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東園花柳西湖水剩著新詩到處夸-元好問在山東的文學創作及貢獻
論文關鍵司:元好問 文物修復 濟南 泰山
論文摘要:元好問晚年在山東度過了六年金之官員被羈管的生活。后又以金之遺民身份和文壇領袖的聲望,常年奔走于燕京、真定、山東之間。在山東,他與東平行臺嚴實父子、冠縣令趙天錫結下友誼,與羈管在山東的金末文人相互唱和,友情深厚。他創作了大量詩文,記敘了齊魯山水之美和金末元初山東社會景觀,是不可多得的歷史資料。他的游歷對戰后文物的修復起到了促進作用。
元好問(1190一1257年)金亡后與大批金之官員被押送聊城(今山東聊城)羈管六年。元好問初到聊城,后遷冠氏(今山東冠縣),解除羈管后回忻州。在他去世前的二十四年中,以金之遺民身份和文壇領袖的聲望,常年奔走于燕京、真定(今石家莊)、山東之間,保護中原文化,推進元蒙上層建筑和社會文明的發展。元好問在山東寫下了多首詩詞和散文,記載著他在山東的文化活動及他對文化的貢獻。
元好問出生七個月便過繼給他的叔父元格,五歲時,其叔父任掖縣令(今山東掖縣)攜之赴官任,途經濟南。其《濟南行記》中說:“予兒時,從先隴城府君官掖縣,嘗過濟南,然但能憶其大城府而已”。1233年,元好問來山東,卻是一名在押改造的亡國之臣,這時的他沒有了兒時的優越感,在他初到山東的詩歌中表現的是“家亡國破此身留”的悲傷(《送仲希簡大方》)。元好問從青城北渡聊城途中見到蒙古軍的掠奪行為,譴責其野蠻行徑。他描述戰后的凄涼景象:“白骨縱橫似亂麻,幾年桑梓變龍沙。”“道旁僵臥滿累囚,過去旎車似水流。紅粉哭隨回鵲馬,為誰一步一回頭”(《癸巳五月三日北渡三首》,記敘被押途中所見所聞所感,表達對被掠人們的同情。
蒙古軍南下,對文物大肆踐踏,“隨營木佛賤于柴,大樂編鐘滿市排。”他以詩實錄其事,敘事寫景真切,言淺而意深。大批文物被破壞的現象觸目驚心,讓人心痛,甚至想到他的老師趙秉文,感到愧對老師的教育,“門生白首渾無補,陸氏莊荒又一年。”(《五月十二日閑閑公諱日作》)感嘆自己的性命尤存,“九死余生氣息存,蕭條門巷似荒村。”(《秋夜》)書寫自己由金之官員到一囚徒的內心無奈悲傷。“細水浮花歸別澗,斷云含雨人孤村?沼囗n握傷時語,留與累臣一斷魂”(《淮右》)既然生命保留下來,作為金之遺民,還是做些能夠做到的保留歷史的事情吧。在聊城期間,他整理翰墨,寫下《跋國朝名公書》、《壬辰雜編》,開始搜集金之詩人之作,搜集《中州集》的資料,為創作《續夷堅志》搜集奇聞異事的材料,通過訪求金之遺民,搜集寫《金史》的材料。
元好問作為金末元初文壇領袖,雖在羈管之中,所到之處,有大批文人與之唱和游宴集會。1235年,元好問由聊城遷往冠氏,暫賃民居。本年冬,在縣令趙天錫幫助下,蓋了幾間房舍!稇蝾}新居》:“去冬作舍誰資助,縣侯雅似平原故”。1235年春,在冠氏紀子正杏園燕集,杏花初放,繁花似錦。雖在羈管中,但稍獲寬松自由的元好問,看到一生喜愛的杏花,新朋故友相聚,歷盡生死離別的磨難,難得今日盛會,元好問《紀子正杏園燕集》記載這戰后難得的盛會。“陽平一邑多詩人,主人買酒邀眾賓。”極寫杏花開放的種種形態:“融霞暈雪一傾倒,非煙非霧非卿云。未開何所似?乳兒粉妝深絳唇。能啼能笑癡復墩,畫出百子元非真。”
