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用財務指標評判上市公司投資價值
證券市場了十幾年,投資理念也處于一個培養及嬗變的過程中。市場已由散戶跟風逐步向機構投資者之間的博弈轉化。機構投資者正統的投資理念大部分都是價值型,因此如何從不同角度衡量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如何控制市場風險,是機構投資者和普通投資者所共同面臨的。本文試從市場中常用的指標著手,根據國內上市公司目前財務特點,創造出一些新的財務指標,力圖對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作出更加公允的衡量。由于我國證券市場的制度性缺陷,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不健全,財務管理目標不是股東權益最大化,而是大股東利益最大化,這使得上市公司的利潤操縱現象較為嚴重,利潤操縱包括利潤的浮夸和打壓,因此國內上市公司的財務數據也呈現自有一些特點。筆者認為有必要設立一些新的指標從更真實、更可靠、更具可比性的角度來評判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
1、每股市價/每股經營活動凈現金流量
由于意義的利潤是根據權責發生制、配比原則等會計原則得來,人為估計性較強。而根據收付實現制編制的現金流量表可以幫助了解上市公司真實的盈利情況,投資者往往用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凈流量與凈利潤的比率來甄別利潤的含金量。
用每股市價與每股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的比率可以較為真實地評判股票投資價值,每股價格與每股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的比值越小,表明股票的價值越高。該比率的意義實際與市盈率指標相同,都是市價與有關盈利能力指標的比,但是前者是從現金的角度出發,更可靠。可以說,現金短缺已成為國內許多上市公司的極大隱患,其較高的每股收益、凈資產收益率很多是“紙上富貴”。缺少現金,就是缺少“血液”,這些就不能正常運轉。所以,該比率的排序大小,更能揭示出潛在投資機會。同時,也可以剔除一些市盈率較低但該比值卻很高甚至為負的個股,以回避虛假業績的風險。
2、每股市價/每股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所收到的現金
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所收到的現金反映的是企業銷售商品、提供勞務實際收到的現金,包括本期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所收到的現金,以及前期銷售和前期提供勞務本期收到的現金和本期預收的賬款。這個科目常常與損益表上的主營業務收入相比,兩者之比稱之為現款銷售率,高收現率是企業經營成功的結果,也表明企業產品適銷對路。而目前國內有的上市公司關聯購銷比例較多,銷售收入較高卻無對應的現金流入。所以每股市價/每股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所收到的現金的比率實質意義是與市銷率一樣的,只不過前者是從現金角度出發。這對一些關聯銷售比例高但現金流入少的上市公司是一個很好的驗證指標,比市銷率更為謹慎。另外利用這個指標還可以挖掘潛力股。有的上市公司銷售收入并不高,但現金流入很高 (由于會計制度的原因,不能確認為收入),意味著后期銷售收入存在著暴增的可能性。
以小商品城的半年報為例,2002上半年主營業務收入18435萬元,同比增長11.97%,而同期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比主營業務收入足足多了37212萬元,為55647萬元,比去年同期的17544萬元同比增長217.18%。從資產負債表上發現,小商品城2002年上半年末預收帳款為57556萬元,比去年同期多39395萬元。預收帳款的增長是因為福田市場招商預收商位款3.33億元。按照工程投入占預算比例來看,福田市場完工率已達46.48%,尚不能確認為收入,預計2002年10月下旬即可開業。因此這筆預收帳款對小商品城業績的將會很大,業績存在增長的可能性。
