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古代文學中的意與境管窺

        時間:2020-09-13 08:57:39 古代文學畢業(yè)論文 我要投稿

        古代文學中的意與境管窺

          1.意與境

          意境是我國古典詩歌中的一種術(shù)語,意指的是詩人的主觀思維,包括感覺和理性,對外界的感受和理解;境指的是客觀世界或某些事物的形神狀態(tài),是詩人借以抒發(fā)感情而凝練的精神本質(zhì)。兩者互融,情景共存,達到一個渾然天成的完美境界,言盡意未盡,意在言之外,便是意境的基本特點。意境的提出,最早見于唐朝王昌齡的《詩格》:“詩有三境,一曰物境,欲為山水詩,則張泉石云峰之境,極麗絕秀者,神之于心,處身于境,視境于心,瑩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娛樂愁怨,皆張于意而處于身,然后馳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張之于意而思于心,則得其真矣。”司空圖在《詩品》中言道:境生于象外。到宋朝,嚴羽在《滄浪詩話》中對此做了進一步探討,“言有盡而意無窮”。至明清時候,“意境”成了詩格及美學的核心,關(guān)于意境的理論論述趨于成熟,從各個方面來剖析意境的概念和延伸、構(gòu)成、創(chuàng)作及鑒賞,在理論逐漸完善的同時,也成為了對文學藝術(shù)內(nèi)在本質(zhì)的最高概括。王國維對意境的研究鞭辟入里,他對意境做了嚴謹?shù)囊?guī)定,完善了關(guān)于意境說的理論,使其被自覺地運用于分析文學本質(zhì)上。在之前,雖然意境說早已被提出,但與神韻、氣質(zhì)、格調(diào)等詞都有所混淆,不少詩人所創(chuàng)造的意境其實只停留在技巧和形式上,而王國維將“意境”獨立劃分開來,并推崇其為最高美學標準。此外,王國維還提出了“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的說法,《人間詞話》中描寫道:“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可見,意境是在詩人主觀和客觀相統(tǒng)一的情況下產(chǎn)生的,同時也是引起詩人和讀者共鳴的一個紐帶,通過這種意境,讀者能夠從中感受詩人的弦外之音,在其陶冶之下,獲得心靈和精神上的享受。意象和意境是不同的,意境是主觀對客觀的一種思考加工,它不能單獨存在,需要借助一定的載體表現(xiàn)出來;而意象則是這種載體,當某些意象刺激到作者的內(nèi)心情感時,詩人的思維(即情)和意象(即景)猝然融通,達到“情與景會,意與象通”的境界,即為意境。所以,意境的產(chǎn)生,必須要有真實的情感,其次是形象思維,眼光敏銳,想象豐富,具備將抽象和形象相結(jié)合的能力,然后與某些意象產(chǎn)生摩擦,靈感突顯,從而生出意境。在現(xiàn)代化社會,許多新元素不斷出現(xiàn),在接受新事物的同時,應很好的繼承傳統(tǒng)詩歌,將其發(fā)揚光大。唐詩是傳統(tǒng)文學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形式優(yōu)美,語言含蓄,韻律和諧,感情豐富,具有極強的精煉性和含蓄性,往往以小見大,葉落知秋,運用一定的手法,以虛襯實,以無生有,言雖盡,意無窮,使整篇的意境更上一層,欣賞詩歌中的意境,能夠更好地理解古詩文章的美感,同時有利于提升審美修養(yǎng)和藝術(shù)水平。