是年7月,應李輔之之邀,游濟南,寫下了《濟南行記》、《濟南雜詩》十首、《歷下亭懷古分韻得南字》、《舜泉妙遠祖道州府君體))、《華不注山》、<濟南廟中古檜同叔能賦》、《繡江泛舟有懷李郭二公》、(送輔之仲庸還大梁》、《泛舟大明湖》、《與張仲杰郎中論文》、《題解飛卿山水卷》、《送杜子》、《藥山道中二首》。游歷二十日,記敘了濟南”荷紅柳綠”的景象,形象地再現古圣名跡經歷戰亂后,雖有“荒寒古淡之趣,令人有吳兒洲諸之想”。秋荷方盛,紅綠如繡,詩人游約突泉、舜泉、匡山、華不住山、鵲山、大明湖、歷山碑、靈泉庵、玉塔等多處名勝。東至長白山,西至鵲山,湖光山色,即事詠物,金末能見濟南景觀大多有描述。
1236年,居冠氏,隨趙天錫往泰安會東平行臺嚴實,并游泰山,旋返冠氏。泰山一行,元好問寫下了大量的詩文。散文《東游略記》,詩《游泰山》、《龍泉寺四首》、《登坷山寺三首》,詞《清平樂》(江山殘照)等,記述自冠縣至馬山、靈巖途中所見古跡,以現存碑銘考察古跡,寫登泰山行程、岱頂書院情況,記敘清楚、如歷歷在目,《游泰山》雜言詩一首:“泰山天壤間,屹如郁蕭臺。厥初造化手,辦此何雄哉。天門一何高,天險若可階。積蘇與累塊,分明見九該。扶搖九萬里,未可誣齊諧。秦皇檐威靈,茂陵亦雄才。翠華行不歸,石壇滿蒼苔。古今一俯仰,感極令人哀”。“奇探忘登頓,意愜自遲回。山靈見光怪,似喜詩人來。夜宿玉女祠,崩奔涌云雷。雞鳴登日觀,四望無氛霆。六龍出扶桑,翻動青霞堆。平生華篙游,茲山未忘懷。十年望齊魯,登臨負吟鞋。孤云拂層崖,青壁落落云間開。眼前有句道不得,但覺胸次高崔鬼”。泰山詩氣勢磅礴、突兀豪放,別于李白、杜甫登泰山之詩。
通過游泰山,認識了東平行臺嚴實,是元好問在山東期間的一件大事,從此,開啟了他與東平行臺嚴實這位漢人世侯的交往。東平是金之重鎮,蒙古南下,這里免遭戰火,政治、經濟相對穩定、繁榮,自元太祖鐵木真窺伺中原到元世祖統一中國的幾十年間,東平一帶一直在嚴實父子的控制之下。嚴實雖是武人,但能“折節自厲,間亦延致儒上,道古今成敗,至前人良法美意,所以仁民愛物者,輒欣然慕之”;n’又有“合散亡,業單貧,舉喪葬,助婚嫁,多求而不靳,屢至而不厭”的惠政,}zl(sa}>于是,中州名士趨之若鶩,東平人才集一時之盛。元好問成為東平文化圈中的關鍵人物。1238年,元好問就開啟了東平之旅。在東平,他先后創作了詩八十六首;詞三十二首;文三十二篇。在這里,他結識了新朋舊友。他與京城老友楊飛卿贈答詞有(臨江仙》(贈答楊飛卿弟):“壯歲論交今晚歲,只君知我平生。六年相望若為情。呂安思叔夜,殘月配長庚。”發自肺腑,讓人感受到兩人感情的真摯。贈東平詩人李仁卿,有《和仁卿演太白詩意二首》:“蕭蕭窗竹動秋聲,紫極深居稱野情。靜坐且留觀眾妙,還丹無用說長生。風流五鳳樓前.客,寂寞千秋身后名。解道田家酒應熟,詩中只合愛淵明”,表達自己人生志向,推崇陶淵明的風格?祰W,字顯之,山東高唐人,后任東平府學祭酒,學問淵博,也是元好問的好友,元好問有《官園別康顯之》、《別康顯》。杜仁杰是元好問的好友,對元氏人東平有引薦之功,元好問有《送杜子》:“北諸曉晴人山座,東園春好妓成圍”。極清楚地描述東原地理概況和東原文化的狀況。1238年元好問回忻州前專程告別東平諸人,有贈詩人杜仁杰的詩《出東平》:“老馬凌兢引席車,高城回首一長暖。市聲浩浩如欲沸,世路悠悠殊未涯。潦倒本無明日計,往來空置六年家。東園花柳西湖水,剩著新詩到處夸。”描述東平城巍峨的建筑,經濟繁榮,人聲鼎沸的景象。東平湖畔楊柳依依,令詩人頓生奇思遐想,詠名篇佳句。
元好問在東平參加過一些大型的文人聚會。1241年元日宴集于東平故帥閻珍家,《全集》卷二十九《故帥閻候墓表》云:“辛丑(1241)元日,予方客東平。載之盛為具,召予及大興張圣予、祁人宋文卿、東光句龍英孺、鎮人劉子新、太原崔君卿、渾原劉文季、壽春田仲德輩,飲于家之養素齋。……其所致客皆名士,樂籍又京國之舊,飲既洽,談謔間作,坐客無不滿引舉白者。”這是元好問在東平的一次大型文人社交活動。