同樣該項指標在驗證房地產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時有更大的作用。房地產企業開發周期長,有時候前期投入多,報告期房款現金回籠多,但由于房地產企業會計制度的規定,工程沒有竣工,回籠的現金卻不能確認收入,在帳上往往體現為銷售收入少甚至虧損,但現金流入卻較多。在2002年6、7月份有眾多的房地產上市公司發布預虧、預警公告即說明該現象的普遍性。市場主力正好借此來打壓二級市場股價。用此指標排序并與市銷率、市盈率排序對比,往往可以發現一些股價被低估的潛力股。
3、每股市價/每股主營業務利潤
主營業務利潤是損益表利潤結構的第一層次,主營業務利潤=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前面談到,市銷率只能在同行業進行相互比較,因為各個行業的利潤率是不一樣的。如果從毛利的角度出發,每股市價/每股主營業務利潤可能最有意義,特別是對于一些處于開創期的高新技術上市公司是很有意義的。因為一些高新技術公司期初研發支出、市場開拓支出會較多,如果用凈利潤的指標或用現金指標來評價,將使這些有潛在成長性的公司“潛龍入海”,埋沒“真金”。目前新發行的融通新藍籌基金以處于成長階級和成熟階段早期的“新藍籌”上市公司作為其成長型投資的主要切入點,該項比率應該符合該種投資理念,并能選出一些潛在的高成長性股票;另外2001年度實行新的企業會計制度,四項計提增加到八項計提,使得公司的管理費用、營業外支出大幅增加,造成大量巨虧公司出現,而有的巨虧公司主營業務十分的正常。如實達電腦1998、1999年、2000年的凈利潤分別為8487萬元、-5497萬元,-26017萬元,表面上看,盈利指標慘不忍睹,但主營業務利潤卻呈遞增的趨勢,三年分別實現主營業務利潤32154、41480、38052萬元。該公司虧損只是因為計提有關的減值準備。2001年沒有減值的因素,扭虧是水到渠成。所以利用該項指標排序與市盈率對比,同樣可以發現“垃圾”中的“金子”。
4、每股市價/每股營業利潤(或是每股市價/每股扣除非經常損益后的凈利潤)
營業利潤是損益表的第二層次,營業利潤=主營業務利潤+其他業務利潤—存貨跌價損失—三項費用。對于正常的非投資管理型的企業來講,營業利潤占利潤總額的比例幾近百分百,即營業利潤是利潤的主要來源。對于財務知識比較豐富的投資者來講,看損益表首先是看營業利潤是正還是負,假如為負,說明主營虧損,假如營業利潤為負或很低但凈利潤卻為正或較高,說明有靠投資收益、營業外收支或補貼收入操縱利潤的可能性。所以營業利潤能代表一家公司主營業務盈利能力和盈利成果。
每股市價/每股營業利潤的指標可以剔除一些非經常性損益的成分,即使一些不屬于非經常性損益的投資收益(成本法核算的參股子公司分紅所得或權益法核算的所享的參股子公司權益)加入到利潤中也毫無意義,因為不能反映公司主營情況,該項比率可以從主營的角度反映股票的投資價值。
另外目前國內上市公司利潤中非經常性損益成分較大,用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可以較為真實地反映公司盈利情況,用每股市價/每股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來代替市盈率也許意義更大。但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一般是公司自己披露的,有可能存在著隱而不報的情況。
5、每股市價/每股可供投資者分配利潤
市盈率的指標實質是一個投資回收期的概念,假設每股盈利都歸股東所有,并全部分紅,市盈率的數字就是一個靜態投資回收期。但實際上,公司的利潤繳稅之后,還需按照《公司法》的規定,提取相關法定的公益金、法定的公積金,然后才考慮利潤分配情況。可供投資者分配的利潤金額可從利潤分配表上得到,可供投資者分配的利潤金額=當年的凈利潤+年初未分配利潤—提取金額。該項指標可衡量上市公司歷年來的利潤儲備情況,如果從分紅的角度衡量投資價值,該項指標可作。投資者買股票獲利無非是二級市場差價或分紅所得,像國外投資者一般都比較重視分紅所得。在我國股票市場發展日益成熟、股價波動越來越平穩的情況下,該指標也將會越來越受到重視。
6、每股市價/調整后每股凈資產
財政部從2001年頒布新的企業會計制度,四項計提增加到八項計提,這也從另外一個角度說明了目前上市公司資產還是存在著一定的泡沫。在2001年中,神馬實業的股價一度跌至7.10元,而2001年報的每股凈資產6.035元,市凈率約為1.17倍,但若扣除有關不良資產的話,每股凈資產就約為1.6元,而不是帳面的6.035元了。目前上市公司半年報、年報中都有披露調整后每股凈資產的金額,調整后的每股凈資產=(年度末股東權益—三年以上的應收款項—待攤費用—長期待攤費用)/每股年度末普通股股份總數。該項指標比市凈率更謹慎。
