踐脫節。調查顯示,剛剛入職的護理專業實習生反映高職護理教育與臨床發展存在較多不適應,認為教學過程不能體現工作過程,對臨床新知識、新技術不了解,對醫生的一些操作感到陌生[10]。臨床專家普遍評價新入職高職護生的?谱o理知識缺乏,停留在一般的打針、輸液等基礎護理操作,缺失專科護理技術,溝通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也不足。結合臨床崗位能力需求實施內科護理教學改革設計,對培養護理專業人才綜合職業能力有重大的意義。

          (二)內科護理師資現狀

          內科護理教師一般由護理專業和臨床醫學專業教師擔任,大多畢業即入職,缺乏臨床經驗,且在教學中多沿用傳統教學方式教學。護理專業教師在教學中過度強調護理的共性知識,如休息與活動、飲食、皮膚護理等一般護理知識;而對專科護理知識如特殊用藥或?萍夹g的護理等特殊性的點不能很好的闡述;對疾病病因、機制、檢查和治療等醫學診療內容更是淺嘗輒止,認為那是醫生需要掌握的內容,無需講解。這樣不僅不利于學生對疾病知識的整體把握,更是把護士置于醫生的附屬地位,不利于臨床醫護平等關系的構建和護士責任心的養成。護生入職后自然難以適應臨床醫護一體化工作模式。臨床專業教師則反之,他們對疾病診療知識進行深、雜、細的闡述,對護理相關知識則一帶而過,甚至要求學生自學完成,學生的?谱o理知識得不到加強。

         。ㄈ└呗氉o生學情

          高職學生經歷高考“失敗”后,再接觸復雜的醫學專業知識,學習自信心不足。用人單位的評價是“理論知識相對于本科生顯得薄弱,技能操作相對于中專生不夠扎實”。這些學生學習主動性較好,有強烈的求知欲和表現欲,渴望了解更專業的醫護診療知識,但是傳統以灌輸為主的授課,以基本護理知識為要點的講授,使學生喪失學習興趣,容易倦怠,不易獲得成就感和職業認同感,從而失去學習積極性。在教學中強化?评碚撆c技能的培訓,全面把握?萍膊≈R,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和職業感,有利于大專生職業素養的形成。

          三、開展內科護理醫護一體化教學

          明確醫護一體化教學目標內科護理教學目標是培養護生運用護理程序對內科疾病患者實施整體護理。結合臨床醫護一體化工作模式對護士的能力要求和我院在行業中的調查得出,臨床對護生的職業能力除了基礎護理操作能力外,還需具備?谱o理操作能力、評估病情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健康教育的能力、溝通交流和與人協作的能力以及關愛病人敬業奉獻的職業素養。其中一般護理與?谱o理操作能力、溝通協作能力和健康教育能力被認為是最主要的職業能力。因此,在高職內科護理中的'教學目標應分別確立專業目標、能力目標和素質目標,并以形成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為最終目標。專業目標是學生能闡述內科常見病的臨床表現、?谱o理要點,能全面評估病人病情,針對性實施健康;能說出疾病的病因、主要診療手段、一般護理要點;了解疾病的發病機制、特殊檢查的護理配合。能力目標是形成學生觀察病情、分析解決護理問題的能力,形成醫護合作意識、護患溝通的能力。素質目標是培養學生愛傷觀念及愛崗敬業、勇于擔當的職業素養。

         。ㄒ唬┱n程內容設置醫護一體化

          1.內容突出?铺厣,增加實踐課比例

          內科護理要實現與臨床的對接,突出內科的?谱o理特點,加強實踐實訓課程。由于高職學生在校時間短,內容必須精化,強調對常見病以及多發病的臨床表現、診療護理、健康指導進行重點闡述。理論內容應適當參考臨床專業內科學,不要忽視疾病的病因機制、檢查治療等內容的講解,也不要對一般護理等常規護理內容過度重復。同時,授課內容要突出?谱o理知識和健康教育訓練,避免基礎護理操作的重復,適當拓展新知識。在授課計劃中增加實踐課的比例,開展諸如?茖嵱、視頻電教課、小講課、模擬健康教育、見習等實踐課。通過課程內容調整與設計,逐步強化學生專科護理技能和實施健康教育的能力,并逐步融合形成護理綜合職業能力。

          2.開設醫護跨專業教育(IPE)課程

          隨著疾病譜改變,醫療保健各專業人員合作能提供更優質的健康服務。醫學生開展跨專業教育有利于學生培養職業認同感,并快速適應臨床工作。臨床專業的診斷學、內科學與護理專業的健康評估、內科護理在內容上存在交叉,為開設共同選修操作技術課程奠定基礎。借助高仿真模擬人,開展?漆t學生和護生共同模擬查房、案例討論、模擬搶救配合等臨床常用診療技術和護理技術的實訓合作練習,能提高醫護合作意識和崗位能力。有學者認為,學生在具備一定專業知識基礎上早期開展跨專業教育,有利于學生更好地進入臨床工作。因此,我院目前正探討在大二護生與醫學生中借助高仿真模擬人開展部分醫護一體化實訓操作。

          (二)課程設計醫護一體化

          實踐教學是培養崗位勝任力的有效方法。開展理實一體化課堂,以問題或任務為載體,驅動學生自主學習;增加課堂互動,讓學生理論課堂變單一的聽為聽、說、做、想一體。教師在課堂中扮演醫生開展教學查房、案例教學、PBL教學,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自主探究學習。從內科疾病病人的臨床表現思考其病理生理、病因機制,并引出治療原則,進而討論護理問題提出護理措施,體現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理念;最后整合知識點,根據病情模擬健康指導,形成對該疾病病人的整體護理能力;最終進入臨床見習,進行真實演繹。

          四、討論

          高職護理人才培養模式應以臨床需求為導向,隨臨床工作模式改變而相應改革,學習過程要體現工作過程。醫護一體化工作模式對高職護理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職院校需要不斷完善實訓設備、拓展實踐基地,為學生開展醫護一體化實訓提供條件;專業教師尚需不斷強化拓展醫療、護理、人文、管理、科研等知識、態度、技能,提升綜合教學能力,開展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和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醫護跨專業教育作為新的醫學教育模式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但其開展受到多方面因素制約,還需進一步實踐和探索。此外,還需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方案以促進醫護一體化教學模式的開展。

          參考文獻:

          [1]劉莉.對接崗位勝任力的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構建[J].當代教育論壇(綜合研究),20xx(9):76-77.

