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從孔子和孟子對音樂的論述看二人的文學批評
摘要:孔子是儒家學說的奠基者,孟子曾受業于孔子孫子子思門人,是儒家學說的繼承者,他在新的條件下繼承了孔子的學說。后世將二人稱為“孔孟”。本文重在論述“孔孟”的文學理論批評的觀點。論文關鍵詞:盡善盡美;與民同樂
1.孔子的盡善盡美觀
(《論語譯注·八佾》)孔子認為韶樂達到了聲音和內容雙重完美的境界而韶樂則稍遜一籌。帝舜和周武王都是孔子極力贊美的古代賢王,但舜是受禪讓而得到帝位的,既得到上一任帝王的肯定又得到天下百姓的心,名正言順。武王是通過伐紂而得到帝位的,雖然紂王無道,但是臣弒君是一個繞不開的問題,武王是一個賢王但是在名分上有瑕疵故而贊美他的也就達不到完美的境界。《論語譯注·子路》)名分與實際權力的相稱的重要性可想而知,稍有不慎則有可能危害到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從這里我們可以知道孔子對于的評價標準是“盡善盡美”,這既是關于音樂的論述,其實也是對詩歌的論述。
我們先來看看聲音。儒家重樂,孔子論樂,提倡韶樂,反對鄭聲,態度鮮明!墩撜Z·衛靈公》云:“行夏之時,乘殷之輅,服周之冕,樂則韶舞,放鄭聲,遠佞人;鄭聲淫,佞人殆。”《論語陽貨》篇也記載孔子說:“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邦家者!睆囊魳返慕嵌葋砜矗^“雅樂”即是“古樂”,主要是曲調平和中正,節奏比較緩慢的音樂,《詩經》中《雅》《頌》所配之樂就屬這一類。這類音樂是孔子最喜歡的,之所以喜歡,我想這跟他的盡善盡美的審美標準相聯系的思想方法上的“中庸”之道有關。中庸就是折中和平常的東西。這是孔子觀察、研究、評價一切事物的基本態度和方法。
再來看看內容?鬃訉W說以“仁”為核心!墩撜Z》一書,講“仁”有109次。如何做才算達到仁呢?鬃右步o出了回答!白尤眨骸思簭投Y為仁”’(《論語·顏淵》)要使自己的人格修養達到仁的標準,就必須抑制自己,使言語行動合乎禮?鬃拥囊簧荚跒榫S護周禮的正統地位而奔波,他不滿于“禮樂征伐自諸侯出”,“陪臣執國命”的現象,譴責“八佾舞于庭”的僭越行為。但是他所提倡的“克己復禮”的“禮”已經不是西周那種與天道主宰一切相聯系的“禮”,而是給“禮”注人了重視人道的“仁”的新內容。《論語·雍也》篇云:“子日: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边@里,“質”是指人的內在品格“文”指人的外在儀表,“文質彬彬”是要求人既具備仁的品格又有禮的文飾。文質并重,才能盡善盡美。顯然,《詩經》是這一方面的表率?鬃佑谩八紵o邪”來概括《詩經》的全部特征,“思無邪”,就是“思想純正”。孔子認為詩三百都符合他的思想,倫理道德和審美標準?鬃淤澝馈蛾P雎》時說:“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朱熹在《詩集傳》中也說“此言為此詩者,得其性情之正。聲氣之和也”。
2.孟子的與民同樂
孟子生年上距孔子之死約一百年,他的學術活動時期,距孔子的學術活動時期為一百五十年。這時戰國的封建社會已成定局,各國都采取了不同程度的封建化措施。孟子是以孔子的直接繼承人自居的,他說“乃所愿,則學孔子也。”孟子在文學思想上基本上是和孔子一致的,也十分強調文藝與政治教化之間的關系。但是他處的時代,和孔子的時代有很大的不同?鬃右S護的是在風雨飄搖中的以周天子為首的社會秩序,舊的周禮。孟子時代,統治階級無一例外的換成了地主階級,他的政治理想是實行王道,提出了“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譯注·盡心下》)的著名論斷,認為“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孟子譯注·梁惠王上》)主張國君應該“與民同樂”。孟子是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主張而提出“與民同樂”的理論,這是孟子民本思想的具體內容,但是孟子把這一思想延伸到了文藝領域。 孟子“與民同樂”的文藝美學思想是在孔子以仁禮為內容的詩樂論基礎上起來的。他在《孟子·梁惠王下》中說:“為民上而不與民同樂者亦非也。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边@里所說的“與民同樂”之“樂”,是指快樂之樂,而非之樂,指一切美好事物之享受,包括了物質和精神兩方面。
在“與民同樂”的前提下,國君的“好貨”、“好色”等缺點都可以成為為民謀福德資本!睹献印ち夯萃跸隆防锩献咏o齊宣王講了實行王政的道理和做法,齊宣王心向往之,卻以自己“好貨”、“好色”的缺點為力不足的借口。孟子沒有放棄任何可以向國君宣傳自己主張的機會,他說“好貨”(貪愛財貨)不要緊,《詩經·大雅·公劉》里記載說以前的圣君賢王公劉也貪愛財貨,只要您(齊宣王)做到固定在一個地方居住的人民的倉里有積谷,旅行中的人的行囊里有干糧。您貪愛財貨,與百姓一同享用,對于實行王政沒有妨礙。“好色”也算不上缺點,《詩經·大雅·綿》里說從前周朝王業的奠基人之一的太王古公寓父也貪愛女色,寵愛他的妃子太姜。只要做到在大王您的國境內沒有因為找不到丈夫或丈夫長期在外而埋怨的女子,沒有娶不到妻子或與妻子長期分居的光棍,您大王要是貪愛女色,也能注意廣泛滿足老百姓在這方面的需要,王政就可以實行起來。孟子肯定了人的各種欲望,認為圖君只要將自己的欲望與民共享,即在滿足自己各方面需求的同時也能照顧到百姓的需求那么王道就可以興起來。文藝也是一樣,也可以通過“與民同樂”的方法教化百姓,使自己和百姓都得到享受。
關于音樂,孟子和孔子的觀點不盡相同?鬃印班嵚曇、“放鄭聲”的態度堅決。孟子則認為古樂和今樂在滌蕩人心,陶冶情操,最重要的是在教化百姓方面的作用一樣。孟子認為古樂之所以要尊敬,是因為古圣賢之君能“與民同樂”,只要能“與民同樂,則今樂也即是古樂。以百姓之樂為樂,以百姓之憂為憂,把它作為衡量一切的標準,也是評價文藝作品的標準,無論是詩、樂、舞還是別的文藝,都要看它能否“與民同樂”。
【從孔子和孟子對音樂的論述看二人的文學批評】相關文章:
和:孔子與畢達哥拉斯03-14
試論從女性主義文學批評視角看《摸彩》03-06
從《論語》看孔子的孝道思想01-01
論述畢業論文答辯的目的和意義03-11
莊子、孟子和郭店儒簡論“性”03-20
從孟子的“仁民愛物說”看儒家的生態觀03-19
試論《詩言志辨》看朱自清的文學批評研究法03-06
關于文學批評對作者的影響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