          2.唐詩五言絕句中的意境

          詩歌的含蓄美是我國獨有的文化,含蓄,即包含有一定的意境。五言絕句在唐詩中占據(jù)著很大部分,其中不乏名家大師。在此對其中幾首較為著名的詩歌進行賞析。崔顥《長干行》: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xiāng)。這是一首及其簡練卻又不是純真可愛的詩,以白描手法、樸素無華的言語刻畫了一對青年男女邂逅的場面,雖只短短的二十個字,其中蘊含的信息卻相當豐富,給人聯(lián)想的空間十分廣闊。可將這首詩看作是問答詩,和民歌中的對唱相似。作者對兩個主要人物并沒有任何描寫,外貌、衣著、身份等都沒有費筆墨,只是簡短的四句問話,卻讓人覺得一個無邪天真略帶青澀的少女,一個純樸善良的男子形象躍然紙上。故事沒有開始,沒有結(jié)尾,作者沒有交代兩人要去哪里,要去做什么,也沒有說兩人對話后發(fā)生了什么事,只留下了四句話,留下了大量空間,讓每個讀者都能夠發(fā)揮自己的想象。賈島《尋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這是一首很精致的五言詩,題目中是尋隱者,而隱者全篇都沒有出現(xiàn),也沒有任何正面的描寫,卻給人印象極其深刻,將其清雅高逸的形象渲染出來。松下、采藥,只用了兩個詞,卻可以獲知關(guān)于隱者的高雅性情,作者連續(xù)發(fā)問,卻一直沒得到肯定答復,最后的答復依然沒有結(jié)果:云深不知處。作者沒有描寫為什么尋隱者,最終也沒有尋到隱者,只是經(jīng)過簡短的問答,不但描繪出了一個隱者的形象,還將作者那份沉重的心情帶入進來,表達了作者厭倦仕途想要歸隱的志向。結(jié)尾以虛無飄渺的`想象讓讀者在其中回味良久,感觸頗多。李白《獨坐敬亭山》: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這首詩的意境更為深遠,達到了王國維所謂的“無我之境”。全篇是對自然景物的描寫,眾鳥,孤云,敬亭山,“眾”字和“孤”字形成鮮明的對比,而且,飛鳥、閑云本身就給人一種飄渺、灑脫的感覺,眾鳥飛盡,連一片閑云也飄向他處,剩下的只有清凈,敬亭山,沒有對山的任何描述,詩人與山對坐,那種惆悵、孤高的情緒便油然而生。山的高大和飛鳥閑云的渺小,近景和遠景,寥寥二十個字,作者卻創(chuàng)造出了一個無比廣闊的意境。對人生的思考,生命的永恒,孤芳自賞的品格,詩人通過意境使讀者直接聯(lián)想到許多,以引起共鳴。白居易《問劉十九》: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同樣是簡單的二十個字,卻以其巧妙地安排和合理的搭配給人一種欲罷不能的感覺。綠蟻、紅爐、黑夜、白雪,作者選了幾個顏色各異的物象,輕輕一筆帶過,強烈的畫面感隨之而來,在大雪即將到來的冬天黃昏,詩人獨身在農(nóng)村木屋中煮酒,為排遣寂寞,邀請故人飲酒。前三句鋪設(shè)畫面,最后以疑問結(jié)尾,使得整首詩變得空靈搖曳,余音裊裊。作者沒有說邀請誰、也沒有說原因,只是問了一句“能飲一杯無”卻溢滿真情,在寒冷的冬夜多了份溫暖,讓人覺察到友誼的可貴。

          3.結(jié)束語

          作為詩歌的一種形式,五言絕句篇幅比較短小,詞語數(shù)量有限,但通過創(chuàng)造意境能夠使詩歌的藝術(shù)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在我國古代文學中,意境描寫隨處可見,值得我們學習傳承。

        【古代文學中的意與境管窺】相關(guān)文章:

        1.學生主體意識和古代文學教學管窺

        2.探究古代文學中的酒與夢論文

        3.太極拳練習中形與意的關(guān)系

        4.古代文學中梧桐與鳳凰意象的愛情意義

        5.古代文學史料與古代文學思考

        6.古代文學中梧桐與鳳凰意象的愛情意義論文

        7.古代文學課程教學中的“做”

        8.我國古代文學中的悲怨美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