          [2]陳靜,張振香,謝紅.醫護合作關系的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xx,46(11):1136-1139.

          [3]楊力.醫護一體化工作模式運用的研究進展[J].當代護士(中旬刊),20xx(1):9-10.

          [4]李圣杰,徐習.醫護一體化合作的研究進展[J].華南國防醫學雜志,20xx,30(12):827-830.

          [5]張新慶.論醫護合作[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xx,13(4):1-5.

          [6]舒春梅,趙慶華.三級綜合醫院醫護合作現狀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J].護理學雜志,20xx,31(19):48-52.

          [7]陳靜,劉曉黎,張振香.醫療專業和護理專業實習學生對臨床醫生或和護士角色期待的認知分析[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xx(9):695-698.

          [8]劉曉黎,倪曉麗,陳靜.臨床醫學和護理學專業實習生醫護合作態度的調查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xx,48(8):701-703.

          [9]楊秀蘭.高職護理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赤子.20xx(10):108.

          [10]姚潔,史永博.內科護理學臨床見習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全科護理,20xx(3):272-273.

        內科護理論文9

          目前醫院里多采用護理風險管理對住院患者進行護理管理,因為護理風險管理屬于一種高效的護理管理模式,所以筆者選取20xx年2月至20xx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住院患者進行護理風險管理,對比分析護理風險管理實施前后的護理效果,探討護理風險管理在腎臟內科疾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具體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xx年2月至20xx年5月我院腎內科收治的80例住院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患者47例,女患者33例;年齡為37?77歲,平均年齡(57士20)歲;病程0.7?3年,平均(1.85士0.5)年;入選標準:尿毒癥患者、糖尿病腎病患者、急性中毒患者、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腎病綜合征患者、高血壓損害患者均可入選;排除標準:心肝功能不全者、非腎內科疾病者、未簽署知情同意書者。本組基本資料及疾病組差異不顯著(P>0.05),無統計學意義。

          1.2方法

          對照腎內科前些年的風險事件進行深入分析,從患者因素、醫源性因素對護理風險因素進行評估,并制定出相應的護理風險管理方案;實施護理風險管理方案后,通過調查問卷與觀察對護理滿意度、不良事件發生率進行統計,最后分析護理風險管理在腎臟內科疾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1.3觀察指標

          自制滿意度調查問卷,在患者住院期間總共發放80份(一人—份制),回收80份。調查問卷主要內容含有護理風險管理前后的基礎護理滿意度、病房護理滿意度、消毒及隔離滿意度;A護理滿意度+病房護理滿意度+消毒及隔離滿意度)X1/3=滿意度。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包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士標準差fe±d表示,采用i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X檢驗。P<0.05,表示兩組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腎內科住院患者護理滿意度分析

          護理風險管理實施前護理滿意度為88%,實施后護理滿意度為98%,實施后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實施前,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2腎內科住院患者不良事件發生率分析

          護理風險管理實施前不良事件發生率為7.5%,實施后不良事件發生率為1.3%,實施后不良事件發生率明顯低于實施前,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護理風險管理具有護理人員、組長、護士長三個管理階層,屬于一套完整的管理系統。在護理小組中,高年資的.主管護師可以擔任組長;護士長全面負責科室護理方面的管理工作;組長與護士全面負責評估患者病情、風險因素,組長需要根據評估結果制定護理方案;護士全面負責完成組長、護士長布置的任務,最后交由組長進行檢查,并及時規避風險因素或解決護理問題。

          我院腎內科護理風險管理方案如下:在患者因素方面需要落實3個步驟,第一,患者入院后,對其心理情況、營養狀態、病理因素進行評估,采取各種預防措施,防患于未然;第二,重視觀察病情、病房環境,在衛生間增設防滑墊,在各個方面增加安全設施,最大化的規避風險因素;第三,提高感染管理、多重耐藥菌管理的水平和質量,不僅要做好消毒工作,還要保證病房空氣暢通,使患者擁有更好的住院體驗。此外,在醫源性因素方面需要注意三點,一是合理調度或使用人力資源,二是有效提高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三是提高護理人員的責任心,加強病患之間的溝通,使得醫患關系更加良好。通過應用護理風險管理,我院腎臟內科疾病護理質量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在本次研究中,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后腎內科住院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8%,明顯比護理風險管理實施前的護理滿意度高,差異比較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后腎內科住院患者中僅有1人出現跌傷,不良事件發生率是1.3%,而護理風險管理實施前3人發生燙傷,并且分別有1人發生骨折、跌傷、自殺,不良事件發生率是7.5%,護理風險管理實施前后有顯著性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護理風險管理在腎臟內科疾病護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并具有護理滿意度高、不良事件發生率低、風險因素少等優勢,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內科護理論文10

          1“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的特點

          “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主要有5個特點:(1)教師一體化,即專業理論課教師與實踐課指導教師一體化;(2)教材一體化,即理論教材與實踐課教材一體化;(3)教室和實驗室一體化,即教學組織形式由“固定教室、集體授課”向“室內外專業教室、實習車間”轉變,教室、實習車間、實訓基地一體化;(4)學習主客體一體化,即學生由“被動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動實踐、手腦并用的創新型”轉變,教師由“主講型”向“指導型”轉變,“教學做”一體化;(5)教學手段一體化,即由“講授、板書”向“多媒體、網絡化、現代化教學”轉變。

