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企業經營者應有的成本管理技能
摘要:有句老話:省錢等于掙錢。在生活中許多人都知道:利潤=銷售額-成本,所以對來說成本降低和利潤增加的概念是可以互換的。在企業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情況下延緩成本的降低往往是一種自殺行為。作為企業經營者,應當努力掌握成本管理的技能,唯有這樣,才能走得更遠,成功的希望也更大。文章從采購、產品設計、銷售預測、商品價格以及勞務成本等幾個方面對成本管理進行了全面的介紹。]競爭是成本的較量
高成長期與低成長期的經營相比,成本意識有很大的差異。高成長期市場不斷擴大,經營者最關心的是銷售的增長,成本意識較弱。但是,在市場有限,競爭對手擁擠的情況下,爭奪就會通過價格來進行。即便經銷獨特產品,一旦類似產品登場后,仍要靠價格決勝負。
對成本敏銳起來
企業競爭以成本決勝負,從這個意義上說,成本感覺是經營者最為重要的經營感覺。
那么,經營者對有關成本的數字,應當怎樣看呢?
第一,相對于銷售額花費了多少直接成本。經營者不應該單純地看直接成本,而應該看相對于銷售額的比率。把附加值比率作為指標最合適。附加值即企業活動所產生的新價值。一般來說,包括零售和批發業的商業是指銷售額總利潤(銷售額減去銷售成本),制造業等是指加工額(生產額或銷售額減去材料費、外協費),建設業是指完成加工額(完成工程額減去材料費、勞務費、外協費),這些數字相當于附加值,附加值與銷售額之比為附加值比率。這幾年的大致平均值,制造業為41~42,建設業為27~28,批發業為18左右,零售業為30。如果本公司的數字比這些平均值低,說明直接成本花費過多。在這種情況下,努力降低進價,降低對外協作成本等等,將成為經營的重要課題。
第二,直接成本以外的成本花費了多少。指標為銷售管理費。銷售管理費是指銷售員工資、包裝運輸、廣告宣傳、接待交際等銷售費加上有關人員工資、福利保健、辦公用品、差旅、通訊、房租等管理費。銷售管理費與銷售額之比即銷售管理費比率。平均值:制造業19,建設業約14,批發業16~17,零售業約28。超過了這個數值,則說明比其他公司銷售管理費高。
第三,人事費的大小。人事費,是指關系到人的經費,合計為工資、獎金、福利保健費等。人事費與銷售額之比,即人事費比率。平均值為制造業17~18,建設業12~13,批發業超過6,零售業超過13。人事費過大時,由于不能降低工資,只有削減人員或在現有人員的基礎上,努力提高銷售額。也就是提高勞動生產率,必須關注每一個提高了多少成果。
以上三個數字是經營者應該看的最為重要的數字。另外,還有一個不可缺少的視點--單位小時成本和成果,即公司每小時花費多少成本,獲得多少成果。
比起表面上出現的數字,嚴格地關注單位小時成本和成果更為重要。
一個立志成功的經營者為培養這種技能,不妨首先一下單位小時的人事費是多少,可能的話以十分鐘或以一分鐘為單位來計算,算算單位小時產生了多少成果。經常檢查一下,到下班時是否還在全力沖刺;是否在拖拖拉拉地加班。
有的放矢的成本考慮
降低成本計劃包括短期和長期兩種方式。短期方式可稱為臨時的應急措施,一個月內可以完畢,分三步。
第一步:企業的組織機構。
組織機構分析的目的是確定公司各個部門怎樣合理配置和改編,把握三個重要規則:
(1)控制范圍:一個經理主管下屬人員不超過10人,但不少于7人;
。2)合適的匯報層次:最利潤的部門經理應該直接向公司負責人匯報;
。3)簡化管理層次:公司負責人與基層管理部門之間的管理層次數應保持最少程度。
第二步:分析經營管理比率。
首先你需要一組最近5年(最好是10年)公司營運的詳細數字。這些數字都是最基本的,如:銷售量,毛利,銷售開支,一般費用和行政管理費用,開發費用,債務成本和稅前利潤等。了解這些數字相對于銷售量的百分比,再對這些數字作宏觀分析,先找出毛利占銷售量百分比最高的年份,找出銷售成本,一般和行政管理費用,研究和開發費用和債務成本占銷售量最低的年份,如果有可能,你還應將你的數據與其他公司相比較,這樣做,會讓你大有啟發。接下來是微觀分析,確定哪種成本是在正常值以內,哪種成本占銷售量的百分比不必要增加了。在這一步中你應該細分,比如原材料、固定資產損耗、人員工資、一些其它的制造費用等,其它如監督管理費、銷售人員工資及傭金、倉庫管理人員工資、福利待遇、固定開支、差旅費和招待費等,分門別類。應該想方設法將這些費用降低。
