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有聲語言創作與古代文學聲媒傳播路徑論文
摘要:近年來互聯網環境的大行其道,使得以媒介融合為主體的新媒體時代悄然誕生。過去古代文學的傳播路徑以傳統的符號印刷路徑為主,而如今正在向著數字化的立體架構轉變。播音員主持人作為有聲語言工作者,擁有著聲媒即聽覺符號系統上的傳播優勢,自然肩負著在這一領域發展古代文學精粹的責任使命。根據符號和載體形態的不同,聲媒符號的具體路徑可分為數字網絡路徑、視頻載體路徑和純粹形式路徑三大類別。
關鍵詞:有聲語言創作;聲媒傳播;古代文學
當前,新媒體環境下互聯網環境的完善普及給古代文學的聲媒符號演進提供了便利的先決條件。也因此在這個獨特的歷史節點,有聲語言工作者尤其需要利用自己的傳播優勢和特點,為蘊含豐厚中華底蘊的古代文學傳播貢獻力量。有關受眾選擇媒介的決定因素問題,威爾伯施拉姆曾定義:報償的保證/費力的程度=選擇的或然率[1]。在同樣的文學需求下,移動網絡設備成本低于印刷媒介,因而讀者可能傾向于選擇前者,同時由于聲媒的伴隨特性,使其在當前快節奏高效率的環境下被重新青睞。本文中,筆者將從動態網絡、視頻載體和純粹的聲媒形式3種載體來簡析播音員主持人與3種不同聲媒傳播形態的關聯。
1數字網絡路徑
數字網絡路徑,是數字化空間中聲媒傳播形態的路徑總稱,按照接收端的不同劃分為靜態路徑和動態路徑兩類。在聲媒符號的靜態路徑中,其載體主要為便捷程度低、移動難度大的電腦,因而站便成為古代文學聲媒形態主要的傳播方式和接口。在動態聲媒路徑中,移動聲媒應用則占據大部席位,是目前受傳者對文學的閱聽主要采用的形式。靜態與動態端口雖均為聲媒符號的載體,但兩者外化的傾向存有明顯差異。靜態端口的典型代表——門戶資源網站,提供的多為檢索功能,即信息的起點處于被動的響應狀態。而動態的信息端口多為定制化的文章推送,這使得信息起點處在主動的釋放狀態。也因此決定了播音員主持人在進行不同平臺的有聲語言創作中的不同姿態:靜態路徑傾向于展現內容和深層次的內涵挖掘,因此在表達形式上多采用較為傳統的話語樣態,而動態路徑則要側重內容的外在形式,在具體的語音發聲狀態上則要打破常規、注重效果。
2視頻載體路徑
隨著電子媒介的誕生,人們的“閱讀興趣從文字走向圖像,圖像逐漸取代了文字成為建構其心智的主要資源”[2]。因此,誕生了立足于圖像的以視覺傳播為主、聽覺傳播為輔的傳播路徑。該載體主要采用影像符號,與數字化的聲媒符號在理解導向和敘事重點上有較大差異。單一數字載體重內部分析——內儲模式的精神交流與闡釋;影像符號重外部分析——外化形態的物質沖突與情節展示。相較之下,“古代文學的影視化”促進了古代文學在當代的傳播。經典古代文學作品幾乎都有優秀翻拍作品,同時紀錄片正成為新的傳播潮流,這些作品在表現張力和受眾群體上都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在這種形式的傳播路徑中,以典型的紀錄片配音為例,恰如其分的有聲語言形式應是“隱于畫面背后”的狀態,以使得音視頻不著痕跡地融為一體。切忌喧賓奪主,具體表現為賣弄腔調而忽視內容導致的形式化、亦或是沒能搭配視頻素材導致整體節奏脫節,如此種種都會極大的影響受眾獲取信息的感官體驗和效率。
3純粹形式路徑
“說,釋也。從言兌。一曰談說!盵3]追本溯源,文學領域中的“小說”原本就是聲音傳播的文本記錄形態,所以憑借著當下的數字音頻技術的大肆發展,古代文學的傳播也逐漸回歸到有聲傳播路徑當中。與數碼文字和視頻載體路徑相比,聲媒路徑中古代文學經典的地位和比例占有明顯優勢。例如《紅樓夢》《三國演義》《封神榜》等產生“持久影響的偉大作品”[4]以評書方式出現,所謂“形式就是內容”[5],正是藝術形式上的演繹賦予了這些經典第二次生命。同時,除散文之外,詩歌、小說和戲曲本就是以聲媒的形式誕生的,因此在當下碎片化的聲媒傳播環境下,“微傳播”為小說、戲曲等即將歸于沉寂的古代文學提供了新的生存契機。在這一領域中的有聲語言則更具樣態上的特色,其文學內容和實質離不開特定的藝術形式,以京韻大鼓和評書為例,任何聲音方面的藝術創作都需要扎實的基本功和豐厚的內在底蘊,尤其是在當前的新媒體時代中,有聲語言的創作主體必須適度創新,在保留古代文學的核心精華的基礎上,以一種更易為年輕人所接受的方式來進行表達創作,要更加真切和充分地聯系背景,調動自己的內在感受和邏輯感受[6]加以理解,才能真正讓古代文學在現代淵源不斷,大放異彩。
4結論
媒介正在持續不斷的融合,也在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進行著疊加的媒介升級,但無論媒介怎樣天翻地覆,短時間內人類本身接受和處理信息的生物性基礎不會變化。所以本文中筆者以聲音符號的不同傳播載體來研究古代文學與有聲語言創作的關聯!暗谑稳珖鴩耖喿x調查”顯示,國人數字化閱讀比重已超過圖書閱讀。[7]然而在這個全媒體愈發發達的時代,我們必須清楚,像素構成的影像即使再絢爛再震撼,也沒有厚重的觸感,也沒有墨汁的清香,而對于字字珠璣沉淀精華的古代文學來講更是如此。因此,作為有聲語言工作者,必須堅守住自己的陣地,通過不斷努力的訓練和對自身素養的積累,引導語流真實可感,最終能夠駕馭和真正推進古代文學在當代聲媒符號下的傳播進程。尤其是那些本就有著鮮明特色的語言樣態,則更需要我們的發揚和傳承。在緊跟傳播路徑的變化腳步的同時,更要明白,古代文學的根基在哪里,畢竟“與其說藝術影響了生命的存在,倒不如說它影響了生命的質量。無論如何,這種影響是深邃的!盵8]
參考文獻
[1]威爾伯施拉姆.報刊的四種理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2]參見李政濤.圖像時代的教育論綱[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4(24):1-4.
[3]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M].中華書局,1984.
[4]黃曼君.中國現代文學經典的誕生與延傳[J].中國社會科學,2004,21(3):103.
[5]王潔雪.美在于和諧——論文學創作形式與內容的統一.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3):154-155.
[6]張頌.播音創造基礎[M].3版,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1:57-60.
[7]中國出版網,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第十二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數據在京發布[EB/OL].[2015-04-20].
[8]蘇珊朗格.情感與形式[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6:467.
【有聲語言創作與古代文學聲媒傳播路徑論文】相關文章:
有聲語言藝術創作及傳播效果探索論文06-14
古代文學傳播學改革分析論文05-29
電視新聞傳播中三網融合的規制路徑論文06-11
古代文學論文09-01
古代文學論文題目07-19
漢語言文學改革發展路徑的論文09-04
新聞傳播論文精選08-18
農業科技傳播中的路徑依賴與突破07-27
融媒體環境下網絡文學的傳播與發展困境及發展路徑探究論文10-03
藝術創作中的形式與符號語言選取論文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