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地理起始年級圖表教學的策略研究學科論文
地理圖表是地理知識的載體,是地理教學的直接教具,是地理思維能力尤其是形象思維能力培養的最好工具。在《上海市中學地理課程標準》的初中階段目標中也提出了“學會閱讀常用地圖和簡單地理圖表的方法”的目標要求。
地理起始年級是指初中六年級,課程內容包括“景觀地圖篇”、“國家篇”和“全球篇”。本文從初中起始年級地理圖表教學的重要性出發,從地理圖表的類型入手,提出了地理圖表課堂教學策略設計,同時對學生某些重要的圖表學習環節提出了有效的學法指導,為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 起始年級加強圖表教學的意義
在學習地理時,閱讀和運用常見地圖、地理圖表、填繪簡單地圖和圖表是學生學習地理的必備技能,要求教師在平時教學中予以高度重視,特別是在初中地理起始年級的教學中。
初中地理起始年級的第一篇章就是“景觀地圖篇”,主要包括景觀圖、地圖上的比例尺、方向、經緯線以及分層設色地形圖等內容。這一章節比較系統地介紹了地理圖表的閱讀方法,是初中階段乃至高中階段地理學習的基礎,但對于初中學生來說,熟練地掌握閱讀地圖的技巧,難度也較大。
“國家篇”和“全球篇”的教學中也涉及了大量地理圖表,如:世界政區圖、世界地形圖、世界氣候類型圖、世界人口分布圖等。這些地圖范圍廣、信息量大,但也要訓練學生能在這些地圖上獲取有關地理信息、了解地理事物分布規律的能力以及利用圖表分析地理事物特征的技能。
所以,在地理的起始年級教師更應該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有效地開展圖表教學,加強對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如:訓練學生在地圖上識別方向、運用比例尺量算距離、學會閱讀分布圖概括地理事物的分布規律等。這些技能的獲得有利于學生更快更好地學習地理知識,為以后的教學打好基礎,并讓他們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把所學地理知識應用到生活實踐中去。
二、 地理圖表的主要類型及功能
六年級世界地理新教材、《世界地圖冊》(上)、(下)及配套的地理光盤中地理圖表數量多,類型全,而且內容豐富。大致可歸納為以下三種主要類型:
1、地理景觀圖:
景觀圖可以分為自然景觀圖和人文景觀圖。自然景觀圖包括地形、河流、湖泊、海洋、植物、動物等自然風光,如:喜馬拉雅山脈、熱帶雨林的榕樹、澳大利亞的袋鼠等。人文景觀圖包括人類生產、生活、文化、宗教等活動的圖畫,如:埃及金字塔,柬埔寨的吳哥窟等。
景觀圖像的精美直觀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為學生創設一個盡可能真實的情境,讓學生的學習變得生動、有趣,更加符合初中生的認知規律。在“國家篇”的教學中,可針對各國的特色導入相關景觀圖。
如:“國家篇”的《金字塔之國--埃及》一課,筆者在教學中設計一次模擬的埃及之旅,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沙漠風光”、“埃及居民”、“尼羅河兩岸的農田”、“開羅清真寺”、“金字塔”、“蘇伊士運河”等景觀圖,為學生提供學習的經歷,把知識點融入在旅游的路線中,使學生輕松愉快地投入到學習中來,直觀感受埃及的特色,并對該國的自然與人文地理形成初步印象。又如:“全球篇”的《世界的人種、宗教和語言》一節的教學中,可以呈現不同人種的圖片,讓學生直觀地對比三大人種的體貌特征的差異。
2、地理分布圖
各類地理分布圖是地理課堂教學中地理圖表的重要組成部分,六年級地理教學中包括了大量的地理分布圖。如:世界政區圖、世界地形圖、世界時區圖、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世界人口分布圖、世界三大人種分布圖、世界宗教分布圖、各個國家和地區的綜合分布圖等。
學生通過閱讀地理分布圖,學會獲取“那里有什么”的一般分布知識的讀圖方法,如:地名、位置、數字、零散的分布知識等。學生能熟知地圖的方向、圖例和注記等基礎知識是閱讀地理分布圖的前提。
3、地理統計圖
統計圖有柱狀統計圖、曲線統計圖、折線統計圖、扇形統計圖等幾種。六年級地理教學中接觸到的統計圖有“氣溫變化曲線及降水各月分配圖”、“人口增長示意圖”、“氣溫的垂直分布圖”等。地理統計圖用以表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要素的時空分布與變化。
三、 圖表教學的設計策略及案例
