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腦梗塞患者中康復護理干預的應用論文
第1篇:康復護理干預在老年腦梗塞患者中的臨床應用
腦梗塞在臨床多發于老年人,主要表現為血管內膜損傷以及腦動脈粥樣硬化,如若不接受及時有效的護理干預,具較高的致殘率以及致死率。當老年腦梗塞患者發病時,其運動功能、認知功能以及語言功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需要臨床進行相應的康復訓練。因此,我院開展本次臨床護理試驗來探究康復護理是否能有效對老年腦梗塞患者進行干預。
1資料與方法
l。1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收治的老年腦梗塞患者共114例,患者收治年限均在2012年8月至2015年7月之間,隨機將114老年腦梗塞患者通過抽號分成兩組,每組各有患者57例。其中一組老年腦梗塞患者接受常規護理,設定為常規組。常規組中有32例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4例非心源性腦栓塞患者33例心源性腦栓塞患者,57例老年腦梗塞患者的年齡跨度為62~84歲,平均年齡為(68。24±2。58)歲。另一組老年腦梗塞患者則在常規組基礎上加用康復護理,設定為康復組。康復組中有33例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一25例非心源性腦栓塞患者,32例心源性腦栓塞患者,57例老年腦梗塞患者的年齡跨度為63?85歲,平均年齡為(68一47±2一31)歲。
兩組老年腦梗塞患者的性別、病例類型以及平均年齡一般資料,通過SPSS18。0統計學軟件包進行計算處理,0。05,—般資料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
1。2護理方法
常規組通過常規護理對老年腦梗塞患者進行干預,即在患者入院后,醫護人員對患者的病情進行相應的評估,并對患者的藥物過敏史以及病史進行詢問;颊叩幕A信息搜集完成后,根據其具體病癥進行相應的藥物治療,醫護人員對藥物治療情況進行詳細的記錄,記錄內容主要包括用藥名稱、用藥方式、用藥劑量以及用藥反應。不能自主翻身的患者,醫護人員需定時幫助翻身,防止壓瘡的發生,并防止患者發生墜床的意外。如若護理治療中出現異常狀況,醫護人員需對發生原因進行排查,并予以及時處理。
康復組在常規組的基礎上加用康復護理對老年腦梗塞患者進行干預,康復護理的具體內容主要分為健康心理護理以及肢體康復鍛煉兩大塊。健康心理護理是對患者康復訓練心態的調整,引導患者轉變消極思想,配合醫護人員的專業指導進行適度的訓練治療,循序漸進對自身的各項機體功能進行恢復。通過交流的方式,不僅能夠排解老年腦梗塞患者的負性情綰,還能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從而減少護理糾紛;肢體康復鍛煉是康復護理中的重點內容,包括坐位訓練、平衡訓練、行走訓練、認知訓練、語言訓練以及曰常訓練,肢體康復鍛煉的內容需要一步步進行,每個訓練過程有其獨特的訓練內容以及訓練方式,訓練具有一定的針對性,醫護人員在進行肢體康復訓練時,需定期對患者的訓練成果進行評估,并根據評估結果對訓練內容進行相應的調整。另外,訓練時醫護人員有責任對患者進行實時的關注,避免患者訓練不當發生摔倒以及碰傷的意外。
1。3評價指標
兩組老年腦梗塞患者護理療效標準主要分為顯效、有效以及無效。當患者肢體麻木、乏力癥狀完全消失,且肌力等級提升>3級時,可判定為顯效;當患者肢體麻木、乏力癥狀顯著改善,且肌力等級提升在2?3級之間時,可判定為有效;當患者肢體麻木、乏力癥狀無任何改變,且肌力等級無提升時,可判定為無效。
對兩組老年腦梗塞患者護理療效顯效、有效以及無效例數進行統計,計算出相應的總有效率,當總有效率的數值越高時,護理效果越顯著。
通過模糊數字評分法對兩組老年腦梗塞患者神經功能缺損以及日常生活質量進行評分,上述兩項評價指標的分值均在0~10分之間,當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數值越低且日常生活質量評分越高時,可確認臨床護理效果顯著。
1。4評價指標
