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中地理教學設計探究論文
摘要:新課改把培養與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當成高中地理教學的關鍵內容與目標。因此,高中地理教師在日常課堂教學中應恰當地把核心素養培養滲透到各個教學環節中,使得學生在獲得地理知識的同時,還能推動自身綜合素質與能力的同步提高。本文就對高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地理;教學設計
我國幅員遼闊,地理資源豐富,在社會與經濟迅猛發展的社會主義新時代,新的人才標準更加關注人才所具有的地理素養。而高中教育階段是培養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關鍵時期,只有確保學生具有較高的地理品質與能力,才能為其更好地利用地理知識提供條件。高中地理核心素養的主要內容涵蓋有地理實踐力、綜合思維、區域認知、人地協調觀四個方面,分別從學生發展所必須提升的價值判斷能力、思維能力、認知水平和行動能力等方面給地理教育指明了發展方向。那么,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應該如何落實學科的核心素養,是廣大一線教師需要研究的關鍵問題。
1恰當設計實踐活動,推動學生地理實踐力的增強
地理實踐力指的是人們在模擬實驗、社會調查、戶外考察等地理活動中應具備的一種行動品質與能力。只有確保高中生具備較高的地理實踐力,才能使得他們能恰當借助地理工具高質量完成實踐目標,并產生濃厚的地理探究興趣,最終通過地理眼光欣賞與認識地理環境。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在重視教材理論知識講解的同時,還應積極為學生設計恰當的實踐活動,使得他們都能在完成實踐任務的過程中推動自身地理實踐能力的提高。鄉土資源是開展地理實踐力活動的重要素材來源,教師可帶領學生開展“調查某區域環境變遷”的實踐活動。為學生布置些較為開放的任務,引導學生采用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運用傳統調查方法并結合現代技術等軟件調查近十年該區域的景觀變化,教師將學生搜集到的信息進行深加工,并和學生一起探究其變化原因。在這過程中,學生的地理實踐力得到有效加強,同時也對鄉土資源的了解變得深刻,提升鄉土情懷。
2合理設計對比環節,促使學生區域認知力的提高
區位認知是指學習地理學科的一種基本認知方法,是人們應該具備的預測、解釋、分析人地關系系統問題與特點的能力與方法。地理知識在研究理論方面具有較高的共性,但是在現實中他們卻都具有自身的一些個性特點。同一緯度上的事物,在東西區域中就有很多的區別,在南北區域方面也有明顯的差異性。針對這一情況,要想有效培養學生的地理區域認知能力,就需要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恰當地把對比教學法應用其中,使得學生在對各個區域的實際情況進行對比的過程中,逐漸強化自身的區域認知水平。比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一中與《大規模的海水運動》有關內容的時候,教師在教學中就可提問學生“南北半球副熱帶海區的洋流方向為什么相反?”“副極地海區為什么北半球存在環流系統,而南半球不存在這種系統呢?”“同一海區的西部與東部為什么有的為暖流,有的為寒流?”學生要想正確回答這些問題,就需要對這些區域先做全面的認知,接著才能一一將其異同進行對比,從而逐漸發現一些個性化的影響因素,如地勢、地形、風帶與氣壓帶等。在此基礎上,學生就可針對具體區域中不同方向的洋流分布特點進行對比,從而精準掌握各個區域中所具有的洋流分布情況。最終,學生們可得出氣壓帶相同的海區,由于南北半球不同的風向導致洋流也有不同的方向;海域相同的西部與東部,由于洋流不同的來源,導致他們的性質也不同,從高緯度來的洋流為寒流,而從低緯度來的洋流為暖流等結論。教學實踐表明,學生在對比教學中,可逐漸提高區域認知能力。
3科學設計合作學習,促進學生綜合思維力的優化
