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學中的梅雨意向分析
梅雨這一氣象名詞進入文學領域是在南北朝時期,而其成為一種文學意象是在唐代。在宋代,由于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南遷,有關梅雨意象的文學作品明顯增多,文學內涵也漸漸豐富,更為重要的是,文人發現了梅雨的自然美與江南獨特的地理環境相得益彰,因此,常常把“梅雨”與“江南”并提,從而突顯了其地域色彩,這一點在元明清時期的文學作品中得到了強化,形成了“江南梅雨”、“江南煙雨”的經典表述。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相關內容的論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摘要:中國古代文人常常通過對一種事物的描寫賦予它一種特殊的藝術形象以此來寄托自己內心飽滿濃烈的情思,后經過廣泛的應用,這些事物逐漸發展為獨特的文學意象。在中國古代文學中,存在許多特殊意象,“梅雨”這一意象便是其中之一。梅雨初次被運用到文學中是在南北朝時期,后經過歷史的變遷,與梅雨相關的文學創作不斷增多,又因其獨特的氣候風格于江南環境珠聯璧合,“江南梅雨”的文學表述使得梅雨成了表達離別感傷以及表現江南美麗風景的重要意象。
關鍵詞:古代文學;自然風光;意象
古人對與自然風情尤為熱愛,初夏秋冬,風霜雨雪等等都見諸與古代文人筆端。而通過對三四五月之間江南梅雨之景的描寫,寄托深刻的思想內涵,使得梅雨成為了一種情思豐富的意象。
一、梅雨意象是如何形成的
1、梅雨概念的起源
梅雨的概念最早出自西晉周處的《陽羨風土記》這一著作中的“黃梅雨”,其中只有對梅雨出現的季節以及特點的簡單描述,并沒有申明其名稱的由來。及至初唐時期,在《初學記》中有“《纂要》云‘梅熟而雨曰梅雨’,江東呼為黃梅雨“的記載,首次對梅雨名稱的來源做出了解釋。從這些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出梅雨并沒有發展成一種文學意象,而僅僅是一種普通自然現象。后來,經過更多的文學創作的運用,使得梅雨的所展現的意境廣為大眾接受并傳誦,梅雨才真正作為一種文學意象而存在[1]。
2、梅雨意象的初步形成
梅雨在詩歌中的第一次運用,出現在庚信的詩句“麥隨風里熟,梅逐雨中黃”中,這句是描繪的是江陵地區麥子成熟時節陰雨不絕的.景象。這首詩的出現標志這梅雨這一意象的初步形成。雖然在這首詩中,“梅”和“雨”都不是描繪的重點,梅雨也并未作為一種意象被文人廣泛使用。所以,在這一時期,梅雨的文學意象只是初步形成了一種模糊的輪廓。
3、梅雨意象的基本完善
直到唐朝,“梅”與“雨”之間的搭配才形成一種固定的概念表現在文學作品中,并被古代文人進行了更加廣泛的延伸。例如,在白居易《和夢得夏至憶蘇州呈盧賓客》一詩中有“洛下麥秋月,江南梅雨天”的記述。徐寅的《送王校書》中也有“江南梅雨濕江蘺,此處煙香是此時”的句子。梅雨已經成為夏季的代表風景。除此之外,柳宗元《梅雨》以及司空圖的《長亭》則賦予了梅雨心灰意冷,孤獨無依的情感。由此可見,梅雨已經發展出了更加飽滿深刻的象征意義,與孤獨,痛苦等情感相互結合,使得梅雨的文學意象得到完善和補充。
二、梅雨意象中包含的豐富內涵
1、古代文人對梅雨的描寫不斷細化
南宋時期,由于國家重心的轉移,使得江南地區的自然氣候以及地理風貌被更多的人所熟知,梅雨在這一時期也越來越多的被應用在文學創作中。例如,陸佃的《埤雅》中就對梅雨的出現時節、特點、分布等進行了細致的描寫。羅愿在《爾雅翼》中稱梅雨“連日不覺,衣物皆裛”也可見一斑。自然環境會對人的心緒產生一定的影響,梅雨氣候的沉悶,潮濕也在文學作品中得到體現。如陸游在《枕上》一詩中“冥冥梅雨暗江天,汗浹衣裳失夜眠。商略明朝當少霽,南檐風佩已鏘然”幾句則表現了梅雨時節空氣潮濕陰郁的特點。
