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圖書館工作中的版權侵權責任分析與啟示
[摘要]北京三面向版權代理有限公司訴重慶市涪陵區圖書館網站因鏈接侵犯著作財產權糾紛一案以涉案圖書館敗訴結案,反映出司法機構對圖書館如何公道使用他人作品方面態度的差異。圖書館版權侵權責任包括直接侵權、間接侵權和共同侵權。網站鏈接侵權適用間接侵權規則,深度鏈接等同于內容服務而被認定為直接侵權。對涪陵圖書館鏈接侵權案的責任分配、法律適用提出看法,探究該案對圖書館工作的啟示。[關鍵詞]圖書館 鏈接 版權 侵權責任
1 涪陵圖書館鏈接侵權案主要案情
2007年2月1日原告北京三面向版權代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面向公司)與涉案作品原始著作權人劉幫華簽訂版權轉讓合同,依法受讓取得了其作品《獰皇武霸》除署名權、影視改編權以外的著作權。在2006年8月9日至2007年4月24日期間,重慶市涪陵區圖書館(以下簡稱涪陵圖書館)通過江西新余電信網站鏈接了《獰皇武霸》的內容,統計數據顯示此文的累計免費閱讀人次為37次。
原告以為被告涪陵圖書館在其網站上未經許可使用并傳播了該作品,也未支付相應的報酬,遂向其發出《敦促立即支付獰皇武霸等作品許可使用費的通知》,涪陵圖書館于同月24日收到該函件后,立即與原告取得了聯系,表明其僅是提供目錄鏈接并隨即斷開了該鏈接。
一審法院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第二十三條的規定,判決涪陵圖書館不承擔侵權賠償責任。法院以為,涪陵圖書館作為公益性文化機構,為了更好地傳播文學信息資源,發揮圖書館的知識導航作用,方便讀者查詢、閱讀相關文學作品,通過鏈接江西省新余市電信網址的形式在其網站中鏈接了《獰皇武霸》的文章內容。被告對涉案作品的使用并非是在自己的網站中直接占有、存儲文章內容,其所提供的僅僅是一個狹義的鏈接服務。且被告作為公益性文化傳播網站,并未因提供該鏈接行為直接受益。由此,一審法院認定涪陵圖書館在客觀上雖鏈接了未經過權利人許可的侵權作品,構成了對原告著作權的侵犯,但其在接到權利人的通知后,即斷開了與侵權作品的鏈接,故不應承擔侵權賠償責任。
二審法院以為,判定涪陵圖書館的鏈接行為是否構成侵權,首先應當確定其鏈接的程度,即鏈接的程度為“一般鏈接”還是“深度鏈接”。法院經過分析涪陵圖書館涉案鏈接的形式,認定涪陵圖書館的行為屬“深度鏈接”。并且以為涪陵圖書館在主觀上應當知道其行為構成侵權的可能性,但未盡到留意義務,在未審查涉案作品是否構成侵權、未得到作品權利人許可的情況下,直接通過網絡鏈接而使用涉案作品,侵犯了權利人的信息網絡傳播權和獲得報酬權。從而,二審法院從主觀和客觀兩方面認定涪陵圖書館依法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以為一審判決雖認定事實清楚,但適用法律錯誤。根據著作權法和民事訴訟法,于2008年8月11日做出如下判決:①撤銷一審判決;②重慶市涪陵圖書館賠償北京三面向版權代理有限公司10 000元①。
原被告之間的另一著作財產權糾紛案,除了涉案作品不同外,案情基本相同,一、二審判決也雷同。此處不再贅言。
該案是涉及圖書館網站鏈接侵犯他人著作權的糾紛,以涉案圖書館敗訴、承擔民事侵權責任結束訴訟。此案一、二審法院的判決結果完全不同,兩個法院對待圖書館這一公益性機構的態度也有所差異。且這一案件與其他貿易性網絡服務提供商因提供鏈接服務(如百度案、雅虎案)而侵犯著作權的案件有所不同,應引起其他圖書館的警示和研究職員的重視。
本文不對此案涉及的鏈接技術方面做深進分析,而將集中對這一案件的責任分配和法律適用進行評析,由于該案涉及到著作權直接侵權、間接侵權和共同侵權的背景理論和法律規定,故筆者先就這些題目進行討論。
2 版權直接侵權、間接侵權與共同侵權
2.1 直接侵權和間接侵權
版權直接侵權是指行為人通過自己的行為直接侵害他人的權利。與之相對應,間接侵權則指行為人并非通過自己的行為直接侵害他人的權利,而是通過一定的媒介侵害他人的權利。我國《著作權法》規定著作權人享有發表權、署名權等精神權利以及復制權、發行權、信息網絡傳播權等財產性權利,直接以自己的行為侵犯了這些權利即為直接侵權。