第三步:工作抽樣。
工作抽樣是對工廠內或公司內不同工位的活動頻率和效率進行抽樣,能明顯地反映出工人和機器兩者的生產率及低效率的程度。
它是從一個工作抽樣觀察員進入車間或辦公室的一個特定部位觀察特定職能開始的。該觀察員記錄每個人在做什么,他們做事的速度,每臺機器或每個職能發生了什么。憑借這些任意觀察結果,企業主能探知操作者或機器在安裝、操作、維修保養等方面所花的時間以及操作者的工作節奏。
工作抽樣必須安排企業內部有經驗的雇員,或者是外部的、在這方面有能力的咨詢專家。事實上,組織機構分析以后的那個星期一,經營者必須和工作抽樣專家坐下來討論工作抽樣過程和時間表。對負責工作抽樣的專業人員來說起碼要花費一周時間取得所需的雇員和機器數據以及向有關雇員解釋抽樣過程。這樣大約留下三周時間進行工作抽樣實際操作。
進行工作抽樣能提供企業管理者三個方面的寶貴信息:
。1)雇員工作時間百分比;
(2)雇員工作速率;
(3)機器利用率。
通過工作抽樣你能對機器和人員的利用率做出評估,可以確定你的公司哪些工作點的人太多。以上三個步驟即組織機構分析、比率分析和工作抽樣,可以幫助你降低人員費用10~20。當然這只是臨時性的應急措施,下一步更加深入的程序需大半年才能完成。
管好你的采購部門
在企業里,采購部門常?刂浦40~50的銷售金額,減少材料成本也許是整個降低成本計劃中最有效的一步。所有經營者應明三個關鍵性的采購原則:
。1)不要害怕采購部門。要各種成本降低,學習采購。最重要的是,不要使自己和采購部門及采購負責人隔離開來,要參與進去。
。2)把力量集中在“一號”部件上。要保證你的采購部門在代價較高的“一號”部件的選擇、交貨和周轉上花費最多的時間。在這方面,有效的采購、替代或重新設計會產生大的影響。
(3)不要超速完成采購。要允許企業的采購部門運用其創造力,想象力和專業經驗,以盡可能低的價格采購部件和材料。不要像你定一份咖啡那樣對待采購部門。不要根據蹩腳的預測或因為缺少正確的銷售和生產制造計劃而讓采購部門迅速辦理。
。4)不要吊死在一棵樹上。對采購部門來說,往往習慣于和一個特定的供應商維持關系,因為他們在一起做生意已有多年了。事實上,經營者完全可以挑起供應商之間的競爭,這樣可以刺激他們降低某些材料的價格。
。5)能作出準確的預測。企業必須能對原材料未來的走向及產品的趨勢作出預測,特別是那些較為短缺的原材料,許多往往需要進口,短缺常會發生。如果經營者不能準確地預測,采取相應的措施,也許最需要一種材料的時候,正是它價格最高的時候。
重視產品重新設計
利潤提高的一個重大機會在于對現有產品進行重新設計。一般來說,認真地重新設計可以使你的成本降低10~15。在勞務、材料和制造費方面都能得到大量的節省。
不僅是市場中不再具有競爭力的產品需要進行重新設計,受人喜歡的產品也需要進行重新設計。對一種受人喜歡的產品,往往只需要對其內部的工作部件進行重新設計以便降低成本,而購買者看到的和在廣告中出現的都沒有什么變化。對于其它產品外觀也需要改變,因為公眾欣賞新款和化。
一方面,知識更新加快,造成普通產品壽命周期的縮短;另一方面,由于出現外部形勢變化,如競爭對手的進步或產品原材料成本突然增漲,這些都使重新設計成為必要。為取得和保持主要產品的競爭優勢,在成本降低計劃中應包括為提高利潤而重新設計產品階段。
精確的銷售預測
銷售預測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一個公司應該有一個比較準確的預測:其產品究競有多少能賣出去。的銷售預測可防止產品生產得太多或太少。
特別是在或商業周期發生重大變化時,從一個時期到下一個時期,原材料和零售需求起伏波動相當大。這種突然的急劇的變化會給最好的庫存管理系統帶來混亂。沒有透徹的、全面的銷售預測,一個公司很難肯定它應該生產的產品數量,因而,保持有效庫存管理將會十分困難。
錯誤的銷售預測是多數經營管理中的一個共同弱點。實際上可靠的銷售預測在一定范圍內是可以做到的,花錢也不多。
在銷售預測中,有四個基本要素:
(1)趨勢;
。2)周期;
。3)季節性變化;
。4)不規則變化。
趨勢是一系列經濟數據長期的長距的動向,與逐月發生的變化沒有什么關系,極其緩慢地顯露出它們的走向。