          2國內外研究現狀

          在我國,“教學做合一”源自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教學理論,他將“教學做”視為一體,認為“做”是核心,主張在“做上教,做上學”。這一理論對現代職業教育仍有重要指導意義。德國采用“FH”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加拿大實施CBE模式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英國推行NVQ(職業資格證書)訓練模式理論—實踐教學。從國內外一些實際經驗來看,“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適應當前職業教育發展方向。

          3“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在內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

          在內科護理學理論教學中,教師根據教學大綱設計教學方案,根據人才培養方案修改教學目標,設計教學內容和教學場景,調整教學大綱和學時。課前教師集體備課,準備教學資料和實驗用品,如模擬病房等。以“心衰病人的護理”為例,將學時從2學時調整到6學時,分3次課完成教學。教師根據病例設計教學內容、教學情境,然后劃分學習小組,讓學生通過多種渠道收集資料,完成項目任務,最后各小組匯報學習成果。教學實施步驟:教師講解相關理論知識;視頻觀看與臨床病例討論相結合,評估病人癥狀和體征(臨床表現);教師示范相關技能操作,將簡易標準化病人與角色扮演法、演示法結合,學生操作,教師點評,教師再示范,學生再操作,教師再點評。在內科護理學實踐教學中也可以實施“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教師根據培養目標,將內科護理技術分為若干個模塊,包括呼吸內科護理技能、心血管內科護理技能、消化內科護理技能等。以“慢性呼吸衰竭病人的護理”為例,實施步驟如下:選擇典型病例,分解工作任務,解決工作任務,學生總結理論知識,上課前抽2名學生測試,教師總結。

          4討論

          “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必須在相關職業教育目標指導下實施,教學方式不強求統一,因為每個院校都有自己所面臨的現實問題。當前“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實施中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1)尚未擺脫傳統普通高等教育教學模式;

          (2)“雙師型”教師偏少,理論課教師偏多,不少教師只會“教”不會“做”,實驗指導教師嚴重不足;

         。3)教學軟件資源不適合“教學做一體化”教學;

          (4)缺乏與專業技能課程相配套的教學設備和實訓條件。

          改進對策:

          (1)巧妙創設教學情境;

          (2)制定新的課程標準;

         。3)建立先進的評價機制;

         。4)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應用于內科護理學教學中可以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傳統教學模式是先進行理論學習再實踐,學生在理論學習過程中只能憑想象去理解、記憶,理論與實踐脫節,在操作時無從下手。而“教學做一體化”可使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使抽象的內容具體化,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它以學生為中心,以實際工作為主要內容,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目標更加明確,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綜合素質及職業能力。實施“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首先,教師要轉變觀念,使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一體化;其次,要根據教學大綱挑選出適合開展“教學做一體化”的章節,重新調整課時,加大實踐課比例;再次,教師開課前要精心準備和設計;最后,“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并不排斥其他教學模式,如小組討論法、情景模擬教學法、PBL教學法等,可以在課堂教學中結合應用,使教學形式多樣化,增強師生互動。只有教師成為學習的組織者,學生成為學習的.主角,教師的“教”、學生的“學”與項目任務的完成相結合,才能達到培養學生學習能力、鍛煉學生臨床思維、訓練學生操作技能的教學目的,實現高職高專護理人才培養目標。

          目前,“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在內科護理學教學中已被廣泛應用,受到學生一致好評。其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使學生快速適應臨床工作,把所學理論知識熟練運用到實踐中,并且有助于學生團隊協作能力和溝通能力的提高。同時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具有“雙師”素質,既有深厚的理論教學功底,又會動手操作。因此,是否擁有復合型人才是“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成敗的關鍵。

        內科護理論文11

          神經內科患者在臨床實踐中相對于其他科室患者的病情,具有發病時間快、年齡較大以及病情較為嚴重等特點。針對神經內科患者的臨床護理方法進行探討,以此有效的提升神經內科的護理效果。這對于臨床護理工作和工作認真要求更加深入。為此,本文以我院接治的120例神經內科患者作為本文研究對象,探索精細化管理在神經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以期為臨床實踐提供參考,F將具體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我院20xx年11月~20xx年11月間接治的120例神經內科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60例和對照組60例,其中觀察組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齡在45~75歲,平均年齡為(63±3.2)歲;對照組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齡在43~72歲,平均年齡為(61±3.5)歲;120例患者均經臨床MRI或CT掃描確診,且伴隨有不同程度的病癥,其中23例患者為腦梗死、27例患者伴隨有頭暈,暈厥患者為35例,腦出血患者為15例,眩暈綜合征患者20例。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各60例,在年齡、性別、病癥等神經內科基礎資料方面,并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通過對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方法,主要是科學服藥指導、心理疏導這些流程。同對觀察組在常規護理上再加精細化護理。具體設計人員、護理工作、風險管理等方面。精細化管理首先針對護理人員的個人素質、護理技能、資質等進行管理,根據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將其分為基礎護士、責任護士、責任護士長以及責任護理組長四個級別。不同級別的護理人員分工不同,其中基礎護理人員負責患者的臨床基礎護理工作,責任護士需要能夠認真和科學的執行醫生的治療方案,配合醫生開展治療,數量操作各種醫學儀器和知悉護理操作技能,并對患者的'病情、心理狀況等進行密切的觀察記錄。責任護理組長則需要對患者的心理狀況、生理情況等予以評估,同時督導護士人員開展護理工作。護士長需要綜合協調各護理人員工作分配,是精細化管理的具體推動者。護理工作的精細化管理則是建立在科學護理、人性化護理的基礎上,在盡可能保障患者休息等基礎上,開展生命體征的監測,如血壓、呼吸等,同時將不同護理操作細節進行標準化管理,制定時間表和責任護理人員,予以執行,在護理進程中給予患者健康宣教工作、科學飲食指導,最大程度的降低患者的心理壓力,贏取患者治療的積極性和依從性,從而提高患者康復水平。與此同時,需要關注神經內科護理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如跌倒、自殺、墜床等,盡可能的避免護理風險的出現,同時通過風險管理提高護理人員的風險識別、評估予以預防能力和意識。