2、古文人賦予了梅雨更深層次的情感
梅雨時節的陰悶潮濕常常會使文人觸景生情,心中醞釀悲愁情緒[2]。例如,王之道《相山集》中“昏沉渾似醉,憔悴不禁愁”兩句就摻雜了濃郁的愁思,這一點在劉敞和袁燮兩人的《梅雨》詩中都有所體現。連綿逾月的梅雨也能給農民的生活帶來一段悠閑的時光。宋朝有很多文學創作都是圍繞這種恬淡生活來進行的描寫的,例如袁燮就有“小小悶人人莫愁,解教禾稼勃然興”的詩句,表現了梅雨時節人們安然閑適的生活狀態。梅雨如煙霧般朦朧的面貌,也使得許多文人將其與纏綿的愛情聯系到一起,因此,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存在以梅雨暗示情思的運用手法。例如,晏殊的《鷓鴣天》,程垓的《憶秦娥》等詞,等用細膩的手法通過描寫梅雨的柔糯、輕浮來表現男女之情。
3、梅雨與江南地區的聯系
在南宋時期,江南成了文人騷客的主要聚集地域,因此,描寫梅雨的文學作品也隨之提升,梅雨意象所象征的意境也在這些文學創作的推動下得到了積極的拓展和延伸,使得梅雨與江南地區特殊的地理風貌之間的聯系不斷加深,梅雨落下的時節,春季即將過去,四季交替輪回間的有感而發也引來了古代文人的唏噓和嘆惋。因此,逐漸形成了江南梅雨的表現形式。
三、有關梅雨的經典表述
1、宋元時期對梅雨的經典表述
宋代之后,梅雨在文學上漸漸演變成了艱難了江南地域的象征[3]。在王琪的《望江南》中就有“江南雨,風送滿長川。碧瓦煙昏沈柳岸,紅綃香潤入梅天,飄灑正瀟然”之句,描繪了江南地區一川煙雨,青紅相映的景象,這是對江南梅雨真切表述。元代《平江記事》中則著重描寫了梅雨氣候對當地文化的影響。由此可見,梅雨已經成為了江南風貌的一個重要體現。古代文學作品中對江南地區的描述,如“空濛”“煙雨”等,都是對梅雨景象最真實的描寫。
2、明清時期對梅雨的經典表述
到了明清時期,“煙雨”與“江南”之間已經變得密不可分,這一時期的文學作品全都完整的將這一點表現出來。例如明高啟在《梅雨》一詩中寫道“江南煙雨苦冥蒙,梅實黃時正滿空”,導出了江南梅雨的空冥婉轉,如夢似幻。另外,在書畫方面,許多作品也都與梅雨息息相關。例如明代的《清河書畫舫》《續書畫題跋記》,清朝的《式古堂書畫匯考》等書畫典籍,可以查找到很多與梅雨相關的記述。
四、結語
綜上所述,梅雨從一種美麗的氣候現象逐漸演變成文學意象,持續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從兩晉南北朝開始出現“梅雨”的表述,到盛唐時基本完善文學意象,再到宋明時期梅雨內涵的不斷發展,最后使得“煙雨江南”的經典表述成為定式。在這個過程中,不僅體現了中國古代文人感性優雅的情感思想,更將中華文化的優美文雅與博大精神表現的淋漓盡致,使人神往,令人感懷。
參考文獻
[1]渠紅巖.論中國古代文學中的梅雨意象[J].人文雜志,2012,05:95-101.
[2]李紅.試析中國古代文學中的梅雨意象[J].短篇小說(原創版),2013,24:107-108.
[3]渠紅巖.論梅雨的氣候特征、社會影響和文化意義[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03:157-161.
【古代文學中的梅雨意向分析】相關文章:
古代文學中的梅雨意向研究論文12-10
古代文學中的梅雨意向論述論文06-22
我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的 “茶語”分析11-09
古代文學教學中地域性知識的傳承分析論文12-11
古代文學課程教學模式分析11-04
古代文學課程教學中的“做”05-10
我國古代文學中的悲怨美10-01
古代文學經典與影視改編分析06-01
古代文學課程教學改革分析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