文中兩組老年腦梗塞患者的各項對比數據,均需通過SPSS18。0統計學軟件包進行計算處理,百分率用以表示總有效率的計數資料,組間卡方檢驗對比,均數±標準差用以表示神經功能缺損以及日常生活質量評分的計量資料,組間f檢驗對比,當數據差異處理求得P0。05時,可確認存在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康復組老年腦梗塞患者的護理總有效率高達89。47%(51/57),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的75。44%(43/57),數據差異接受統計學軟件包的處理。戶0。05,存在統計學意義。兩組老年腦梗塞患者的護理總有效率對比數據?祻徒M老年腦梗塞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明顯低于常規組,日常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常規組,數據差異接受統計學軟件包的處理。存在統計學意義。兩組老年腦梗塞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以及曰常生活質量評分對比數據。
3討論
老年腦梗塞患者的常規護理主要是對臨床的用藥情況進行干預,并予以必要的體位干預以及墜床護理,缺少與患者進行交流,且沒有通過訓練的手段對患者的各項運動能力、認知能力以及語言能力進行恢復,所以臨床護理效果并不理想?祻妥o理則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從兩大方面對老年腦梗塞患者的臨床護理內容進行了提升。
3。1健康心理護理
康復護理過程中,老年腦梗塞患者需對自己的心理狀態進行相應的調整,應接受自身狀態所能承受的訓練強度,不宜急功近利,超負荷的進行康復訓練,進而導致其他不良反應的發生。有時候患者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康復訓練,并沒有達到心理的預期效果,往往也會在臨床表現出煩躁、抑郁的負性情綰,甚至有抵觸護理治療的心理,具有較差的治療依從性。因此,醫護人員在對患者進行康復護理的同時,應及時與患者進行交流,了解患者在康復訓練中的疑問與心理狀態,從專業的角度,指導患者如何進行正確的康復訓練,調節好自身心態,樹立治愈腦梗塞的信心。
3。2肢體康復鍛煉
老年腦梗塞患者的肢體康復訓練在臥床時就予以開展,通過臥床期間一定量的關節被動訓練,對患者的肢體功能進行一定的程度的保護,避免患者有功能退化以及肢體關節變形的可能。臥床訓練每天宜進行2~3次海次訓練用時為30分鐘,禁止過度活動對患者的顱內壓進行升高,通過臥床期的功能訓練患者有一定程度的肌力恢復后,可開展坐位訓練,醫護人員與患者家屬可以輔助患者進行床欄的起坐訓練,并逐漸引導患者自行完成起坐動作。老年腦梗塞患者在一開始訓練時,可有靠背支持,隨著訓練時間的推移,患者放棄靠背支持,并完成獨坐。
老年腦梗塞患者在能完成獨坐后,開始對平衡能力進行訓練,平衡訓練的內容為后方或側方拿東西,向前方、側方以及天花板觀察。醫護人員引導患者將腱肢抬起移動,并可適當進行拍球或者拋接球的反應訓練。
老年腦梗塞患者能夠扶床站立,且已掌握平衡時,可根據醫護人員的指導進行一定程度的行走訓練,行走訓練的流程主要為抬腿、扶床行走、輔助器訓練以及獨自行走,行走訓練有一定的過程,醫護人員需對患者的訓練情況進行監督,防止訓練過量對患者造成傷害。
老年腦梗塞患者發病時,會有一定程度的認知障礙,需要進行相應的訓練對患者的認知功能以及智力水平進行恢復,訓練可通過心算、雙子次認知、圖形辨認、漢字旋轉、漢字快速比較以及數字工作記憶來完成。
老年腦梗塞患者發病時,語言功能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造成語言功能障礙。語言訓練主要是對患者的面部表情肌肉進行刺激,輔以對話、詞組、單字以及發音的訓練,幫助患者恢復發病前的語言水平。在語言訓練過程中,醫護人員與患者可以通過表情、手勢或者書寫進行交流,按步驟進行語言訓練。
老年腦梗塞患者在進行日;顒訒r,也能達到肢體康復鍛煉的效果,喝水、洗臉、更衣、拿筷子以及接遞物品等行為能有效對患者的身體機能恢復進行加速。