          1.3療效評價標準

          采取自制調查問卷的方式,對患者及其家屬開展精細化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調查,詳細詢問患者及其家屬對護理人員的素質、操作技能、服務態度、護理工作效果等予以評價,同時記錄患者臨床并發癥和意外事件發生情況,對兩組護理效果進行對比。1.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9.0統計學標準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恢復情況進行數據分析,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結果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結果使用(x±s)表示,檢驗水準α=0.05,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通過護理的效果觀察,觀察組服務態度滿意度為88.3%、操作技術服務滿意度為91.7%,總體滿意度達到93.3%;相比于對照組68.3%的服務態度滿意度、76.7%的操作技術滿意度以及75%的總體滿意度相比,具有明顯的差異(P<0.05),且具有統計學意義。具體結果詳見下表1.并且,觀察組無一例發生并發癥或意外事件,明顯優于對照組8.3%的并發癥發病率和6.7%的意外事件發生率而言(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通過我院的臨床觀察發現,神經內科患者有其自身的病理特征,具有非常突出的特點,這就需要臨床護理的科學性和合理性。精細化管理在神經內科護理管理中,能夠針對神經內科患者提供有針對性風險護理,針對護理工作及人員進行詳盡的護理,從而顯著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或者患者與家屬的廣泛滿意,在實踐中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劉昭君,岳仕鴻,錢涵,等.精細化管理在神經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解放軍護理雜志,20xx(9):54-56.

          [2]吳惠玲,唐婭.細節管理在神經內科護理管理中應用的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xx(6):251-252.

          [3]劉昭君,岳仕鴻,錢涵.精細化管理在神經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解放軍護理雜志》,20xx,30(9):54-56.

          [4]徐春麗.精細化管理在神經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醫療裝備》,20xx(18):190-191.

        內科護理論文12

          項目教學法起源于18世紀歐洲的工讀教育和19世紀美國的合作教育,最早見于美國教育家凱茲和加拿大教育家查德合著的《項目教學法》。發展到20世紀中后期趨于完善,成為一種重要的教育教學方法。20xx年德國聯邦職業教育所制定了以行動為導向的項目教學法,使得項目教學法在職業教育中被廣泛應用。項目學習具有項目的“實踐性”、學習的“主動性”、方式的“合作性”和過程的“探究性”這4個主要特征。項目學習與“做中學”學習都主張通過親自的體驗和探究來解決問題,增長經驗,強調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學生在觀察、提問、設想、動手實踐和表達交流中建構知識。

          內科護理學是高職高專臨床護理教學階段的核心課程,其內容多、實踐性強、涉及知識面廣、教學難度大。教學過程“注重教育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相結合,突出做中學、做中教,強化教育教學實踐性和職業性,促進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顯得尤為重要。其實踐教學應以護理崗位勝任力為導向。由于傳統實踐教學方法相對單調,可操作性差,學生深感抽象、枯燥乏味。為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引導學生將所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融會貫通,提高內科護理知識的內化能力,培養合格的、崗位勝任力強的應用型護理技能人才,我們教研組經過召開討論會,在項目教學和“做中學”學習思想的指導下,決定在內科護理學實踐教學中嘗試項目教學法,即學生以完成內科疾病護理項目為任務驅動,按“呈現問題-提出假設-動手實踐-交流討論-記錄所得”5步法學習。并對項目教學法的適用度及應用效果進行評價。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選取錦州醫科大學高職學院20xx級護理專業西校區5個班138名學生為研究對象(試驗組),年齡18~23歲,平均21.4歲,均為我校高職高專護理專業全國普通高校統招生。在完成解剖學、生理學、健康評估、基本護理技術等課程的學習后,于20xx~20xx學年的第2學期進入內科護理學課程學習。選取我校20xx級護理專業南校區5個班131名學生為對照組。對照組與試驗組在年齡、上學期綜合測評成績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方法

          教學研討。請校內外專家、理論課與實踐課教師,召開實踐教學改革專題研討會,領悟項目教學法的內涵,明確研究目的、意義,論證以內科疾病護理項目為驅動的實踐教學方案的科學性、可行性。集體備課。兩個校區的理論課、理論課授課內容、學時、實踐課教師、使用教材、考核方式和命題難度保持一致。試驗組全部4次實踐課(呼吸、循環、消化、內分泌系統疾病病人的護理)實施項目教學法,每次4學時。選擇臨床案例并進行修改,確保案例情景能驅動各系統疾病護理項目的全面進行,科學編寫項目教學實踐課教案。

          教學實施。對照組采用“情景案例引入-護理程序(評估、診斷、計劃、實施、評價)導引法護理示教-分組練習-教師指導-點評總結”的常規教學法。試驗組實施項目教學法,即學生以完成內科疾病護理項目為任務驅動,按“呈現問題-提出假設-動手實踐-交流討論-記錄所得”5步法學習,將每班按學號依次分為4個項目學習小組,每組6~8人,自主產生項目學習組長1名。

          呈現問題:提出項目學習任務。為有效完成學習任務,實踐課前,任課教師提前2周,下發驅動各系統疾病護理項目的情景案例,布置項目任務,并給出相應的參考學習資源、實踐課儀器設備和護理項目耗材。實踐課前,要求學生在個人自學的基礎上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完成項目任務,小組內的互助互教、互項質疑討論和項目內護理子項目細分與分工完全由學生自主進行。