周期是指較短的持續時期,盡管一般不能規定其長短。它們通常以和緊縮的交替期為特征。
季節性變化發生在一年中某個時期內,在每年的同一時期并以大致相同的程度再發生。
不規則變化是具有經濟的不可預見或非再次發生的事件的結果。例如,在關鍵性中的罷工會引起不規則變化。
在銷售預測中可以共同使用或分開使用這四種要素。一個有名望的分析事務所在幫助其重要零售業客戶進行銷售預測時往往采用時間系列分析法。這是把周期的和長期的(或趨勢)因素及其他形式的因素,特別是由于季節性產生的因素區分開來的一種統計。
雖然這些分析不能直接于生產制造運行管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分析被用于所有最敏感的銷售預測,零售。它們對一年中每個月度的季節性影響作出分析,幫助零售商作出有關短期經營的正確決定。決定中包括確定價格、庫存量、采購以及使用多少銷售人員等。
時間系列分析還包括這樣一些指示量,如可支配的收入(即納稅后收入)、國民生產總值、顧客服務開支、商品消費價格指數、服務消費價格指數以及耐用品和非耐用品開支等。
這種方法的基本原理實際上適用于所有生產制造經營管理,為一個以上的客戶服務。銷售經理向經營者提供的銷售預測報告,應包含下列幾項:
(1)公司銷售量的趨勢輪廓線,其中能清楚地識別出季節性變化;
。2)行業預測;
。3)國家經濟預測;
。4)可獲得的有關競爭者計劃的全部信息;
。5)表示相關經濟指標狀態的結果。
另外,銷售經理自己的研究結果也應加入其中,包括:
(1)預測期間內銷售受到最大重視(廣告,特殊推銷,折扣等)的產品;
。2)受到競爭者最激烈競爭的產品;
。3)競爭最少的產品;
(4)逐步淘汰的、降級的或替代的產品;
(5)構成銷售量大部分的A類產品。
過低的價格等于增加成本
在作出如此多的辛勤工作和努力之后,經營者應努力避免因定價錯誤而造成的損失。
特別是在高通貨膨脹期間,定價錯誤代價更為慘重。在通貨膨脹時期,沒有任何成本降低方法能替代定價。即使沒有通貨膨脹,一個錯誤的定價制度也會斷送企業通過成本降低帶來的效益。所以如果要保護成本降低和提高利潤,則定價和標準成本彼此必須完全分開。
應認真實施和控制定價方針和方法,參與定價的關鍵人員必須接受正確程序和不正確程序所導致的兩種結果的。定價應成為建立在其他規范基礎上的一個獨立的職能,不這樣做,會招致災難。
審視勞務成本
人們往往將勞務成本的降低放在盡量減少工作人員的數量上。實際上,作為一個勞、資配合得相當好的企業來說,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似乎比裁員更具遠見,也更具效果。而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則需要你動一番腦筋,因為有時工作效率低下的毛病似乎并不出在工人身上。
任何有關降低勞務成本的討論都不能忽視對是否需要新的工廠和設備以提高生產率的討論。在花大量資金購置新工廠和新設備之前,必須確信對現有的工廠和設備已作了最大程度的利用。在工廠兼并期間,許多經營者發現,他們從一個工廠能夠獲得的生產量比他們承繼該廠時的生產量要高出3倍或4倍。這種利用率和生產率的提高不僅是由于采用了減少多余人員的成本降低方法,還由于改進工作方法,增加班次,出賣了閑置或不必要的設備,調整了工廠布局和工作流程,并采用了優秀管理部門必須采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每一家企業都要有這樣一條方針,即盡可能快地、盡可能多地使用任何一臺新設備,直到某個部件損壞為止。損壞部件修理和加固后再如此使用,直至另一個部件損壞再修理加固。這樣的操作過程反復進行,直到實質上已對該種設備重新設計為止。
【企業經營者應有的成本管理技能】相關文章:
建筑工程成本管理容易有的問題03-24
傳統成本管理與戰略成本管理02-28
作業成本法的運用及應注意的問題03-20
試析作業成本管理與戰略成本管理的整合03-17
淺談成本管理之成本企劃03-15
論工程項目管理中的成本控制與成本管理12-09
企業成本管理問題研究成本管理論文12-02
煤礦企業材料成本管理之班組材料成本管理03-01
淺析企業成本管理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