1252年(壬子)元好問受東平行臺嚴忠濟之聘,過真定到東平,第二年清明,將歸真定,與東平諸友宴集于東平鳳山靈泉舉辦了一個別開生面的送別會。他們備美酒,攜歌妓,到城北風景如畫的鳳山靈泉賞春、聽歌、作詩,元好問作《寒食靈泉宴集序》:“出天平”(天平即東平)北門三十里而近,是為鳳山之東麓。有寺曰靈泉,阻以絕碉,重崗復嶺,四合蔽映。”詞《江城子》(梅梅柳柳鬧新晴)“梅梅柳柳鬧新晴。趁清明。鳳山行。畫出靈泉,三月晉蘭亭。細馬金鞍紅袖客,能從我,出重城賞心樂事古難并。玉雙瓶,為冠傾。一曲清歌;休作斷腸聲,頭上花枝如解語,應笑我,未忘情。”靈泉的景色令詩人著迷忘情。詩人把這次愜意之游自比為蘭亭之會,以《寒食靈泉宴集》命篇,諸公共賦詩九首,元好問為之序。這次聚會有德華、周卿、德昭、英孺、文伯到會。期而不至者:圣與、子中;不期而至者德謙、夢符。這是元好問在東平又一次文人交往的大型活動。
1255年(乙卯),66歲高齡的元好問,應嚴忠濟之邀,自鎮陽至東平,參加東平府新學落成典禮,作(東平府新學記》:“蓋經始于壬子六月,而落成于乙卯六月初五。”“八月丁卯,侯率僚屬于新宮。”元好問還參加了東平新學府的校士,選拔李謙、閻復、徐淡、孟琪“東平四杰”。東平府新學的建成,標志著東平府崇儒文治的進程,率先走在全國其他地區的前面。元好問在金亡后四處呼吁行仁政,崇尚文治,在這里已初見成效。
元好問來山東期間,還為修復文物做出了貢獻。好問一生祟拜儒學,1245年,他來東平,有機會到曲阜祭拜孔廟,寫下了《曲阜行記》十首。詩中描繪了孔廟風物,敘寫了孔子的偉大神明。“我昔人小學,首讀仲尼書。百讀百不曉,但有唾成珠。”敘寫他從小接受儒學教育,現在來瞻仰孔廟,緬懷這位圣人,肅然起敬,激勵自己努力學習儒家思想,“慨然望胭里,日思膏吾車。”看到了孔林的戰后荒蕪,“殿屋劫火余,瓦礫埋荒基,”是戰后孔廟、孔林荒蕪景象的記載。
元好問在山東先后二十四年的時間里,不但與山東人民群眾建立了十分深厚的感情,也熱愛齊魯大地的山水草木,創作了許多謳歌優美自然景色、雄奇壯麗山河的詩篇。他游泰山、祭拜孔廟,以其巨大影響力,對戰后文物保護修復起了促進作用,對元蒙政權實施文治漢化是一個促進。泰山、曲阜在東平轄下的泰安州、濟寧州境內,是歷代帝王封禪和祭孔的地方,名勝古跡甚多。嚴實認為,“泰安之為郡,蓋前古帝封禪之所,其宮衛、其輦輅,其祠宇,自經劫火之后,百不一存,良可悼惜。”_]…便委派全真道士張志純(天倪子)負責修復,“工匠之役,木石之資,與夫彩繪丹膜之費”,概由嚴實解決。“故自絕頂,大新玉女祠,倍于故殿三之二,取東海白玉石,為像如人然,一稱殿之廣袤。天門舊無屋,又創立之。下至會真宮、玉帝殿及圣祖殿,方丈、廊廡、齋廚,皆不與焉。””天倪子大新玉女祠,即碧霞元君祠,天門(即南天門),原“無室宇”,張志純為之構,累歲乃成,可謂破天荒者也。曲阜自1235年始,委派衍圣公孔元措修完曲阜孔林孔廟,費用由歷日銀的份額中出?自胗纱松钍芄奈瑁J為“儒教由此復興了。”這其中元好問對文化、文物的重視功不可沒。
【東園花柳西湖水剩著新詩到處夸-元好問在山東的文學創作及貢獻】相關文章:
論元好問與金代的樂府06-09
淺析曹丕文學創作與文學思想探因05-28
試析從按勞分配生產要素貢獻參與分配05-29
科技進步貢獻率測算及預測實證分析05-29
論中小企業對區域經濟增長的貢獻12-29
東風西漸:從孔教烏托邦到毛主義烏托邦05-24
探討山東省區域創新系統建設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