結合六年級學生的地理學情,進行圖表課堂教學設計與實施的策略研究,著重發揮圖表在地理學習中的功能,逐步完善學生運用圖表,進行地理思維與表達能力的訓練模式,探索培養學生靈活運用圖表自主學習的學習方法與學習策略,充分合理運用圖表教學,具體實施策略如下:
1、讀圖說圖策略
讀圖說圖策略是指引導學生一邊讀圖一邊用自已的語言說出圖表中反映的地理事物的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要求教師能引導學生閱讀地理圖表后,能按提問的順序依次根據圖表回答有關問題,并養成“要點與地理術語相結合”的表述習慣,從而提高學生讀圖和表達能力,并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與記憶。
六年級學生對新接觸的地理學科總是表現出濃厚的學習興趣,能積極思考并踴躍發言,這是在課堂中實施識圖說話策略的好前提。但是,世界地理教學中的圖表難度較大,特別是對某大洲分區或國家多種地理事物分布與特征進行綜合歸納,這要求教師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強化對學生的讀圖指導,提出的問題更具可操作性,并且層層深入、循序漸進。
如:“全球篇”的《世界人口》一課,有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閱讀“世界人口分布圖”,分析世界人口的空間分布規律。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世界人口分布圖”前,必須指導學生了解圖例和顏色的含義,為讀圖打好基礎。接下來,通過一系列的提問,逐步分析世界人口的分布規律。①說出人口密度在200人/平方千米以上的地區;②舉例說出哪些國家人口稠密;③說出人口密度在1人/平方千米以下的地區;④舉例說出哪些國家人口稀少;⑤簡單概括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征。這一環節要指導學生說圖的準確性和用詞的規范性,特別是說地區的時候,可以指導學生描述出什么大洲的什么方位。通過讀圖操練,既讓學生初步掌握了人口分布的規律,又增強了學生讀圖的方位感,提高了讀圖說圖能力。
2、多圖對應策略
多圖對應是指通過多張地圖或表格疊放培養學生用聯系觀點分析地理事象,特別是在因果聯系方面能提高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通過多圖對應訓練,能提高學生在地理學習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改善地理思維方式,并學會運用地圖解釋地理要素之間相互聯系的學習方法。
多圖對應的教學策略在地理起始年級的“全球篇”中可較多運用。因為“全球篇”的教學內容偏向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知識的綜合性較強,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比較緊密。運用多圖對應的教學方法,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相關內容。
如:《海陸的變遷》一課中,把“六大板塊分布圖”和“世界大洲大洋分布圖”相對應,說說六大板塊各包括哪些大洲和大洋,從而熟悉六大板塊的分布狀況。另外,把 “世界火山地震帶分布圖” 和“六大板塊分布圖”相對應,得出火山地震帶的形成是板塊運動的產物的結論。
又如:《世界的人口》一節中,人口分布規律與自然條件的關系,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在教學中,筆者設計了同桌合作學習的探究活動,一位同學把地圖冊翻到“世界人口分布圖”,另一位翻到“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兩圖對應,共同探究人口分布與氣候類型之間的關系。
3、填圖繪圖策略
即進行填圖、繪圖的規范化課堂訓練,培養填圖繪圖能力。填圖、繪圖訓練多用于地理新課教學后,一般作為鞏固作業。它有助于強化學生的空間概念,并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
填圖訓練一般指在《地理練習冊》上的各大洲、各分區或國家輪廓底圖上,按要求填注山脈、河流、海洋、城市等多種地理事物,以利于形成綜合性的空間格局,加深對地理事物因果特征的理解。填圖時指導學生運用地圖冊找準填注的位置,注意書寫文字的端正,并養成“自北向南,自西向東”的文字注記習慣。
