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基于治理熵和治理耗散結構理論的企業危機治理思考
[摘要]企業作為一個開放系統,從創立、成長、成熟到衰退,經歷著快速發展變化的復雜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企業由于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的不斷變化,無時無處不存在危機。研究通過企業危機形成與發展的幾個階段和企業危機治理模型的先容,分析治理熵與治理耗散結構理論和企業危機治理的關系。綜合運用治理熵和治理耗散結構理論,探析企業危機與治理效率的實質,建立企業危機治理系統,使企業得以生存與持續發展。[關鍵詞]企業危機治理;治理熵;治理耗散結構;治理效率[中圖分類號] F27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5097(2010)02-0118-03在市場競爭日益白熱化確當今社會,企業生存環境布滿不確定性,挑戰與機遇并存、發展與危機共生。企業若只注重競爭而忽視危機,在面臨如抵制家樂福事件、萬科地震捐款事件、三鹿奶粉事件、百度信任危機等突發事件時,只會造成企業巨大的損失,甚而破產。隨著企業發生危機的頻率和危害程度與日俱增,企業危機治理越來越受重視,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危機存在于企業發展的整個過程中。因此,在激烈競爭的市場環境中,企業要把危機治理意識融人企業治理中,將危機轉為契機。研究運用治理熵與治理耗散結構理論,分析企業進行危機治理的相關題目。一、企業危機治理(一)企業危機企業經營活動總是伴隨著企業與外部世界的交互、企業內部員工之間的交互、企業與股東之間的交互。由于各種組織與組織之間、個體與個體之間、組織與個體之間的利益取向不同,輕易產生利益沖突。當這些沖突發展到一定程度并對企業聲譽、經營活動和內部治理造成強大壓力和負面影響時,就演變成企業危機。企業危機的形成和發展大致可分為五個階段:醞釀、擴散、爆發、轉化、消退。危機發展階段與危機程度有緊密關系,呈現不同的表現特征。在醞釀期,危機不輕易被察覺,對企業的危害幾乎可以忽略,沒有任何直觀指標或癥狀呈現。隨著危機的不斷發展,危機過渡到擴散期,這時危機是可以通過一些技術方法猜測的。假如沒有引起重視,危機就繼續向前發展直至爆發,在企業危機爆發前,由于企業組織內部對各種危機誘因的接受度有限,一個觸發性事件就可能點燃危機?梢,企業組織內部存在一個對危機誘因接受度的臨界點或閾值(這些臨界點的集合)見圖l中的圖形a1。處在危機爆發期的企業,產品銷售將出現大幅度滑坡、聲譽受到極大損害,企業正常生產可能癱瘓。這時危機可能走人兩個軌跡,要么無窮膨脹(如圖1中的曲線①所示),效率將大幅降低,直至企業破產;要么隨著危機治理措施的采用而逐漸轉化(如曲線②的發展趨勢),直至危機消退。企業必須調整戰略,調動所有資源應對危機,轉危為安,這是危機的轉化期。隨著轉化期的結束,企業危機趨于消散,這可能是企業新的出發點,也可能是下一個危機的開始(結束點也是出發點),如圖1中的圖形b1。(二)企業危機治理企業危機治理是指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針對企業可能面臨的或正在面臨的危機,就危機預警、危機識別、危機控制與處理、評估和企業形象恢復治理等行為所進行的一系列治理活動的總稱。企業危機治理模型的內核表明企業危機治理包括四個過程:預警、識別、控制和評估。外核表明危機治理需要企業戰略、危機治理小組、信息溝通、資源匹配、組織文化、法人治理這六種氣力共同作用,構成其動力機制。這六種氣力與企業危機治理之間相互影響,彼此制約,形成一個企業治理互動的大系統。如圖2所示。其中,模型內核的危機預警是運用一定的科學技術方法和手段,對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變量進行分析,在可能發生危機的警源上設置警情預告指示,及時捕捉警訊,隨時對企業的運行狀態進行監測,對危害自身生存、發展的題目進行事先猜測和分析。危機識別是企業必須能正確識別某些特定或突發的事件背后隱躲的潛伏危機,或是正確判定危機所帶來的損失,以便能及時有效地【基于治理熵和治理耗散結構理論的企業危機治理思考】相關文章:
對企業危機治理的幾點思考09-03
基于治理結構的企業員工關系研究08-23
基于價值治理的企業本錢治理模式研究10-08
論旅游企業危機治理10-10
企業危機治理策略淺析07-21
對企業重組檔案治理的思考09-19
關于完善家族企業公司治理結構的思考05-18
跨國企業的治理結構和借鑒08-25
公司治理與企業風險治理08-19
公司治理結構的具體政策和結構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