          提出假設:圈定情景案例中必須做的子項目。任務下發第5天,小組長須呈交針對情景案例護理項目的子項目和基于護理程序的項目護理流程假設綱要。實踐課教師予以引導,圈定情景案例中必須做的護理子項目。

          動手實踐:小組內系統疾病護理項目實踐、書寫標準護理計劃、繪制護理路徑流程圖。情景案例中必須做的護理子項目圈定后,以小組為單位,利用課余時間書寫標準護理計劃,并完成反復的互輔、互教、互動模擬練習或提前預約到臨床護理實訓室真操實練,通過多次親自護理體驗、探究,發現項目護理中存在的細節問題。最終,學生需要以5步護理程序(評估、診斷、計劃、實施、評價,ADPIE)為軸線繪制一個基于情景案例的護理路徑流程圖。此步,實踐教師通過“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護理技能實訓平臺,在線隨時解答學生的提問,重點是突出學生從“做”中學習內科疾病護理知識與技能,培養其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交流討論:情景案例護理項目再現,組間交流討論。實踐課堂,各項目學習小組提交基于情景案例的標準護理計劃和護理路徑流程圖后,分別以ADPIE為軸線展示基于情景案例的護理子項目內容,再現臨床真實護理場景。然后小組間進行互評,交流討論優點與不足,提出改進意見,教師依據綜合表現賦予每一小組成員形成性考核成績(共4次平均分,構成第1次形成性考核成績,占總成績的20%)。教師主要為交流討論的旁觀者和課堂氛圍的平衡者。

          記錄所得:書寫學習收獲與反思。每個項目學習結束后,要求學生書寫內科疾病護理項目實踐學習收獲與反思報告。教師分別依據基于情景案例的標準護理計劃、護理路徑流程圖、實踐學習收獲與反思報告書寫質量賦予形成性考核成績(百分制),3項平均分得出第2次形成性考核成績(占總成績的20%)。最后,教師利用課余時間進行總結性反饋。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9.0建立數據庫,進行統計處理與分析。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珚x±s 表示,t 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內科護理學實踐課學習回饋評價

          自行設計內科護理學實踐課學習回饋評價問卷,第1部分為學生對內科護理學實踐課感知回饋評價,共7個條目;第2部分為學生對內科護理學實踐課學習的能力培養自我評價,共13個條目;采取Likert5級評分,計1~5分,≥4分視為積極評價。問卷條目及評分標準經2輪Delphi法專家咨詢確定。在內科護理學最后一次實踐課結束前向269名學生發放問卷,全部回收,問卷有效回收率為100%。調查顯示,試驗組89.1%的學生對項目學習表示認可,93.5%的學生認為適應項目教學法,在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記憶、回顧與應用以及對自我挑戰、參與實踐課的活躍度方面,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試驗組學生對13項能力培養指標,積極評價均在77.5%以上;對“有利于促進護理工作方法的形成”條目,試驗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196),積極評價分別是94.9%、88.6%,其他12項能力培養自我評價,與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形成性考核成績

          形成性考核各項成績均為百分制,試驗組第1次過程考核平均成績為84.2分,第2次過程考核平均成績為83.9分,第3次期末終結性閉卷考核平均成績為79.9分,課程總成績平均為81.6分;各項成績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3.1項目教學法適用于高職高專內科護理學實踐教學

          高職高專護理以培養護理崗位所需的應用型技能人才為目標,其培養過程應以護理崗位勝任力為導向和著力點。內科護理是臨床護理崗位的重要組成部分,工作任務復雜多變,理論與實踐要求高。故,高職高專內科護理學實踐教學不可缺少,并且要以勝任內科臨床護理崗位為核心設計教學、開展教學。項目教學法具有明顯的崗位導向性,使學生圍繞一個相對獨立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20xx年4月第25卷第2期Medical Education Research and Practice Apr.20xxVol.25No.2立的工作項目,以小組合作或獨立工作的形式,自行收集信息、制定計劃方案,最終完成項目的實施與評價。此教學方法以完成項目為任務驅動,具有項目的.實踐性,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學習的主動性、合作性、情境性和探究性,這些特性與臨床內科護理崗位的工作特性不謀二合。為此,我們教研組在高職高專內科護理學實踐教學中嘗試了項目教學法,經實踐表明該教學法顯現出了強大的生命力。

          3.2項目教學法可提高高職高專內科護理學形成性考核成績

          學生回饋問卷調查顯示,試驗組89.1%以上的學生認為項目教學法促進了對所學知識的回顧與應用,有利于獲取新知識、轉化知識和記憶、掌握知識,增進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記憶,增加實踐課的參與活躍度,各條目與對照組比較,P 值均低于0.038。這在形成性考核各項成績中得到證實,3次考核平均成績分別是84.2分、83.9分、79.9分,與對照組比較,P<0.05。第1次形成性考核成績由4個項目學習量化評分而得,第2次由3項平均分計算而得,且2次形成性考核成績占比達到0.4,第3次終結考核僅占0.6,這或許潛在推動著每一位學生積極參與項目學習,成為持續不斷學習的動力之一。形成性考核有利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激發學習熱情,培養和提高綜合素質,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同時也有利于教師及時了解學習效果,適時改進教學方法,促進教與學的互動,避免終結性考核對學生造成的片面評價。形成性考核是對項目學習每一步表現的評價與認可,項目學習又為形成性考核提供了豐富的血液與動力,避免了為了形成性考核而考核,兩者結合使師生累并快樂著。

