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經胃鏡消化道息肉高頻電凝切除術的治療及護理
胃鏡是一種醫學檢查方法,也是指這種檢查使用的器具。胃鏡檢查能直接觀察到被檢查部位的真實情況,更可通過對可疑病變部位進行病理活檢及細胞學檢查,以進一步明確診斷,是上消化道病變的首選檢查方法。它借助一條纖細、柔軟的管子伸入胃中,醫生可以直接觀察食道、胃和十二指腸的病變,尤其對微小的病變。最早的胃鏡是德國人庫斯莫爾在1868年借鑒江湖吞劍術發明的庫斯莫爾管,它其實就是一根長金屬管,末端裝有鏡子。但因為這種胃鏡容易戳破病人食道,因此不久就廢棄了。1950年,日本醫生宇治達郎成功發明軟式胃鏡的雛形——胃內照相機。目前臨床上最先進的胃鏡是膠囊內鏡。
摘要:目的 探討經胃鏡消化道息肉高頻電凝切除術的臨床療效及護理措施。方法 對65例行上消化道息肉高頻電凝術切除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并給予針對性護理干預,評價手術療效及不良反應。結果 65例上消化道息肉患者均一次性切除,治愈率為100%。所有患者均未出現穿孔、出血等并發癥。結論 經胃鏡高頻電凝切除消化道息肉創傷小,成功率高,配合全程護理干預能進一步減少術后不良反應,改善預后,建議臨床重視手術聯合護理的治療方法,確保療效和安全性。
關鍵詞:胃鏡;電凝切除術;護理;消化道息肉
消化道息肉是消化道常見病變,尤其是胃息肉會引起癌變,早發現早切除十分必要。近年來,胃鏡下高頻電凝切除消化道息肉開始成為臨床首選治療手段,但切除過程中的護理配合對手術療效有著不容忽視的影響[1]。本文選取65例上消化道息肉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經胃鏡高頻電凝術治療效果及護理措施,取得良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2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65例上消化道息肉患者為研究對象,均經胃鏡檢查發現,并經病理活檢證實。其中男34例,女31例;年齡18~65歲,平均年齡(43.2±7.3)歲;病程2~7年,平均病程(3.3±1.2)年;息肉直徑0.3~3.7 cm,平均直徑(2.3±1.1)cm。息肉類型:胃息肉40例,十二指腸13例,賁門12例。
1. 2 治療方法
1. 2. 1 器械設備 EG-2940電子胃鏡、DGD-300型高頻發射器、圈套摘除器、電凝鉗、熱活檢鉗等。
1. 2. 2 手術方法 術前禁食,常規檢查肝功能、血常規、凝血時間等。再行胃鏡檢查確定息肉位置、形態和數目,根據上述特點選擇不同的切除方式:16例無蒂直徑<0.5 cm息肉患者,先用熱活檢鉗咬住息肉向上輕提起,直至息肉基底形成天幕狀假帶,后再通凝固電流,使其底載膜發白后方可拔出;25例無蒂直徑<2 cm患者,先用圈套器套入息肉,再向上、向腔內提拉基底,同時收緊圈套器,直至息肉形成天蒂狀后,通電電凝;17例有蒂息肉的長蒂患者,術時先圈套中央,保留1 cm殘蒂,將息肉提懸在胃腔中通電切除;對短蒂者先套入息肉側方后通電切除;7例無蒂直徑>2 cm患者,考慮到腫瘤直徑大,切除困難,稍有不慎會引起大出血、穿孔等并發癥。建議術前全面檢查胃腸道,隨時做好剖腹探查的準備,術中一旦發生穿孔、出血等并發癥,應及時處置。
1. 3 護理方法
1. 3. 1 術前護理 ①知識宣教。針對消化道疾病及消化道息肉展開宣教活動,使患者了解疾病的基本知識和自我護理常識。②心理護理。由于患者對本身疾病的擔憂,尤其是不了解高頻電凝手術,因此普遍存在緊張、恐懼等心理,甚至產生抵觸情緒。護理人員應耐心細致地向患者宣傳、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深入淺出地介紹手術意義、方法和預后等,消除緊張、焦慮心理。③飲食準備。術前禁食、禁飲6~8 h。檢查前1 d內勿吸煙、飲酒和吃刺激性食物。