總而言之,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用康復護理不僅能夠有效對老年腦梗塞患者的護理總有效率以及曰常生活質量進行提升,還能減少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第2篇:探索腦梗塞患者中早期康復護理的應用效果
腦梗塞是指腦部的動脈系統中的動脈粥樣硬化和血栓形成使動脈管腔狹窄、閉塞,致使動脈供血區局部腦組織壞死。該病老年人發病率較高。本次研究選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52例腦梗塞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索早期康復護理應用在腦梗塞患者中的護理效果,F將本次研究的結果作如下報道。
1臨床資料與方法
1。1—般臨床資料:選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52例腦梗塞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入院時,均有不同程度的失語、意識障礙、大小便失禁等癥狀,所有患者入院以后,均行CT或MRI檢查,確診為腦梗塞。其中,男性45例,女性33例;年齡50~69歲,平均年齡62。3±4。4歲;將52例腦梗塞患者隨機分為2組,每組各26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史等無明顯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比。本次實驗患者在知情同意下簽署知情同意書,自愿接受并參與此次治療。
1。2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模式,實驗組在常規護理模式的基礎上,給予早期康復護理模式。早期康復護理的具體措施如下。
1。2。1體位護理:以側臥位為主,避免仰臥位;紓扰P位時,患肢輕輕拉出,以免受壓,置于前伸位,前臂外旋,掌心向上,患側臥位可牽拉整個患側肢體,輔助治療。協助患者更換體位,防止關節攣縮,壓瘡等。
1。2。2肢體康復鍛煉:對患者進行肢體康復知識宣教,每日按摩患肢,指導患者進行自主運動訓練。
1。2。3語言功能康復鍛煉:指導患者進行口腔操練習,鼓勵其發音(循序漸進,由單音節發音到多音節發音),鼓勵患者進行簡單的交流。
1。3觀察指標: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及滿意度。
1。4療效評定標準:療效評定標準為:功能缺損評分減少90%~100%,0級病殘程度為基本康復;功能缺損評分減少46%~89%,1~3級病殘程度為顯效;功能缺損評分減少18%?45%為有效;功能缺損評分減少或增加不超過18%。
1。5統計學方法:本次研究數據采用SPSS14。0軟件包進行數據處理,試驗觀測數據均為,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檢驗結果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討論
腦梗塞的病因主要為慢性心房顫動、風濕性心瓣膜病、心肌梗死、心房粘液瘤、心臟手術、二尖瓣脫垂等心源性病因及肺靜脈血栓或凝塊、頸
動脈纖維肌肉發育不良、肺感染、敗血癥等非心源性病因。臨床表現主要為突然起病,多不伴顱內高壓癥狀,可有意識障礙、腦疝、偏癱、偏盲、失語、同側眼失明、偏身抽搐癥、失讀癥、眼球運動麻痹、四肢癱瘓甚至死亡。腦梗塞神經受損導致的運動障礙的康復效果,與其開始治療的時間有密切關系,越早開始治療療效越好。
急性腦梗塞發病后的前3個月是功能恢復最快的時期,以往腦梗塞患者的康復治療常從恢復期開始,但有學者認為,腦梗塞患者的康復治療在1?2周內實施,療效比在恢復期開始康復治療更佳。有研究結果表明,早期腦梗塞患者有較高的康復潛力,康復護理可有效降低腦梗塞患者的病死率及致殘率,幫助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的康復M,使患者能夠盡快患者回歸家庭及社會。
【老年腦梗塞患者中康復護理干預的應用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