          3.3項目教學法能促進高職高專護生崗位勝任力發展

          學生回饋問卷調查顯示,試驗組90.5%以上的學生認為項目教學法有力于獲取新知識,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轉化,有利于促進自主與自律學習,提高自學能力;87.7%以上的學生認為項目教學法有利于培養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批判性護理臨床思維能力;77.5%以上的學生認為項目教學法有利于提高語言表達、動手實踐和團隊合作能力。項目教學法,以完成內科疾病護理項目為任務驅動,學生在案例線索的引導下,自主學習,閱讀教材,搜索信息,內化知識并轉化為具體化的護理子項目,小組內反復練習,多次親自體驗、探究,發現并糾正細節問題,以ADPIE為軸線繪制基于情景案例的護理路徑流程圖(思維導圖)。從而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鍛煉了批判性護理臨床思維,突出了語言表達、動手實踐和團結協作訓練,培養了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方法?梢,項目教學法有利于促進高職高專護理學生崗位勝任力的發展。

          4結語

          項目教學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以完成臨床內科疾病護理項目為任務驅動的教學,體現了“以項目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崗位勝任力的培養,做到了以解決臨床護理崗位中的任務為軸線,實現了理論與臨床實踐密切結合,調動了教與學雙方的主觀能動性,使實踐教學活動新穎、活潑。通過對高職高專內科護理學實踐教學實施項目教學研究表明,項目教學法適用于高職高專內科護理學實踐教學,可提高內科護理學課程形成性考核成績,能促進高職高專護生崗位勝任力的發展,值得推廣應用。

        內科護理論文13

          摘要:目的探討臨床上在心內科科室護理管理過程中實施護理質量控制體系的臨床效果。方法針對20xx年1月-20xx年12月期間,心內科所收治的患者給予了基于護理質量控制系的護理方案,并將其與護理質量控制系統未實施前,20xx年1月-20xx年12月所收治的部分心內科患者進行對比,觀察并記錄實施完護理質量控制體系之后的臨床效應。結果經過在心內科科室實施一段時間的護理質量控制體系之后,護理質量也明顯提高,明顯優于實施護理質量控制體系前。結論臨床上在心內科科室的護理管理過程中實施護理質量控制體系,在心內科實施護理質量控制體系,可有效提高患者滿意度、提高護理質量,因此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

          關鍵詞:護理質量;控制體系;心內科;護理管理

          醫院整體工作水平的關鍵就是工作質量,工作質量的高低直接決定醫院的整體競爭力,相對來講,護理管理工作的關鍵內容即為護理質量,這是護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來,護理領域開始展開對質量控制相關內容的研究工作,質量控制體系的構建成為護理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1]。本文針對20xx年1月-20xx年12月期間,心內科所收治的患者給予了基于護理質量控制系的護理方案,并將其與護理質量控制系統未實施前,20xx年1月-20xx年12月所收治的部分心內科患者進行對比,總結心內科護理質量控制系統建立的優勢,取得了顯著的效果,現總結并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自20xx年1月-20xx年12月,我院對心內科護理工作的實際情況進行摸底探究,詳細了解目前我院對護理干預知識和能力情況,并構建心內科護理質量控制系。與此同時,選取20xx年1月-20xx年12月心內科入住患者,與未實施護理心內科質量控制系下的護理干預開展詳情對比,為了進一步研究在心內科住院患者護理質量控制系的建立前護理干預的情況,本實驗還選取前幾年不同時間段、年齡、性別及不同病情心內科住院患作為研究前基本統計資料。

          1.2方法

          心內科護理質量控制系統的建立。1.2.1成立護理質量控制體系。建立由護士長、質控組長、質控成員共同組成的三級護理質量控制體系。護士長全面負責科室護理質量管理工作,成立4個護理質控小組,每組均有1名組長,組長由業務素質好、工作責任心強的護師或以上職稱的護理人員擔任,分別負責基礎護理與危重患者的護理管理,護理文書質量及護理教學培訓工作管理,?萍膊∨c健康教育管理,病區管理及急救藥品、物品管理;質控小組成員根據護士的工作性質和個人能力進行分配。1.2.2質量控制內容。嚴格按照衛生部頒發的《等級醫院質量評審標準》及我院護理部護理質量考核標準作為我科護理質量控制的標準內容[2]。每項質量檢查標準的滿分均為100分,得分越高說明護理質量越好。質量控制內容共有4個組8個項目,包括基礎護理工作與危重患者的護理,護理文書質量及護理教學培訓工作,?萍膊∽o理與健康教育,病區管理工作及急救藥品、物品管理。1.2.3培訓質控人員組織。質控小組成員共同學習質控標準內容,掌握質控方法、質量檢查標準,明確工作職責。對分管的護理項目進行質量控制,做好質量控制分析,發現問題及時反饋,限期整改,做到持續改進解決問題,同時發揮護士自我控制的責任心,形成人人參與質量控制的工作氛圍。1.2.4質量控制方法。①護士長必須監控質量控制工作的整個過程和各個細節,保障工作做到位;②科室質控組長質控:選擇一名工作能力強、責任心重的護理人員擔任質量控制小組的組長,及時發現工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給出針對性的有效的'解決方法,對于工作結果做出客觀評價;③科室質控成員質控:質量控制工作的基本組成部分即為基礎護理人員的本職工作,因此領導者應對護理人員提出嚴格人性化的要求,監督護理人員完成分內工作,提升整體質量控制工作的水平。1.2.5進行護理質量控制分析。科室應組織質量控制小組各個層級的工作人員對工作情況進行匯報,及時反饋工作過程中的問題,針對性的解決,將工作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告知護理人員,增強護理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改善工作條件,減少工作失誤,提高工作質量和工作的安全系數[3]。