1. 3. 2 術中配合 手術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密切觀察患者神志、面色、呼吸、脈搏、血壓等生命體征及有無不適反應。在手術過程中,護士應不時向患者詢問有無腹脹、腹痛等反應,并囑咐勿隨意翻動身體,并說明配合手術醫師的重要性,給予必要的心理護理。
1. 3. 3 術后護理 ①常規護理。叮囑患者臥床休息2~3 d,禁食6 h后可進流食1 d,即可半流質或普食,同時可給予補液、抗炎、止血等支持治療。2周內避免過度體力活動。②并發癥護理。出血、穿刺等是常見并發癥,其中出血最為常見,多系焦痂過早脫落或止血不徹底所致,因此術后要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若出現明顯腹脹、腹痛、黑便等異常時,應立即處理。③出院指導。告知患者出院后注意事項,養成良好的生活和運動習慣。囑術后1~6個月復查。
二、結果
65例上消化道息肉患者,檢出息肉共87個,均一次性切除,治愈率為100%。所有患者均未出現穿孔、出血等并發癥。術后15 d~2個月內鏡復查,切除處黏膜趨平,色澤正常,開始覆蓋新生黏膜上皮及肉芽組織,無復發,無明顯瘢痕形成。
三、討論
上消化道息肉被公認為癌前期病變,早發現早切除病變組織對預防癌腫有著重要的臨床意義。由于上消化道息肉無特異性癥狀,加上早期檢測手段不夠,導致早期檢出率低,許多患者確診時已至癌變階段。近年來,隨著腔鏡技術的發展,對消化道息肉有了全新的認知,經內鏡切除息肉操作越來越普遍,特別是胃鏡技術的應用,經胃鏡下高頻電凝切除上消化息肉,大大提高了治療效果,拓寬了治療范圍[2]。目前,胃鏡下高頻電凝切除上消化道息肉已成為臨床治療消化道息肉的`首選。
高頻電凝技術工作原理是利用電灼熱效應產生局部高熱,使組織水分汽化蒸發,蛋白凝固變性而被切除,與傳統的外科切除相比具有創傷小、對消化道周圍組織侵擾小、一次可切除多個息肉等優點[3],但是容易引起穿孔、出血等并發癥。有報道統計[4],消化道息肉切除穿孔、出血等并發癥發生率為0.6%~2.5%,并發癥發生率的高低除與息肉大小、形態、操作程序是否規范、操作者技術熟練度等有關外,還與手術過程中護理配合關系密切,特別是老年人是上消化道息肉的主要發病人群,強化手術全程護理甚至決定著手術成功與否。因此,本文從術前、術中和術后全程護理思路出發,為患者提供涉及生理、心理、社會等多方面的整體護理服務,旨在消除技術層面以外的影響手術效果因素,減少不良反應發生,促進患者早期康復。結果顯示,65例患者均全部治愈,無一例嚴重并發癥發生,提示胃鏡高頻電凝手術配合針對性護理對于消化道息肉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經胃鏡高頻電凝切除消化道息肉創傷小,成功率高,配合全程護理干預能進一步減少術后不良反應,改善預后,建議臨床重視手術+護理的治療方法,確保療效和安全性。
參考文獻:
[1] 楊曉潞.無痛胃鏡檢查的護理.中國醫學創新,20l0,7(33):97-98.
[2] 由波.經胃鏡高頻電凝切除上消化道息肉的臨床探討.中外醫療,2012,31(23):23-25.
[3] 張仕菊.經胃鏡下高頻電凝切除上消化道息肉的療效及安全性. 中國醫藥指南,2014,12(4):72-73.
[4] 陳來順.經胃鏡消化道息肉高頻電凝切除術的治療及護理.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5(29):17-19.
【探討經胃鏡消化道息肉高頻電凝切除術的治療及護理】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