綜合思維屬于學習地理學科的一種思維方法,指的是人們擁有的動態、系統、全面地了解地理現象與事物的思維能力與思維品質。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過程具有動態性特征,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與層面分析及解決問題。特別是在解決一些復雜性較強的地理問題的時候,需要學生具有很強的綜合思維能力,才能找出解決問題的線索與思路,從而深入而透徹地分析地理問題,最終獲得有效解決問題的方法。比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一中與《全球氣候變化》相關內容的時候,教師就可指導學生深入思考溫室效應產生的主要原因、過程與有效防治方法等。在實際教學中,學生通過在小組合作中進行相互交流、討論,就可總結出導致溫室效應形成的關鍵因素為二氧化碳的過量排放。在此基礎上,高中地理教師應指導學生進一步分析溫室效應可能會對地球環境產生哪些影響,使得學生在深入探究中,逐漸形成環保意識,同時還可提高自身用教材理論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水平,最終切實優化高中生的地理綜合思維能力。再比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與《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國西北地區為例》相關內容的時候,教師在引導學生分析荒漠化防治措施的時候,還應及時把森林資源的過度砍伐及水土流失等問題綜合在一起進行闡述,激勵學生從多個層面與角度分析區域經濟在發展過程中對地理資源產生的消極影響。只有這樣,學生在思考地理問題的時候,思維才能更為縝密,考慮才能更為周全,以便推動他們策劃出操作性更強的荒漠化防治策略。
4巧妙設計生活情境,推動學生人地協調觀的增強
人地協調觀,指的是人與環境之間共生、和諧的關系,崇尚一種融洽、平等的相處觀念,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指導思想,也是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先進理念。一直以來,我國傳統經濟的發展都是以生態環境的犧牲為代價的,雖然在自然改造與經濟建設中已經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是社會經濟發展中凸顯出的生態失衡及環境污染問題十分嚴重。假如在未來的發展中,仍舊用犧牲生態環境為條件來換取發展的話,那么地球資源將面臨很大的枯竭危險。針對這一情況,要想實現后代長久發展及環境質量優化的目標,就需要人們都具有較高的環保意識,努力做到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這就需要高中地理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環保及生態意識的培養,借助生活事件與現象的恰當引入,創設生動的生活情境,使得他們能明確人類和地理環境間的對應關系,掌握地理環境質量對人類的巨大影響,從而增強學生的人地協調觀。比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一中與《自然界的水循環》相關內容的時候,教師就可引導學生回想現實生活中人類有哪些活動影響了水循環的一些環節?這些影響屬于正面的還是負面的?從這里我們可以受到什么啟發?一些學生由城市綠化切入,談到增加下滲及蒸發、涵養水源、推動水良性循環、縮減地面徑流;一些學生提出清淤河道,推動水循環;一些學生說企業排放工業廢水造成水污染;一些學生說亂砍濫伐導致山泉干枯……在此基礎上,教師應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實現人地協調發展的有效措施,使得學生可進一步思考降低甚至消除人類對水循環產生負面影響的方法,從而使得學生在分析與探究生活化問題的過程中逐漸增強自身的人地協調觀。
5結語
筆者從一線地理教學實際出發,明確地理核心素養的內容,找尋和總結地理學科育人價值的落腳點,并將其恰當地滲透到日常教學中,最終幫助學生形成較高的地理能力與品質。
參考文獻
[1]林福森.核心素養教學理念下優化高中地理教學模式的幾點思考[J].考試周刊,2018(31):134,151.
[2]賈惠敏.核心素養視野下高中地理教學策略有效性研究[J].文理導航,2018(3):66-67.
[3]何芬.高中地理核心素養視閾下的習題微課設計探討[J].地理教學,2018(5):14-16.
[4]袁亞平.高中地理核心素養培養途徑研究———以地理實踐能力培養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2018(8):155.
【高中地理教學設計探究論文】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學探究論文11-09
初中物理探究學習環境的設計論文12-08
高中歷史教學探究論文03-31
探究古為今用的建筑環境設計觀論文04-15
探究營房管理設計技術論文12-02
探究式教學下數學教學論文參考12-05
初中數學合作探究教學淺析論文11-07
中職數學探究式教學的論文04-01
小學數學探究性教學論文11-09
德育教育與學校教學探究論文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