          1.3評估標準

          實驗結束后,將實施前后的實驗結果采取問卷調查的方法進行對比,主要評估指標有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護理人員對工作的滿意度以及護理質量。1.4數據處理實驗結果采取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如果P<0.05,則表明實驗結果差異明顯,在臨床上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實施護理質量控制系后的護理質量,護士對工作的滿意度以及患者的滿意度等明顯優于未實施護理質量控制系前,結果具有顯著差異(P<0.05),在臨床上具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

          3討論

          多種因素均會對心內科護理質量水平的高低產生直接影響,包括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環境因素、質量管理方法、患者因素、管理因素等,要提高心內科護理質量,就必須做好質量控制,建立完善的、可操作性強的護理質量控制體系,以提高患者滿意度。分析護理工作中存在的質量問題著手,針對問題探討有效的解決策略,并在護理服務中進行實踐,檢查實際效果,最后進行經驗總結,使得護理質量管理進入一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檢查效果、總結經驗的良性循環,全面提升護理人員的質量控制意識,提高其工作效率。由本研究可知,在心內科實施護理質量控制體系,可有效提高患者滿意度、提高護理質量,因此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

          作者:楊育霞 單位:山西晉城市人民醫院

          參考文獻

          [1]馮菁.心內科護理質量控制系的建立[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xx,2(16):123-123.

          [2]劉雅麗,劉秉芳,秦學玲.護理質量管理的方法及體會[J].全科護理,20xx,6(15):1391-1392.

          [3]宋雅玲,周文靜.心內科護理質量控制系的建立[J].護理研究,20xx,25(27):2530-2531.

        內科護理論文14

          一、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調查對象為20xx年3月至20xx年5月本院收治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61例,其中男33例,女28例,年齡35~74歲,平均(52.4±5.3)歲;經頭顱CT檢查確診,丘腦出血29例、基底節出血16例、腦室出血9例、皮質下出血5例、小腦出血2例;入院時昏迷31例、昏睡20例、清醒10例;其中50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肢體癱瘓,余11例無肢體障礙;根據腦出血情況分級(1~5級),本組行內科保守治療均為1~3級患者,GCS8~15分。

          1.2保守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絕對臥床休息,根據個體情況給予脫水、降低顱內壓、止血治療,酌情給予依達拉奉靜脈滴注、甘露醇或甘油果糖進行脫水治療、間斷靜注呋塞米以減輕水腫,臨床癥狀消失或明顯緩解時停用。

          1.3內科護理

          1.3.1基礎護理

          為患者提供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適當的溫度(22℃~24℃)、濕度(55%左右)、光度有利于休息。保持絕對臥床休息2~4周,避免搬動,將病床床頭抬高15~30°有利于靜脈回流,安置保護性床欄以防墜床。保持患者皮膚清潔,避免局部長期受壓,積極預防壓瘡,發病后24h~48h內變換體位時盡量避免頭部擺動。做好口腔護理,昏迷患者禁止漱口,給予昏迷患者口腔護理3次/d,擦洗時棉球不宜過濕。酌情給予超聲霧化吸入,協助患者排痰以防肺部感染。

          1.3.2輸液護理

          入院后迅速建立有效的靜脈通道,急性期主要治療藥物多為靜脈滴注給藥,快速靜脈輸注甘露醇可達到良好的降壓效果,適當控制輸液速度有利于緩解腦水腫反應。一般應選擇上肢靜脈,不應在癱瘓肢體行靜脈穿刺及輸液,采用靜脈留置針進行補液,保持管道通暢。

          1.3.3心理護理

          大部分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失語、偏癱等神經功能障礙,加上對疾病缺乏足夠認識,極易產生焦慮、恐懼和急躁等不良情緒。護理人員應給予患者合適的心理護理,用親切的態度耐心為患者解答疑慮,告知疾病的相關知識、治療,鼓勵患者建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提高其治療配合度。

          1.3.4病情觀察

          密切觀察患者的意識、瞳孔、血壓及脈搏等生命體征,準確記錄24h出入量,使用甘露醇若出現出入量不平衡、尿量少于25ml/h時應通報醫師進行處理。出現嘔吐、頭痛、意識障礙加重、躁動不安者,提示有可能再出血。

          1.3.5康復護理

          根據患者具體的病情,對存在肢體功能障礙的患者定期進行中醫康復護理,對偏癱患者可采取針灸、按摩等方式,幫助其進行肢體功能鍛煉,促使機體恢復。

          二、結果

          61例患者均接受內科保守治療及護理,護理后經CT檢查示出血灶密度完全吸收消失,其中33例轉變為正常等密度,20例轉變為低密度軟化灶,8例并發出血后梗死。血腫全部吸收后出院,出院時完全康復40例、偏癱癥狀或后遺癥20例、死亡1例。

          三、討論

          腦出血多見于中老年人,是神經內科常見的疾患之一。高血壓性腦出血的誘因復雜且多,主要誘因有腦外傷、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動靜脈瘺、先天性腦血管畸形、先天性高血壓等。對于出血量少的患者,采用內科保守療法較手術治療更為經濟、安全、有效,使用脫水劑、鎮靜劑、腦細胞營養劑等,可保持患者體內的.水、電解質平衡,效果較為滿意。腦出血的臨床護理工作是繁重而細致的,護理工作的質量直接關系到患者的生存。高血壓性腦出血由于病情變化快、發展迅速,容易出現腦疝、上消化道出血等嚴重并發癥,對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脅。臨床護理人員必須具備高度責任感,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及熟練的操作技巧,在臨床實踐中不斷總結護理經驗,給予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系統化、全面、精心的內科護理能夠有效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減少致殘率及死亡率,最大程度提高治愈率,恢復患者的自理能力并提高其生活質量。