7、每股市價/每股EVA
EVA(增加值)實際上也是一個衡量公司經營業績的指標,與傳統的財務工具相比,它考慮了權益資本的機會成本,是對一個企業真實經濟利潤的判斷,其理念符合財務管理的核心——股東價值最大化。南方開放式基金稱其投資組合將投資于價值型股票和成長型股票投資組合。價值型股票主要通過代表股東真實價值的經濟增加值(EVA)指標體系進行選擇,以EVA為基礎,建立一個上市公司投資價值評分體系,并重點選擇連續兩年EVA排名靠前的公司進行投資。并選取排名前300名的上市公司作為價值型股票投資的主要范圍。但筆者認為,除了關注其公司EVA的排名位置外,也應注意到其股價是否已透支,每股市價/每股EVA可以解決該項問題,把該指標排序還可以從股東價值最大化的角度來選股。
常用指標
如果單純評價上市公司某個財務指標(與市場價格無關的財務指標),而不與其市場價格聯系,那只是評價一個的實力和業績,而不是評價股票的投資價值。最理想的情形是對每一只股票都進行內在價值的評估,然后與市場價格相比較,得出該股票是否有被高估或低估的可能。該種主要是貼現現金流法估價模型。
但該種方法的假設條件太多,與現實情況相距太遠,操作性不強。更具操作性的方法是類比估價法,以相同的指標排序從某一角度來衡量股票投資價值的大小,這也許更符合國內股票市場只具有相對投資價值的市況。本文試從市場中常用的指標著手,根據國內上市公司目前財務特點從新的角度再創造出一些新的財務指標。
目前大部分基金公司的投資理念,也即正統的投資理念是價值型、成長型和居于兩者之間的平衡型。價值型和成長型的投資理念也就是企業的盈利能力、盈利的可持續性及增長幅度的。因此以下幾個指標是目前最常用的指標。
1、市盈率
市盈率=每股市價/每股收益。這個指標可能是廣大的投資者最耳熟能詳的,股市中最常用的東西往往成了最無用的“雞肋”。每股收益的指標是凈利潤的派生指標,而凈利潤受上市公司不同政策、會計估計等方法的,每股收益的可比性減弱;另外國內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不健全,受圈錢、做莊的影響,凈利潤摻雜不少的水分,也使得每股收益指標失真;對于一些盈利指標為負數的股票來講,該指標也無法。所以市盈率在國內的適用性受到局限。
2、市凈率
市凈率=每股市價/最近的每股凈資產,也叫托賓q指標。美國學家安德魯。史密瑟斯認為,q值就像彈簧,將股市拉向它的內在價值位置。該項指標代表股票的價格與其賬面值的背離程度,市凈率過高可能反映了公司的價值被市場過高估計。所以該項指標常用來控制風險。在2001年大盤從2245點位飛流直下1339點時,很多股票跌到地板價,市場曾經掀起了一段市凈率的熱潮。神馬實業、四川長虹等市凈率較低的股票率先止跌企穩,走起了一波小行情。該項指標在市場處于清淡時較為常用,但偏于保守,可用來作控制風險的。
3、市銷率
市銷率=每股價格/每股銷售收入。收入分析是評估企業經營前景至關重要的一步。沒有銷售,就不可能有收益。這也是最近兩年在國際資本市場新興起來的市場比率,主要用于創業板的企業或高企業。在NASDAQ市場上市的公司不要求有盈利業績,因此無法用市盈率對股票投資的價值或風險進行判斷,而用該指標進行評判。同時,在國內證券市場運用這一指標來選股可以剔除那些市盈率很低但主營又沒有核心競爭力而主要是依靠非經常性損益而增加利潤的股票(上市公司)。因此該項指標既有助于考察公司收益基礎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又能有效把握其收益的質量水平。同時與凈利潤相比,主營業務收入的形成是比較直接的,避免了凈利潤復雜、曲折的形成過程,可比性也大幅提高(僅限于同一行業的公司)。該項指標最適用于一些毛利率比較穩定的行業,如公用事業、商品零售業。國外大多數價值導向型的基金經理選擇的范圍都是“每股價格/每股收入
【用財務指標評判上市公司投資價值】相關文章:
上市公司投資價值評價指標體系研究03-19
上市公司重要財務指標調整原因分析03-22
上市公司財務指標在財務分析中的缺陷03-21
對企業價值治理非財務指標研究的思考12-06
上市公司利潤操縱行為的財務指標特征研究03-21
上市公司委托理財投資核算初探03-07
上市公司從事風險投資探析03-25
優化上市公司資本結構進步企業價值的對策03-21
上市公司財務指標與股票價格定位的實證分析03-22