在規制版權間接侵權的立法方面,一些國家已有立法先例。英國版權法在第22條到第26條明確列舉了六種“從屬侵權”行為。美國1976年版權法雖沒有列舉間接侵權行為,但經學者研究發現,該法卻規定了幫助侵權的幾種例外情形,包括非營利性圖書館只要在自助復制設備上張貼版權警告,即不對讀者使用復制設備進行侵權的行為承擔責任等…。
目前我國立法中尚沒有對間接侵權進行明確、系統的規定,學界對間接侵權的類型、認定及責任構成都存在不同的觀點。有人以為間接侵權是幫助侵權、二次侵權和代位侵權,以上三種侵權形式共同組成了間接侵權。還有人以為間接侵權包括兩大類型,分別是連續侵權型的間接侵權和幫助侵權型的間接侵權。至于作甚幫助侵權、二次侵權和代位侵權,研究職員則基本上達成了一致。一般以為,幫助侵權指的是行為人主觀上知道或應當知道直接侵權行為的存在,卻仍在客觀上實施了對直接侵權人引誘、促使、幫助等行為,為直接侵權行為提供了便利條件。二次侵權,也稱從屬侵權,指的是某人的行為系他人侵權行為的繼續,并且由于其行為使直接侵權的后果得以延伸和擴大。代位侵權指某人雖未直接從事侵權行為,但因替換關系需對他人的侵權行為負一定責任。
版權間接侵權的司法認定方面,美國在其判例中逐漸形成的認定標準,對本國和其他國家的司法判決造成了較大影響。如在幫助侵權的認定方面,美國最高法院在1984年的Sony案中,創造性地提出了“實質性的非侵權用途”原則,即假如一種產品可以被廣泛地應用于正當的用途,即使制造商或銷售商知道該產品可能被用于侵權用途,也不能因此推斷他們具有幫助他人侵權的故意,因而不構成間接侵權。但2002年的Grokster一案,美國最高法院推翻了一二審法院援引“實質性非侵權用途”標準做出的裁判,以為兩被告的言行表明了他們引誘用戶進行侵犯版權的主觀意圖,應對用戶的直接侵權行為承擔幫助侵權責任。正如有的研究職員所指出的:Grokster案充分暴露了“實質性非侵權用途”標準的缺陷。通過該案,法院確定了網絡侵權的另一嚴格標準,即引誘侵權。
2.2 共同侵權
共同侵權與單獨侵權相對應,指由兩人或多人共同實施的加害行為。學者對共同侵權行為的本質各持己說,總而觀之,主要有以下四種看法:其一為意思聯絡說,即以為共同行為人之間必須有主觀上的意思聯絡,方能構成共同侵權;其二為共同過錯說,以為共同侵權行為的本質在于數個行為人對損害結果有共同過錯,共同過錯除包括共同故意外,也包括共同過失;其三為共同行為說,此說以為,各加害人在主觀上雖無通謀或共同過錯,但由于行為人的共同加害行為與加害結果緊密相關,仍應構成共同侵權;第四種觀點為關聯共同說,以為只要各侵權行為所致的損害后果在客觀上有關聯共同,就足以構成共同侵權,無須行為人主觀上的聯絡,也無須侵權行為時間和地點上的同一,但損害須為不可分割的。以上四種觀點又通常被回納為主觀說和客觀說。
鑒于主觀說與客觀說的對立,出現了折衷說,該學說主張從主客觀兩個方面考慮共同侵權行為的構成。從主觀方面講,數個加害人均需有過錯,但是無須共同的故意或意思上的聯絡,各加害人過錯的具體內容相同或者相似也構成共同侵權。從客觀方面說,各加害人的行為應當具有關聯性,構成一個同一的整體,而且都是損害發生不可或缺的共同原因。采用折衷說界定共同侵權行為的本質特征,使連帶責任的范圍適當擴大,可以更好地保護受害人的賠償權利。但是,由于該學說在認定共同侵權行為時,要從主、客觀兩個方面來分析,在實踐中難以把握,所以也遭到了一些學者的詬病。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
【圖書館工作中的版權侵權責任分析與啟示】相關文章:
淺論專利侵權責任06-03
淺探我國侵權責任法中的補充責任05-28
論環境侵權民事責任規則原則06-04
論醫療侵權責任構成中因果關系的判定05-31
對即發侵權的再思考06-04
關于行政侵權之探討06-03
廣告侵權公益訴訟制度探析05-31
研究分析醫院圖書館在臨床及科研信息服務中的作用論文07-28
淺議我國商標侵權的歸責原則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