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試析從按勞分配生產要素貢獻參與分配
論文關鍵詞:勞動價值論 按勞分配 生產要素按貢獻分配
論文摘要:黨的十六大提出的“確立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具有重大意義。對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進行深入剖析后可知,馬克思并不是價值一元論者,而是價值多元論者,但他的價值論和西方經濟學的價值論有所不同。當今社會的按勞分配只能且理應是在生產要素按貢獻分配范疇內的按勞動力價值分配。之所以強調按勞分配為主,并不是因為其與生產要素按貢獻分配是兩個不同的分配范疇,而是因為在生產諸要素中,勞動是唯一的主觀因素,是價值的唯一源泉和價值大小的首要決定因素。惟有理清按勞分配與生產要素按貢獻分配的關系,才能真正廓清非勞動收入與剝削收入的關系。
當黨的十六大提出“確立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并號召“放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的時候,當十六屆三中全會進一步強調對以上方面進行完善和健全的時候,作為有時代責任感及獨立人格的經濟學工作者,理應從這些突破性的新思路、新觀點中,看到中國經濟學發展所面臨的挑戰并承擔相應的責任。
一、時代需要深入審視勞動價值論
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是否會否定勞動價值論?按勞分配與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關系如何理解?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是否適合我國國情,會出現什么問題?等等。對此,學術界尚有不同看法。
針對以上問題,需要我們去深人審視理解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如果我們對馬克思勞動價值論做深人剖析,就會發現馬克思并不是一個價值一元論者,而是要素價值論者,不過他的要素價值論與西方經濟學的要素價值論又有所不同。
在西方經濟學那里,最具代表性的是1890年馬歇爾的“四位一體”公式,用勞動獲取工資,資本獲取利息,土地獲取地租,企業家才能獲取利潤,界定了各生產要素如何根據自己在生產中所作出的貢獻而獲得相應的收人。其前提是這些生產要素都是價值之源,因此,只有充分合理地配置這些要素,使各要素獲得相應的報酬,才能達到效率最優。當今國內學界與實際工作部門,認同這種理論的人愈來愈多,并由此形成了價值多元論學派。
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指出,勞動具有二重性,即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并認為二者是同一勞動。由此出發,首先從具體勞動的角度援引并肯定了威廉·配第的著名論斷:勞動是財富之父,土地是財富之母。指出勞動并不是它所生產的使用價值既物質財富的唯一源泉,各種生產要素都做出了貢獻。如果從商品經濟條件下的社會財富主要是使用價值與價值相統一的商品,創造社會財富的是指具體勞動與抽象勞動相統一的勞動來看,馬克思的論斷蘊含著多種生產要素共同參與價值創造的寓意。其次,從抽象勞動的角度,指出價值的實體是凝結在商品中的抽象勞動,決定抽象勞動量即商品價值量的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隨著勞動生產力的變化而變化的,勞動生產力的大小并非僅僅由勞動決定,而取決于多種因素,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練程度,科學的發展水平和它在工藝上應用的程度,生產過程的社會結合,生產資料的規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條件。從而產生了兩層至關重要的關系,即商品的使用價值量與社會勞動生產力成正比關系,單個商品的價值量與社會勞動生產力成反比關系?梢婑R克思關于商品價值量決定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這一論斷本身已包含了各種生產要素在價值決定中的作用。即價值的源泉固然是勞動,價值的實體固然是抽象勞動,但決定價值大小的則還有包括勞動在內的各種生產要素。不過在馬克思看來,勞動在價值決定諸因素中居支配地位,不象西方經濟學“把物(資本)和人的力量(勞動)置于平等的地位,都稱為生產要素。這就使得這一理論通過把個別的人都作為基本上平等的一員(因為他們都至少占有一種生產要素),從而得以否認在資本家和工人之間存在任何階級差別的事實。”進而“把人的勞動過程降低為僅僅是一種技術關系,降低為一種生產函數,即把叫做投人(包括勞動)的東西‘拼’成叫做產出的東西。這樣,在勞動過程中的全部斗爭就不見了! “目前國內學界一些學者在對勞動價值論的認知上由于對馬克思價值實體(價值源泉)和價值決定原理的混淆,從而教條化地用勞動價值一元論抹掉了勞動以外的其他生產要素在價值決定中的作用的事實,并用讓人難以信服的觀點,即把使用價值財富和價值財富相區分,把價值創造與價值分配相區別來捍衛和發展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反而使自己的理解在照搬照抄西方經濟學要素價值論的學者面前顯得蒼白而不具說服力。
[1][2][3]下一頁
【試析從按勞分配生產要素貢獻參與分配】相關文章:
按勞分配的本質解讀03-24
勞動要素參與收益分配研究思路的分析03-19
淺析價值理論與按生產要素分配03-19
論析按生產要素分配的理論依據03-19
論生產要素03-24
試談按生產要素分配與勞動創造價值的一致性03-19
試析從審美心理要素談治療學生的心理創傷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