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婦產科圍手術期感染的預防護理
術前1~2d行抗生素治療對避免圍手術期感染有較大意義,同時行全面的護理干預,能夠有效降低婦產科圍手術期的感染率.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相關內容的論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摘要】目的總結婦產科圍術期感染預防與護理方法。方法選取2014~2015年我院婦產科的圍術期患者116例為研究對象,依據臨床所采取的臨床護理方法不同而分為實施護理干預的觀察組與采取常規護理的對照組,將兩組感染率、住院時間、護理滿意度作以比較。結果觀察組護理總滿意率為98.3%高于對照組77.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住院時間為(4.6±0.8)d短于對照組(8.4±4.2)d,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為婦產科圍術期患者提供護理干預能有效提高患者抗感染力,規避圍術期感染風險,利于患者盡早恢復,提高手術療效。
【關鍵詞】婦產科;圍術期;感染
產婦、新生嬰兒等易感人群是婦產科主要住院患者,婦產科圍術期患者一旦發生感染可能誘發如排尿困難、盆底功能障礙等相關疾病,通過手術治療雖然能獲得較高治愈率,但術后護理也是相當重要的,本文選取2014~2015我院婦產科收治圍術期患者116例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分組的方式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分別予以觀察組與對照組采取護理干預與常規護理,旨在探索婦產科圍術期感染的預防及護理措施。
一、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2015年我院婦產科收治的圍術期患者116例為研究對象,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8例,觀察組年齡23~52歲,平均年齡(34.7±5.4)歲,包括23例剖宮產術,18例子宮肌瘤剔除術,5例全子宮切除術,12例卵巢癌根治術;對照組年齡25~56歲,平均年齡(36.2±4.9)歲,包括19例剖宮產術,24例子宮肌瘤剔除術,3例全子宮切除術,12例卵巢癌根治術,兩組患者在年齡分布與手術方式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接受臨床常規護理,予以觀察組患者實行并發癥護理、入院指導、圍術期衛生與營養護理、抗生素使用護理等護理干預措施。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住院時間、護理總滿意率及感染率,采取評分法以問卷調查的方式評價本次護理滿意度,將護理滿意度分為四個等級,①非常滿意:85~100分;②滿意:75~84分;③基本滿意:65~74分;④不滿意:0~64分。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觀察組護理總滿意率遠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圍術期發生感染8例占13.8%,對照組圍術期發生感染19例占32.8%,觀察組感染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住院時間為(4.6±0.8)d短于對照組(8.4±4.2)d,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三、討論
手術治療是圍術期的重點但臨床護理也是相當重要的,因其婦產科患者自身特殊性,所以比其他普通科室患者更易發生感染,院內感染與院外感染是其主要兩種感染條件,控制感染因素是感染預防的關鍵。婦產科圍術期患者發生感染的原因包括以下幾點:
(1)婦產科手術患者切口類型包括Ⅰ、Ⅱ類切口、Ⅲ類切口,其中Ⅱ類切口中又涵蓋子宮、附件切除術、剖宮產術、宮頸癌根治術等相對比較干凈的切口;還有就是結腸術、卵巢癌滅減術中剖破腸管所造成的一類污染比較嚴重的不干凈切口。這三類切口的感染率分別為1%~5%、3%~20%、30%~40%。
(2)寄生但不致病的微生物普遍存在于正常女性陰道,受外界干擾婦產科手術患者內分泌與免疫功能會發現微改變,體內乳酸桿菌陽性率降低,而大腸桿菌與脆弱類桿菌等劣性菌群陽性率升高,術后感染風險大大提高。另外醫療措施的加強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醫源性感染率的升高,加之糖皮質激素、手術范圍的擴大與抗代謝藥物的使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自身抵抗力,機體呈免疫妥協狀態?股氐牟缓线m使用,導致耐藥菌株增多,降低抗感染療效[1]。優質的臨床護理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增強手術治療療效的作用,對于婦產科圍術期患者主張實施護理干預以降低圍術期感染率。對所有入院患者提供入院指導服務,針對患者對于陌生環境及手術治療的過度擔憂所表現出的緊張、恐懼、焦慮等不良情緒采取必要的心理疏導。建議患者早期在家屬幫助下盡早下床活動以促進子宮修復。
(3)規范圍術期患者抗生素使用,防止抗生素濫用致菌群失調不良事件發生,嚴格按照適當、適時、適量的使用準則進行抗感染治療,結合患者手術術式、手術程度、手術環境存在感染機率的大小制定科學有效的抗生素抗感染治療方案[3]。腹脹、尿潴留、切口感染、咳嗽是婦產科圍術期患者常見并發癥類型。早期幫助患者勤翻身或做適量的床上運動,結合患者術后恢復情況開展床下運動,加速腸蠕動恢復防止發生腹脹。給患者聽流水聲使患者產生條件發射,或者使用熱水袋敷下腹部,通過按摩下腹部刺激膀胱平滑肌收縮,抑或是針刺患者三陰交穴處理術后尿潴留。雙手按壓切口兩側以便于患者用力咳嗽排出痰液,降低肺炎發生率。結合患者切口感染情況合理使用抗生素處理已感染切口。綜上所述,在婦產科圍術期患者臨床護理中實施護理干預,不僅能有效降低術后感染率,增強手術療效,同時還能滿足不同患者護理需求,提高護理滿意度,臨床應用效果好,護理干預可以作為婦產科圍術期患者臨床常規護理方法。
參考文獻
[1]張曉霞.婦產科圍手術期感染的預防及護理[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4):340-341.
[2]王艷芳.婦產科圍手術期感染的預防及護理[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49):316-317.
[3]劉丹.婦產科圍手術期感染的預防及護理方法[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2(23):4833-4836.
【婦產科圍手術期感染的預防護理】相關文章:
骨科圍手術期護理安全管理03-05
老年截肢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02-28
預激綜合征圍手術期護理心得03-06
全髖置換術的圍手術期護理03-06
淺談腸外瘺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03-19
膝關節置換術的圍手術期護理03-06
人工全膝關節置換圍手術期護理03-16
鼻腔擴張引流管作為鼻腔填塞物的鼻科手術圍手術期護理03-08
圍手術期中整體護理在手術室的應用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