        內科護理論文15

          當今社會經濟發展迅速,人們對健康的關注度顯著上升,對臨床護理和治療的需求過度到多樣化。臨床以往的護理模式主要是_圍繞醫囑以及工作任務展開,將患者的治療分化,失去連續性,不利于護患之間的交流,患者本身所需問題也不能及時解決;且被動的工作導致護士工作積極性降低。臨床護理與治療密切相關,優質的護理服務質量可有效保證后期治療效果、醫療安全以及質量。目前,臨床優質護理服務在全國范圍內逐步開展實施,大量研究對其在臨床各科室的應用價值進行報道,但極少研究對其臨床應用價值進行系統評價。為此本文以消化內科S6例患者為對象,通過對比研究的方式對優質護理在消化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價值進行系統評價,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20xx年1月?20xx年1月消化內科收人治療的6S例消化內科患者,依據護理方式劃分為干預組(優質護理,33例)和對照組(常規護理,33例)。對照組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5例;年齡在18?65歲,平均(32_8±5.7)歲;人院時間在3d?31d,平均(13.5士7.3)山消化性潰瘍合并出血3例、上消化道出血5例、肝硬化6例、消化性潰瘍19例。干預組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7例;年齡在18?65歲,平均(31.7土4.6)歲;人院時間在3d?28d,平均(12.7_±6.2)d;消化性潰瘍合并出血2例、上消化道出血6例、肝硬化4例、消化性潰瘍21例,兩組患者在上述資料上P>0.05,無顯著性差異,高度可比。

          1.2護理方式

          1.2.1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①常規例行心理護理;②常規病房巡視,觀察病情變化;③檢測疾病相關指標,如心電圖,胸片,血、尿、便常規,肝、腎功能等。

          1.2.2干預組采用優質護理服務:將患者的一切資料均用一個信封裝好,信封上面打印關于患者病癥的相關優質護理服務內容。①心理護理:為患者創建安靜、舒適、整潔的病房環境,交談時注意語言的輕細。護理過程中對患者多進行關心和鼓勵,做好心理干預,讓患者信任和理解護理人員,增加患者熟悉度,進行疾病相關知識的宣教,認真詳細講解,讓患者對自身疾病有所了解,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充分調動患者對治療的積極主動性,有助于治療依從性的提高。根據患者的不同心理狀況制定不同的心理護理方案,細致人微;穩定患者的情緒,讓其保持開朗的心情,有利于病情的恢復。②飲食護理:糾正患者不良飲食習慣,根據患者病情完成流質?半流質?普通食物的過渡。幫助患者養成在均衡營養的基礎上,主要食用清淡易消化食物的'習慣;避免食用對消化系統有刺激作用的食物,如:生冷、難消化、辛辣等會加重患者消化系統負擔及病情的食物。同時指導患者注意鉀、鈣、蛋白質的補充。③健康教育:詳細、耐心地告知患者疾病的形成、發生、轉歸及相關注意事項,讓其對疾病有正確的認知、了解相關癥狀及并發癥。同時必須讓患者知道治療和護理對疾病預后的重要性,在治療及出院后都能保持良好的依從性,按醫囑服用、存辱藥物。

          1.3觀察指標

          根據患者的恢復情況將臨床療效分為四個等級進行評定,分別為治愈、顯效、有效以及無效;總有效率為治愈率、顯效率、有效率之和。同時觀察并統計兩組的焦慮(SAS評分)、抑郁(SDS評分)、住院時間以及對護理的滿意度。

          1.4統計學處理

          本次兩組研究所得數據由專業記錄員交叉記錄,同一樣本,進行三次重復性檢測(無離群檢驗),數據錄人EXCELC10版本)進行校正分析,導出數據采用spssl3.0進行數據的統計學檢驗,檢驗水準為a=0.05,檢驗分析時計量錄人方式為"x±s",以t進行檢驗;計數錄人方式為頻數,以X2進行檢驗;檢驗標準為統計學具有顯著差異。

          2.結果

          2.1兩組臨床療效及護理滿意度分析干預組臨床治療總有效30例,對護理滿意33例;對照組治療總有效24例,對護理滿意27例,組間比較統計學差異明顯(P<0.05)。

          3.討論

          消化內科是臨床三級學科,主要研究消化系統器官(食管、肝、大小腸、膽、胰腺等)相關疾病,復雜繁多的疾病類型涉及到廣泛的醫學知識,從而的對醫護人員專業技能的掌握要求更高。特別是在近幾年,患者對治療要求的不斷增加,對護理質量以及護理態度的需求不斷上升,若護士未能采用專業、熟練的護理基礎知識及技術完成工作,極易導致失誤的發生,最終引發糾紛。

          優質護理即是圍繞患者展開,以滿足患者對護理的要求為原則展開臨床工作,其在消化內科的護理應用中具有顯著效果。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優質護理在消化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可保證臨床療效,提高護理滿意度,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狀態,同時可輔助縮短治療時間,間接降低住院花費,節約醫療資源。主要是因為優質護理的實施針對消化內科疾病患者的病情特點,對護士進行相關培訓后讓其參與臨床工作。根據患者的心理特點進行心理干預,可逐個擊破緩解不良情緒;加健康教育,讓患者對自身病情充分了解,有利于健康知識的普及和穩定患者心緒;由于疾病的特殊性對患者飲食進行干預,根據病情采用質和量的飲食干預,對患者進食的食物嚴格限定,制定符合疾病特點的飲食,真正實現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宗旨,對護理工作具有積極意義w。

          綜上所述,優質護理在消化內科護理管理的應用中具有較髙的臨床價值,可進行推廣應用。

        【內科護理論文】相關文章:

        內科護理論文06-23

        臨床內科護理論文12-04

        內科護理論文[推薦]06-30

        心內科護理論文06-07

        內科護理論文范文10-17

        內科護理論文通用[15篇]07-01

        優質護理在內科護理中的應用論文3篇11-06

        淺析基于工作過程的內科護理項目化課程改革論文10-31

        護理論文05-20

        護理禮儀論文07-03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