如:“國家篇”的《日本》、《印度》等國家地理的教學中,《練習冊》中的填圖練習具有很好的課堂復習與反饋的效果,可以讓學生進一步熟悉一個國家綜合性的地理事物的分布位置。而且,六年級學生對填圖練習有著濃厚的興趣,如果引入競爭機制,能讓他們更加認真地投入到這項教學活動中去。
填圖訓練也可在講授新知時進行,可讓學生通過填圖熟悉分布的位置。
如:“全球篇”的《世界的海洋》一課中介紹海的幾種類型,即“邊緣海”、“大陸海”、“海灣”和“海峽”。在舉例說明時,可結合《地理練習冊》13頁第一大題,在課上逐一完成填圖題并運用多媒體進行核對。這樣,既讓學生通過填圖熟悉了世界主要海的分布,也讓他們輕松順利地完成了這一難度較大的填圖練習。通過多媒體展示,校對分布位置,可以保證填圖作業的完成質量。
在《地理練習冊》中也有繪圖的練習,大多數是在空白地圖上進行彩描。如:“全球篇”的《世界氣候類型》的作業中,要求把“熱帶雨林氣候”的分布區域涂上紅色,把“溫帶季風氣候”的分布區域涂上藍色。彩描要突出重點,目的明確,描得比重比調要有側重。顏色無論是點線面,均應根據地理事物的類別加以區別,比如有的可以打點,有的可劃斜線,這樣同樣可達到預定效果,并能節省大面積涂繪色彩的時間。
4、自主學習策略
即通過識圖、析圖訓練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地理知識,培養學生自讀分析與識圖習慣。這種教學策略可以運用在“國家篇”的“自主學習、認識國家”和“全球篇”的“自主學習、認識地區”的學習中,指導學生運用經緯網、地圖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等知識自主讀圖,合作討論,獲得國家或區域地理的相關知識。除引導學生自讀分析各種分布型地圖外,還應結合課本內容,設問引導學生識別一些景觀圖,數據型圖表等,以加深對地理事物及其特征的理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成效。
如:“國家篇”的《哈薩克斯坦》一課,筆者就采用了這種策略。整節課分為四個環節。第一環節,閱讀地圖、認識國家。組織學生閱讀地圖,通過小組討論,交流獲得的信息,再由教師通過多媒體鏈接,補充相關知識,并作小結。包含的國家地理要素有地形、河流、湖泊、礦產、城市、交通等。第二環節,分析資料、認識國家。僅從分布圖上無法獲得所有的國家地理知識,所以,教師查找了相關資料,通過資料分析的教學方式,進一步了解更多的知識。比如,展示“袋中釣魚”的圖片,分析人類活動與氣候條件的關系等。第三環節,整理信息,構建知識框架。先讓學生回顧所學知識,用簡單的詞語進行描述,然后整理歸納這些知識,構建起國家地理的基本框架結構。第四環節,分析信息,建立簡單聯系。組織學生小組討論,舉例說明地理要素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制約。比如:“袋中釣魚”和“冬季寒冷”等。
四、 起始年級圖表教學的實踐及體會
筆者多年從事初中起始年級的地理教學工作,在圖表教學的實踐過程中,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是多媒體教學與地理圖表教學相整合,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讓圖表教學更直觀、更生動、更清晰。
二是認真上好“地圖篇”基礎知識,加大操練力度,為讀圖打好基礎。如:在學習有關圖例的知識時,雖然書上只有一句話,但筆者通過畫圖例、默圖例和在地圖上找圖例等操練,讓學生熟悉常用圖例的含義。
三是盡量采用單一信息的地理分布圖,即簡化圖表信息含量,又降低讀圖的難度,并突出了重點。
四是多設計一些開放式的讀圖操練。如講解了國家地理的一般知識之后,可以讓學生讀圖,談談從圖中還能獲取哪些知識,進一步提高讀圖能力,又啟發了發散性思維。
五是當學生在說圖時發生科學性錯誤時,教師應及時地指出并糾正,防止一錯再錯。如:學生常會把“北面”說成“上面”,混淆“東部”和“東面”等。
【地理起始年級圖表教學的策略研究學科論文】相關文章:
高中地理教學有效策略研究論文08-05
學生地理圖表判讀能力培養研究論文10-17
高中地理探究案例教學的實施策略研究論文07-09
關于中學地理教學過程中的評價策略研究論文07-05
地理教學德育思想研究論文09-02
圖表繪制高中地理復習教學方法論文10-25
初中地理教學與情感教育策略論文09-17
學生地理圖表判讀能力培養研究05-16
小學數學口算教學策略的研究論文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